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细胞周期素E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细胞周期素E与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作者:秦光明;黄晓俊;魏义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预行上肢及肩关节手术的小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和盲探组,每组30例,局部麻醉药均使用0.2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神经刺激器定位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盲探组[(78.6±28.1) mg比(96.5±27.9) mg,(15.6±7.4) min比(20.5±8.3) min,P< 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能为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龙丰云;胥亮;陈弘;高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伴支原体感染不孕症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征象,研究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与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伴支原体感染不孕症患者的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与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的征象及行导丝再通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输卵管内膜破坏为主要特点,造影表现为输卵管纤细、迂曲、僵硬及不全阻塞,输卵管边缘不光滑,输卵管伞部周围粘连、积水,盆腔造影剂弥散差等.导丝再通介入治疗后8例妊娠,10例造影复查输卵管狭窄、阻塞有改善,3例发生穿孔但未出现严重后果,11例效果不佳.结论 伴支原体感染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常有器质性改变,导丝再通介入治疗能提高再通率、结合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作者:鲁浩;杨继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产后42~60d复查的初产妇171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79例)和阴道分娩组(92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POP-Q评分及检测盆底肌肉的肌力、疲劳度、阴道大动态压力,并比较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4.8%(32/92)比15.2%(12/79)、9.8%(9/92)比1.3%(1/79),P< 0.05].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的肌力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3.17±0.84)级比(2.45±0.72)级,P< 0.05].结论 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大于剖宫产,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冯艳霞;张洁;闫亚妮;朱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既往核苷类似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既往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组)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B组),每组48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德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均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6.7%(32/48)、70.8%(34/48)和81.2%(39/48),均显著高于A组的35.4%(17/48)、39.6%(19/48)和52.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分别为91.7%(44/48)、93.8%(45/48)和95.8%(46/48),均显著高于A组的70.8%(34/48)、75.0%(36/48)和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既往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治疗较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海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淋巴结转移数(NLMN)与淋巴结转移率(RLMN)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NLMN及RLMN进行分析,得出各自临界值,并以此临界值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临界值上下的5年生存率.结果 ROC曲线显示NLMN的临界值为5个[敏感度为85.8%,特异度为9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RLMN的临界值为21.5%(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49.3%,AUC为0.69),NLMN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RLMN(P< 0.05).进一步生存分析显示NLMN<5个和≥5个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3.2~ 65.5 (64.4±0.6)个月和53.8 ~ 60.6 (57.2±1.8)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20/23)和62.7%(47/75),NLMN<5个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NLMN≥5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MN< 21.5%和≥21.5%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2.2~65.5 (63.9±0.8)个月和53.8 ~ 63.2(61.1±1.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 (41/51)和55.3%(26/47),RLMN<21.5%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RLMN≥21.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LMN相对于RLMN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更为可靠.
作者:李晶;骆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静脉化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恩度+TP方案(紫杉醇静脉化疗+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恩度+TP方案(紫杉醇静脉化疗+顺铂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64.5%(20/31)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x2=5.931,P=0.015).治疗组患者的1、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29)比41.4%(12/29)和34.5%(10/29)比62.1%(18/29),P=0.043、0.036].治疗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27/29)比72.4%(21/29)和79.3%(23/29)比51.7%(15/29),P=0.037、0.027].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7.7%(21/31),对照组为9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脱发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静脉化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吴素芳;谢优优;陈佩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对58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针对TRUS图像应用T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5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TRUS检查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2.76%(48/58),T1~T4期TRU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83% (55/58)、86.21% (50/58)、86.21% (50/58)及98.28%(57/58).TRUS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应用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进行术前评价,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术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春爽;赵世芬;杨文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终止12~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宫内妊娠12~16周患者150例,第1日早服米非司酮100 mg,晚服50 mg;第2日早服50 mg,晚服100 mg,服药前后空腹2h,早晚间隔12h左右;第3日早8时于阴道后穹隆放置2枚卡孕栓,3h后未流产,视宫缩情况酌情放置卡孕栓,无宫缩放置2枚卡孕栓,宫缩稍弱放置1枚卡孕栓,大剂量为6 mg.结果 流产成功率98.0%(147/150),其中完全流产率95.2%(140/147),不全流产率4.8%(7/147);首次放置卡孕栓至胚胎娩出时间(5.21±2.02)h;产后2h出血量(59.56±18.26) ml;胎盘胎膜残留率6.8%(10/1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d分次口服米非司酮300 mg联合卡孕栓终止12~16周妊娠流产成功率高,流产时间短,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少及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才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在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IMRT组采用IMRT联合化疗,常规放疗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化疗.IMRT组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7例,有效率为51.4%(19/37),疾病控制率为81.1%(30/37).常规放疗组CR 3例、PR 8例、SD 12例、PD 14例,有效率为29.7%(11/37),疾病控制率为62.2%(23/37).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皮肤、黏膜、口干症状的不良反应较轻,与常规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胡江;潘军;骆志国;明帮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患者经宫腔镜困难取器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12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间苯三酚60 mg,对照组术前3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两组宫颈松弛软化程度、术中宫颈漏水情况、镜下清晰度、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用药后宫颈松弛软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宫颈漏水率、镜下清晰度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1.6%(1/62)比10.0%(6/60)、87.1%(54/62)比65.0% (39/60),P<0.05].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阴道流血26例(43.3%,26/60),下腹隐痛13例(21.7%,13/60),低热7例(11.7%,7/60),观察组用药后均无不适主诉.结论 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患者经宫腔镜再次取器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松弛软化宫颈安全、有效.
