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02例(透析龄均超过1年),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脏其他结构和功能指标,并根据PASP大小分为两组,PASP≥3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PH组,PASP< 35 mm Hg为非PH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血管通路、透析间期尿量,同时记录透析前血生化、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及透析后血尿素氮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 102例MHD患者中26例确诊为PH,PH发生率为25.5%(26/102).PH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肺动脉内径[(32.00±8.13)、(41.00±9.15)、(24.38±3.88) mm]高于非PH组[(27.44±4.43)、( 36.45±8.88)、(21.78±2.46)mm],LVEF[(55.59±7.88)%]低于非PH组[(59.09±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PH组和非PH组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6±17.83)mg2/dl2比(53.24±18.28) mg2/dl2、(365.95±178.65) ng/L比(287.02±209.91) ng/L、(2.24±0.60) mmol/L比( 1.95±0.68) mmol/L、(98.65±25.69)g/L比(114.29±22.31)g/L]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及钙磷乘积是MHD患者并发P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PH发生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乘积升高、贫血可能参与了MHD患者PH的发生.
作者:余永武;李明旭;张志勇;周春华;李洪艳;马军红;董珍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感染相关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7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感染急性期血小板增高组42例,感染急性期血小板正常组18例,感染恢复期组15例;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感染急性期血小板增高组血清TPO水平(159.1±65.9) ng/L,高于感染急性期血小板正常组、感染恢复期组、对照组[(43.5±14.4)、(40.3±15.2)、(41.8±1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在感染急性期血小板增高组[(542.7±247.0) ng/L]与感染急性期血小板正常组[(598.5±250.4) ng/L]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急性期血小板增高组和感染急性期血小板正常组血清IL-6水平分别高于感染恢复期组[(43.5±20.7) ng/L]和对照组[(38.3±17.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血清IL-6、TPO与血小板、白细胞呈正相关,血清TPO与IL-6呈正相关.结论 TPO升高促进巨核细胞增殖、生成及释放血小板增加可能是感染相关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利军;吴洁;崔示德;苗晋华;杨林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检查和急性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IFLE标准诊断急性肾损伤并分级.根据是否进行增强CT检查分为增强CT组和非增强CT组,检查前已经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者,纳入非增强CT组分析.结果 增强CT组85例,非增强CT组77例.与非增强CT组比较,增强CT组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更高[(59±13)μmol/L比(38±1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更高[30.6%( 26/85)比15.6%( 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CT检查使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值1.293,95%可信区间1.089 ~ 1.443),经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校正后,增强CT检查仍然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282,95%可信区间1.185~1.377).结论 增强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何有选择性地安排增强CT检查,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瑞琼;李荣华;童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指标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静息态脑功能特点.方法 分别对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使用DPARSF软件分析两组ReHo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组ReHo降低区域包括左侧扣带回(z=-3.72)、左侧额前回(z=-3.02)、右侧额前回(z=-3.23)、右侧额上回(z=-3.75)、右侧楔前叶(z=-3.80)、右侧顶下小叶(z=-3.98)、左侧顶下小叶(z=-3.82)、中央前回(z=-3.85)、右侧额中回(z=-4.15)、右侧颞中回(z=-3.43),ReHo增高区域包括右侧海马(z=3.37)及右侧小脑(z=3.5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期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异常,海马和小脑的ReHo升高可能反映了脑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激性保护和大脑局部脑功能代偿性反应.
