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头静脉联合腋静脉途径在植入电极导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先采用常规的头静脉切开法,如果头静脉细小则联用撕剥式导线导引器和泥鳅导丝,头静脉途径失败者改用腋静脉入路,根据体表定位+X线透视定位或J形导丝引导的方法穿刺腋静脉.同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共植入104根电极导线,经头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78根(占75.0%),其中常规植入电极导线63根(占60.6%),经泥鳅导丝和撕剥式导线导引器植入电极导线15根(占14.4%);经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26根(占25.0%),其中采用体表定位+X线透视定位植入电极导线13根(占12.5%),经J形导丝定位植入电极导线13根(占12.5%).1例发生误穿腋动脉,经压迫无明显出血.经随访所有患者电极导线阻抗稳定,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无一例发生电极导线漏电、断裂现象.结论 头静脉联合腋静脉途径在植入电极导线中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作者:吴国海;沈一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MS患者,其中采用单纯激素治疗10例(激素治疗组),采用血浆置换+激素治疗10例(血浆置换+激素治疗组),未治疗患者10例(未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时分别进行延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分别检测外周血干扰素(IFN)-γ、一氧化氮(NO)水平及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同时行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 血浆置换+激素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可出现明显的缓解,且持续时间长,EDSS评分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治疗后12周,未治疗组及激素治疗组IFN-γ及NO水平显著高于血浆置换+激素治疗组[(25.39±4.38)、(20.64±5.36)mg/L比(14.33±3.82) mg/L,(36.37±6.50)、(29.76±4.56) mg/L比(16.24±3.9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IFN-γ及NO水平也高于激素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细胞计数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 血浆置换不仅可以清除体内毒物,还可以直接清除免疫炎性因子,或是通过清除自由基从而阻止MMP-9的激活,来达到保护血脑屏障、发挥改善MS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廖锡意;王辛坤;周明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4.78±0.78) μg/L比(15.58±3.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37.64±5.28) ng/L比(12.78±2.06) ng/L; (28.62±4.56) ng/L比(15.98±3.6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815,P<0.05).结论 脂联素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发挥抗炎作用;通过检测脂联素水平可初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妙淑;陶伍元;宋于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Ⅲ级(40例)和心功能Ⅳ级(40例).另选择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hs-CRP和cTnI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力衰竭组治疗前hs-CRP和cTnI水平[(11.56±2.72) mg/L、(0.46±0.11) μg/L]较对照组[(2.31±0.56) mg/L、(0.04±0.13)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Ⅳ级患者hs-CRP和cTnI水平[(13.07±4.31) mg/L、(0.57±0.05) μg/L]较心功能Ⅲ级患者[(10.04±3.12) mg/L、(0.35±0.09)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hs-CRP和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hs-CRP和cTnI可能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忠明;林治瓯;周新浪;郑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观察组hs-CRP、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IMT分别为(19.01±1.48) mg/L、( 1.82±0.25) mg/L、( 1.21±0.19) 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1.07) mg/L、(0.21±0.06)mg/L、( 1.02±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r=0.426,P=0.006);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5,P=0.772).结论 hs-CRP、DD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史晶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洛他唑组(单用西洛他唑100 mg,2次/d,口服)和联合治疗组(在西洛他唑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10 μg溶解于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每组31例,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踝/肱指数(ABI)、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距离、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或<0.01).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MWT距离、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同期西洛他唑组[ (425.4±138.5)m比(379.5±124.6)m,(0.77±0.18) ml/(s·cm2)比(0.66±0.14) ml/(s· cm2) ](P< 0.05).联合治疗组冷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洛他唑组[87.5%(21/24)比61.9%( 13/21)](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安全有效.
作者:何文锦;刘凡;杨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分别检测54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糖尿病肾病2期组)、40例糖尿病肾病3~5期患者(糖尿病肾病3~5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比较.结果 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2期组和糖尿病肾病3~5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2±0.23)、(1.31±0.56)、(24.57±1.52)和(33.26±1.96) mg/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7.82±2.39)、( 10.29±3.76)、(18.17±7.15)和(26.38±9.24)μmol/L.各组间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就发生变化,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不断升高,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监测.
