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8期文献
  • 保留薄层颞肌的钛网板颅骨修补术对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脑膜侧保留薄层颞肌的钛网板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额颞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网板颅骨修补术.根据术中应用不同的剥离皮瓣的术式分为三组,每组30例:完全剥离颞肌组于颞肌与硬脑膜(假硬脑膜)之间剥离皮瓣;完全保留颞肌组于帽状腱膜下剥离皮瓣;保留薄层颞肌组剥离皮瓣时硬脑膜上保留薄层颞肌.比较三组术后脑挫裂伤和出血、癫痫、皮下积液、头皮坏死,咀嚼不适感、外形不满意等并发症.结果 完全剥离颞肌组脑挫裂伤和出血、癫痫、皮下积液、头皮坏死、咀嚼不适感、外形不满意发生率分别为16.7%(5/30)、26.7%(8/30)、13.3%(4/30)、0、0、0,完全保留颞肌组分别为0、16.7%(5/30)、0、3.3%(1/30)、23.3%(7/30)、13.3%(4/30),保留薄层颞肌组分别为0、3.3%(1/30)、0、0、3.3%(1/30)、0.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完全剥离颞肌组的56.7%(17/30)和完全保留颞肌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脑膜侧保留薄层颞肌的钛网板颅骨修补术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作者:郭庆雷;邹积典;于卫红;张学军;苘辉斌;宁同波;肖华明;王凯;田伟;柏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2例SAP患者根据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血容量扩充达标时红细胞压积和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生化指标、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扩容达标时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观察组(0.34±0.06比0.41±0.06,P<0.05);对照组扩容达标时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明显高于观察组[(490±252) ml/h比(231±117) ml/h和(5914±2417) ml比(4358±2618)ml,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2±3.5) mmol/L比(10.3±5.1) mmol/L,(85.8±41.5)μmol/L比(97.8±45.4)μmol/L,(186.1±63.2) U/L比(217.1±95.0) U/L,(244.8±72.1) U/L比(256.5±75.4) U/L,(28.2±12.4)μmol/L比(38.1±19.7)μmol/L,(5872±2540) U/L比(6582±2725) U/L],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13.1±1.5)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2±2.2) mm Hg,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腹内压分别为77.78%( 28/36)、(19.3±7.5)分、44.44%( 16/36)、22.22%(8/36)、38.89%(14/36)、16.67%(6/36)、(21.0±6.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7.78%( 10/36)、(11.2±5.2)分、5.56%(2/36)、5.56%(2/36)、5.56%(2/36)、5.56% (2/36)、(16.0±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适度液体复苏是SAP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胡艳艳;徐齐源;汤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脑损伤标志物S100B蛋白评价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损伤标志物S100B蛋白在评价重型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重型脑损伤患者86例(观察组),选取同期8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伤后24h血清S100B蛋白浓度.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 观察组8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3例,中残25例,重残14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13例.其中预后恶劣率32.6%( 28/86),预后良好率67.4%( 58/86).观察组伤后24h血清S100B蛋白浓度(1.42±0.4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6±0.05)μ g/L(P<0.01).观察组中预后恶劣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2.15±0.51) 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的(0.92±0.49)μg/L(P< 0.05).结论 S100B蛋白对脑损伤有高度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脑损伤标志物,在重型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叶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例采用VSD治疗的四肢复杂感染创面患者作为观察组,首先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恢复肢体血运,然后采用VSD治疗创面1~2次,Ⅱ期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肢体,选取20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或引流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14例行1次VSD治疗,4例患者在1次VSD治疗后仍有明显骨外露而再次行VSD治疗,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全部成活.观察组等待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14.62±4.82)d、(1.39±0.43)次、(21.87±5.38)d、(8210.87±1609.83)元、(24.12±9.84)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24±7.28)d、(18.27±5.40)次、(30.21±7.26)d、(8829.98±1702.86)元、(33.28±10.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能明显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快速控制感染,在治疗四肢复杂感染创面中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罗建光;陈石玉;戚春潮;汪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并发肠套叠9例,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恶变1例.行手术治疗11例,其中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术8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3例;内镜(胃镜+肠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2例.结果 错构瘤7例,管状腺瘤2例,腺瘤样增生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3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PJS并发小肠套叠为主,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是解除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方法;PJS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定期复查内镜.

    作者:黄坤寨;张思宇;苏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0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技术要领和临床体会.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102例采用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2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门诊随访2个月后症状缓解;4例有较明显皮下气肿,3例出现胸前皮下淤斑,4例出院后胸前皮肤感觉异常,上述病例均1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出现术后颈部皮肤点状烧伤,1个月后自行愈合.99例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未见甲状腺结节或肿瘤复发.3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适应证广,颈部美容效果好.