作者:彭岚;刘冬柏;刘定华;张剑宇;蔡世民;孟宪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AVF)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于AVF术前1周、术后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分析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右室内径(RVD)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变化.结果 术后8周患者CO、CI、LAD、RVD、LVD、LVEDV较术前1周明显增加[(6.07±0.98) L/min比(5.11±0.59) L/min、(3.96±0.82) L/(min·m2)比(3.12±0.87)L/( min· m2)、(40.06±3.75) mm比(35.10±2.90)mm、(19.81±2.32)mm比(18.10±1.13) mm、(53.71±7.90)mm比(49.20±5.69)mm、(120.54±12.73) ml比(109.10±12.31) ml,P<0.05],而术前l周和术后8周LVEF和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因不能耐受AVF,术后心脏负荷加重,导致长期夜间不能平卧休息,被迫关闭AVF.结论 AVF可以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O、CI升高,左房、左室、右室的扩大及LVEDV增大,但对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雷霖;吴云霞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人院先后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创呼吸机联合放血疗法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80.3±13.7)mm Hg(1 mm Hg =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1.1±12.2) mm Hg,呼吸频率为(19±4)次/min,心率为(100±9)次/min;治疗前分别为(52.3±17.0)mm Hg、(73.0±22.1)mmHg、(33±3)次/min、(136±21)次/min.对照组治疗后24 h 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66.4±14.1 )mmHg、(61.0±24.3) mm Hg、(25±2)次/min、( 115±16)次/min;治疗前分别为(53.1±18.0) mm Hg、(72.2±20.2) mm H g、(34±4)次/min、(136±21)次/min.两组上述指标治疗后24 h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放血疗法可明显改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心功能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玉林;王敏;李晶;陈丽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唑林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并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48例留置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浓度为45 mg/ml的肝素进行封管;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ml的头孢唑林进行联合封管.随访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共发生CRI 7例,感染发病率为14.6%(7/48),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粪肠球菌2例,真菌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6例发生CRI,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6%(1/28)、30.0%( 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年龄和置管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 应用头孢唑林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降低置管感染率.缩短置管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
作者:王本勇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瑞巴林组(30例)和加巴喷丁组(30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和加巴喷丁组治疗后1、2、4周末VAS评分[(4.05±0.93)、(2.73±0.72)、(2.06±0.58)分和(5.42±0.88)、( 2.93±0.80)、(2.19±0.64)分]均较治疗前[(7.45±0.82)分和(7.68±0.84)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1周末普瑞巴林组VAS评分较加巴喷丁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2、4周末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末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明显低于加巴喷丁组[36.67%(11/30)] (P< 0.01).结论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赵鹏;项小平;周士海;曹秋云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85例IS患者,且均证实SAA> 8.5 ng/L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90例SAA≤8.5 ng/L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DL-C与IS患者SAA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外,上述因素均与IS患者SAA增高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伴SAA增高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伴SAA增高I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 伴SAA增高IS患者受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显著,而HDL-C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宋宏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75岁以上危重病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75岁以上行CRRT治疗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RRT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及出血情况.结果 CRRT治疗后患者PT、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23.03 ±4.01)s比(17.79 ±3.61) s、(45.48 ±6.05)s比(38.91 ±4.59)s,P< 0.01],INR明显增高(1.92±0.27比1.56±0.18,P< 0.01 ),PLT和Hb明显下降[(83.64±28.05)×109/L比(112.28±19.35)×109/L、(84.61±12.90) g/L比(96.32±17.37) g/L,P< 0.01或<0.05],出血患者比率明显增高[77.08%( 37/48)比52.08%(25/48),P<0.05].结论 CRRT可增加75岁以上危重病患者的出血风险,局部抗凝可能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杨文梓;黄光庆;刘杰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给予rhEPO联合铁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铁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异体输血需求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剔除3例,3例出现乏力、头晕,2例局部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可自行缓解.对照组治疗后Hb和红细胞压积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和红细胞压积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4~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异体输血需求率为24.5%(12/49),治疗组为6.5%(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后4周有效率为52.2%(24/46)比6.1%(3/49),治疗后8周有效率为95.7%(44/46)比20.4%( 10/49).结论 rhEPO治疗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清琴;崔艳慧;路平;王荦楠;姬颖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联合聚维酮碘溶液局部胸腔灌注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B超或64排螺旋CT定位后,先用内科胸腔镜检查胸腔抽尽积液,并剪断或用高频电刀切断胸腔内粘连,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200 ml冲洗胸腔,后不断用0.5%聚维酮碘溶液灌注,以尽快控制腔内感染,促进愈合,常规抗结核治疗1年,观察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和胸膜肥厚状况.结果 共86例患者参与,48例在抗结核同时予以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治疗,有22例患者治疗4周胸腔积液基本未再增加,予以停止胸腔穿刺继续抗结核治疗(第1组),余下26例患者接着接受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联合聚维酮碘溶液局部胸腔灌注治疗(第2组),有23例患者1周内达到治疗目的,有效率88.46%(23/26).第3组38例患者未行胸腔穿刺直接接受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联合聚维酮碘溶液局部胸腔灌注治疗,有36例1周内达到治疗目的,有效率94.74% (36/38).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第3组明显短于第1组(1周比4周)(P<0.05),第2组与第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测量胸膜厚度发现第1组胸膜厚,第3组薄,有的甚至未发现胸膜肥厚.1年后亦如此.结论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联合聚维酮碘溶液局部胸腔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疗效确切,可缩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减轻胸膜肥厚.
