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Signa HDX 3.0T iMR系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43例,其中胶质瘤23例,垂体瘤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1例.分析其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结果 43例患者术中,iMR扫描1~3次,平均1.3次,共有16例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13例行再次手术达到完全切除,全切除率由63%(27/43)提高至93%(40/43).无iMR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3.0T高场强iMR为脑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定位、实时导航,提高脑肿瘤全切除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度,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李运军;李文德;赵浩;于斌;高进宝;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结肠癌标本60例、结肠腺瘤标本30例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1/60)、50.0%(15/30)、86.7%(26/30),呈逐渐升高趋势,三者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 caspase-3的表达活性受抑制不仅参与了结肠癌的形成过程,更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作者:袁德汉;康举龄;苏艳桃;温志雄;唐华中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组,30例)和PFNA(B组,36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6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手术时间A组(105±18)min,B组(70±15)min;出血量A组(458±76)ml,B组(240±30)ml;X线暴露次数A组(7.6±3.5)次,B组(16.3±6.4)次;骨折愈合时间A组(13.5±3.3)周,B组(11.5±2.0)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A组2例,B组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功能评分(83.1±5.6)分,B组(86.2±4.2)分,A组优良率83.3%(25/30),B组优良率86.1%(3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 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同样技术设备条件下,可优先采用PFNA治疗,其次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
作者:刘艳辉;刘俊国;刘艳玲;李洁莹;国义民;高凤梅;赵红林;王国敬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渗高糖性非酮症昏迷(HHN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HHN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3例HHNC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不同程度的脱水,经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11例(47.8%),不同程度残疾7例(30.4%),死亡5例(21.7%).结论 HHNC患者预后不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宜早期发现、诊断HHNC,并给予规范治疗,以减少其致死、致残率.
作者:黄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个体化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按照个体化穿刺方案确定穿刺方法作为个体化组,52例行6针系统穿刺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个体化组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42例,阳性率43.3%(42/97),前列腺癌患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2.9)μg/L比(11.2±3.1)μg/L,P=0.0000].对照组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12例,阳性率23.1%(12/52),个体化组穿刺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体化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比6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首次活检阳性率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敏莉;吴安;王莹莹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乳胞素在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作用中与核转录因子(NF)-κ B活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乳胞素作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设立培养液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乳胞素处理组,乳胞素处理组分别向两种细胞中加入浓度递增的乳胞素(0.5、1.0、2.0、4.0μmol/L),作用时间分别为8、16和24h.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分析NF-κ B DNA结合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核蛋白表达,酶分析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 DU145细胞基础状态下NF-κB DNA结合活性强于LNCaP细胞(t=4.728,P=0.001),应用乳胞素作用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乳胞素处理组均观察到NF-κB DNA结合活性减少.随着乳胞素浓度增加,LNCaP细胞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DU145细胞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DU145细胞基础状态下caspase-3活性强于LNCaP细胞(t=4.519,P=0.001),乳胞素作用24h 后,DU145和LNCaP细胞caspase-3活性均随乳胞素浓度增加升高(2.0μmol/L乳胞素处理组与1.0μmol/L乳胞素处理组比较,DU145细胞P=0.000,LNCaP细胞P=0.000).结论 乳胞素对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有不同杀伤作用,并与抑制NF-κB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还可能存在其他抗肿瘤细胞生存途径.
作者:高海峰;王彦;李天明;李英华;于广海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钻孔部位、引流管位置、术后颅内积气量、残留液及引流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6例患者中,单侧血肿177例,双侧血肿59例,共计295个血肿.复发27例,其中双侧血肿患者复发9例,单侧血肿患者复发18例.年龄、性别构成、酗酒、出血倾向、单双侧血肿、钻孔部位、引流管位置、术后颅内积气量和残留液与术后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复发率为9.2%(27/295).引流时间≥3 d患者复发率为3.5%(5/143),而引流时间<3d患者复发率为14.5%(22/1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 d患者术后复发率[3.4%(4/119)]显著低于引流时间<3d患者[16.2%(1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d患者及引流时间<3d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24)比9.8%(4/41),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的引流时间应延长至3d,而对较为年轻的患者则可缩短引流时间.
作者:赵广祚;于广杰;李海燕;王朝晖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改良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阴茎下曲矫正术后,在残端尿道口与阴囊中隔皮瓣之间皮下分离出一个隧道,将阴囊中隔皮瓣经隧道拖至阴茎腹侧形成新尿道,使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阴茎型尿道下裂.结果 全部患者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3.2(2.3±0.7)h,术中出血量20~80(46.5±15.0)ml,住院时间15~19(16.5±1.5)d.术后随访1~36个月,所有患者阴茎外观满意,无尿道瘘,1例出现尿道外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痊愈,余患者无尿道狭窄.结论 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通过改良,使其可应用于阴茎型尿道下裂治疗,取得了更高的成功率,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满意的外观.