    作者:祝东强;张勇;刘建;刘恒;赵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并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年.观察组优良率为76.19%(32/42),对照组为55.00%( 2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 0.05).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使患者骨折愈合达到解剖复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安来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声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保胆手术后的临床评估.方法 选取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60例,对比分析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及术中探查结果,跟踪观察保胆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超声对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正确诊断率为96.9%(155/160),误诊率为2.5%(4/160),漏诊率为0.6%(1/160).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为3.6%(5/137).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保胆手术的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军;梁法生;宋涛;任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微刨经皮钢板接骨技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组(Ⅰ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Ⅱ组)及外固定架治疗组(Ⅲ组),每组20例.均于伤后6h内给予急诊手术.三组病例均通过术后随访,对比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0.05);三组术后3、6、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Ⅰ组提高更明显(P<0.05);Ⅰ组术后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术后3、6、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例数多于Ⅱ组、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Ⅱ组3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游走、滑脱,Ⅲ组有2例发生感染,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探讨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3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膈肌破裂,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血气胸.急性腹膜炎49例,失血性休克41例.术前诊断明确37例,术中探查发现22例,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单纯经胸入路24例,单纯经腹入路14例,胸腹联合入路8例,经胸经腹分别入路17例.结果 57例痊愈,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包填塞,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2例于术后1周死于肾衰竭.结论 术前诊断的准确及时和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是争取抢救时间、抢救成功与否、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文峰;李时捷;唐怀好;战润庆;马在启;李玉;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45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间断缝合或带蒂大网膜补片填塞缝合修补.术后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甲硝唑三联抗溃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3.88±19.67) min比(63.33±12.06) min],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镇痛剂用量均明显少于开腹组[(29.45±9.24)h比(46.40±49.21)h、(6.92±1.06)d比(7.71±2.48)d、(6929.39±832.40)元比(7546.67±1393.92)元、(5.7±8.3) mg比(10.9±9.5) 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穿孔直径、穿孔部位、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 14/98),开腹组为26.67%(1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而更加经济的手术方法.尽管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但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马忠明;严宏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采用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L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定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1、2、4周后膝关节疼痛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9±1.6)分、(59.7±7.5)分、(35.1±8.3)°,(3.2±1.7)分、(69.3±8.1)分、(85.2±8.6)°,(1.5±1.3)分、(89.6±8.5)分、(106.5±9.8)°]均较治疗前[(7.8±1.9)分、(36.9±7.4)分、(11.8±7.6)°]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洪;邓惠文;刘丽平;冉春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及Ⅰ期植皮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冲洗及Ⅰ期植皮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的20例下肢难愈性创面在行清创时即行负压封闭引流冲洗及Ⅰ期网状植皮治疗,术后依据创面情况做适当的间断冲洗.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创面植皮成活,且Ⅰ期成功修复创面;2例患者因创面感染,植皮大部分溶解,经局部换药、再次扩创后行二次植皮修复创面.创面愈合时间15~33 (25.0±3.2)d.术后随访3~ 12个月,20例患者局部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及Ⅰ期植皮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可促进创面早期愈合,防止感染的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黄楚华;陈光胜;宋杰;曹三丰;童肖广;周华银;张建辉;王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肾包膜下血肿是发生在肾包膜与肾实质间的血肿,外伤是其发生的常见原因.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临床上极少见,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7例,我们总结其相关病史、疾病发生时的医疗行为、发生后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范锐;张昊;牛俊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非肿瘤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目前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急性肠梗阻发病率也显著上升,肠梗阻已成为临床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外科急诊问题之一[1],具有起病急促、病因多样复杂、对机体生理影响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所以早期明确病因、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施救十分重要.以往超声对肠道等空腔脏器的诊断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已成为鉴别各类肠道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本研究探讨超声在肠梗阻疾病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王永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外科手术既是一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带来创伤(包括生理和心理创伤)的过程.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主流.特别是近年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微创手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现将我们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军;马勇;孙纲;李明霞;田志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成人先天性脑穿通畸形一例

    患者男,55岁.主因“右枕颞部疼痛8个月伴双下肢无力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右枕颞部疼痛,性质为钝痛,休息后可缓解,之后间断性发作数次,程度逐渐加重,部位性质同前,缓解时间逐渐延长,偶尔疼痛时眩晕、倒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甘露醇治疗缓解.1个月前自觉双下肢无力,左侧为著,记忆力下降.入院查体: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神清语利,精神好,定向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Ⅳ级,步态缓慢,步幅变小,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作者:胡业帅;杨军;齐建发;马顺昌;常永凯;陈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肠气囊肿症一例

    肠气囊肿症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特征为肠壁或系膜上有多个黏膜下或浆膜下气囊肿.1730年Duvernoi在尸体上发现.1899年Hahn在患者身体上首次发现.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报道较多,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误诊,在诊断困难时可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我院于2011年3月收治1例肠气囊肿症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康维权;孙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磁共振T2图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关节软骨是维持关节正常运动及功能的重要组织结构,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因而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磁共振是关节软骨较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但常规磁共振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显示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通过磁共振建立了关节软骨磁共振T2图和量化分析的技术,将T2图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比,指出T2图可以早期显示临床常规磁共振成像没有发现的软骨损害[2].T2图是通过测量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变化的磁共振生理性成像技术,它可以在软骨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显示和诊断软骨病变.

    作者:孙媛芳;付旷;孙文静;赵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全世界每年因为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比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患者的总和还要多.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大危险因素,在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80%.外科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达70%[1].由于患者惧怕手术或并发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等因素,多数患者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出现了各种方法来治疗这部分肺癌患者.我们现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鹏;周笑;祝沪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