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同时段胸腰椎骨折伴神经功能不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行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按受伤与手术时间间隔不同分为≤24h组(41例)和>24h组(38例),通过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均行X线复查,术后10~14 d出院,切口均一期愈合.79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3.5(15 ~32)个月.术中未出现手术源性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现象,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折弯和螺钉松动现象.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4 h组:(7.9±4.2)%、(8.5±5.0)%比(40.8±8.4)%和(3.9±2.5)°、(4.2±2.6)°比(28.1±13.1)°;>24h组:(8.8±4.8)%、(9.2±4.8)%比(41.7±7.6)%和(5.3±2.6)°、(5.7±2.7)°比(27.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4h组:(5.3±1.5)%比(41.4±6.1)%;>24h组:(6.8±1.1)%比(40.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h组明显优于>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大部分有ASIA分级1~2级的恢复,≤24 h组平均改善1.4级,>24 h组平均改善1.2级.结论 及时行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能很好地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轩玺;侯卫华;王建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的分型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动脉瘤和AVM间有大分流动脉的11个动脉瘤行栓塞.动脉瘤和AVM间无大分流动脉的6个动脉瘤,1例行支架置入,其余5例未行处理.AVM完全栓塞11例,4例栓塞71%~90%,2例栓塞50%~70%;6例残余AVM接受伽马刀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5例动脉瘤未处理和1例支架置入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5例动脉瘤未处理患者,3例动脉瘤闭塞,2例动脉瘤明显缩小;1例支架置入患者动脉瘤闭塞.结论 以动脉瘤和AVM间有无大分流动脉为依据的分型法对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意义.如动脉瘤和AVM间无大分流动脉,AVM一期彻底处理后,动脉瘤可不处理;血管内治疗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效果佳,可作为优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义游;朱志辉;秦兆为;肖建国;王晓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改进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患儿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处理对策.结果 30例患儿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明显回缩.9例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分流管梗阻4例,分流管外露3例,颅内感染2例.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有关,改进手术方法,采取相应处理对策,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术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新星;刘斯琪;李文鑫;周建波;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现状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SICU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的VAP患者根据初始经验性用药与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恰当治疗组(30例)和不恰当治疗组(26例),总结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不恰当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38.5%(10/26),恰当治疗组为13.3%(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恰当治疗组和恰当治疗组入住SICU总时间分别为(35.1±11.7)、(24.4±8.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恰当抗菌治疗可增加VAP患者的病死率和SICU入住时间.根据VAP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等结合细菌谱特点及耐药情况,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进行恰当的初始抗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瞿昌晶;刘海龙;郭旋;俞申燕;吴文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3例孤立肾结石,结石大长径0.8~3.5 cm,平均1.6 cm.经8.0/9.8 F输尿管硬镜探查扩张后留置输尿管扩张鞘,引入输尿管软镜,用200 μm光纤、(0.8~1.2) J/(5~ 10) Hz功率钬激光碎石.结果 一次碎石成功率1 1例,1例因输尿管狭窄无法置入输尿管扩张鞘,留置双J管2周后手术成功;1例因结石较大,手术时间长,5d后行二期手术.手术时间30 ~ 128 min,平均55 min.术后2例出现发热,无尿源性脓毒血症、输尿管黏膜撕脱、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周拔除双J管,拔管1个月后复查泌尿系统X线平片,结石清除12例.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葛广成;李中兴;冯瑞;吴丹;沈斌;王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腔镜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时效性、诊断率、治疗率、非治疗性手术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灌洗检查相对比.结果 共有4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5.84±28.23) min,术中出血量(102.43±39.01)ml,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7.01±19.28)h,未发生腹腔镜相关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检出率为80.00%(40/50),阳性率为72.00%(36/50);腹腔灌洗检查检出率为91.30%(42/46),阳性率为86.96% (40/46);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检出率为100.00%(40/40),阳性率为95.00%(38/40),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的检出率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灌洗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性腹腔镜技术对急诊腹部创伤能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给予确定性治疗,提高抢救时效,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顾海青;王全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慢性肛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8例慢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采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4%(39/44)比68.18%(30/44)、97.73%(43/44)比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1.82%(14/44)比9.09%(4/44)],中度水肿发生率、水肿总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18% (8/44)比40.91%(18/44)、50.00% (22/44)比75.00% (33/44)、6.82% (3/44)比27.27%(1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于慢性肛裂患者改善临床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宇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显露及手术方式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268例,不显露喉返神经252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方式23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手术方式220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对侧次全切+同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68例.结果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268例患者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在入喉前为单支214例,占79.9%(214/268);分2支42例,占15.7%(42/268);分多支12例,占4.5%(12/268).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穿过143例,占53.4%(143/268);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穿过92例,占34.3%(92/268);走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各分支之间33例,占12.3%(33/268).显露喉返神经者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发生率为1.1%(3/268),低于不显露喉返神经者的6.0% (1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甲状腺大部切除者与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者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二者比较,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对侧次全切+同侧淋巴结清扫者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喉返神经患者中,良性病例173例,喉返神经短暂性损伤6例,永久性损伤1例;恶性病例95例,喉返神经短暂性损伤6例,永久性损伤2例,两者甲状腺永久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对于局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选择非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方式.
