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66例术前行D-二聚体测定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0.1324,P> 0.05).但术前D-二聚体水平在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377.89±183.85) mg/L]与Ⅲ+Ⅳ期患者[(858.03±138.29)mg/L]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2,P< 0.01),且术前D-二聚体水平在病理分级高、中分化患者[(463.39±246.85)mg/L]与低分化患者[(784.64±265.69) mg/L]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O.0]).结论 卵巢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且其测定结果有助于预测卵巢癌的一些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发生.
作者:崔瑞;李佩玲;王玲弟;方磊;马鑫;张玉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体温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SS住ICU治疗的患者132例,按患者住ICU 24 h内体温将患者分为正常体温组35例,发热组86例,低热组11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情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管加压素用药史、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各组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S患者28 d病死率的各个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温组、发热组、低热组住ICU时间分别为(15.4±2.9)、(15.1±2.4)、(16.2±3.3)d,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8 d病死率分别为45.7%( 16/35)、27.9% (24/86)和36.4%(4/11),其中发热组28 d病死率低于正常体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温与SS住ICU患者28 d病死率呈负相关.结论 体温对SS患者住ICU时间无影响,与28 d病死率呈负相关,提示发热能降低SS住ICU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余华兵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7例AOPP患者(AOPP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TnI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OPP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第1、3天时的血清cTnI水平分别为(2.51±0.80)、(2.11 ±0.67)、(1.58±0.50) μg/L,IL-6水平分别为(154.82 ±49.15)、(139.33±44.23)、( 108.37±34.40)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0.01)μg/L、(82.61±26.2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IL-6水平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而升高.AOPP中毒程度与血清cTnI、IL-6水平呈正相关(r=0.642、0.517,P<0.05).结论 血清cTnI、IL-6水平的变化与AOPP中毒程度、心肌损害程度和炎性反应有关,动态观察AOPP患者血清cTnI、IL-6水平对判断患者心肌损害程度和炎性反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作者:刘学收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旨在提高DM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02例DM住院患者首发症状及确诊前误诊情况.结果 DM首发症状以皮疹[52.5%(211/402)]多见,其次为皮疹、肌无力同时出现[32.1%(129/402)],再次以胸闷、气短、咳嗽、心悸为首发症状[19.4%(78/402)];DM早期易误诊为皮肤病(46.3%,186/402),DM可累及肺部、心脏等脏器,常伴发恶性肿瘤.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能提高DM的疗效.
作者:李晓云;钮含春;韩聚方;田恒创;王晓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HSK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36眼),每天眼部滴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滴/次,6次/d,疗程21 d,同时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眼水点眼,1滴/次,4次/d,疗程21d;对照组20例(37眼),单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20眼,好转9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为80.56%(29/36);对照组治愈10眼,好转11眼,无效16眼,总有效率为56.76%(21/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3,P=0.030).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内8眼复发,复发率为22.22%( 8/36);对照组17眼复发,复发率为45.95%(17/3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0,P=0.033).结论 应用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HSK患者相对疗效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
作者:蔡丽英;张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无猝死AOPP患者112例(AOP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TnI、hs-CRP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cTnI与hs-CRP及TNF-α的关系;观察AOPP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不同血清cTnI水平AOPP患者的疗效.结果 AOPP组血清cTnI、hs-CRP及TNF-α水平[0.75(0.26,0.99) μg/L、11.57(5.13,21.62) mg/L、(12.36±5.2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0,0.03) μg/L、3.62(2.31,6.80) mg/L、(7.33±4.31) μg/L](P< 0.01).AOPP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hs-CRP及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0.62,P<0.01).高水平cTnI患者(56例)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7.31±1.96)、(15.29±3.66)、(17.23±3.62)d]均较低水平cTnI患者(56例)[(5.32±1.03)、(11.32±2.59)、( 13.66±3.03)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AOPP患者中,炎性反应与心脏损害有关;在无猝死AOPP患者中,心脏损害亦会影响AOPP的疗效.
作者:郭瑞光;苗积国;王喆琨;刘元涛;姚庆龙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例确诊为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有4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1例为股骨干骨折并骨盆骨折,2例为单纯股骨干骨折;5例为闭合性骨折,病程中合并休克4例.7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1例,余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骨折按期愈合,功能恢复较好,生活可自理.随访1~3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筛选高危患者,并随之加强病情监测,及早诊断并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措施是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合理临床救治策略.
