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13期文献
  • 正常糖代谢人群空腹血糖转归四年随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连续4年观察正常糖代谢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年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因素对IFG的影响.方法 连续4年为40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生化指标及一般项目检测.动态观察4年是否出现IFG以及出现的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 4年间出现IFG的被检者共有73例(17.98%,73/406),第1、2、3、4年出现率分别为6.65% (27/406)、1.72%(7/406)、5.91%(24/406)、3.69%(15/406).应用K-M法进行生存分析,出现IFG与年龄、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糖代谢人群IFG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IFG的发生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及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关.

    作者:张亚婷;张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 h内及6个月后梗死区心肌和二尖瓣瓣环(MVA)于心脏长轴方向上的运动力学特征,并评估其预测室壁瘤发生的价值.方法 以93例首次发病的左心室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 h内及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TVI分析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3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测量MVA、梗死区收缩期峰值速度(Vs)、等容舒张期峰值速度(Vir).根据是否并发左心室室壁瘤(LVA)分为LVA组(12例)和非LVA组(81例),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上述参数的差异,评估其预测室壁瘤发生的价值.结果 发病24h内,两组梗死区及MVA的Vs、Vir及梗死区Vir与MVA Vir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个月后,除非LVA组MVA Vs外,两组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非LVA组梗死区及MVA的Vs、梗死区Vir、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梗死区Vir与MVA Vir乘积均显著高于同期L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用非参数法建立梗死区Vs与MVA Vs乘积评估LV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62,以靠近左上角的截断点为佳临床预测界点,对预测LVA发生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94.1%,该点截断值为9cm2/s2.结论 QTVI对AMI后室壁瘤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温瑜鹏;付蕴韵;刘彦君;任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外周血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变化,以期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病情判断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单纯糖尿病(糖尿病组)、单纯肺结核(肺结核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sFas和sFasL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糖尿病组、肺结核组外周血sFas及sFas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93)、(8.74±2.12)、(7.86± 1.61) mg/L比(2.10±0.88) mg/L和(562.37±196.38)、(1512.32±303.48)、(607.48±102.53) ng/L比(263.18±46.32) ng/L] (P< 0.05),糖尿病组外周血sFas及sFasL水平高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肺结核组(P<0.05),sFasL以1000 ng/L为分界值,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合计诊断符合率为90.00%(45/50);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糖尿病组、肺结核组CD3+、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0.3376±0.0712、0.2368±0.0803、0.4801±0.0896比0.5849±0.0487和0.1798±0.0401、0.2100±0.0679、0.2312±0.0487比0.2811±0.0348)(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CD3+T淋巴细胞高于糖尿病组、低于肺结核组(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及肺结核组(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糖尿病组CD8+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0.3209±0.0707、0.2831±0.0794比0.2086±0.0589)(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CD8+T淋巴细胞高于糖尿病组及肺结核组(0.2287±0.0690) (P< 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糖尿病组、肺结核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4.34±2.08)%、(3.22±2.12)%、(2.59±1.41)%比(1.01±0.38)%,(5.12±1.58)%、(4.82±1.98)%、(3.21±1.19)%比(1.78±0.53)%和(1.45±0.52)%、(2.31±2.01)%、(1.62±1.33)%比(1.07±0.38)%](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组、糖尿病组CD3+、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肺结核组(P<0.05),糖尿病组CDs+T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肺结核组(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外周血sFas及sFasL存在异常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提示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sFas及sFasL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外周血sFasL含量还可作为鉴别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李光忠;蔺国祥;孙长寿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913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BV阳性组288例,HBV阴性组625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HBV阳性组288例中有69例出现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占24.0% (69/288),HBV阴性组625例中有71例出现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占11.4%(71/625),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3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有1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Ⅲ~Ⅳ度肝损害,发生率11.4%(14/123).而在HBV阴性组中,仅4例(0.6%,4/625)发生Ⅲ~Ⅳ度肝损害.在各种化疗方案中,TP(紫杉醇+顺铂)、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P方案引起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HBV阳性组为34.6% (18/52),HBV阴性组为16.5% (20/121).结论 HB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HBV-DNA阳性者,化疗后更易发生肝损害.

    作者:凌华晃;李涛;吴祥成;黄锡梅;蔡茂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尿β2微球蛋白在腹泻病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腹泻病患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将入选的144例腹泻病患儿分为轻型腹泻组54例、中型腹泻组42例、重型腹泻组48例,分别检测尿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尿常规,并与60例同期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型、中型、重型腹泻组尿β 2-MG水平分别为(1.36±0.18)、(1.89±0.72)、(4.46±1.98) 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6±0.1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泻病患儿尿β2-MG水平随着脱水程度和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中型、重型腹泻组尿β2-MG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同组BUN、SCr及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尿β2-MG水平可作为腹泻病患儿肾功能检查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优于BUN、SCr及尿常规.