作者:冯振华;黄强;邱光进;彭业平;陈先国;吴富广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2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治疗的2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以乳房肿块为主要表现,共16例(80%,16/20),少有乳头溢液,共3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征象,术前诊断困难,20例患者均被误诊.积极手术治疗为首选,完整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行病理检查.1例(5%,1/20)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伴轻至中度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此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 2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发生风险,多发肿物、复发病变、乳腺癌家族史是高危因素.
作者:杨璇;席春芳;高润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喙肩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喙肩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1例,术后1、3、12个月分别进行门诊随访,并拍摄X线片,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94.5±1.0)分比(51.5±8.6)分,P<0.05],X线片示无再发脱位和半脱位.结论 改良喙肩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李仁波;尚静波;姜丽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经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肾蒂淋巴管结扎术,2例同时行双侧手术.手术时间65~135(90.2±6.7)min,术中出血量50~125(95.4±4.8)ml.术后乳糜尿症状消失,术后3d复查尿乳糜试验均阴性.进食高油脂饮食未见再发.术后住院时间5~7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4个月无乳糜尿复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经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文秀华;张辉;刘太阳;冯志刚;张永;朱海松;卢学仁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5例,结合检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报道的24篇文献105例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原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受累血管、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总结胰腺疾病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关系.结果 胰腺疾病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其基础胰腺疾病依次为慢性胰腺炎(46.7%,56/120)、胰体尾部肿瘤(20.0%,24/120)、胰腺假性囊肿(13.3%,16/120)和急性胰腺炎(13.3%,16/120).主要受累血管依次为脾静脉、门静脉.脾肿大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临床表现(86.7%,104/120),上消化道出血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胰腺相关性疾病可以引起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出血,但不能控制再出血.手术治疗是防止再出血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宝玉;张炀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每组7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肢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5)min比(64±8)min、(30±8)ml比(50±5)ml、5.13%(4/78)比11.54%(9/78),P<0.05],两组症状改善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再通.结论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但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董春锋;王苏杭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前后侧钻双孔进行冲洗、术后经后侧单孔外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将133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70例),观察组改进钻单孔冲洗外引流手术的多个环节:术中前后侧钻双孔进行冲洗、术后经后侧单孔外引流,对照组仅钻单孔冲洗外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133例患者术后2d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8.6%(27/70)比88.9%(56/63)、(16.06±4.97)d比(21.43±3.81)d,P<0.01].结论 术中前后侧钻双孔进行冲洗、术后经后侧单孔外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方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段素蕾;郭春丽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wist、p53和E-钙黏附蛋白mRNA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初次就诊的30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分别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Twist、p53和E-钙黏附蛋白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Twist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高中分化93.33%(14/15),低分化53.33%(8/15)]、淋巴管浸润[是93.75%(15/16),否50.00%(7/14)]和TNM分期[Ⅰ~Ⅱ期46.15%(6/13),III~Ⅳ期94.12%(16/17)]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外膜浸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Twist和p53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升高[(112.36±12.53)%比(101.37±9.12)%和(98.03±9.04)%、(101.73±13.32)%比(91.43±7.43)%和(90.83±6.58)%,P<0.01],而E-钙黏附蛋白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55.43±12.49)%比(69.39±5.63)%和(72.73±7.93)%,P<0.01],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wist mRNA表达与p53 mRNA呈正相关(r=0.526,P=0.004),而与E-钙黏附蛋白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00,P=0.000).结论 Twist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E-钙黏附蛋白呈低表达.Twist可能通过上调p53的表达,同时下调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斌;戴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重度休克是重型全身多发伤、胸腹部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重度休克的抢救治疗过程繁杂,需要全面的治疗方案以及合理的治疗措施,国内外对于此类患者的研究在不断进行,美国战伤救治中心提出了外科控制性损伤的理论,国内如华西医科大学也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等理论.在重度创伤的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改善后再次出现血压降低、尿量减少、肺以及全身组织水肿的症状,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这就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它的出现使危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是否及时发现以及采用合理的预防以及支持治疗措施将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劲松;段明松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2.0%,病死率为65%~75%[1],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降低该并发症的方法.Lillehei等在1962年第一次完成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随后很多外科医生发现该术式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并且能降低术后左室破裂的发生率.
作者:亓峰;蔡国华;张庆华;孙振东;刁力为;吴乃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肺缺血重新灌注后,由肺缺血引起的肺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现象称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在多种情况下发生:心肺转流、肺栓塞、肺切除、肺移植等,尤其在肺移植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水肿及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从不同角度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对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p38 MAPK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的MAPK信号通路,它不仅在炎性反应、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现就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灿;刘冬冬;崔晓光 刊期: 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