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30期文献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胎儿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胎儿的影响,探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的新生儿情况,根据治疗情况将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分为三组:丙硫氧嘧啶(PTU)合并甲巯咪唑(MMI)治疗组(173例)、MMI治疗组(177例)及对照组(115例),对发生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先天异常儿情况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PTU合并MMI治疗组低出生体重儿比率明显高于MMI治疗组和对照组[10.40%(18/173)比5.65%(10/177)、5.2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先天异常儿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U合并MMI治疗组和MMI治疗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77±0.15)、(0.73±0.08)μg/L比(1.27±0.45)μg/L,(97.46±14.35)、(79.67±6.12)μg/L比(118.76±19.51) μg/L,(1.52±0.23)、(1.32±0.14) ng/L比(1.84±0.25) ng/L,(10.76±1.33)、(10.11±0.72)ng/L比(14.32±1.68) ng/L,(7.20±3.33)、(10.20±2.23) kU/L比(3.23±1.81)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U合并MMI治疗组与MMI治疗组TT3、TT4、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PTU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比率增加,而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建议采用MMI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合理调整治疗剂量.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新生儿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1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病因、诱发因素,探讨其治疗措施,估计预后.方法 对16例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新生儿中足月儿7例,早产儿9例;均有明确的病因,颅内出血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感染5例,慢性肺部疾病5例,心肌损害6例,喂养不耐受4例,但无一例药物引起.其中低血钾13例,低血镁2例,低血钙7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结果 16例新生儿经过迅速提高基础心率(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及时补充电解质后Q-T间期很快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新生儿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药物引起的少见,主要与心肌损害、颅脑疾病、感染、慢性肺部疾病、喂养不耐受等有关.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等为诱发因素.快速提高心率,及时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是重要的治疗措施.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段竹梅;位风芝;王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NRDS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NCPAP组(46例)和头罩给氧组(46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NCPAP组41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89.13%(41/46),头罩给氧组33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头罩给氧组[15.22%(7/46)比36.96% (17/46)、6.52%(3/46)比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头罩给氧直接脱机更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杨庆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孟鲁司特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10 mg,1次/d,多索茶碱0.2 g,2次/d;对照组给予吸入氟替卡松250μg,2次/d,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R)、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EFR、FEV/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R、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2.20±3.21)L比(1.68±0.71)L、(3.97±0.32)L/s比(3.27±0.32)L/s、(76.18±1.02)%比(63.91±1.40)%,对照组:(2.24±0.75)L比(1.71±1.58)L、(4.06±0.34) L/s比(3.29±0.28) L/s、(77.85±0.67)%比(62.3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ACT评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3%(4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2/44)和7.0%(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接近于吸入氟替卡松的经典方案,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且安全性好,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黎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激素抵抗性哮喘(S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79例,分为SRA组(31例)和激素敏感性哮喘(SSA)组(4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Foxp3+ Treg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 SRA组和SSA组CD4+ CD25+ Foxp3+ Treg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和绝对值分别为0.0225±0.0063、(1.09±0.23)×107/L和0.0345±0.0094、(1.35±0.14)×107/L,均较对照组[0.0537±0.0128、(2.06±0.27)×107/L]明显下降,且SRA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和SSA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38.12±23.26)、(176.25±40.37) ng/L比(281.22±47.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16.43±86.33) ng/L比(763.02±90.1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A组血清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RA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均较SS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和SSA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与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CD4+ CD25+ Foxp3+ Treg、IL-10和TGF-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S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通过增加外周血CD4+ CD25+Foxp3+ Treg数量,稳定其功能,增加IL-10和TGF-β1表达,可能是治疗SRA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善飞;赵平;许庆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他莫昔芬治疗Luminal型绝经后乳腺癌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他莫昔芬治疗Luminal型绝经后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1993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 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临床试验(RCT)行系统评价.结果 12篇RCT共纳入263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354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照组1280例(使用他莫昔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可显著提升患者1年的无瘤生存率(RR值为1.10,95% CI为1.01~1.19)、可显著提升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RR值为1.09,95% CI为1.05~ 1.13)、可显著提升患者1年的总体有效率(RR值为1.21,95% CI为1.12~1.30)、可显著降低患者3年的心血管疾患发生率(RR值为0.47,95% CI为0.27~0.83),患者3年的骨关节疾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0.99,95% CI为0.61~ 1.61).结论 相比于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Luminal型绝经后乳腺癌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余敏;邱涵;张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不同b值联合评估宫颈癌化放疗早期疗效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b值联合评估宫颈癌化放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30例接受全程化放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行盆腔常规MRI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根据治疗结束9个月随访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组(15例)、部分有效(PR)组(9例)、稳定(SD)组(6例),分别计算及两两比较各次扫描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直径变化,在b=0、600 s/mm2和b=0、1000 s/mm2 ADC图上分别计算ADC,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b值ADC图评估宫颈癌化放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ADC在b=0、600 s/mm2 ADC图和b=0、1000 s/mm2 ADC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2周后ADC提高比均高于PR组和SD组(0.35±0.10比0.22±0.10、0.21±0.08和0.28±0.08比0.14±0.04、0.1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与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CR、PR及SD组肿瘤直径降低比分别为0.36±0.18、0.33±0.17和0.24±0.09,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1,P> 0.05).治疗2周后在b=0、600s/mm2ADC图上,当ADC阈值设为0.211×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100.0%;在b=0、1000s/mm2ADC图上,当ADC阈值设为0.181×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100.0%;两种ADC图评估宫颈癌化放疗早期疗效的准确度均较高,且大致相当.结论 治疗2周后ADC提高比可以用于预测宫颈癌患者化放疗的疗效;两种b值的评估疗效价值相当.

