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17期文献
  • 洛铂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洛铂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晚期NSCLC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56例采用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洛铂组),53例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顺铂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洛铂组总有效率为41.1%(23/56),顺铂组总有效率为45.3%(24/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组[33.9%(19/56)比52.8% (28/53)] (P< 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的病例.结论 洛铂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都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方案,两者疗效相似,但洛铂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顺铂.

    作者:吴月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行保守治疗+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ICH患者20例作为手术组,行单纯性保守治疗的ICH患者20例作为保守治疗组,同期住院的脑脊液化验正常的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BBB指数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变化.结果 手术组BBB指数和血清MBP分别为0.0075±0.0007、(3.29±1.55) μg/L,保守治疗组分别为0.0083±0.0006、(6.55 ±3.78) μg/L,对照组分别为0.0068±0.0004、(1.12±0.48) μg/L,手术组BBB指数和血清MBP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BBB指数和血清M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ICH常可导致BBB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BBB指数和血清MBP增高,而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BBB的过度损伤,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BBB通透性的目的.

    作者:冯屹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96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按临床前瞻性研究的平行分组、随机对照原则,中心系统电脑将患者随机分为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融合组和行腰椎后路减压后Coflex动态固定的非融合术治疗的非融合组,每组48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通过X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组术后3个月L3~4、L4~5、L5~S1的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1±0.8)°、(6.1±0.8)°、(9.2±0.8)°,均高于术前的(6.4±0.8)°、(5.3±1.8)°、(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未见明显增加.融合组术后3个月L3~4的关节活动度为(8.O±0.7)°,高于术前的(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为(9.1±0.5)°,较术后3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4~5节段术后活动丧失;术后3个月L5~S1的关节活动度为(9.0±0.6)°,高于术前的(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未见明显增加.融合组术后2年L3~4的关节活动度较非融合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非融合术对腰椎节段关节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作者:高明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并总结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闭合性阴茎折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行急诊阴茎折断修补术,4例行保守治疗,即局部血肿抽吸后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2例急诊手术治疗者失访,余11例随访4~ 22个月,阴茎无勃起不坚、勃起弯曲、勃起疼痛,无排尿困难,性交满意.结论 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和临床表现,B超及MRI检查可诊断,急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石海林;李勇平;覃展偶;曾宪华;唐荣金;刘升学;高漓;黄洁夫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原因、不同术式、不同炎性反应程度、术后时间、是否存在胆汁反流等因素与残胃Hp感染的关系,并分析残胃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9例患者中残胃Hp感染29例,Hp阳性率为32.6%(29/89).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穿孔)、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胃癌、平滑肌肉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Hp阳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Ⅰ与BillrothⅡ术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炎和吻合口炎随着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中度以下和中重度),Hp阳性率升高,中度以下和中重度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胃炎:27.3%(12/44)比57.1%(16/28),吻合口炎:25.0%(10/40)比50.0%(18/36),P< 0.05].胃大部切除术后距离胃镜检查≤10年和>10年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3.9%(18/41)、22.9%(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3,P=0.035).胃镜下有明显胆汁反流患者Hp阳性率低于无明显胆汁反流患者[22.2%(10/45)比43.2%(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9,P=0.03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反应程度(中重度)和有胆汁反流与残胃Hp感染有相关性,炎性反应程度(中重度)为残胃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24,95% CI:1.22~ 1.56,P=0.01),有胆汁反流为残胃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6,95% CI:0.58 ~ 0.99,P=0.04).结论 残胃Hp感染可促进并加重残胃黏膜炎性反应,残胃Hp感染和胆汁反流均可导致残胃黏膜病变,二者可为独立致病因素,也可同时致病,规范根除残胃Hp感染十分重要,还应对残胃定期行胃镜、Hp、病理组织学等检查.

