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与对比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56例行胆囊切除的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8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2.23±21.07)ml、(74.21±23.16) min、(21.43 ±6.45)h、(7.32±2.14)d、(18.32±11.80) mg/L、(11.43±2.50)×109/L,对照组分别为(198.03±17.45)ml、(118.57±19.18) in、(45.21±9.32)h、(10.42±3.75)d、(28.54±19.45)mg/L、(17.04±3.7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肥胖人群中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炳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止血药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住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止血药,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止血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d的APTT和PT延长,PAI-1、t-PA、D-D显著增高,PLT减少,T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T短于对照组[(14.36±0.17)s比(15.42±0.18)s和(14.36±0.28)s比(15.29±0.27)s],PAI-1、t-PA、D-D显著高于对照组[(98.19±2.32) μg/L比(82.19±2.38)μg/L和(84.52±2.25) μg/L比(72.94±2.26)μg/L,(27.06±1.69) μg/L比(21.63±1.16) μg/L和(27.28±1.37) μg/L比(21.69±1.19) μg/L,(7.06±0.08) μg/L比(1.89±0.28)μg/L和(12.83±1.05) μg/L比(1.96±0.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为2.44%(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止血药可以加重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高凝状态.因此,应慎重应用预防性止血药.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胸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手术时间(250±40) min,术中出血量(700±300) ml,术中无血管损伤.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单纯脑脊液漏12例,神经功能一过性损伤2例,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1例.术后2周,28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4例无改善;末次随访时,34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8例无改善.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胸椎JOA评分分别为(8±1)、(9±2)分,均较术前[(5±3)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3.2%、78.8%;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优分别为4、6例,良分别为18、21例,可分别为12、7例,差均为8例,优良率分别为52.4%(22/42)、64.3%(27/42),总有效率均为81.0% (34/42).结论 “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手术风险及住院费用,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作者:苏允裕;劳贵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多肽-19(CK19)水平对新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PTC患者,根据PTC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7例)与非复发组(33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K19水平和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女性、吸烟史、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史、职业暴露史、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及CK1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吸烟史、职业暴露史、TPOAb水平升高、TGAb水平升高、CK19水平升高是患者12个月内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K19≥4.12 μg/L患者复发率为79.31%(23/29),显著高于CK19 <4.12μg/L患者的12.9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CK19≥4.12 μg/L时,PTC复发率较CK19 <4.12 μg/L时显著增加(x2=4.11,P<0.05).结论 CK19水平升高是PT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新发PTC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有效预测.
作者:胡锟;童彦初;李春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局部麻醉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与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120例局部麻醉下行Lichtenstein患者(Lichtenstein组)和98例行TAPP患者(TAPP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TAPP组无中转开腹病例.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TAPP组[(40.1±4.5) min比(45.7±3.5) min、(6.7±1.3)ml比(10.6±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P组术中发现伴发疝发生率多于Lichtenstein组[10.2%(10/98)比1.7%(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ichtenstein组术后3d使用止痛药物次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多于TAPP组[(0.31±0.03)次比(0.22±0.09)次、(9.32±1.38)d比(6.54±0.98)d],但Lichtenstein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TAPP组[(5.34±1.98)h比(10.24±2.35)h、(2.98±1.32)d比(6.43±0.93)d、(5032.15±372.18)元比(8325.76±438.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Lichtenstein组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发生率高于TAPP组[10.0%(12/12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chtenstein组术后真性复发疝发生率与TA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但是Lichtenstein组假性复发疝发生率明显高于TAPP组[6.7%(8/12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局部麻醉下Lichtenstein与TAPP均安全有效,各有其优点.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Duply联合Duckett和Koyanagi手术方法在重型尿道下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重型尿道下裂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两组,Duply联合Duckett组23例,Koyanagi组19例,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矫正,比较手术时间及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阴茎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阴茎扭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4、0.31、0.03、1.16,P> 0.05).Duply联合Duckett组与Koyanagi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6%(16/23)比6/19](x2值为4.59,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作为重型尿道下裂的选择.
