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袢利尿剂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性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30例.托拉塞米组静脉推注托拉塞米注射液,初始剂量20 mg/d,呋塞米组静脉推注呋塞米注射液,初始剂量40 mg/d,疗程为5d,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24h尿量、体重、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结果 托拉塞米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呋塞米组为83.33%(25/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16.67%(5/30)]显著低于呋塞米组[46.67% (14/30)](P<0.05).治疗后托拉塞米组24h尿量、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378)ml比(1998±367)ml,(3.96±0.70) mmol/L比(3.21±0.80) mmol/L](P< 0.01),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57.9±9.6) kg比(62.8±9.9) kg](P< 0.01).结论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呋塞米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药物流产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六例

    目的 了解药物流产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佳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例,所有患者晨服米非司酮50 mg,晚服25 mg,共2d,第3日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用米索前列醇后2h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甲氨蝶呤局部化疗,药物流产不全者行清宫术.结果 6例患者中药物流产完全者4例,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者2例.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处理棘手,药物流产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可能成为剖宫产瘢痕妊娠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燕雄;陈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严重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对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对行常规手术和损伤控制外科的严重创伤患者,检测其早期血乳酸浓度,了解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依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对照组)和损伤控制外科组(控制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院时和入院后6h的血乳酸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结果 控制组入院后6h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5±1.1) mmol/L比(4.2±1.4) mmol/L,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6±6.3)%比(11.4±5.3)%,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有利于早期乳酸的清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宋文学;吴佳璇;赵永忠;李万福;马树勇;许婧;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辅以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辅以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TEP患者100例,取左侧卧位,经第3~4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使用针内针法穿破蛛网膜,注入1.19%甲磺酸罗哌卡因2 ml,硬膜外腔置管3~5cm,调节麻醉平面使其固定于第4或第6胸椎至骶椎.选用Avram靶控药代药效学模型,选择效应室浓度为靶控浓度,手术开始前丙泊酚靶控浓度初设定为1.0μg/ml,以0.1 μg/ml的速度渐增,直至患者清醒镇静评分达3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中,9例丙泊酚泵入后舌后坠明显,托起下颌,并减少泵入剂量后,明显好转;4例术中出现躁动,增加靶控浓度后平稳;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 60次/min).术中未见呼吸抑制情况发生,所有患者术中血压、呼吸频率、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可以满足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需求,联合持续输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可以有效抑制气腹的不适,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式.

    作者:韩希文;胡志向;李进英;王庆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胆红素两种检测方法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检测及血清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采用标准化JH20-1C型经皮胆红素仪进行无创经皮胆红素测定,将其与同步血清胆红素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值51.3~325.6( 169.3±51.2)μmol/L,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值68.4~ 338.9(187.5±42.5)μmol/L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无创、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对检测和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孙艳萍;王桂云;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弹性插管探条在异常气道患者手术后气管拔管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弹性插管探条在异常气道患者手术后气管拔管处理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18例异常气道患者中,12例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术后因钢丝固定不能张口;6例行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后存在气管塌陷可能.其中10例在手术室内麻醉苏醒时试验性拔除气管导管;8例于手术结束1~2d后在ICU试验性拔除气管导管.拔管时,将弹性插管探条经气管导管置入气管内,严密监护下沿弹性插管探条拔除气管导管.若拔管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则在留置的弹性插管探条引导下重新插管.记录拔管前后自主呼吸情况下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后再插管所用时间.结果18例患者中,12例患者拔管后的30 min观察期内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平稳,拔管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未再使用弹性插管探条协助插管;6例患者拔管后的30 min观察期内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症状,与拔管前相比,拔管后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明显下降,吸空气时SpO2均不能维持在0.95以上,及时沿留置在气道内的弹性插管探条重新插管,迅速(均10s内)使患者呼吸道恢复通畅.结论 拔管前在气道内留置弹性插管探条是部分异常气道患者手术后试验性拔管过程中及时处理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宁;金振疆;祖剑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和观察组(采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h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血清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及β -E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24h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h血清NO、CK-MB、ET及β-ET水平分别为(13.05±2.40)、(15.56 ±2.41).μmol/L,(42.16 ±4.85)、(30.34 ±3.47) U/L,(48.24±5.45)、(44.05±5.41) ng/L,(1.41±0.18)、(0.85±0.03) ng/L,与对照组的(9.56±2.35)、(11.34±2.29)μmol/L,(53.14±4.97)、(45.21±5.02)U/L,(55.13±5.64)、(50.17±5.74) ng/L,( 1.82±0.14)、( 1.05±0.17)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和多项检测指标.