    作者:冯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d后再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29/34)比60.0% (18/30),x2=3.939,P=0.047],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1/34)比23.3% (7/30),x2=4.338,P=0.037].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0.640±0.084比0.540±0.079和0.563±0.081、0.398±0.059比0.340±0.057和0.361±0.057、0.221±0.038比0.249±0.043和0.239±0.041、1.6±0.3比1.2±0.3和1.3±0.3、0.223±0.069比0.167±0.074和0.161±0.063,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林昌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年龄≥65岁的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患者78例,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d)和B组(氟伐他汀缓释片160 mg/d),每组39例,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血脂水平.随访180d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术后24h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均高于术前[A组:(12.14±2.71) mg/L比(8.76±2.25) mg/L、(491.75±19.29) ng/L比(440.56±13.15) ng/L、(449.6±11.8)μmol/L比(353.8±16.0) mol/L;B组:(11.39±2.38) mg/L比(9.30±1.99)mg/L、(488.56±17.61) ng/L比(436.06±15.36) ng/L、(444.9± 19.1)μmol/L比(349.8±1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及随访180 d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较术后24h下降,且B组比A组下降明显[术后7 d:(4.51±1.16) mg/L比(5.43±1.44) mg/L、(306.06±18.49) ng/L比(384.64±13.23) ng/L、(206.2±16.8) μmol/L比(263.4±15.4)μmol/L;随访180 d:(4.23±1.08) mg/L比(4.68±1.46) mg/L、(280.16±14.54) ng/L比(354.64±11.32) ng/L、(187.2±14.2)μmol/L比(225.4±12.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0d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7.7%(3/39)比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更能降低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徐瑞金;潘茗;纪霞;孙元芬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各种病因导致的MODS患者32例,给予CRRT,并检测CRRT前后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钾、空腹血糖、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HCO3-、氧合指数、心指数、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分别为(24.95±9.37) mmol/L、(495.78±329.31)μmol/L、(6.01±1.07) mmol/L、(5.82±2.53)mmol/L、7.28±0.10、(45.82 ±12.03) mm Hg(1 mm Hg =0.133 kPa)、(73.23±16.04) mm Hg、(19.23±4.53) mmol/L、(309.48±119.03) mm Hg、(2.03±1.01)L/(min·m2)、(13.76±6.4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27.1±8.5) mm Hg,治疗后分别为(14.68±7.03) mmol/L、(378.93±185.27)μmol/L、(4.06±0.43) mmol/L、(5.04±1.02) mmol/L、7.39±0.05、(38.97 ±4.11) mm Hg、(91.25±8.52) mm Hg、(25.17±3.89) mmol/L、(384.76±93.27) mm Hg、(4.32±1.12)L/(min·m2)、(9.4±1.7)cm H2O、(16.5±6.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RRT可有效改善MODS患者肾功能,调节内环境紊乱,有效改善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唐佳佳;余猛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血红素氧化酶1与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前期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可疑的T2DM患者384例,其中T2DM患者216例(T2DM组),糖尿病前期(HDM)患者168例(HDM组),T2DM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22例)、双支病变组(54例)和多支病变组(4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HO-1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HDM组和T2DM组血清HO-1表达水平分别为(1.24±0.53)、(2.12±0.84)、(3.46±1.23) μg/L,其中T2DM组显著高于HDM组和对照组(P<0.05),HDM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HO-1表达水平和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1.14)、(3.72±1.36)、(4.64±1.58)μg/L和(1.21±0.16)、(1.44±0.20)、(1.62±0.27) mm](P< 0.05),其中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O-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512,P<0.01).结论 HDM和T2DM患者中存在血清HO-1高表达,监测血清HO-1水平有利于T2DM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晓东;冉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比较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图像,通过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以及观察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合并并发症分别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5% (38/42)、95.2% (40/4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主动脉瓣病变和心功能降低优于CTA,CTA对内膜破口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准确率与CTA相似,可作为常规筛选性检查.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检查有利于全面评估主动脉夹层患者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作者:吕信笑;杨章慧;章圣乐;邵倩;杨崇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101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的演变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9例),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易损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8.1%(9/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8.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l).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易损斑块率为75.0%(24/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42.0% (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不同类型的易损斑块(脂质核心、表面不规则、溃疡斑块)中,两组溃疡斑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易损斑块等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327,95%CI:1.211 ~ 9.145)和易损斑块(OR=3.699,95%CI:1.292~ 10.589)与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吕国士;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16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临床和内镜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取因反复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反酸和纳差等症状门诊就诊的患儿共918例,均接受电子胃镜检查和胃窦部黏膜活检行组织学检查与Hp培养.结果 918例患儿中检出消化性溃疡168例,检出率为18.30%(168/918),其中上腹痛152例(90.48%,152/168)、恶心和/或呕吐117例(69.64%,117/168)、嗳气94例(55.95%,94/168)、纳差80例(47.62%,80/168)、腹胀68例(40.48%,68/168)、反酸41例(24.40%,41/168).168例患儿中Hp阳性132例(78.57%,132/168),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45例(86.31%,145/168)、胃溃疡6例(3.57%,6/168)、复合溃疡17例(10.12%,17/168).145例十二指肠溃疡中球部前壁91例(62.76%,91/145)、后壁35例(24.14%,35/145)、大弯侧14例(9.66%,14/145)、小弯侧4例(2.76%,4/145)、球后1例(0.69%,1/145).结论 儿童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较高,且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十二指肠溃疡中又以球部前壁发生率高,球后低.临床症状以上腹痛发生率高,反酸低.

    作者:查健忠;戴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9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对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优于治疗前[(3.25±0.49)L比(2.59±0.55)L,(1.95±0.41)L比(1.44±0.4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上升[(87.61±8.56) mm Hg(1 mm Hg=0.133 kPa)比(63.88±8.79) mm Hg,0.9648±0.0449比0.7632±0.047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30.57±9.47) mm Hg比(49.23±9.54)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云辉;韦红泉;刘银辉;郑利先;罗巍;曾博文;陈自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碎裂QRS波的临床应用

    碎裂QRS波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许多疾病中,可能对上述疾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文主要论述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中的临床应用.一、碎裂QRS波的定义1992年,Varriale和Chryssos[1]就对碎裂QRS波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除外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QRS波群表现为QRS三相波(RSR’波)的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RSR'波是心肌瘢痕的标志.Das等[2]于2006年首次提出了碎裂QRS波的概念,并将碎裂QRS定义为: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两个相关导联上新出现或已经存在不同形态的RSR’波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作者:付秋玉;胡咏梅;徐俊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