作者:帅智闯;卢丽;董会升;丁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UK组(42例)和rt-PA组(42例).UK组采用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rt-PA组采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药品不良反应量表进行安全性及并发症评估,比较治疗结果和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 UK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4.5±3.8)分和75±13,rt-PA组分别为(4.7±3.1)分和77± 11,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UK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0%(13/42),并发症发生率26.2%(11/42).rt-P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6/42),并发症发生率9.5%(4/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唐晓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全血吸附(AP)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3例SIR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AP并联CVVH治疗)和对照组(32例,单纯CVV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1、IL-6、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2、26、50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 h:(226.4±27.6) ng/L、(70.4±22.1) mg/L、(30.1 ±2.9) ng/L、(227.5±13.2) ng/L、(40.0±5.2) ng/L,治疗后26 h:(165.3±24.5) ng/L、(58.2±25.1) mg/L、(18.2±2.7)ng/L、(82.4±7.2) ng/L、(26.2±4.3) ng/L,治疗后50 h:( 120.6±19.2) ng/L、(46.2±24.6) mg/L、( 12.4±2.3) ng/L、(38.1±4.4) ng/L、(15.2±2.1) ng/L,治疗前:(350.8±40.2)ng/L、(126.4±34.6) mg/L、(38.2±3.6) ng/L、(307.7±15.1) ng/L、(60.2±9.3)ng/L,P< 0.05],对照组治疗后26、50 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6h:(262.7±29.4) ng/L、(86.4±23.7) mg/L、(29.6±3.1) ng/L、(175.0±10.6) ng/L、(42.7±5.4)ng/L,治疗后50 h:(219.3±25.6) ng/L、(75.6±24.0) mg/L、(23.5±2.8) ng/L、(99.0±8.2) ng/L、(29.3±4.8)ng/L,治疗前:(352.5±40.4) ng/L、(123.2±35.2)mg/L、(37.5±3.8) ng/L、(308.2±15.3)ng/L、(58.4±8.8) ng/L,P<0.05],治疗组治疗后2、26、50h的血清TNF-α、CRP、IL-1、IL-6和IL-10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P并联CVVH能有效降低SIR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疗效优于单纯CVVH.
作者:缪立英;朱滨;刘金凤;丁良才;李秀荣;金丽娜;何小舟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清蛋白(GLB)、脂联素等免疫指标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9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空腹血糖(FBG)高低分组,其中6.1 mmol/L< FBG≤7.8 mmol/L者49例(A组),FBG> 7.8 mmol/L者40例(B组),选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人群40例(C组),检测其血清FBG、ALP、ALB、GLB、脂联素水平.结果 FBG水平C组为(4.76±0.56) mmol/L,A组为(7.13±0.64) mmol/L,B组为(9.98±2.19)mmol/L,A组、B组与C组之间及B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14.61、7.90,P<0.05);ALP水平C组为(64.49±12.69) U/L,A组为(72.20±18.34) U/L,B组为(94.53±25.38) U/L,A组、B组与C组之间及B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6.60、2.24,P< 0.05);ALB水平C组为(43.76±2.88)g/L,A组为(44.56±2.62) g/L,B组为(43.74±3.26)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0.03、1.32,P> 0.05);GLB水平C组为(34.21±5.14)g/L,A组为(31.76±3.15) g/L,B组为(32.28±2.69)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1.56、0.03,P>0.05);脂联素水平C组为(18.33±7.78)μg/L,A组为(13.32±5.43) μg/L,B组为(11.11±4.47) μg/L,A组、B组与C组之间及B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09、2.07,P<0.05).结论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ALP、脂联素水平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作者:蔡瑞云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干预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方法 资料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遵循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由2人独立、盲法提取原始资料,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其次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2822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生长抑素干预对PEP发生率的影响:纳入全部研究后,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存在较显著异质性(随机模型显示:x2=29.97,P=0.0002,I2=73.3%);OR=0.59,95% CI0.31~1.14;合并后两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排除Andriulli等研究后,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存在轻度异质性(随机模型显示:x2=22.32,P=0.002,I2=68.6%);OR =0.50,95% CI0.25~0.98;合并后生长抑素组PEP发生率为4.60%,对照组为8.15%,需要处理的患者例数(NNT)=28,两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敏感度分析:排除施云星等和Andriulli等研究后,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存在轻度异质性(随机模型显示:x2=17.39,P=0.008,I2=65.5%);OR=0.41,95% CI 0.20~ 0.82;合并后生长抑素组PEP发生率为4.05%,对照组为8.17%,NNT=24,两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上述一致,原Meta分析结论的稳定性较可靠.(3)生长抑素干预对重度PEP发生率的影响: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存在(随机模型显示:x2=1.50,P=0.22;I2=33.2%);OR=1.66,95% CI 0.28~9.93;合并后两组重度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结论 生长抑素干预对PEP发生率有降低作用,但是要探明其真正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勇;汤学文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阻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高血压1级(1级组,40例)、2级(2级组,40例)、3级(3级组,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血浆内皮素和AngⅡ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测定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和搏动指数,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3级组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级组(1.23±0.22、1.31±0.21比0.76±0.18、0.78±0.13)(P<0.05).2级组收缩期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3级组[(87.8±11.7) cm/s比(60.8±10.6)、(63.8±11.8)、(49.9±10.8) cm/s](P< 0.05),3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1、2级组(P<0.05).1、2、3级组血浆内皮素和AngⅡ均高于对照组[(46.83±8.83)、(55.63±10.28)、(67.19±10.73) ng/L比(38.94±7.83) ng/L和(50.23±9.23)、(64.34±12.23)、(79.83±13.43)ng/L比(41.63±8.76) ng/L](P< 