作者:廖红霞;王智文;孙友俊;李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轻密度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2例,均采用轻密度罗哌卡因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药:0.5%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1ml.观察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效果:优25例,良5例,差2例,麻醉优良率为93.75%(30/32).出现低血压3例,胸闷2例,舌根后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6/32).结论 轻密度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罗振吉;磨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时期接受全身麻醉与手术是否影响儿童远期的智力和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方法 选取0~3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非神经外科、非心胸外科手术的患儿100例作为麻醉组,根据麻醉次数分为一次麻醉50例和多次麻醉50例.根据麻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影响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作为匹配条件,选择50例0~3岁未经历过全身麻醉与手术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智力和感觉统合能力.结果 在智力发育方面,两组患儿总智商、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一般能力指数、认知效率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智力结构方面,麻醉组一次麻醉与多次麻醉患儿言语理解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具有临床差异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12.0%(6/50)和26.0%(13/50)比6.0%(3/50),P< 0.05].两组总体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组多次麻醉患儿前庭功能失衡的发病率高于一次麻醉[44.0%(22/50)比22.0%(11/50),P<0.05].结论 总体上婴幼儿时期全身麻醉、手术经历对儿童远期的智力和感觉统合能力发育无明显影响,但麻醉患儿在智力结构方面言语理解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出现临床差异的发生率增高,要幼儿时期接受多次麻醉与手术者前庭功能失衡发生率增高.
作者:伍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子宫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组和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86.7±5.7) ml、(24.8±12.9)h、(16.5±2.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1.2±14.5)ml、(42.8±17.7)h、(24.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术后血糖和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应激反应较轻.
作者:朱丽娟;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等离子低温消融与切割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术中情况及疗效.方法 将106例腺样体肥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采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切割器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除时间、止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腺样体残留及腭咽闭合不全、软腭咽鼓管圆枕和咽口损伤.试验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66±1.40) min比(6.75±1.26) min、(20.41 ±6.66) ml比(67.08±7.07)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切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15%(53/54),对照组为96.15%(50/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7,P> 0.05).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的方法.
作者:林凌;袁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并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 对13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超声和病理诊断,所有病例中卵巢良性肿瘤129例,占总数的93.5%(129/138),恶性肿瘤9例,占总数的6.5%(9/138).其中,在孕早期(妊娠<13周)诊断出卵巢肿瘤56例;而在孕中期(妊娠13~ 28周)诊断出卵巢肿瘤33例;以上有12例是急腹症患者.有49例患者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术时发现有卵巢肿瘤并进行切除.有36例患者在妊娠14~18周行手术治疗,64例患者在足月行剖宫产术时进行了卵巢肿瘤剥除术;26例在足月顺产后择期进行了手术;另对12例急腹症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结论 对妊娠期卵巢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确定手术的时间和方式.
