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34期文献
  • 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临床对比观察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115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西沙星组(59例)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头孢组,56例),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种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头孢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51/59)、85.7%(48/56),细菌学总清除率分别为89.3%(67/75)、88.9%(64/7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与头孢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9、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126,P<0.01).莫西沙星组与头孢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4/59)、3.6%(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8,P> 0.05).结论 在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治疗中,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疗效相当,但莫西沙星能更好地减少治疗成本,服用方便,是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爱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A组)及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B组)各50例,均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髓过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髓过氧化物酶、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B组[(1.69±0.73) mmol/L比(1.50±0.51) mmol/L,(5.75±0.81)mmol/L比(4.52±0.64) mmol/L,(238.3±102.7)μg/L比(188.4±95.7)μg/L,(55.3±3.4) mg/L比(43.8±4.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而且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从而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作者:姚晓璐;涂燕平;雷梦觉;龚爱斌;魏伟荣;艾文伟;邬甦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观察研究,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的特点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及其标准差;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其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及其标准差.并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CV).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109例患者按颈动脉IMT结果分为非颈动脉硬化组(IMT< 1.0 mm,49例)和颈动脉硬化组(IMT≥1.0 mm,60例).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dSBP以及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132.3±12.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2.7±10.8) mm Hg、0.118±0.011比0.107±0.023、0.142±0.058比0.116±0.028、0.129±0.039比0.105±0.017、0.119±0.060比0.109±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24 hSBP、24 h DBP、dDBP、nSBP、nDBP、日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董艳娟;张春驰;周冬翠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内镜下甲醛烧灼联合硫糖铝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过内镜下甲醛烧灼联合硫糖铝混悬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5例放射性肠炎出血患者,先给予低浓度甲醛溶液烧灼创面,第1天,再给予硫糖铝混悬液保留灌肠,2次/d,第2~21天,21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治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无肠腔狭窄、消化道穿孔及瘘管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低浓度甲醛烧灼联合硫糖铝混悬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操作方便、安全有效,费用低,患者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通;魏艳芹;李俊芝;张建华;廉宏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130例儿童癫痫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儿童癫痫诊治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提高儿童癫痫治疗水平的一系列措施.方法 对13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癫痫患儿中,全面性发作72例(55.4%),局灶性发作58例(44.6%);特发性癫痫122例(93.8%),症状性癫痫8例(6.2%).单药治疗98例(75.4%),2种药物治疗27例(20.8%),3种药物治疗5例(3.8%).转归:完全控制97例(74.6%),显效及有效27例(20.8%),无效6例(4.6%).结论 应按照规范、个体化原则进行抗癫痫治疗,并选择疗效确切、经济、依从性好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开始时应首选基本药物,不能过度迷信新药.对患儿家长进行癫痫知识教育,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对患儿要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服药督导,尤其是农村患儿更应该强化治疗期间的跟踪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癫痫患儿的治愈率.

