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51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26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25例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1±2.3)d比(6.3±3.1)d、(3.7±1.5)d比(4.4±2.7)d、(4.1±2.7)d比(5.8±2.3)d、(4.9±2.2)d比(6.5±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丰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与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15例复发性和30例非复发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CT、MRI)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影像学特征(MRI或CT)分析:肿瘤形态、肿瘤周围水肿程度、肿瘤钙化、肿瘤部位、均一强化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有相关性(P<0.05).而脑膜尾征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病理学特征分析:肿瘤包膜完整性、累及颅骨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肿瘤细胞成分增多、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象、肿瘤局灶性坏死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有相关性(P< 0.05或<0.01).结论 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对脑膜瘤的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可以预测脑膜瘤的术后复发情况,同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陶保平;李卫东;何庆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分析IADPSG标准下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及其围生期结局,探讨对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单项异常孕妇诊断及管理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孕24~ 28周孕妇368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00例)、单项异常组(148例)、两项异常组(120例).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FT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等,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BCI).结果 对照组、单项异常组、两项异常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HOMA-IR、TG依次升高[(4.39±0.38)、(4.98±0.49)、(5.25±0.59) mmol/L,(5.10±0.29)%、(5.27±0.36)%、(5.46±0.46)%,(1.37±0.67)、(1.73±0.73)、(1.99±0.96)μg/L,1.07±0.42、1.26±0.54、1.37±0.43,(2.77±0.67)、(3.05±0.78)、(3.34±0.92) mmol/L],HBCI依次降低(5.93±0.48、5.42±0.45、5.29±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ApoA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39)、(2.15±0.35)g/L比(2.42±0.3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异常组ApoB/ApoA1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项异常组(0.49±0.14比0.42±0.14和0.4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单项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INS、TC、HDL-C、LDL-C、Apo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项异常组和两项异常组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12/148)和14.2%(17/120)比2.0%(2/100)、14.9%(22/148)和16.7%(20/120)比6.0%(6/100)、52.0% (77/148)和54.2%(65/120)比30.0%(3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DPSG标准下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存在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及不良围生期结局,因此对IADPSG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即使仅单项指标异常也应进行严格管理.
作者:朱海燕;吴庆庆;胡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环吡酮胺阴道软膏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疗效、耐受性、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情况以及复发率.方法 120例妊娠期VVC患者和普通VV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每组中妊娠期VVC患者和普通VVC患者各30例.观察组每晚阴道放置环吡酮胺阴道软膏5 g,外阴及肛周涂抹适量软膏,连用6 d;对照组阴道放置克霉唑阴道片1片,4d后重复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阴道分泌物湿片镜检、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只有第1次随访时达到治愈标准的患者才进行随后的随访.观察组治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90.0%(54/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3例完成4次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8%;对照组50例完成4次随访,10例复发,复发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随访时观察组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阳性率为54.5%(30/55),对照组为27.8%(15/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8,P< 0.01).结论 环吡酮胺阴道软膏与克霉唑阴道片都是比较理想的治疗VVC的药物,但环吡酮胺阴道软膏有恢复正常阴道乳酸杆菌状态而保护阴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是治疗VVC比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李晶晶;曾定元;童正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58例女性,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TCT阳性者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1153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5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38例,CINⅡ~Ⅲ196例,宫颈癌27例.