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PTP位于胰头10例(占26%,10/38)、胰颈部12例(占32%,12/38)、胰体尾部16例(占42%,16/38).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手术切除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8例、胰体尾+脾切除4例.术后出现胰瘘3例,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个月至8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作者:高志强;申铭;俞亚红;薛新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与非透明细胞型肝癌(NHCC)的临床特点对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42例PCCCL患者(PCCCL组)与130例NHCC患者(NHCC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PCCCL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PCCCL组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5%(38/42)、71.4%(30/42)和57.1%(24/42),显著优于NHCC组的83.1%(108/130)、62.3%(81/130)和47.7%(6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20 μg/L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CCCL组肿瘤直径≤5 cm比率以及肿瘤分化Ⅰ~Ⅱ级比率均显著高于N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3,P=0.039;x2=4.033,P=0.042).PCCCL组有血管侵犯比率显著低于N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4,P=0.00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 20 μg/L、肝硬化、肿瘤直径>5cm及有血管侵犯是影响PCCCL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 PCCCL为肝细胞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具有与NHCC不同的临床特点.手术切除是PCCCL佳治疗手段,预后显著好于NHCC.
作者:马宝录;付强;牟永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不同,评价BMI对PCNL的影响.方法 84例肾结石行PCNL治疗的患者,按照BMI不同分为BMI<18.5 kg/m2组(低BMI组)16例、18.5 kg/m2≤BMI< 24.0 kg/m2组(正常BMI组)36例、BMI≥24.0 kg/m2组(高BMI组)32例,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多通道碎石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5/16),明显高于正常BMI组5.56%(2/36)及高BMI组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对PCNL存在一定影响,低BMI会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引起并发症发生增多,高BMI会增加手术难度.
作者:李建华;朱生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p53、半乳糖凝集素-3)在细针穿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185例,术前均行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21/28)、85.4% (134/157)和83.8% (155/185).p53、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恶性病变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7%(17/28)、85.7% (24/28),联合检测表达率为50.0%(14/2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表达率分别为0、5.1%(8/157),联合检测表达率为1.3%(2/157).p53、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恶性病变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中的表达率及联合检测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上单独或联合检测p53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诊断准确率[94.1%(174/185)、93.5%(173/185)和91.4%(169/185)]均明显高于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83.8% (15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半乳糖凝集素-3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对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作者:何立群;杨洁妮;胡孟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结合进钉点取骨植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结合进钉点取骨植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CustiloⅡ型3例,Ⅲ型2例,其余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结合进钉点取骨植骨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浩;申国庆;高发旺;陈俊麒;李正文;赵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浅析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剖析.结果 14例患者,血肿出现在幕上10例,幕下1例,幕上下3例,血肿量35~120 (48.7±3.6) ml;均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痊愈,1例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快术后30 min,迟术后46 h CT确诊后急诊手术.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须对诸多因素加以防范,术后严密监护,必要时复查头颅CT做出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作者:李运军;赵浩;李文德;于斌;高进宝;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20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5例,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经过6个月至1年的随访,20例行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患者,11例囊肿完全消失,7例囊肿体积明显缩小,2例无改变;15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8例囊肿完全消失,6例囊肿体积明显缩小,1例无改变.9例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4例症状控制满意,3例症状有改善,2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李祥富;赵东刚;闫俊;陈少军;陈洁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微创化手术方式在高龄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大于65岁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123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和微创组(136例,采用微创化手术方式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判定预后.结果 微创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39.7%(54/136)比29.3%(36/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7.6%(24/136)比28.5%(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化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作者:张宏兵;王晓峰;苏宝艳;唐宗椿;李加龙;张荣军;高国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结束术侧肺复张后在动态压力-容积(P-V)曲线指导下行个体化保护性双肺通气对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双肺通气组(Ⅰ组)、个体化保护性双肺通气组(P组),每组15例.单肺通气结束术侧肺复张后,I组恢复双肺间歇正压通气,P组在I组的基础上应用动态P-V曲线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PLIP)+2 cm H2O(1 cm H2O=0.098 kPa)设定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动态P-V曲线高位拐点对应容量(vUIP)的80%设定潮气量(VT),行个体化保护性双肺通气.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结束术侧肺复张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测定肺顺应性和PaO2,同时采集血液测定血浆vWF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PaO2、肺顺应性在T2均较T1明显降低,在T3有所回升,但Ⅰ组肺顺应性在T3仍明显低于T1[(38.84±8.28) ml/cm H2O比(43.53±8.37) ml/cm H2O](P< 0.05),P组肺顺应性在T3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vWF水平在T2均较T1明显升高(P<0.05),在T3较T2进一步升高(P<0.05).P组T3时血浆vWF水平明显低于Ⅰ组同时间点[(165.47±22.66)μg/L比(191.67±22.74)μg/L] (P< 0.01).结论 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期间,术侧肺复张后根据P-V曲线设置PEEP为PLIP+2cm H2O,设定VT为80%VUIP,行个体化保护性双肺通气,有助于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肺损伤.