作者:郑洪泽;曲翠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早期溶栓与延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MI患者231例,其中96例急性发作至溶栓时间<6 h(早期溶栓组),135例急性发作至溶栓时间≥6h(延迟溶栓组),两组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前后胸痛、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再梗死率,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延迟溶栓组比较,早期溶栓组胸痛减轻时间缩短[(102±32) min比(162±38) min](P< 0.05),2h内胸痛减轻比率增加[81.25%(78/96)比49.63%(67/135)] (P< 0.05);早期溶栓组ST段回落≥50%时间缩短[(98±36)min比(153±31)min](P<0.05),2h内ST段回落≥50%比率增加[61.46%(59/96)比40.00%(54/135)](P<0.05);早期溶栓组14 h内出现CK-MB峰值比率及16 h内出现CK峰值比率均显著增加[69.79%(67/96)比46.67%( 63/135),64.58%(62/96)比46.67% (63/135)](P< 0.05).早期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延迟溶栓组[71.88%(69/96)比52.59%(71/135)] (P< 0.05).两组再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5/96)比5.19%(7/135) ](P> 0.05).两组均无大出血病例.结论 早期溶栓(急性发作至溶栓时间<6h)较延迟溶栓(急性发作至溶栓时间≥6h)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2例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抗抑郁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评估,并比较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95.2% (20/21),对照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71.4%( 1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可增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疗效,进一步增强降糖效果,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金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其中行鞘内注射15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例,反复隔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随后用0.9%氯化钠行脑脊液置换30例.61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5-FC仍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案;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重要方法,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或置换以控制颅内压,并行鞘内注射是降低病死率、赢得治疗时间的关键.
作者:鲁启洪;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在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对脑损害的意义.方法 选择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毒性脑炎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为(0 ~ 584)×106/L,对照组为(0~200)×106/L.两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0±31.22) mmol/L比(123.80±6.32) mmol/L](P=0.006).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混合细胞学反应6例,占14.3%( 6/42).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为25.04 ~ 47.97 (28.37±6.09) ng/L,对照组为25.04~29.64( 26.03±0.90)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P=0.018).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VEGF水平为88.84~143.77(96.24±13.38) ng/L,对照组为89.15 ~96.18(90.67±1.71)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VEGF水平增高均可以支持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俊瑛;张楠;邹月丽;李玉静;李美杰;张环环;谷聚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C反应蛋白(CRP)与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392.6±73.3) μg/L比(212.6±83.4) μgL,( 1992.5±1173.7) ng/L比(512.6±283.2) ng/L,(49.3±33.5) mg/L比(6.1±3.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3例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68.9±52.5) μg/L比(362.8±123.1)μg/L,(68.6±38.4) ng/L比( 1470.9±1460.1) ng/L,(3.6±2.8) mg/L比(34.1±29.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伟宁;何爱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艾滋病( AIDS)合并肺结核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胸部CT、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6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胸部CT、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肺结核23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49.23±78.92)×106/L;不典型肺结核3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68.79±18.82)×10/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将6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三组:<100×106/L组21例,(100 ~ 200)×106/L组24例,>200×106/L组15例.<100×106/L组和(100~200)×106/L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大呼气流速、大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6.94±16.29)%、(84.30±16.82)%、(78.65±19.41)%、(68.66±18.17)%、(71.29±21.13)%、(65.33±20.24)%和(83.40±26.82)%、(80.66±28.81)%、(78.29±23.96)%、(67.46±19.31)%、(69.45±21.94)%、(75.80±25.97)%,与>200×106/L组的(95.76±19.13)%、(93.29±20.39)%、(88.07±14.54)%、(81.19±24.24)%、(81.11±25.93)%、(77.28±22.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60例患者均查痰抗酸杆菌,阳性7例,阳性率11.67%;60例患者中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41例,阳性率68.33%.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决定肺结核影像表现的多样性与转归;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其肺功能指标也越差.