作者:邢茂青;张启龙;刘强;鞠海珍;汤鹏飞;姜宏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S)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16例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98%(16/89),其中切口浅表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心功能不全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麻木或疼痛9例,术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严重神经损伤)1例.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抗感染、转专科治疗、营养神经、手术调整螺钉位置等方法对症处理.感染、脑脊液漏、心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均治愈.下肢麻木、疼痛者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1例严重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有所恢复,6个月基本正常.结论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DS患病人群多为高龄,术前全身合并症多,在能够缓解症状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手术的创伤,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及严密的术后监测、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楼肃亮;郑杰;杨永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结石性脓肾患者行一期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或者内引流,二期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肾切除术.结果 64例行一期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14例行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置双J管内引流,术后病情均很快平稳.62例行二期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结石全部取净56例,残留结石6例.11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二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一次取净.二期手术后无一例出现寒战、高热、感染播散、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73例保肾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59例,患肾无功能14例.根据术前核素肾动态显像将病例分成两组: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肾小球滤过率(GFR)> 20 ml/min] 48例,术后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46例,患肾无功能2例,5例术后6个月内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尿路感染;肾功能重度受损组(GFR 10~20 ml/min) 25例,术后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13例,患肾无功能12例,10例术后6个月内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尿路感染.两组术后无功能肾发生率及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行一期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并保留患肾的患者,术后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51例,患肾无功能11例.根据造瘘术后24h平均引流量将病例分成两组:引流量≥200 ml组49例,术后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46例,患肾无功能3例,术后6个月内有5例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尿路感染;引流量< 200 ml组13例,术后6个月患肾功能好转5例,患肾无功能8例,术后6个月内有6例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尿路感染.两组术后无功能肾发生率及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术前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和肾造瘘术后24h平均引流量是结石性脓肾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郭涛;符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术后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6例腹部外科术后脓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配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经多次穿刺引流不畅后中转开腹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余34例患者均经1~3次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治愈率为94.4%(34/36).置管时间(11.5±2.4)d.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在腹部外科术后脓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纠纷,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司若湟;屈坤鹏;杨晓军;高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颅骨缺损患者术前、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恢复良好.术前GOS评分(2.64±0.70)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3.18±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缺损面积≥35cm2患者,患侧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健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缺损面积≥35 cm2患者的患侧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颈内动脉:(52.4±6.1)cm/s比(27.8±9.2) cm/s;大脑前动脉:(51.9±7.8) cm/s比(31.4±7.2) cm/s;大脑中动脉:(60.2±5.4) cm/s比(37.4±8.2) cm/s;大脑后动脉:(40.3±6.9)cm/s比(21.7±8.7)cm/s;基底动脉:(41.7±3.2)cm/s比(23.4±7.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修补术可改善颅骨缺损患者的脑血流,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徐恭达;赵东升;姚天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微创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后治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7例输尿管镜下异物钳取出,1例弹力牵引拔除,1例经皮肾取石术取出,3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镜取出,所有滞留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及黏附的石垢均成功取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安全、有效.
作者:李志刚;梁路昌;徐伍军;张世国;何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Kugel疝修补在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应用Kugel疝修补治疗的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切口出现渗血、皮下淤斑7例,阴囊积液2例,异物感及疼痛感1例.28例患者获得2~5年随访,随访期间手术侧疝无复发,3例术后对侧发生新发疝.结论 Kugel疝修补适合在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应用.
