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喘可治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 COPD急往加重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使用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喘可治注射液肌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FEV1%、6MWD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6MWD及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6MWD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3±13.99)%比(62.89土9.97)%、(463.56±92.16)m比(415.16±92.53)m、(22.52±1.82)分比(25.65±2.21)分](P<0.05).结论 喘可治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疗效和帮助,值得临床探讨使用.
作者:王春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保温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6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法)和试验组(加用综合性保温方法),每组43例.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毕时的鼻咽温度;麻醉前,麻醉后30、60、90 min,术毕及术后24、48 h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及术毕体温较麻醉前和同期试验组均明显降低[(36.1±0.2)、(36.0±0.1)、(35.7±0.1)、(35.6±0.2)℃比(36.8±0.2)℃和(36.8±0.0)、(36.7±0.1)、(36.7±0.2)、(36.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毕PT、APIT、TT较麻醉前和同期试验组均延长;术毕和术后24、48 h PLT较麻醉前和同期试验组明显降低;对照组术后24、48 h DD和vWF较麻醉前和同期试验组明显升高,FBG较麻醉前和同期试验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莫志伟;李西;黄武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鼻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鼻窦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滴鼻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鼻负压置换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主观症状和鼻内窥镜检查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观症状和鼻内窥镜检查评分为(4.17±1.24)分,对照组为(4.95±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2例,无效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和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为(3.1±1.2)d,对照组为(4.4±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例出现鼻出血,压迫后停止.结论 鼻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砚;孙刚;王成;颜斌;李锋;岳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52例诊断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患者行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行经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及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92.3% (24/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84.6%(22/26),头痛缓解率为73.1%(19/26),B组患者鼻塞的缓解率为100.0%(26/26),流脓涕缓解率为88.5%(23/26),涕中带血缓解率为76.9%(20/26),头痛缓解率为65.4%(17/26).A组患者未有复发,B组患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及15.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经鼻内镜下单径路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书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治疗的68例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30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B组患者38例,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6.7±1.2) mmol/L比(11.6±3.2) mmol/L、(8.9±1.6) mmol/L比(17.8 +3.0) mmol/L、(8.0±1.2)%比(9.5±1.6)%;B组:(7.1±1.3) mmol/L比(11.4±3.1) mmol/L、(10.2±1.4) mmol/L比(17.4±4.0) mmol/L、(8.4±1.4)%比(9.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57.9%(22/38)]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均有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效果更显著.
作者:金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手术患者i-gel喉罩和SLIP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gel喉罩组和SLIPA喉罩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喉罩置入成功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记录高气道压、平均气道压、喉罩置入成功情况、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罩体带血和反流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二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时间、高气道压和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气道密封压高于SLIPA喉罩组[(29±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23±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1级27例、2级3例,SLIPA喉罩组1级3例、2级4例、3级13例、4级10例,i-gel喉罩组明显优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罩体带血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均为2例(6.7%),SLIPA喉罩组分别为5例(16.7%)、8例(26.7%)、7例(23.3%),i-gel喉罩组各发生率均低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反流和误吸.结论 i-gel喉罩和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均可保证有效正压通气,但i-gel喉罩气道密封压高,不良反应少,气道管理效果更好.
