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34期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下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局部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22例单纯采用纤支镜下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2~3次(对照组),24例在纤支镜下局部注药的基础上联合氩气刀治疗2~3次(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咯血、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12/12)比60.00%(6/10),100.00%(12/12)比60.00%(6/10)](P<0.05).治疗组纤支镜下改变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18/24)比36.36%(8/22)](P<0.01).治疗组2例操作中出现胸部不适,未经特殊处理,观察1~2d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结论 纤支镜下局部注药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治愈率高,能解除支气管阻塞,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琴;马向荣;张东明;朱文忠;马文辉;牛宏英;赵兰婷;杜炜;余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糖尿病脂肪肝血浆网膜素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网膜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0例T2DM合并NAFLD(A组)、50例T2DM不合并NAFLD(B组)、51例糖代谢正常合并NAFLD(C组)和49例糖代谢正常不合并NAFLD(D组)血浆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B、C和D组的血浆网膜素水平分别为(17.85±3.68)、(13.89±10.68)、(26.05±7.26)、(22.92±2.71)μg/L,A组和B组均低于C组和D组,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水平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INS、HOMA-IR呈负相关(P< 0.05或<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HOMA-IR、FINS是影响血浆网膜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糖代谢正常人血浆网膜素水平24.82 μg/L可作为预测NAFLD的风险值.结论 血浆网膜素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可能在T2DM和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雪粉;邸阜生;王璐;贾国瑜;张洁;李强;余红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作用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综合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社区综合干预组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健康生活习性干预、健康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等措施;对照组接受社会自然干预.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两组人群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社区综合干预组干预后进行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依从服药人数分别增加12%、16%、18%,吸烟、饮酒人数分别减少8%、6%;对照组进行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依从服药人数分别增加2%、0、4%,吸烟、饮酒人数分别减少4%、2%;社区综合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外,其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肥胖、血脂紊乱,降低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

    作者:王礼文;陈健;冯学山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和长期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和长期预后.方法 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32例,其中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心肌桥组),38例患者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12例(Ⅰ组),狭窄程度50%~75%15例(Ⅱ组),狭窄程度>75%11例(Ⅲ组).另取同时期1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心功能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 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6.0%(38/632),发生在左前降支占76.3%(29/38).各组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36个月,心肌桥组84.2%(32/38)的患者持续进行了药物治疗,在此过程中1例患者突发死亡,研究结束时有5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仍有劳力性心绞痛,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需要介入治疗.对照组无死亡、劳力性心绞痛、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Ⅰ、Ⅱ、Ⅲ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有症状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只有严重的症状并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才需要外科及介入治疗,但少数严重变异的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甚至猝死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可考虑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杨春青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7在急性胃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胃炎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为23、18和1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IL-10和IL-17水平.结果 胃炎组血清IL-10水平为(108.321±12.302) ng/L,对照组为(17.883±13.80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3,P<0.01);胃炎组血清IL-17水平为(127.418±11.410)ng/L,对照组为(30.335±14.54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3,P<0.01);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IL-10[(33.486±14.568)、(106.189±13.583)、(123.875±14.892) ng/L]和IL-17[(68.209±9.332)、(129.856±11.456)、(208.165±12.854) ng/L]水平随急性胃炎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步上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血清IL-10和IL-17水平在急性胃炎患者中随病变程度加深而逐步上升,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当血清IL-17水平升高时,机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血清IL-17水平的升高,进而控制炎性反应的发展.

    作者:吴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治疗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行早期(48 h内)ERCP的ABP患者(内镜组),观察患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并与35例保守治疗的ABP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组均成功完成ERCP,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乳头部结石嵌顿11例,胆总管结石4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但未发现明确结石5例.50例患者给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其中4例放置鼻胆管引流管;7例给予单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内镜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57±3.98)d比(8.12±4.33)d、(5.22±2.15)d比(8.12±1.98)d、(15.24±4.24)d比(21.78±5.47)d,P<0.05].结论 通过行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有利于减轻ABP患者痛苦,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不典型嗜铬细胞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无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等典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尿香草扁桃酸升高占22%(9/41);影像学表现为回声、密度或信号均匀(直径≤2.0 cm)或不均匀(直径> 2.0 cm);13例行开放性手术,3例术中血压明显波动;29例行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血压明显波动.41例成功切除肿瘤,1例因肿瘤与肾、胰、脾等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无法切除.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1~7年,1例复发,12例失访.结论 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内分泌检查阳性率较低,定性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帮助较大.怀疑嗜铬细胞瘤患者均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不能除外者,术中及术后加强监护.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术中高血压危象方面效果良好.

    作者:张剑鹏;陈文轩;李黎明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100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100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标本中283例培养为阳性,分离得到病原菌289株,革兰阴性菌占77.9%(225/28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9.8%(115/289)]和肺炎克雷伯菌[15.9% (46/289)];革兰阳性菌占19.4%(56/2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30/289)]多,其次为肠球菌[4.5%(13/289)]和表皮葡萄球菌[2.8% (8/289)].真菌占2.8%(8/28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36.5%(42/115);肺炎克雷伯菌为28.3%(13/46).其中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现象严重.ESBLs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等敏感.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产ESBLs率及细菌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郑大庆;庄建华;彭孟仲;李小永;王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热毒宁、氨溴索、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热毒宁、氨溴索、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氨溴索20 mg,2次/d,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 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20ml,1次/d.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45/55)和94.55%(52/55),对照组分别为40.00%(22/55)和80.00%(44/5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41,x2=5.238,P<0.01或<0.05).观察组咳嗽改善、呼吸困难改善、湿啰音改善、住院时间分别为(3.3±0.6)、(3.2±0.5)、(3.5±0.5)、(6.2±1.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8±0.8)、(5.4±0.7)、(4.6±0.8)、(8.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分别为(264.6±107.2) ng/L和(341.6±114.3) ng/L、(12.5±4.6) pg/L和(24.5 ±5.3) pg/L、(43.6±11.2) ng/L和(58.6±12.5)ng/L,均较治疗前的(452.3±126.6) ng/L和(459.8±124.7) ng/L、(30.6±6.3) pg/L和(31.2±6.6) pg/L、(68.2±14.4) ng/L和(67.9±14.5) n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为(18.2±7.2) ng/L和(14.6±6.8) ng/L,均较治疗前的(13.7±6.2) ng/L和(13.5±6.4) n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氨溴索、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ET水平,解除气管痉挛,快速缓解不适症状,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武章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比较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并对二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随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心房颤动住院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治疗,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缺血性卒中发病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49例完成随访,失访率为7.5%(4/53),其中华法林组完成随访28例,阿司匹林组完成随访21例.华法林组缺血性卒中发病1例,发病率为3.6%(1/28),阿司匹林组发病6例,发病率为28.6%(6/21),两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 0.05);成本效果比华法林组每1个单位的有效率需花费16.3元,阿司匹林组每1个单位的有效率需花费10.4元,阿司匹林组花费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病效果更好,但成本较高;而阿司匹林成本较低,但预防效果不佳.

    作者:吴艳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胃镜、多层螺旋CT及食管钡餐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比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出血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1],而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率与病死率较胃底静脉曲张更高[2].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3],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通过图像重建可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食管钡餐也是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许多基层医院仍在使用.本研究比较以上三种方法对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

    作者:项时昊;谢平坤;李访贤;邱教;李铁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除了具有调节钙和骨新陈代谢的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已得到证实,如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Graves病等[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亦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维生素D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现就维生素D与CLT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杜洪泉;贾爱华;白洁 刊期: 2012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