作者:马威;刘军;黄雪莲;黄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1008例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预防性用药、局部麻醉药及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年龄与寒战发生呈负相关(B=-0.019,P<0.05);手术类型、麻醉方式与寒战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后寒战发生的可能性是蛛网膜下隙阻滞的1.851倍;预防性用药与寒战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患者麻醉后寒战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无预防性用药患者的0.196倍;使用不同局部麻醉药与寒战发生具有相关性(B=0.443,P<0.05),使用布比卡因行椎管内麻醉的寒战发生可能性是使用罗哌卡因的1.558倍.结论 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不同局部麻醉药的使用,预防性联合使用昂丹司琼及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作者:张睿;顾小萍;张娟;马正良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1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术前均经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在全身麻醉双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9例行支气管断裂处组织切除端端吻合术,另2例因断裂延伸到上叶支气管,且上叶纤维化和/或严重挫裂伤,遂行上叶袖式切除术.结果 除1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3d死亡外,其他患者均治愈.结论 对支气管断裂患者,术前应尽可能进行胸部X线、CT、支气管镜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及时行气管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韩志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给予TC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TC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改变、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分别为0.6924±0.0114、0.3738±0.0234、1.48±2.09、0.1849±0.0210,较治疗前的0.6415±0.0422、0.3254±0.0312、1.02±1.18、0.1378±0.0126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水平为0.2528±0.0112,较治疗前的0.3197±0.0265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0.6167±0.0347、0.3125±0.0334、1.01±3.31、0.1241±0.0324)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8+水平为0.3101±0.0101,高于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0.7%( 17/28)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89.3%(25/28),对照组为82.1%( 2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9/28)比71.4%(20/28)、25.0%(7/28)比42.9%(12/28)、17.9%(5/28)比35.7%(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安全、有效,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护骨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于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81例(81眼)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41眼),试验组40例(40眼),两组均行20 G常规标准经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如为联合晶状体摘除眼,予后囊膜切开,虹膜下方行周切孔(Ando孔),然后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混悬液0.1 ml/1 mg玻璃体腔注射.结果 试验组34例已行硅油取出术,对照组36例已行硅油取出术.试验组硅油取出时有2例因视网膜未复位而再次视网膜脱离,占5.9%(2/34),对照组硅油取出时有6例因视网膜未复位而再次视网膜脱离,占16.7%(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硅油取出术时需再次行视网膜前部分增殖膜剥除,试验组为8.8% (3/34),对照组为19.4%(7/3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82.1%(32/39),对照组为65.9%(2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炎性反应较对照组轻,1例因体位关系曲安奈德颗粒进入前房,所有病例视网膜表面颗粒1~3个月均消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激素性青光眼.两组术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在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疗效,并未有严重高眼压、激素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顾燕玉;刘志南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构建北京人群神经管缺陷(NTD)产前筛查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中位数倍数(MOM)的校正模型,探讨更适用于该地区人群的筛查模型替换现在应用的基于外国数据敏感度偏高的模型.方法 选取5815例正常妊娠结局孕中期孕妇,年龄< 35岁者5557例,用指数模型构建AFP中位数浓度与孕龄的回归关系,用幂模型构建MOM与体重的回归关系;年龄≥35岁者258例,用S模型构建AFP中位数浓度与孕龄的回归关系,用二次模型构建MOM与体重的回归关系;两个年龄段患者都用百分位数法粗略估算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用孕龄和体重校正后的AFP MOM值的均数水平(年龄<35岁:1.001;年龄≥35岁:1.113)和中位数水平(年龄< 35岁:0.934;年龄≥35岁:0.990)比计算机内嵌软件数据(均数:年龄<35岁:1.164,年龄≥35岁:1.254;中位数:年龄<35岁:1.093,年龄≥35岁:1.149)更接近于1.00.与计算机内嵌软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 35岁:t=65.120,P=0.000;年龄≥35岁:t=9.812,P=0.000).结论 基于北京人群建立的孕中期孕妇AFP MOM的校正模型更适合该地区人群的孕中期孕妇的产前筛查.
作者:张海荣;陈可;田娟;张敏;张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地佐辛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芬太尼组),每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扩宫颈时、术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镇痛效果、清醒即刻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MAP、心率、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中镇痛效果优44例,良16例,芬太尼组分别为42、1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即刻视觉模拟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23%(14/60)比8%(5/60),P< 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当,但安全性高.
作者:罗宏;万海方;汪国香;范皓;陶凡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1].国外的研究表明,在亚洲,尤其是中国,GDM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且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2].已证实GDM可增加母儿围生期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影响远期结局.
作者:周建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患者女,59岁,体重65 kg,身高157 cm,因“胸闷、心慌6年,加重7个月”就诊.胸部X线片提示右下肺野密度增高,右侧支气管上移,纵隔及心影左移,双侧膈面显示欠清(图1).胸部CT提示右肺中下叶、左肺下叶及前纵隔见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纵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心脏、气管及纵隔均向左侧移位(图2).
作者:姚文龙;代金贞;廖明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1-3].现已有许多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4-6].随着对宫颈癌的深入研究,发现大量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引起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失调,从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其中常见是发生DNA甲基化异常.
作者:刘双玥;李文莉;邓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