作者:丁久红;郑文泽;胡毅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优越性.方法 将120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孕妇按术后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联合组),每组40例.三组在婴儿取出后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1μg/kg、地佐辛0.1 mg/kg和舒芬太尼1μg/kg,手术结束后均接静脉镇痛泵持续泵注相应药物.比较三组术后1、4、8、1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三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和联合组[45.0%(18/40)比30.0% (12/40)和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35.8士6.2)h]明显晚于地佐辛组[(23.6±4.3) h]和联合组[(22.1±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具有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少、下床活动早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BSI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94例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占61.17%;革兰阳性菌37株,占35.92%;真菌3株,占2.91%.其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肿瘤、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等是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BSI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继美;李挺山;郭道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应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以60例经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而确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28例患儿在用药后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关闭率为93.3%(28/30).对照组动脉导管自然关闭21例,关闭率为70.0%(21/30).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用药期间,肌酐含量以及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正常.结论 布洛芬在临床中应用方便、快捷、不良反应少,对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迸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瑾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变异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输尿管变异或病变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包括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对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扫描图像分别重建,得到肾动脉、肾静脉、尿路图像.结果 51例患者中,外伤性输尿管破裂1例,先天性输尿管变异10例,输尿管结石14例,输尿管息肉2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3例,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输尿管癌17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符合.结论 MSCT可以得到优质图像,是输尿管变异及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晓梅;边杰;李笋;张健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心功能Ⅱ级组),Ⅲ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Ⅳ级32例(心功能Ⅳ级组),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3个月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健康对照组以及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收缩压、血钾、心肌肌钙蛋白I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为(46.08±28.64) ng/L,心功能Ⅱ级组为(209.78士35.53)ng/L,心功能Ⅲ级组为(512.06±172.18) ng/L,心功能Ⅳ级组为(948.84±372.57) ng/L,随着心功能降低,血浆NT-pmBNP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500 ng/L的心力衰竭患者(57例)住院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NT-proBNP< 500 ng/L患者(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mBNP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极其重要;在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中,NT-proBNP也起到较强的参考作用;对于任何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都是一个独立而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杨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7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在积极有效纠正休克的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是否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卵巢部分切除术,对要求生育者同时行粘连松解、通液术.结果 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96例(99%),中转开腹1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有效抗休克的同时,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可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作相应处理.有效的抗休克治疗、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以及术中严密的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静华;彭会平;张莉;代满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表现及惊厥发作特点.探讨抗惊厥药物疗效.方法 总结32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BICE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抗惊厥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3 ~ 18个月者占65.6%(21/32),年龄(14.2±4.3)个月,9~ 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68.8%(22/32).胃肠炎症状较轻.血电解质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脑电图1例于中央区散在癫痫样放电,余均正常.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14例阳性.惊厥多发生于病程(2.2±0.4)d.24例(75.0%)出现2次及2次以上惊厥.应用水合氯醛及苯巴比妥预防惊厥发作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均正常.结论 BICE多发病于9~12月份,多见于1~2岁小儿.消化道症状多较轻,惊厥常出现2次及2次以上发作.抗惊厥药物预防发作疗效欠佳.神经系统检查多正常,预后良好.
作者:潘燕峰;刘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病期患者的骨密度及骨矿盐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非透析CKD患者345例,根据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K/DOQI专家组CKD分期以及我国慢性肾衰竭分期方法按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CKD 1 ~5期,CKD 1期75例,CKD 2期65例,CKD 3期65例,CKD4期65例,CKD 5期75例,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钙、磷和SCr;用苦味酸法测定血尿素氮(BUN);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2 VitD3].结果 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血iPTH、磷水平逐渐升高,以CKD4期和CKD 5期升高明显,与CKD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6578±187.7945)、(482.0667±232.2065)μg/L比(77.8431±52.9760) μg/L,(1.6938±0.1960)、(2.6034±0.5986) mmol/L比(1.3833±0.4068) mmol/L,P< 0.05];血钙、1,25(OH)2VitD3水平逐渐下降,以CKD 4期和CKD5期下降明显,与CKD 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85±0.4633)、(1.8293±0.3075) mmol/L比(2.0893±0.2245) mmol/L,(10.0892±0.2638)、(7.6058±0.4356) ng/L比(18.0036±0.3218) ng/L,P< 0.05].随着肾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且以CKD5期显著,与CKD 1期和CKD 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0%(45/75)比20.00%(15/75)、23.08%(15/65),P<0.05].结论 随着肾功能减退,血iPT-H、磷水平逐渐升高,血钙、1,25 (OH)2 VitD3水平以及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以CKD4期和CKD5期明显.
作者:徐秀兰;魏莉莉;梁昭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在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EOC(EOC组)、20例正常卵巢(NO,NO组)和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EOT,BEOT组)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PI3K在EO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0.7%(29/41),显著高于NO组和BEOT组[10.0%(2/20)、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kt在EO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3.2%(30/41),显著高于NO组和BEOT组[10.0%(2/20)、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EOC患者中,临床分期Ⅰ~Ⅱ期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癌中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与黏液性囊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和Akt蛋白在EOC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它们在EOC发生、发展中起到~定的作用,PI3K/Akt通路有望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新靶点.