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8.0% (580/592)比58.8%(348/592)、82.9%(491/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6.2%(303/315)比67.4%(504/748)、76.9% (337/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61例CIN和宫颈癌患者随访中发现术后34例患者病灶残留或复发,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 (527/527)比98.5% (519/527)、96.4% (508/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19/19)比78.9%(30/38)、5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而且对宫颈病变相关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楼玲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发生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28例分娩巨大胎儿产妇(巨大胎儿组)与138例分娩正常体重儿产妇(对照组)的产次、妊娠前后体重变化、孕周、胎头双顶径、股骨长度、宫高+腹围、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96.20%(2001/2080),巨大胎儿组经产妇、孕前肥胖、妊娠期体重增加≥20 kg、胎头双顶径≥9.5cm、股骨长度≥7.5cm、宫高+腹围≥140 cm、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过期妊娠、孕周< 37周、孕周≥42周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的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肩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7.97%(23/128)、7.03%(9/128)、3.91%(5/128)、19.53% (25/128)、6.25%(8/1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12/138)、3.62% (5/138)、0.72% (1/138)、9.42% (13/138)、1.45%(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的择期剖宫产、阴道试产失败发生率分别为76.56%(98/128)、11.72%(15/1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29%(28/138)、3.62%(5/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巨大胎儿的出生率,降低巨大胎儿产时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闰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13例,按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3例,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联合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持续服用3~6个月;对照组60例,仅行手术治疗.两组术后随访12~ 28个月,并对患者术后的自觉症状如痛经、不规则下腹痛、性交痛、月经紊乱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4.0% (42/50)比61.8%(34/55),8.0%(4/50)比23.6% (1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轻度转氨酶升高,其中1例合并颜面部水肿和明显痤疮而停药,另3例未影响治疗.结论 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欧丽红;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41例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4例发生了PONV,占11.2%(94/8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ONV与性别、年龄、ASA分级及麻醉方式无关(P> 0.05),与手术科室(P=0.026)、体质指数(P=0.020)、教育程度(P=0.000)、既往手术麻醉史(P=0.005)、PONV病史(P=0.000)、晕动病史(P=0.002)、吸烟(P=0.019)、术中应用曲马多(P=0.018)有相关性.在多因素分析中,手术科室(OR=4.039,95% CI 1.331 ~ 12.259,P=0.048)、教育程度(OR=3.504,95% CI 1.486~8.260,P=0.015)、PONV病史(OR=5.113,95% CI 1.790~14.606,P=0.002)、术中应用曲马多(OR=5.316,95% CI1.091~25.908,P=0.039)是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管内麻醉PONY显著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科室、教育程度、PONV病史和术中应用曲马多.识别有PONV高风险的患者将有助于提供更及时的处理方案.
作者:陈昊;方刚;李曼;梅伟;田玉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与胰腺癌(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提高AIP与PC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符合AIP亚洲标准的患者36例及符合PC病理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总结AIP与PC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结果 增强CT发现胰头增大或肿块、胰周淋巴结肿大、胰胆管和胆总管扩张及截断、血管和脏器受累方面AIP明显少于PC(11/27比28/40、2/27比17/40、13/27比32/40、1/27比10/40、8/27比26/40、2/27比15/40、0/27比15/40、0/27比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普遍增大、钙化或胰石、假包膜影或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方面AIP明显多于PC (4/27比0/40、7/27比0/40、10/27比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彩超发现在胰胆管扩张直径和胆总管扩张方面AIP明显少于PC [(0.421 ±0.270)cm比(0.594±0.270) cm、1/18比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发现胆总管扩张及胰胆管截断方面AIP明显少于PC(7/13比16/18、1/13比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在影像学方面可与PC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张新刚;温锋;董幼丹;郭亚军;梁宏元;王晓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采用改良Watson-Jones术式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3年,踝关节功能按Good评分标准:1级14例,2级4例,3级2例,4级1例.结论 采用改良Watson-Jones术式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王建华;佟颖彪;桑园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分娩时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而导致以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及化学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特征,以生后出现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据文献报道,分娩时羊水混胎粪的发生率为5%~15%,但其中仅5%~10%发生MAS,5%患儿可死亡,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治疗以促进气管胎粪排出、对症、维持循环、预防肺动脉高压为主.现对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住的MAS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氨溴索联合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中;刘建玲;汪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ⅡA)是感染造成脑血管壁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大部分ⅡA与亚急性心内膜炎有关,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我国并不少见的疾病,其中3%~10%的患者会并发ⅡA[2].其他诱因还包括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脑脓肿等[3].引起ⅡA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4].我们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ⅡA患者,其实施了血管内治疗术并择期行二期心脏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翅鹏;程少容;阳昱恒;熊飞;谭惠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血液灌流是在深静脉中置入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清除毒素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目前,血液灌流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及毒物中毒.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灌流不仅限于治疗急性中毒,尚在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及肝病等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血液灌流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力军;柴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