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在晚期难免流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40例孕13~28周难免流产孕妇为观察组,选择140例孕13~28周产检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两组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IGFBP-1的阳性率[90.00%(126/1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7/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BP-1诊断晚期难免流产的敏感度为90.00%(126/140),特异度为95.00%(133/140),阻性预测值为94.74%(126/133),阴性预测值为90.48%(133/147).结论 IGFBP-1用于诊断晚期难免流产具有较高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且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检查费用低廉,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傅旭峰;杨幼易;曹晔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不同阶段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选择13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其中初次发作89例(初发组),再次发作43例(复发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结果 初发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患者31例,发生率34.83%(31/89);复发组HHe患者25例,发生率58.14%(25/43),复发组HHe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9,P<0.05).初发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4.66±3.13)、(8.12±4.3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1.17±4.49)、(17.03±3.55)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治疗前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24± 1.3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9、9.496,P<0.05);复发组治疗前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t=13.145,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降低,复发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8,P< 0.05).结论 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HHe,且脑梗死患者不同阶段血清Hcy水平不同.
作者:芦璐;房淑欣;高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迁延性肺炎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迁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岁患儿(73例)中发现气道发育异常35例(47.9%,35/73),而>3岁患儿(38例)中气道发育异常仅10例(26.3%,10/38),≤3岁患儿气道发育异常发生率高于>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2).45例气道发育异常患儿中常见的是气管软化40例(88.9%,40/45),其次是发育畸形:异常分支3例(6.7%,3/45),开口狭窄2例(4.4%,2/45).≤3岁患儿发现气管异物8例(11.0%,8/73),>3岁患儿发现气管异物1例(2.6%,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P=0.16).111例患儿中有21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38.1%,8/2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9.0%,4/21),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19.0%,4/21),阴沟肠杆菌2例(9.5%,2/21),大肠埃希菌1例(4.8%,1/21),拟青霉菌1例(4.8%,1/21),白念珠菌1例(4.8%,1/2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儿童迁延性肺炎病因的诊断.
作者:黄建宝;段效军;孟燕妮;陈艳萍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PTC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PTC患者(PTC组)、17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滤泡癌组)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TC组织、甲状腺滤泡癌组织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蛋白在PTC组阳性表达率为48.3%(28/58),滤泡癌组为47.1%(8/17),对照组为86.7%(26/30),PTC组、滤泡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C组与滤泡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KAI1蛋白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灶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肿瘤的TNM分期Ⅰ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8.9%(8/9)、Ⅱ期为60.9%(14/23)、Ⅲ~Ⅳ期为23.1%(6/26),不同TNM分期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10/31)和66.7%(18/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蛋白表达可反映PTC的转移能力以及临床演进程度,KAI1蛋白可能对PTC的浸润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亚航;俞耀军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儿童人格类型的特点,为CVA的防治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使用龚耀先修订的儿童艾森克人格测试问卷(JEPQ)对65例CVA儿童(CVA组)和100例普通感冒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根据P、E、N、L维度T分的高低,评估和判断人格类型的倾向性.结果 CVA组P、N、L维度T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4±10.26)分比(48.15±10.98)分、(50.31±10.49)分比(49.25±9.08)分、(47.07±9.31)分比(47.20±10.57)分](P>0.05),CVA组E维度T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4.15±9.29)分比(50.25±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VA儿童与哮喘儿童一样,属于内向敏感、易兴奋难自控、易受暗示、易形成条件反射的一种人格类型,故临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他们的人格类型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和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药物治疗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作者:何炳勇;范洲际;王平;钱耀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状况.方法 选取9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两组HCMV-DNA含量,比较两组HCMV-DNA阳性率.应用FQ-PCR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和低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HCMV-DNA阳性率的差异.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不同患者肝脏损害状况.结果 病例组HCMV-DNA阳性25例,阳性率为26.3%(25/95),对照组HCMV-DNA阳性5例,阳性率为5.3%(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 0.01).