    作者:王燕华;康莉;雷辉;李新宇;郄增旺;王乃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中老年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慢性前列腺炎(C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并探讨CP与BPH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常规检查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EPS-WBC),了解CP患病情况,并将受试者按EPS-WBC分为0~4个/HP组、5~ 10个/HP组、≥11个/HP组,分析各组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结果 CP患病率为23.39%(40/171),BPH患病率为67.25%(115/171).TPV以EPS-WBC 5~10个/HP组大[(42.90±29.00) ml],与EPS-WBC 0~4个/HP组[(33.83±14.00) ml]、EPS-WBC≥11个/HP组[(30.60±11.71)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EPS-WBC 0 ~4个/HP组与EPS-WBC≥11个/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PVR、IPSS评分与QOL评分虽都以EPS-WBC 5 ~ 10个/HP组大,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WBC 5 ~ 10个/HP组Qmax小,为(12.71±4.25)ml/s,EPS-WBC 0~4个/HP组和EPS-WBC≥11个/HP组分别为(14.86±5.43)、(12.99±4.01) ml/s,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男性中,CP的患病率较高,CP炎性反应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治疗BPH的同时,重视控制CP,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唐科伟;薛建;王文生;魏强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方法的革新.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3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程度决定手术方式和半月板切除范围,术中以篮钳配合镰刀切除半月板,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18例,次全切除加半月板缝合术5例.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15例,良6例,可2例.结论 篮钳配合镰刀切除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疗效确切,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烈斌;赵家安;曾宪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术前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4~6周行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25例,给予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84.6%(22/26),对照组为60.0%(1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治疗组根治性切除率为96.2%(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组保肛率为61.5%(16/26),对照组为20.0% (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6.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0% (22/25)、60.0%(15/25)、32.0% (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15/24)、29.2%(7/24)、8.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30、0.040).治疗组1、2、3年复发率分别为8.0%(2/25)、20.0%(5/25)、36.0%(9/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8/24)、50.0% (12/24)、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27、0.032).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肛率,延长生存期,可作为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蒋雪超;张道全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食管鳞癌中Ku70和Ku80表达与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Ku70和Ku8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u70和Ku80在11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Ku70和Ku80在11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69/117)和50.4%(59/117).Ku70和Ku80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相关(P=0.017、0.012),在完全缓解患者中Ku70和Ku80有更低的阳性表达率[49.2% (32/65)、40.0%(26/65)].但Ku70和Ku80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CT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Ku70表达和Ku80表达之间也无相关性(P=0.114).Kaplan-Meier分析发现Ku70和Ku80阳性表达的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Ku70:P=0.004;Ku80:P=0.025).Cox单因素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果(Ku70:P=0.005,HR=1.971,95% CI:1.230 ~ 3.159;Ku80:P=0.028,HR=1.659,95%CI:1.057 ~2.605);但在Cox多因素分析中,仅Ku70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3).结论 Ku70和Ku80表达上调可降低非手术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且Ku70表达上调可预测不良预后,提示Ku70和Ku80可作为备选的预测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作者:李爱琳;刘静;曹红一;苗原;柏兴华;李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 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M0 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 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作者:王建文;王幕华;高利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刀与传统方式(电刀)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刀与传统方式(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79例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辅助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52例)和电刀组(32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随访期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钙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2.09±0.25) mmol/L比(2.25±0.07) mmol/L、(1.65±0.12) mmol/L比(2.23±0.09) mmol/L,P<0.05],之后逐渐升高,超声刀组于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电刀组于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超声刀组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电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低血钙发生率11.4%(40/352)明显低于电刀组44.3%(145/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患者手术前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刀组患者术后PTH水平显著下降[(25.69±14.29) ng/L比(45.67±19.73) ng/L,P< 0.05],两组治疗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21例,发生率为6.42%(21/32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92% (3/327),超声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85%(3/352),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超声刀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较电刀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超声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的影响较小,且显著降低了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林寒冰;黄帆;王东海;王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胰腺损伤31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降低胰腺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类型、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常见的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5例),其次为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外伤(12例),均行手术治疗.按美国创伤外科医师学会器官损伤定级(AAST-OIS)标准进行分级:重度损伤者(AAST-OIS分级Ⅲ~V级)14例,占45.2%,轻度损伤者(AAST-OIS分级Ⅰ~Ⅱ级)17例,占54.8%.并发胰瘘、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等并发症13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胰瘘4例,失血性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亡病例中近端胰腺挫裂伤伴主胰管损伤4例,胰体尾损伤伴主胰管损伤2例.结论 胰腺损伤手术前确诊比较困难,要做到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治,目前主要手段仍是剖腹探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邢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近10年急性胰腺炎病因及临床特点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变化.结果 11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以胆道疾病为主,占31.72%(379/1195),其次为暴饮暴食,占25.44%(304/1195),高脂血症占16.82%(201/1195).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比例有所改变,高脂血症占44.59%(140/314),胆道疾病占28.34%(89/314),暴饮暴食占17.52%(55/314).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69.65%(140/201);胆道嵌顿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69.88%(58/83),高脂血症及胆道嵌顿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较高.体质指数(BMI)≤25 kg/m2、BMI26~ 30 kg/m2、BMI≥31 kg/m2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41%(17/314)、24.84%(78/314)、69.75%(219/314),BMI越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4岁、55~ 69岁、≥70岁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2.42%(39/314)、21.66%(68/314)、65.92%(207/314),年龄越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10年上海地区急性胰腺炎病因仍以胆道疾病和暴饮暴食为主,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比例有所改变,高脂血症居首位,胆道疾病其次.高脂血症或胆道嵌顿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老年及肥胖患者发生率高.在急诊室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时病因、年龄及BMI可能是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同时应加强血脂及体重管理.