    作者:钮亚珍;高明;冯娜;杨晶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HIE患儿8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04±1.28)、(8.13±1.42)、(5.08±0.9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6±1.57)、(10.98±1.33)、(9.76±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提升(10.91±1.83)分,与对照组的(9.07±1.6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分别降低(65.78±12.25)、(88.58±18.01)ng/L,与对照组的(30.10± 11.93)、(32.69±17.94)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可作为新生儿HIE的理想临床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6水平有关.

    作者:邓秀睿;林振浪;陈清;瞿尔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接受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评估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情况、自我管理效能指标变化值.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服药依从性评分、体育锻炼评分、医患交流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变化值均优于对照组[(-4.43±1.53)mm Hg(1mm Hg=0.133 kPa)比(0.33±0.95) mm Hg、(-2.65±1.85)mm Hg比(-0.42±0.83)mm Hg、(1.18±0.32)分比(0.07±0.11)分、(0.51±0.12)分比(-0.05±0.07)分、(0.53±0.21)分比(-0.05±0.04)分、(2.04±0.08)分比(1.2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提高高血压知识与自我管理水平,提高血压达标控制率,是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

    作者:孟秀焕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MODS诊断标准并接受CBP治疗的患者46例,2个器官功能衰竭8例,3个器官功能衰竭22例,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16例.严密监测体温、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液各项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电解质等],并记录临床转归.采用对照研究,重点评价治疗前及治疗24、48 h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谵妄、烦躁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意识状态逐渐改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逐渐降低,治疗48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91 ±3.60)℃比(38.33±0.92)℃、(24.21±2.56)次/min比(26.07±2.39)次/min、(102.39±10.09)次/min比(123.35±12.37)次/min] (P< 0.05);MAP逐渐升高,治疗48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8±9.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82.26±8.52)mm Hg](P< 0.05).治疗后,患者BUN、SCr、K+明显降低,治疗24、48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5±2.50)、(22.03±2.27) mmol/L比(31.24±3.32) mmol/L,(311.12±34.09)、(301.76±36.00)μmol/L比(373.44±30.43) μmol/L,(4.22±0.41)、(3.81±0.36) mmol/L比(4.59±0.48)mmol/L](P< 0.05),Na+、C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中治愈27例,死亡19例,治愈率为58.70%,死亡患者主要是死于原发病.其中2个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治愈;3个和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分别治愈13、6例.结论 使用CBP能够降低MODS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美辉;孙文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白内障患者50例,择期于局部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后局部麻醉,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0.3μg/(kg·h)]维持麻醉深度.对照组静脉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后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方法: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各3ml等量混合行球后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术前(T0)、开始手术(T1)、术中10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的HRV变化,并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T1、T2、T3低频(LF)标准化值(LFnu)、LF与高频(HF)比值(LF/HF)均高于T0[(73.9±9.2)%、(74.5±9.0)%、(75.8±8.5)%比(61.3±7.5)%和2.4±1.1、2.6±1.3、2.7±0.9比1.6±0.5],总频(TP)均低于T0[(1372±419)、(915±243)、(1389±142) Hz比(2351±608)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 LFnu、LF/HF均较T0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T1、T2、LTP均低于T0[(1458±325)、(983±272)、(1497±210) Hz比(2235±513)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F标准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 LFnu、LF/HF、TP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要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HRV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葛蕾;谢文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研究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外周血IGF-1、IL-1 β水平.结果 研究组分娩前空腹静脉血和分娩时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2.82±21.64) μg/L比(296.69±27.18)μg/L和(52.25±7.14) μg/L比(94.89±8.07) μg/L],IL-1 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05)μg/L比(0.26±0.07) μg/L和(0.41±0.03) μg/L比(0.16±0.0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病前期比较,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分娩前空腹静脉血和分娩时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亦随之降低,IL-1β水平亦随之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外周血IGF-1和IL-1β水平无相关性(r=0.158,P>0.05).结论 IGF-1和IL-1 β均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及时监测孕妇血清IGF-1和IL-1 β对于预测孕妇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仁;顾荣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不同定位方式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定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听诊法、综合定位法(听诊+吸痰管引导+气道峰压法)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210例需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70例,插管成功后分别采用听诊法、综合定位法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结果 A、B、C组定位准确率依次为67.1%(47/70)、91.4%(64/70)、100.0%(70/70),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定位法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准确率较高,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可靠.

    作者:柏小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育龄妇女常见病,病灶分布广泛,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他部位较少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病灶发生在腹壁,近年因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增多,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12例AWE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玲萍;张建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去整合素-蛋白酶23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去整合素-蛋白酶(ADAM)家族是归属于锌蛋白酶总属的一种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表现为参与细胞膜的融合、细胞的迁移、决定细胞命运、参与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脱落等诸多方面,同时它还可以参与调节肌肉生长和受精等某些过程.ADAM家族的这些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家族中的去整合素-蛋白酶23(ADAM23)基因,属于一种抑癌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q33上,编码ADAM23区,这个区域一共含有8个结构域,从N端到C端分别是信号肽、前体结构域、催化域、去整合素域、富Cys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结合域、跨膜域以及胞质域[1].ADAM23基因作为抑癌基因中的一种,该基因表达的减少或者缺失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喉癌、胰腺癌等[2-7]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广泛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等病理过程.现就ADAM23基因近年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王春敬;王夫景;胡天明;张好刚;李胜龙;张明坤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