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患者(43例)HCMV-DNA阳性21例,阳性率为48.8%(21/43),低病毒含量患者(52例)HCMV-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7.7%(4/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0,P<0.01).病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HCMV-DNA阳性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CMV-DNA阴性患者(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更易合并HCMV的活动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时,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作者:常艳军;郭文杰;薛慧芳;樊卫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腺苷脱氨酶(A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7例临床确诊的TBM患者作为TBM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TBM患者49例(包括病毒性脑膜炎31例,非结核性细菌性脑膜炎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入院后24h内及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结果 TBM组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9.5%(51/57)、93.0%(53/57)、86.0%(49/57)和56.1%(32/57),对照组分别为91.8%(45/49)、95.9%(47/49)、85.7%(42/49)和59.2%(29/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内TBM组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分别为(17.2±6.3) μg/L、(82.3±14.5) μg/L、(14.5±5.4) U/L和(87.9±16.1)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4.2)μg/L、(42.9±11.3) μg/L、(4.3±2.0) U/L和(79.3±14.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恢复期TBM组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分别为(6.5±2.1)μg/L、(16.7±4.1) μg/L、(6.1±2.3) U/L和(41.7±12.8) μg/L,对照组分别为(6.3±2.3) μg/L、(12.1±3.2) μg/L、(4.1±2.1)U/L和(32.9±11.3)μg/L,TBM组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ADA及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恢复期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均较入院后24h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中急性起病者(38例)入院后24h内脑脊液中NSE、MMP-9、ADA水平分别为(19.5±6.7) μg/L、(87.9±16.1) μg/L、(17.2±6.3) U/L,均显著高于亚急性起病者(19例)的(14.9±5.1) μg/L、(76.7±13.5) μg/L、(11.8±5.1)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NSE、MMP-9、ADA及TNF-α水平可为TBM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龙法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4例、B组45例和C组4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退热、补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2 mg/(kg·d),连续3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续5d;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1000 mg/(kg·d),连续2d.观察三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的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4.09±2.01)、(3.54±1.48)d和(3.27±1.74)、(2.35±1.51)d,均显著少于A组的(4.85±2.16)、(3.92±1.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2周后的脑脊液转阴率和皮肤疱疹愈合时间相当.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93.3%(42/45)、95.6%(43/45)比81.8%(36/44)](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使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冲击治疗时症状改善更迅速,可有效缩短病程,阻止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蓉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与布托啡诺分别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比较.方法 300例ASA分级Ⅰ~Ⅱ级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100例,行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吗啡组:布比卡因150 mg+吗啡3mg+ 0.9%氯化钠配成100 ml,负荷量吗啡1 mg+布比卡因15 mg配成5 ml;芬太尼组:布比卡因150 mg+芬太尼0.4 mg+ 0.9%氯化钠配成100ml,负荷量芬太尼0.05 mg+布比卡因15mg配成5ml;布托啡诺组:布比卡因150 mg+布托啡诺3 mg+ 0.9%氯化钠配成100ml,负荷量布托啡诺1 mg+布比卡因15 mg配成5ml.观察三组镇痛后4、12、24、36和48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孕妇在PCEA期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中,吗啡组、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吗啡组分别为30%(30/100)、17%(17/1O0)、22%(22/100)、76%(76/100),高于布托啡诺组的5%(5/100)、3%(3/100)、8%(8/100)、3%(3/100)和芬太尼组的6%(6/100)、4%(4/100)、10%(10/100)、17%(17/100),吗啡组与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在呼吸抑制发生率上芬太尼组[17%(17/100)]高于吗啡组[9%(9/100)]和布托啡诺组[3%(3/1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吗啡组[(46.7±7.2)h]比布托啡诺组[(27.7±7.4)h]、芬太尼组[(26.3±8.5)h]延迟(P<0.01),布托啡诺组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采用布托啡诺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包长彩;陶建通;吴治宇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比较不同血糖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89例,其中无糖尿病237例(无糖尿病组),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117例(血糖良好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135例(血糖不佳组),比较各组间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结果 无糖尿病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为(2.66±1.20) μg/L,血糖良好组为(2.80±1.43) μg/L,血糖不佳组为(3.22±1.60)μg/L,三组间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组间两两比较,无糖尿病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血糖不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升高.