    作者:盛颖;刘清华;潘曙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30例采用肘后侧正中入路(A组);30例采用肘外侧入路(B组);30例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比较各组手术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优良率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切口显露时间快[(9.84±1.32) min],手术时间短[(58.79±4.63) min];A组切口闭合时间长[(20.25±2.50) min].B组、C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25/30)、86.7%(26/30),明显优于A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肘内翻发生率为46.7%(14/30),明显高于A组的23.3% (7/30)、C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肘内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法,其中肘内外侧联合入路的疗效明显优于肘后侧正中入路,且肘内翻发生率低.

    作者:许关富;万云华;徐超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年龄≥70岁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15例,微创手术治疗4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 ~ 26(4.6±6.5)h.住院期间死亡3例,转院或自动出院7例,植物状态6例,重残8例,恢复部分生活能力11例,恢复良好22例(38.6%,22/57).高龄患者主要临床特点:高血压病史长,发病后血压波动性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典型;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家属对治疗多数表现消极.结论 对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不强调早期手术,微创手术疗效较好.

    作者:左右;赵庆锁;杜娟;张少伟;刘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与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33例(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27例(未感染组),检测两组入院第1、3、5、7天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组入院第1、3、5、7天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2.22±3.75)μg/L比(0.28±0.22)μg/L,(3.49±3.04)μg/L比(0.24 ±0.01)μg/L,(2.82±2.01)μg/L比(0.20±0.27)μg/L,(2.39±2.19)μg/L比(0.19 ±0.0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伤后各阶段(入院第1、3、5、7天)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入院第3天达高峰,随着感染的控制,PCT水平呈下降趋势,5例重症感染患者中3例PCT持续增高(>8.0μg/L),患者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PCT对于早期诊断院内感染的特异度高于其他指标,血清PCT水平变化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的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宝江;冯宝静;赵爱军;杨立丰;王守臣;徐小明;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开颅术后迟发性头皮感染常见原因及治疗

    开颅术后迟发性头皮感染包括单纯头皮感染、头皮脓肿、帽状腱膜下脓肿、骨髓炎、硬脑膜外积脓等[1],开颅术后迟发性头皮感染原因复杂,目前国内外关于开颅术后迟发性头皮感染的原因及治疗各不相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治疗的21例开颅术后迟发性头皮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原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葛信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微创穿刺治疗20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

    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硬脑膜下血肿是维生素K缺乏症的严重类型,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病死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0例因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硬脑膜下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通过微创穿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颅内外动脉狭窄五例诊治分析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组织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的一类动静脉异常交通,可发生在颅内的任何部位,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 ~ 15%,而前颅窝底DAVF相对少见,约占颅内DAVF的10%[1-2].前颅窝底DAVF有着特殊的血管构筑,但对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前颅窝底DAVF,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2年采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瘘口及狭窄的动脉行支架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法,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将5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宝忠;叶明;张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CT灌注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PET-CT在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在癌症中死因构成比重已超过20%.近20年肺癌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约15.2%,肺癌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是肺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发现目前肺癌放化疗后评价疗效仍广泛采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该标准主要是以肿瘤的大小,即形态变化来评价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在2009年新版RECIST列入功能影像,如CT灌注成像(CT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PET-CT等项目,认为其可应用于肿瘤疗效评价.但尚无公认的在CTP、MRI-DWI、PET-CT等方面肺癌疗效评价的标准化方案,本文就上述三项检查项目在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君;陈虹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