作者:朱惠琼;万荣;汪亚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揭示血脂水平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血脂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脂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脓毒症预后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分别为(3.92±0.96) mmol/L、( 1.10±0.39) mmol/L、(2.44±0.81)mmol/L、( 1.03±0.27)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55) mmol/L、( 1.61±0.42) mmol/L、(2.79±0.47) mmol/L、(1.13±0.1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死亡14例(死亡组),存活26例(存活组),死亡组血浆TC、三酰甘油(TG)、HDL、LDL、载脂蛋白A Ⅰ(ApoA Ⅰ)、ApoB、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3±0.92) mmol/L、(0.81±0.39) mmol/L、( 1.03±0.27) mmol/L、( 1.83±0.68)mmol/L、( 1.03±0.27)g/L、(0.86±0.27) g/L、( 140.0±82.3)×109/L、( 32.00±5.52) g/L,均明显低于存活组的(4.24±0.84) mmol/L、( 1.21±0.44) mmol/L、( 1.25±0.30) mmol/、(2.77±0.68) mmol/L、(1.25±0.13) g/L、(1.13±0.23) g/L、(215.9±101.0)×109/L、(36.12±6.3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0.5±4.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3.8±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血浆HD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两个危险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6.222和0.337.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血浆HDL水平是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评估效果更佳.
作者:刘志鹏;崔书章;柴艳芬;丁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特点是病情特别重,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同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因而常引起通气不畅甚至出现窒息,而常用的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便是气管切开.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操作复杂且并发症较多,而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国外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领域[1],但国内应用较少,我院对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5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PT,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广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高血压危象是指在各种诱因条件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的危急症状.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等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1],需要在几分钟到1h内迅速降低血压,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应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危象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建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是一种少见的跨突触变性,继发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下橄榄核(又称格-莫三角)联系环路病变.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脑桥出血继发HOD患者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例1女,50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10年8月因“突发头晕、四肢无力伴意识不清20h”收治于我院脑血管科,当时头颅CT显示脑桥出血,以被盖部为主(图1).入院期间发现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诊断为脑桥出血、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经对症、抗炎等治疗,患者神志转清,肢体肌力明显恢复;但存在构音障碍,双眼球水平方向活动明显受限.出院后在家继续降压、降糖治疗,构音障碍和肢体肌力进一步好转,能自行进食.约半年后,患者出现四肢及头部抖动,查体:神志清楚,四肢及头部不自主震颤,以左侧肢体为著;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构音障碍,左眼内收及右眼外展受限,双侧眼肌自发水平阵挛,侧视及上视可引出水平、旋转及垂直眼震,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及左上肢肌张力增高,两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阳性,双上肢可见意向性震颤,双侧病理征阳性.头颅MRI:延髓双侧下橄榄核区T2加权像高信号,且体积明显增大,脑桥背侧陈旧性出血改变(图2).诊断:HOD、脑桥出血恢复期、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予加用左乙拉西坦片、地西泮等药物后,患者全身抖动有所好转.
作者:王汉旻;陈晓丽;杨慧民;袁湘芝;张扬;朱振国;夏君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009年美国大约有58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而且发生恶性事件的比例高达9%[1].虽然心力衰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原因往往是出现急性症状发作,通常是急性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但大多数需要早期干预,通常需要静脉用药缓解症状,但很少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急性呼吸困难就是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所致,80%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患者终需住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对所有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它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娴熟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效血容量,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急诊室的医生可能对诸如休克、恶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急症的处理比较成熟,对于识别和处理比较复杂的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相关的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经验尚不足,如果我们对患者既往基础疾病明确,那么判断其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对容易,但如果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急诊医生对患者既往病史不了解时,对于病情的判断与处理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现对《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治疗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作以解读.
作者:张荣峰;田晓晨;夏云龙;高连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病历摘要患者 女,29岁.主因发热2d、意识不清伴抽搐6h入院.患者于2d前受凉后发热,高体温达37.8℃,口服抗感冒药物及退热药物体温恢复正常.入院前6h因“劳累”而出现意识不清、烦躁、言语混乱;无发热、恶心、呕吐、晕厥以及肢体运动障碍.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在行头颅CT检查过程中突然出现癫痫样发作,表现为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和小便失禁.共发作4次,每次持续2~10 min,发作间期意识不清.发作过程中,共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2次,同时戊巴比妥钠0.2 g肌肉注射和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患者第4次发作过程中发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约10 min后自主呼吸和心跳搏动恢复,但仍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发作时血压为70/55 mm Hg(1 mm Hg =0.133 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70(正常参考值> 0.95),血糖18.50 mmol/L.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转入我院.
作者:李晨华;赵梅;刘清岳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