作者:王军;赵端仪;岳奇俊;罗先文;魏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体会,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应用超声刀对血管进行骨骼化为核心的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35例(超声刀组),并选择应用传统手术器械的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40例(传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腺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腺体切除时间分别为(50.0±6.9)、(39.9±6.6) min,均短于传统组的(82.0±14.4)、(73.1±14.5) min;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7±10.9)、(17.7±9.3) ml,均少于传统组的(41.9±15.6)、(42.2±14.6) ml;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0.7±11.7)、(42.7±14.5) ml,均少于传统组的(53.9±17.5)、(61.8±22.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的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立勇;张志强;林乐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干预在食管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后早期进行外科引流.根据穿孔的部位、时间及造成穿孔的原因,进一步治疗分为开胸手术和保守治疗.开胸手术组(29例)行开胸清创、手术修补瘘口;保守治疗组(12例)行空肠造瘘或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提供肠内营养,保持纵隔及胸腔引流通畅,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抑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等.结果 41例患者中40例治愈.开胸手术组26例术后食管破口一期愈合,禁食7~12d,经食管碘油造影证实破口痊愈后给予流质饮食,拔除胸腔引流管及造瘘管后顺利出院;12例保守治疗组患者禁食22~83 d,部分患者带胸腔引流管及空肠造瘘管出院.平均住院时间开胸手术组为15.6 d,保守治疗组为45.5 d.37例患者随访10个月至8年,其中开胸手术组26例,保守治疗组11例.36例患者随访期间均能正常饮食,无食管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 早期的外科干预对于各种类型的食管穿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能进行手术修补往往提示预后较好.早期诊断,早期引流,早期提供肠内营养,有手术时机者早期彻底清创、精细地修复食管壁各层及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陆世春;石维平;金卫国;孙超;史宏灿;王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不同时期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4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其中29例在入院后1~2d,根据颅内压监测和头颅CT变化指标,在患者神志尚清楚情况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作为治疗组;其余19例根据上述指标达到手术指征,但家属坚决要求先行保守治疗,在意识障碍加重情况下才进行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治疗组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0例,无重度残疾及死亡病例;对照组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需严密监测颅内压及头颅CT动态变化,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能够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8例,大部分清除12例,部分清除5例;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状态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快速、直视、创伤小、患者易于耐受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吕洪柱;李旭琴;熊文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引导的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56例复杂性肾结石实施C型臂X线引导的多通道MPCNL治疗,其中鹿角形铸型肾结石21例,多发性肾结石25例,孤立肾结石8例,马蹄形肾结石2例.术中建立的通道均采用18F或16F的微通道.采用肾镜直视下配合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部分残留结石行二期手术取石.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双通道取石43例,三通道取石11例,四通道取石2例.一次手术取净结石47例(83.9%,47/56),二次手术取净结石9例(16.1%,9/56).手术时间(107±73) min,术中平均出血180ml.术后随访1~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型臂X线引导的多通道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清除结石效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葛广成;李中兴;冯瑞;吴丹;沈斌;王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PAMT)十分罕见,2007年由Takahashi等[1]首先描述并命名.2010年总结全球仅18例报道[2].至2012年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例[3].由于罕见,该肿瘤尚未列入WHO的肿瘤分类中,大多数医师对之缺乏认知,因此常误诊为间质瘤或纤维瘤等.我们近发现1例,报道如下.患者 女,53岁.上腹部饱胀伴反酸1个月余于2012年7月30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偶有轻度疼痛,无放射痛,多于进食后加重,伴恶心无呕吐,伴反酸,无胸痛咳嗽,无心慌气短,无腹泻及黑便.
作者:高建军;李明霞;孙纲;左中;张劲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患者 女,66岁.因反复右下腹部疼痛10d,自行触及右下腹包块4d入院.10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不适,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体温高达38℃,二便正常,曾在当地行抗炎治疗,腹痛症状缓解,但仍发热,4d前自行触及右下腹有一肿物,约4cm×4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触痛明显.既往体健,家族中无肿瘤病史,近6个月体重下降10 kg,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54 kg.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正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4 cm肿物,质中等,伴压痛,余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莫非征阴性,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闭孔肌试验阳性,肠鸣音活跃.
作者:王前;安泽武;齐洪峰;赵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鞍区结构复杂,位置深在,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该部位肿瘤常与视神经(视交叉)、垂体、垂体柄及丘脑下部等结构关系密切,有时肿瘤侵及上述结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熟悉鞍区的解剖和不同肿瘤的表现,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常见的鞍区肿瘤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脑膜瘤,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经蝶入路、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纵裂入路、微创锁孔入路及联合入路等[1].
作者:李爱军;兰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