作者:季剑芳;何世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Survivin、Ki-67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后Survivin、Ki-67的表达.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35/50),临床获益率为94% (47/50).化疗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为34% (17/50),Ki-67指数显著降低为(30.05±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与Ki-67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Survivin、Ki-67的表达可作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依据及预测化疗敏感性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王德全;柳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外伤性纵裂血肿(TISH)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S理念救治的10例TIS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DCS理念救治TISH的适应证、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开颅手术,4例行钻孔引流术.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法,9例恢复良好,1例轻度残疾.结论 应用DCS理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结合后期的一体化治疗不失为比较安全、稳妥的救治方法,可有效地降低TISH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帆;李建红;王伟;王彦宏;王向东;赵志强;邵双伟;任新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内固定后失败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内固定种类与内固定失败无相关性(P>0.05);Garden复位指数、骨骼质量、骨折类型、负重时间与内固定失败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负重时间为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5).结论 负重时间点的选择应根据骨骼质量、骨折类型以及术中复位程度制定,从而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作者:林奋强;蔡东岭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Duckett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对102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采用Duckett术的方法,正位修复尿道下裂.结果 102例患儿中,一期手术成功94例,手术成功率为92.2% (94/102).4例术后14d发生尿瘘,1例发生轻度尿道外口狭窄,3例发生新旧尿道吻合口狭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阴茎外观和排尿均正常.结论 Duckea术正位修复尿道下裂,适用于几乎所有伴有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林国雄;林海;李权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骶神经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OAB)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IOAB的女性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每组又按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两种情况兼有分成三个亚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电刺激骶神经联合托特罗定2 mg口服,1次/d,对照组仅给予托特罗定2 mg口服,1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并应用忧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位尿量、日单次大尿量及排尿感觉容量(FDV)、大膀胱压容量(MCBC)、大尿流率(Qmax)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单位尿量、日单次大尿量及FDV、MCBC均高于对照组[日平均单位尿量:尿频尿急(248±46) ml/次比(150±77)ml/次,急迫性尿失禁(249±69) ml/次比(144±81) ml/次,两种情况兼有(247±69) ml/次比(170±46) ml/次;日单次大尿量:(320±87) ml/次比(212±44) ml/次,(315±65) ml/次比(211±56) ml/次,(333±59) ml/次比(201±66) ml/次;FDV:(176±64) ml比(142±44) ml,(190±69) ml比(142±55) ml,(188±60) ml比(138±49) ml; MCBC:(265±46)ml比(203±50) ml,(288±48) ml比(197±41) m1,(287±43) ml比(189±4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DS评分:尿频尿急(33.0±6.2)分比(44.0±5.9)分,急迫性尿失禁(31.1 ±6.2)分比(41.6±6.1)分,两种情况兼有(33.4±7.2)分比(44.5±5.0)分;SAS评分:(30.3±4.4)分比(41.3±4.4)分,(33.3±5.8)分比(42.5±6.4)分,(31.9±4.7)分比(43.5±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骶神经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可改善女性IOAB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改善由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抑郁和焦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华;陈剑;王永富;俞婷;郭昌平;廖小七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瘤型息肉及胆囊腺瘤)的癌变特征.方法 对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胆囊腺瘤型息肉31例和胆囊腺瘤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腺瘤型息肉组(31例)、腺瘤组(57例)以及单纯腺瘤组(49例)和腺瘤癌变组(8例).结果 腺瘤组不典型增生率[26.3%(15/57)]高于腺瘤型息肉组[22.6%(7/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癌变率显著高于腺瘤型息肉组[14.0%(8/57)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癌变组病变直径在1.0 cm以上者7例,1.5 cm以上者4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单纯腺瘤组与腺瘤癌变组患者年龄、病变直径、是否合并胆囊结石、伴或不伴胆囊壁增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囊腺瘤是重要的胆囊癌前病变,年龄> 50岁、病变直径>1.0cm、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是其癌变的高危因素;胆囊腺瘤型息肉不同于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具有重要的癌变潜质.