0.05),1、2、3级组随高血压级别的增高血浆内皮素和AngⅡ明显增高(P<0.05).60例杓型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浆内皮素、AngⅡ均明显低于60例非杓型患者[(121.83±11.8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8.84±13.29) mm Hg、(77.23±8.54) mm Hg比(86.93士10.34)mm Hg、(48.83±10.14) ng/L比(59.83±11.29) ng/L、(55.84±10,83)ng/L比(72.83±20.29) ng/L,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AngⅡ水平的检测以及动态血压的监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改善内皮功能,并促进动态血压类型转变成为杓型,可降低高血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耿秀莲;杨柳;李燕;张鑫;薛春才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120例社区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测量血压、体质指数,检查眼底动脉分级变化,空腹抽血测量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对高血压知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6.67%(52/60)比33.33%(20/60)、40.00%( 24/60),P<0.01],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坚持适度运动,定期血压监测,遵从医嘱服药的健康行为模式比率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91.67%(55/60)比18.33%(11/60)、36.67%(22/60),85.00%(51/60)比21.67%(13/60)、31.67%(19/60),96.67%(58/60)比1.67%(1/60)、66.67%(40/60),90.00%( 54/60)比0、55.00%(33/60),P<0.01];对照组治疗后对高血压知识的合格率及健康行为模式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脂紊乱、体质指数> 30 kg/m2比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3%(5/60)比20.00% (12/60)、23.33%(14/60)比38.33%(23/60),P<0.05],但蛋白尿和眼底动脉Ⅰ、Ⅱ级改变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仅血脂紊乱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33%(5/60)比26.67%( 16/60),P<0.01],其他相关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改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能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提高治疗效果,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值得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宋宝良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分期骨密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指标.方法 选择非透析CKD患者共80例,其中CKD2期组10例,CKD3期组15例,CKD4期组28例,CKD5期组27例,比较各组校正血钙、血磷和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另外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按年龄将CKD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29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51例),比较各组骨密度.结果 CKD各分期组校正血钙、血磷和血i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2、3期组腰椎T值(0.27±0.75、-0.57±0.87)与对照组(-0.16±0.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4、5期组腰椎T值(-1.10±1.00、-1.57±1.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腰椎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1.33比-0.94±1.00,P> 0.05),但是老年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0.69% (6/29)比3.92%(2/51),P< 0.05].结论 非透析CKD患者随着肾功能恶化,逐渐出现低血钙、高血磷以及血iPTH升高,CKD4、5期患者骨密度明显下降,老年CKD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对于CKD患者应定期对骨代谢状况进行评价,指导治疗.
作者:胡耀;徐秀蓉;宁成;黄朝莉;雷敏 刊期: 2012年第25期
IgA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根据资料统计,我国I异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58%[1-2].IgA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案疗效尚不确切[3],临床工作中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行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4].本研究采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ACEI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取得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继福;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血浆渗透浓度的改变参与危重新生儿疾病的演变过程,临床上可监测血浆渗透浓度,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为了提高对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认识和警惕,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近年收治的48例发生高渗血症的危重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雯;张佩华;陆巧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NSAIDs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然而NSAIDs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胃肠道的损害而导致的疾病更是常见.本研究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2例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临床及胃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晓娟;张红新;张轲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一种腹膜透析患者的少见并发症,国内少有报道,其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我院2011年8月收治1例EPS患者,通过对其诊治过程及文献复习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62岁.确诊慢性肾衰竭并行持续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治疗1 1年.高血压12年.曾在刚开始腹膜透析不久时发生过一次腹膜炎(具体不详).目前已经无尿多年,近5年腹膜透析处方: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00 ml,每日1次,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00 ml,每日2次,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00 ml,每日1次,腹膜透析超滤量每日1000~1400 ml.4个月前曾因发热、腹泻、腹痛、腹膜透析液浑浊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给予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腹腔保留,3d后症状、体征和腹膜透析液常规检查指标明显缓解.
作者:王英;贾艳丽;贾媛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取得很大突破,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50% ~ 60%会复发,现就复发难治AML的治疗策略综述如下.一、联合化疗1.中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化疗:在第51届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上,Sarah报道了采用新的序贯疗法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和米托蒽醌治疗复发难治AML的回顾性研究,其方法是阿糖胞苷3 g/m2d1、5静脉维持4h、米托蒽醌30 mg/m2于阿糖胞苷用药后立即静脉滴注维持1h,结果患者耐受性好,完全缓解率为55%,诱导相关病死率为9%.
作者:范颖;任金海 刊期: 2012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