    作者:刘江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舒肝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肝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成药舒肝颗粒1袋/次,每日2次;对照组30例,只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d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39/46)和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20±3.63)分比(26.50±2.19)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30、60d分别为(15.80±2.75)、(6.28±2.7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0 d为(12.98±2.9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肝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作者:史福平;邸卫英;苏立凯;赵慧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精细解剖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解剖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精细解剖技术.结果 5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2例(3.5%)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均于3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面瘫.随访6个月至3年,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精细解剖技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有助于减少术中面神经损伤的概率,减少术后面瘫的发生.

    作者:才越;张仁儒;崔晓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激素吸入疗法依从性调查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激素吸入疗法依从性,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填写《儿童哮喘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对门诊及住院的68例哮喘患儿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哮喘患儿持续吸入激素时间≤1个月占38.2%(26/68),≤6个月占66.2% (45/68).未按医嘱自行停药或减量原因:担心激素不良反应占69.1%(47/68);发作或病重时才用占54.4%(37/68);使用有效,认为病情已控制或痊愈占50.0%(34/68);其他原因占29.4%( 20/68).未正确掌握手控气雾剂吸入方法占83.3%(50/60);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吸入力度不够占25.0%(2/8).结论 哮喘患儿使用吸入激素的依从性不理想,需采用各种形式的哮喘教育,丰富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及对哮喘规范治疗的认识,提供有效而且个性化的吸入激素使用方案.

    作者:孙节;程瑶;范典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其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雌、孕激素连续序贯治疗方案,每日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28 d为1个周期;于每周期第19~28天加用安富黄体酮4mg,每日1次,共3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83.6±1.9) ng/L比(10.0±1.1) ng/L,(0.32±0.10) μg/L比(0.22±0.20) μg/L,P<0.05];而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0.8±11.0) U/L比(57.1±10.8) U/L,(24.9±13.6) U/L比(46.2±13.8) U/L,(4.6±0.9) mmol/L比(6.1±1.0)mmol/L,(1.1±0.2) mmol/L比(1.6±0.1) mmol/L,P<0.05],体质指数无明显变化[(23.9±1.9) kg/m2比(22.5±2.2) kg/m2,P>0.05].结论 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安全的.

    作者:郝建民;牛玉玲;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2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之以0.4μ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0.9%氯化钠.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至Aldrete改良评分≥9分时间,苏醒时耐管评分,苏醒期躁动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恢复至Aldrete改良评分≥9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3、5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 0.05或<0.01).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耐管评分优良率[95.2%(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6/21)] (P< 0.05),苏醒期躁动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6/21) ](P< 0.05).两组苏醒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之以0.4μg/(kg·h)持续泵注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增强患者气管导管耐受性,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率,有利于患者平稳舒适苏醒.

    作者:马立靖;马璨;任宪凤;林长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神经阻滞联合序贯镇痛用于膝关节镜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序贯镇痛用于膝关节镜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膝关节镜手术患者200例,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辅助行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术后联合塞来昔布序贯镇痛方案.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等.结果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佳,其中优180例、良16例、差4例;术后镇痛持续时间6~ 10(8.2±0.5) h;200例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非常好150例(75%),好20例(10%),一般20例(10%),差10例(5%).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序贯镇痛在围手术期中应用,其镇痛效果佳,患者满意度高,是膝关节镜围手术期较好的麻醉镇痛方法之一.

    作者:刘方;罗丁;黎笔熙;陶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秀率和优良率[75.0%(45/60)和100.0%(6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2/60)和90.0%(54/60)](P<0.05),麻醉起效时间[(10.76±3.1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9.87±5.34) min](P<0.05),麻醉维持时间[(572.34±124.6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482.95±108.71)min](P<0.05),麻醉药用量[(17.2±2.7)ml]显著少于对照组[(19.8±3.6)ml](P<0.05),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36/60)]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准确性更高,麻醉效果更显著,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性好.

    作者:朱海伦;李清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安全剂量筛选

    目的 对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安全剂量进行筛选.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于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下行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六组,每组16例.Ⅰ、Ⅱ、Ⅲ、Ⅳ、Ⅴ、Ⅵ组鞘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05、0.10、0.15、0.20、0.25、0μg/kg及0.5%左布比卡因重密度混合液2.5 ml.观察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10所持续的时间,术后2、4、6、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Ⅰ~Ⅵ组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10所持续的时间分别为(245.6±34.2)、(259.3±36.7)、(268.9±37.8)、(286.6±38.8)、(287.7±39.1)、(228.6±31.4) min,Ⅳ组与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12、24、48 h,Ⅲ组、Ⅳ组与Ⅴ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术后Ⅰ、Ⅱ、Ⅲ、Ⅳ、Ⅵ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Ⅴ组发生4例.结论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佳安全剂量为0.20μg/kg.