作者:冯小萌;纪蒙;徐援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其中鼻窦炎、鼻息肉1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上颌窦毛细血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计算机辅助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鼻内镜实施手术.结果 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长10min,短4 min.22例患者术中实体解剖标志与手术区域影像标志间的误差≤1 mm,影像导航可准确定位视神经管等解剖标志,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计算机辅助电磁影像导航系统与鼻内镜能很好地结合,辅助指导医师在术中定位鼻腔、鼻窦及前颅底等解剖标志,保护术野及其周围的重要结构.特别是在复杂的手术中,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唐强;阮标;段炼;梁绍伟;熊玉玲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减轻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芬太尼、依托咪酯和丙泊酚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试验组、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40例.快速诱导方法:丙泊酚组依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15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前1 min静脉推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组依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15 mg/kg、芬太尼4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前1 min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5 mg/kg;试验组依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15 mg/kg、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05 mg/kg,1min后静脉推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为1.5 min)依托咪酯0.15 mg/kg、芬太尼3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前1 min静脉推注丙泊酚1 mg/kg.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有无咳嗽、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记录三组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气管插管后3 min (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 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咳嗽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14/40)、37.5%(15/40)比2.5%(1/40)](P< 0.01);丙泊酚组注射痛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40)比0](P<0.01);依托咪酯组肌阵挛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9/40)比5.0%(2/40)](P<0.05).三组患者T0时SBP、DBP、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T2时SBP、DBP、MAP与T0时比较均下降(P<0.01或<0.05);丙泊酚组T1、T2时DBP、MAP与试验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2时SBP与试验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芬太尼、依托咪酯预前注射,亚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发的咳嗽,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无注射痛,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作者:陈庆;吕洁;郁万友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在我国,鼻内镜鼻窦手术从开始应用到现在普遍开展已经20年了.随着科技的发展,鼻内镜硬件的换代和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鼻内镜手术日益成熟,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扩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上颌窦良性病变可以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得到治愈,这其中仍有部分病变单纯通过中鼻道径路不能满意清除,特别是前内下角处的病变,应该加用下鼻道径路,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径路处理上颌窦病变才能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玉红;洪岭;何桂丽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HPV阳性女性在随访中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女性的3.8倍,发展为CIN Ⅱ、Ⅲ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女性的12.7倍[1].HPV检测已经成为宫颈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莉;郑明阳;严莉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是集中救治外科危重患者的场所,随着城市老龄化,老年手术患者日趋增多.非计划性拔管也称意外拔管,是指患者在病情不允许,医务人员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各种导管拔出体外或因某种原因导致导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患者手术后意外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我科采用右美托咪定实施手术后镇静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瑾;陈皎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是一种由原始未分化的小圆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属于尤因肉瘤家族,具有相同的同源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骨骼系统.原发性骨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很少侵及女性生殖系统,而发生于外阴部更为罕见.目前国外仅有十余例报道[1-3],而国内只有4例报道[4-5].我院于2012年6月收治1例外阴PNET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光彬;胡郁之;戴敏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和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病灶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 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常见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等.现报道1例DIE致左侧肾功能丧失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马亚琳;范丽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多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该病与HLA-B51强关联,感染或异常自身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参与发病.可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当累及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我们报道的该例患者是在白塞病起病10余年后出现的以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为神经受损表现的罕见神经白塞病.
作者:任超;耿德勤;葛巍;李金梅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70%~80%,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1].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使肌瘤缩小,但停药后又可重新增大,症状复发.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给患者心理及生理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子宫肌瘤的微创技术治疗方法逐年增多,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广泛被患者接受.现就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静;邱洪凤 刊期: 201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