作者:陈琳光;侯利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UES)用于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治的40例TUES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脐下20 mm切口,建立气腹后穿刺入3支Trocar,中间10 mm,两边各插入1支5 mm,术中使用10 mm30°腹腔镜、曲线型抓钳、电勾、超声刀等.结果 40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常规腹腔镜手术情况,手术时间(65.75±24.80) min,术中出血量(29.13±19.84) ml,术后无出血,胆漏,胆管、胃肠损伤等并发症,1个月后门诊随访患者脐部均无可见瘢痕.结论 腹腔镜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但超声刀及曲线型抓钳的使用使TUES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腹壁无瘢痕、美观,值得推广.
作者:肖怀文;朱江帆;吴鸣;龚建民;孔祥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的手术经验,以提高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行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脏外伤9例,门静脉高压脾脏功能亢进7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脾脏血管瘤3例,脾脏囊肿3例.均采用超声刀游离脾脏周围韧带,Hem-o-lok二级脾蒂结扎,脾脏标本置入自制标本袋,捣碎后取出.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脾脏外伤及1例门静脉高压脾脏功能亢进患者中转开腹,主要原因是脾门解剖困难引起大量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部、颈部、面部皮下气肿,未特殊处理,2d后气肿自行吸收,无死亡及胰漏患者,无术后出血患者.25例成功手术患者,术后3d行腹部超声检查,无腹腔积液或仅下腹腔少量积液,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5~7d.结论 充分了解脾脏血流及脾脏周围韧带的解剖,选取合适的患者,熟练的操作技巧,不断地积累经验,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指征,良好的团队协作,LS在基层医院是可以顺利及安全开展的,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阴囊钙质沉着症是特发性皮肤钙盐沉着症的一种,临床少见,易误诊,需要病理证实[1].我科2013年收治1例术前误诊为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阴囊特发性钙质沉着症,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2岁,2年前阴囊出现1个黄白色小结节,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此后阴囊出现多处类似肿物,之前未行任何诊疗,此次因较大肿物将破裂而就诊.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无包块.阴囊可见多发肿物,有10余处,大约1.0 cm×1.0 cm×1.0 cm,皮肤增厚、隆起,质韧,表面无破溃,见图1.无压痛,无瘙痒,边界清楚,与周围及基底部无粘连,肿物内见黄白色物质,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生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均未见异常.
作者:于宏川;韩洪海;杨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外伤性皮质盲为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该病多收住神经外科及眼科病房,笔者就我院眼科(例1)及神经外科(例2、3)收治的3例外伤性皮质盲病例报道如下.例1女,6岁,玩耍时自1米高处跳下,当时额部着地,伤后无意识障碍,20 min后自述双眼完全失明,于2008年9月7日就诊于我院眼科,查体:嗜睡状态,左侧:右侧瞳孔约4∶3,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检查正常,在患儿睁眼时于眼前给予恐吓手势及强光照射患儿无眼睑闭合反应,视神经管CT及头颅MRI正常,给予吸氧、补液治疗,伤后约2h患儿视力自行恢复,3个月后随访视力仍正常,双侧瞳孔等大.
作者:王凯;杨连松;杨莎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星形母细胞瘤为罕见的神经胶质肿瘤[1],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和青年,常发生于额顶部.2013年4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收治1例以颅内出血发病的星形母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6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6d”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晰,言语流利,痛苦貌,查体不配合,双眼视力尚可,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乳头水肿,双眼向左侧注视困难,左侧同向性偏盲,四肢肌力Ⅳ级,颈强直.既往无头痛、头晕等高颅压症状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头部CT:右枕脑出血,脑水肿较重,中线偏移明显(图1).头部CT血管造影(CTA):右颞枕血管畸形表现(图2).在当地医院拟行血管畸形栓塞,但仅造影(具体情况不详).
作者:徐凤科;赵和千;王计强;吴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胆道系统中居首位,且发病隐蔽,发现时多属晚期,根治机会少,预后极差.原发性胆囊癌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通过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对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已基本达成共识[1]:胆囊结石病程大于5年;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超声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结石直径大于2.0 cm;胆囊萎缩或胆囊壁明显增厚;瓷器样胆囊;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合并异常胆胰管连接;继往曾行胆囊造瘘术者.临床上如遇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诊治措施,以期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治率.
作者:刘志强;孙岩 刊期: 2013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