    作者:张郃;王其祥;钟瑞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检测28例治疗组和26例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与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 (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对过敏性紫癜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术中应用止血带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麻醉前30 min,研究组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0.01~0.02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于止血带充气前即刻(T0)、松止血带前即刻(T1)、松止血带后30 min (T2)、松止血带后60 min(T3)抽取非患侧肢体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和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松止血带后相同时间点血清 TNF-α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松止血带后各时间点血清IL-6浓度均较T0下降,对照组均较T0上升,研究组与对照组T3与T0的血清IL-6浓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6)ng/L比(10.2±6.7) ng/L,P< 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能够降低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血清IL-6浓度.

    作者:周志强;罗爱林;张登文;陈晔凌;王学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流产的中期妊娠孕妇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照组应用依沙吖啶终止妊娠.观察两组孕妇的宫颈口充分软化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和不全流产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宫颈口充分软化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不全流产率[ 100.0%(120/120)、(2.0±1.3) min、(90.14±32.56) ml、0、0.8%(1/120)]均优于对照组[22.5%(27/120)、(6.4±2.4) min、( 134.50±36.57)ml、14.2%(17/120)、4.2% (5/120)] (P< 0.05).结论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可以使引产总时间明显缩短,痛苦减轻,提高引产的有效率,可减少药物用量,并且人工流产综合征和不全流产率降低,两者联合应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作者:黄华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道病毒71型所致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方法 对56例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病程3~5d出现惊跳样动作38例(67.9%),瘫痪24例(42.9%),呕吐23例(41.1%),意识障碍19例(33.9%),抽搐13例(23.2%),共济失调10例(17.9%),头痛7例(12.5%).40例(71.4%)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干脑炎21例,脑膜脑炎14例,脑脊髓炎5例.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AFP)24例,以单侧肢体瘫痪居多,其中一侧下肢瘫痪9例,一侧上肢瘫痪5例,双下肢瘫痪6例,四肢瘫痪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1年,仅有1例合并AFP的患儿肌力未完全恢复,未遗留其他后遗症.结论 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AFP,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唐静文;廖红梅;王平;彭琴玲;陈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雷公藤、红霉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霉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5 mg、红霉素150 mg,每日3次,口服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每次40 ml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周连续静脉滴注3次.3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4/60)、78.33%(4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8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改善率[(83.45±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17.0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雷公藤、红霉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章以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肽类物质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多肽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重要物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生化功能.一般将50或50个以下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化合物列人多肽.现已知生物体内含有和分泌很多种活性多肽,仅脑中就存在近40种,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现、分离、纯化新的活性多肽物质.多肽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很低,血液中一般为10-12~ 10-10 mol/L,但生理活性很强,在调节生理功能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证实了某些多肽类物质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多肽类物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冬利;杨菁;王洪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

    患者男,22岁,学生.因头痛、头晕不适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10年2月入院.MRI示左侧小脑大囊小结节样占位病变.见图1.诊断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Lindau病),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自述左眼视物不清半年,因双眼近视,自以为近视加重,未就诊.查体:右眼裸眼视力为0.1,矫正视力为1.0,左眼裸眼视力为HM/眼前,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前节正常,散瞳后见视乳头颞上发出一支粗大滋养动脉及其伴随的粗大迂曲静脉,颞上网膜中周部见瘤体,局部视网膜脱离.见图2.FFA示左眼网膜颞上粗大动脉充盈早于视盘充盈,较其他动脉充盈早1~2s.颓侧网膜大量荧光渗漏.遗问家族史,得知患者伯父、堂哥3年前均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本例患者诊断:von Hippel-Lindau(VHL)病,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孙增礼;王学峰;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二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横纹肌损伤,引起横纹肌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可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儿童时期相对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虎;郑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8例复发性舌前腺囊肿治疗分析

    舌前腺囊肿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治疗方法多样,由于教科书中极少提及舌前腺的解剖,临床处理方面经验不足,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的58例舌前腺囊肿患者,均为术后复发病例,采用舌前腺及囊肿完整切除方法,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丽红;戴俊峰;布静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