作者:穆庆;李百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单纯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25例,采用帕瑞考昔超前镇痛复合PCEA.于麻醉前、术中2h、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2h及术后24、48 h 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A组:CD4+:0.252±0.035、0.227±0.025、0.248±0.028比0.310±0.032,CD4+/CD8+:1.2±0.1、1.0±0.1、1.1±0.2比1.5±0.2;B组:CD4+:0.265土0.033、0.263士0.028、0.264士0.031比0.312±0.035,CD4+/CD8+:1.3±0.2、1.2±0.1、1.2±0.1比1.4±0.1)(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48 h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0.112±0.019、0.113±0.016比0.126±0.019,0.117±0.016、0.120±0.018比0.127±0.021) (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后24、48 h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考昔复合吗啡PCEA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的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作者:汪青;汪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HELLP综合征主要包括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数量降低三大症状,是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可累及多系统的一种疾病[1].一旦发生HELLP综合征,孕妇病死率在6.4%~14.2%,新生儿死亡率在25.8%~63.0%[2],因此,在临床中对HELLP综合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HELLP综合征的常规治疗主要包含降压、全身支持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3].但近国外有研究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特别是肝脏微血管内皮损伤[4],诱导胎儿肺成熟,增加尿量,降低血压,提高血小板数量和改善肝功能,同时糖皮质激素治疗还能稳定产妇的临床状况[5],提高血小板数量,从而减少阴道或腹内分娩时的出血量,从根本上改变HELLP综合征的治疗结果[6].
作者:杨军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主要发生于大涎腺,以腮腺多见.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很少见,约占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1.71%[1].我院2001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5例鼻中隔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18~55岁,病程0.5 ~ 3.0年,平均1.7年.全部病变均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其中3例位于鼻中隔左侧面,2例位于右侧面.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流涕,间歇性涕中带血或鼻出血,无外鼻畸形,无明显头痛和眼球突出.
作者:于晓伟;刘利;王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我们2005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汗疱疹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8例汗疱疹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男32例,女68例,年龄15~53(33.20±11.54)岁;对照组98例,男28例,女70例,年龄13~54(31.90±10.76)岁.人选病例无糜烂及渗出等皮损,近1个月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及外用药物等治疗.
作者:刘雄彪;蔡莉;刘水炳;倪爱华;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为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或靶组织对PTH反应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神经精神症状和低血钙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我院1998-2010年收治8例,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例患儿,男3例,女5例;年龄2.5~12.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4个月至5年.临床表现:手足搐搦6例;癫痫发作3例;智力低下3例,主要表现为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和理解力差;圆脸、颈短、身材矮胖、手指粗短2例;特殊外貌(宽眼距、短人中、低耳廓、小下颌等)及肺部感染1例.入院后依据手足搐搦、癫痫发作等症状及低血钙、高血磷、24 h尿钙、尿磷降低并结合头颅CT、X线,参考脑电图、心电图及血PTH等多项检查结果,诊断特发性甲旁减5例,假性甲旁减2例,DiGeorge综合征1例.均无围生期异常史,1例假性甲旁减有家族史.
作者:卢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NET)较罕见,生长缓慢,目前认为其来源于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近年尸检发现PNET约占胰腺肿瘤的10%,且发病率急剧升高[1].PNET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断,而且其侵袭转移机制尚不明确,极难与其他胰腺肿瘤区别,确诊依赖病理检查.预后较其他的胰腺恶性肿瘤好.我科收治PNET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分析本例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提高对PNET的认识.
作者:周晓华;崔海宁;严平雄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疼痛是影响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提高满意度.腹部手术后多采用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这些镇痛措施效果确切,但易发生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小儿腹部手术后常使用的是椎管内麻醉镇痛,包括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但椎管内麻醉也存在一些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脊髓麻醉术后以及先天性脊柱畸形[1].因此,小儿腹部手术后选择合理的镇痛措施虽然困难却又十分重要.近年提出的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针对腹部的区域阻滞镇痛技术.
作者:胡曦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