作者:陈敏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术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上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患者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和对照组(36例,患者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10 ml).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2、48 h抽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GD4+/CD8+.结果 两组术后2 h CD8+以及NK细胞均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0.1850±0.0550比0.2430±0.0856、0.1197±0.0673比0.1598±0.0775,对照组:0.1219±0.0571比0.2385±0.0847、0.0778±0.0311比0.1621±0.0806,P< 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CD4+、CD8+以及NK细胞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以改善患者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杨玉泉;钟俊;周再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 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50 mg日2次,连续5d.于口服米非司酮第1天时,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然后双侧子宫动脉各缓慢灌注甲氨蝶呤(MTX) 50 mg,之后注入710~1000 μm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1000 U/L以下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治疗.若初诊时血β-hCG已在1000 U/L以下,在口服米非司酮5d后,复查阴道超声,发现子宫部分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少,血β-hCG不同程度下降,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710~1000μm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但不行MTX灌注化疗,之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结果 20例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大出血,所有患者刮宫术后每周复查1次血β-hCG,1个月后全部降至正常水平.术后约30 d月经均恢复正常,复查阴道超声子宫肌层回声尚均匀,随访至2012年7月无患者再次妊娠.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药物MTX后,行阴道超声监测下刮宫术,能快速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效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晓怡;宋建东;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囊肿剔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育龄女性卵巢功能及生存质量的近期影响.方法 行卵巢良性囊肿剔除术患者92例,按手术方式及术中止血方式分为三组:腹腔镜缝合止血组(31例)、腹腔镜电凝止血组(31例)、开腹缝合止血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1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并进行Kupperman评分以评估生存质量.结果 腹腔镜缝合止血组术后6个月FSH、LH、E2与术前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2±1.69) U/L比(5.98±1.76) U/L、(6.04±1.27) U/L比(5.45±1.63) U/L、(51.05±13.44) ng/L比(54.98±18.57) ng/L,P>0.05],腹腔镜电凝止血组和开腹缝合止血组术后6个月各指标与术前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电凝止血组:(8.24±2.79) U/L比(6.11±1.58) U/L、(7.63±1.86) U/L比(5.72±1.71) U/L、(41.20±12.09) ng/L比(51.34±21.28)ng/L,开腹缝合止血组:(6.65±1.36) U/L比(5.74±2.03) U/L、(6.32±1.51) U/L比(5.29±1.85) U/L、(44.41±12.52) ng/L比(53.16±23.29) ng/L,P<0.05],腹腔镜电凝止血组术后6个月各指标与腹腔镜缝合止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缝合止血组术后6个月FSH、LH与腹腔镜缝合止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腹腔镜缝合止血组和开腹缝合止血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电凝止血组[(7.25±4.61)分和(8.34±5.11)分比(13.27±5.32)分,P< 0.05],腹腔镜缝合止血组与开腹缝合止血组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于术后8~50d月经来潮,月经周期、经量等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卵巢囊肿复发.结论 卵巢良性囊肿剔除术应用腹腔镜下缝合止血对育龄女性卵巢功能及生存质量的近期影响较小.
作者:侯湘平;吴仕元;宋学兰;李春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经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 将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35例(35眼):选用11点位右眼颞上方或左眼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37例(37眼):根据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状态,做角膜大屈光径线上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可折叠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并通过HoHaday-Cravy-Koch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 A、B组术前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0.52)D比(0.94±0.56)D,P> 0.05].术后1、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高于B组[(1.15±0.32)D比(0.82±0.43)D,(0.85±0.38)D比(0.63±0.40)D,P< 0.05].术后1个月A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高于B组[(0.85±0.37)D比(0.75±0.54)D,P<0.05],术后3个月A、B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35)D比(0.58±0.30)D,P> 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选择角膜大屈光径线上做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小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并可矫正术前散光.
作者:张博;张洪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泪管吻合术改进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行改进鼻泪管吻合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7.95±2.40) min.术中仅2例(5.26%,2/38)患者出现少量出血,给予纱布压迫止血.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患者感觉疼痛.结论 改进后的鼻泪管吻合术具有方便、可靠、无痛和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戚凡;戚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风湿热等风湿性疾病所表现的发热、关节症状易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相混淆.如骨关节症状出现在血液病典型症状及周围血象变化之前,有些病例很可能因此而误诊.现将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以关节疼痛待查收入我科,后明确诊断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31例患者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1~13岁,病程1~8个月.
作者:郭翼红;钱小青;俞海国;张雅媛;马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蒽环类药物是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除骨髓抑制和脱发等不良反应以外,心脏毒性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1].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具有剂量限制性、进展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右丙亚胺是目前惟一获批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保护剂,被美国肿瘤临床实践[2]及国内外其他多种指南推荐,广泛应用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该药在我国上市和应用已多年,近年除欧洲药品管理局新出台的限制外,右丙亚胺在抗肿瘤效应影响、佳的用药时机、合适剂量和安全性、心脏毒性监测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杜向慧;盛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