作者:纪维;沈邮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肿瘤位于左上肺叶7例,左下肺叶10例,右上肺叶9例,右中肺叶4例,右下肺叶12例.术前cTNM分期Ⅰ~Ⅱ期(T1N0M0~T2N1M0),肿瘤直径均<5cm,无明显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胸膜肥厚.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2例因淋巴结与血管粘连致密,无法在镜下分离而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3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止血.1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而中转小切口手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清扫淋巴结数目(9.5±3.2)枚.手术中清扫N2淋巴结均超过3组,平均3.3组.手术时间100 ~ 400(220± 37) min,术中失血量120~700 (150±63)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 12(4.5±2.1)d,术后住院时间9~ 31(12.2±5.0)d.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作者:关军;许建新;林建生;吴荔辉;郑新阳;施海展;陈信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网篮取石及球囊取石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术中胆管造影取石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术中胆管造影取石术患者109例,均行胆囊管造影,造影阳性者行经胆囊管网篮取石及球囊取石.结果 所有患者均造影成功,结石阳性72例.经胆囊管直接网篮取石成功59例;经胆囊管网篮取石联合球囊取石成功12例;1例中转开腹胆管探查治疗.取石成功后再行胆管造影均显示胆管通畅,未发现结石残留.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6.5±1.4)个月,未发生结石复发.结论 经胆囊管网篮取石及球囊取石操作简单,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术治疗复杂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术治疗复杂性肝脓肿患者共31例,观察和总结介入治疗并发症及疗效,根据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跟踪,并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19例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合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影像学检查显示24例为多发肝脓肿(>3个脓腔),13例脓腔液化不明显,3例介入术前误诊为肝癌,1例脓肿突破肝静脉,共行54次介入治疗,介入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未见肝脏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中位随访时间21(6~42)个月,2例患者复发,1例再次行介入治疗,1例综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术治疗复杂性肝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娜仁图戈;刘松;赵广生;刘影;张跃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84例)采用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对照组(84例)采用单纯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皮下积液、脑脊液漏、脑嵌顿、癫痫)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4)比14.3%(12/84)、10.7%(9/84)比47.6% (40/84)、4.8% (4/84)比17.9%(15/84)、6.0%(5/84)比22.6% (19/84)、7.1%(6/84)比28.6%(24/84)和15.5%(13/84)比46.4% (3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中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63/84)比35.7%(3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姜国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6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雷奈酸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分别给予雷奈酸锶和安慰剂预防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以及骨溶解情况.结果 雷奈酸锶组术后1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3d、1个月、1年、2年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1、2年假体周围骨密度分别为(1.42±0.10)、(1.41±0.13) 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12)、(1.21±0.14)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患者衬性骨溶解及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均为13.3%(4/3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 (9/30)、26.7%(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奈酸锶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耿明;屈燕铭;蔡志辉;李浩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肩锁关节脱位不同治疗方法的研讨,寻求优化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2010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4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用经皮喙突螺钉固定(经皮喙突螺钉组),26例采用单纯韧带修复固定(单纯韧带修复组),37例采用单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单纯克氏针张力带组),38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锁骨钩钢板组),24例采用骨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骨锚+克氏针张力带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48例患者均获6 ~ 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治疗效果评价采用Karlsson标准,经皮喙突螺钉组优良率为78.3%(18/23),单纯克氏针张力带组为86.5%(32/37),单纯韧带修复组为84.6%(22/26),锁骨钩钢板组为89.5%(34/38),骨锚+克氏针张力带组为95.8%(23/24).结论 肩锁关节脱位骨锚坚强修复喙锁韧带,克氏针张力带短暂固定肩锁关节的治疗方法较传统其他手术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更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滕核建;张永金;吕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旁路移植术在远端流出道不良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共49条下肢)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股-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腘-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及胭-足背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等,分析其血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中,术后移植血管闭塞1例,闭塞率为2.4%(1/42),手术成功率为97.6%(41/42);1例在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4%(1/42);出院时血管通畅率为100.0% (41/41),足部创面愈合率为33.3%(11/33).结论 采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效果较明显,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也可及早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大价值.
作者:梁思渊;牟永华;聂寒秋;周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具有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而造成严重后果,近年随着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普及,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发生和死亡病例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我院于2005-2012年诊治泌尿外科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3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肺栓塞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进一步积极防治术后肺栓塞提供参考.
作者:胡德军;阮元峰;肖云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感神经阻滞方法近年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SGB对神经、心血管、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均有调节作用,使这些系统保持正常的状态,以稳定机体的内环境.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对其构成威胁的任何刺激而发生的多种激素参与的全身反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和凝血等多个系统.本文对SGB与应激反应做一综述.
作者:杨柳;王红蕾;李文志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