    作者:凌云;石军锋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诊断标准的患儿按机械抽样法分为A、B、C三组,A组21例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配合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B组17例患儿,给予阿莫西林配合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C组16例患儿,给予加大剂量泼尼松治疗.结果 A组和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18/21、13/16比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7.32-± 1.02)d比(12.81±1.13)、(10.45±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复发次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0.85±0.31)次比(1.45±0.23)、(1.38±0.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1/21、9/17比1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配合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君;蔡旭俊;赵璇珠;林冬丽;林银儿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不同年龄段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儿与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目的 按照不同年龄分组,观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患儿与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方法 对9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儿(患儿组)按年龄分成幼儿患儿组(1.0 ~2.9岁,18例)、学龄前患儿组(3.0~5.9岁,27例)、学龄患儿组(6.0~10.9岁,34例)、青春期患儿组(11.0~ 16.0岁,14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每个年龄组各入选20例.各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各配对组间比较各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 幼儿患儿组、学龄前患儿组、学龄患儿组SDNN、sDANN、rMSSD、PNN50、VLF、HF均明显低于配对对照组[(83.9±20.9) ms比(117.6±32.4) ms、(74.1±19.5) ms比(100.9±30.1) ms、(29.3±7.7) ms比(37.8±13.2) ms、(8.9±5.8)%比(13.5±6.7)%、(22.9±5.9) ms2/H2比(31.6±12.5) ms2/H2、(13.4±5.5) ms2/H2比(26.9±10.0) ms2/H2,(106.9±33.5) ms比(134.5±37.1) ms、(93.0±31.2)ms比(113.2±33.2) ms、(34.2±11.0) ms比(32.2±11.1) ms、(12.1±7.8)%比(17.3±8.8)%、(28.1±11.4) ms2/H2比(36.2±10.4) ms2/H2、(16.2±7.7) ms2/H2比(31.1±9.6) ms2/H2,(121.6±37.6) ms比(141.5±26.1) ms、(105.5±34.3) ms比(123.5±25.9) ms、(40.7±13.5) ms比(48.7±9.9) ms、(17.1±10.2)%比(23.4±7.6)%、(32.8±11.1)ms2/H2比(39.3±9.3) ms2/H2、(17.6±7.4) ms2/H2比(35.1±9.9) ms2/H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配对组间L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患儿组仅HF低于青春期对照组[(21.1±9.6) ms2/H2比(39.4±11.9)ms2/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心率变异性结果均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但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心率变异性低于健康同年龄段儿童,尤其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降低明显,进一步表明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能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作者:过瑾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不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基因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基因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通过设计5种针对肺炎链球菌不同基因的引物[自溶素基因(lytA)、溶菌素基因(ply)、黏附基因(spn9802)、荚膜多糖生物形成蛋白基因(psaA)、编码DNA片段的基因(csp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7株肺炎链球菌、28株非肺炎链球菌以及80例临床痰液标本,评价这5种基因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种引物均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扩增效率均高于90%.5种引物的Ct值变化均在0.5以内,在PCR扩增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利用这5种引物对37株肺炎链球菌和28株非肺炎链球菌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lytA 、ply和spn9802特异性较强(检出阳性率和检出阴性率均为100%).但是lytA 、ply的检测下限较spn9802高一个数量级(101CFU/ml比102 CFU/ml).saA和cspA特异性较弱[psaA检出阴性率为89%(25/28),cspA检出阳性率为97%(36/37)].对80例临床痰液标本进行检测表明,荧光定量PCR在检测特异性上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法.5种引物在检测临床痰液标本中存在差异,lytA和ply显示出较好的检出率[阳性率分别为92.50%(74/80)、90.00%(72/80)],spn9802次之[86.25%(69/80)],psaA和cspA特异性弱[76.25%(61/80)和78.75%(63/80)].结论 临床常用的5种荧光定量PCR基因在检测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各不相同,lytA和ply特异性强,spn9802次之,psaA和csPA特异性弱.

    作者:董佳波;傅应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善研究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11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IMT增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连续治疗24个月,每3个月复诊1次.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12、24个月,颈动脉IMT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12、24个月,颈动脉I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96±0.12)mm比(1.03±0.13) mm、(0.88±0.11) mm比(1.02±0.11) mm、(0.84±0.09)mm比(1.00±0.09)mm](P< 0.05).两组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坎地沙坦可减小颈动脉IMT,延缓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林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及评估使用核苷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癌发生情况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性总结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CHB患者56例(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同时收集同时期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5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癌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肝癌发生率7.14%(4/56),对照组肝癌发生率19.64%(1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肝硬化患者36例中HBeAg(+)者肝癌发生率0,HBeAg(-)者肝癌发生率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明显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仍是无肝硬化CHB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勇;孙文静;韩小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30年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例

    患者男,60岁,30年前出现反复头痛、头晕,夜尿多,多次测血压升高,血压高达200/110 mm Hg(1mmHg=0.133 kPa),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曾用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效果不佳,血压波动在160/90~ 200/110 mm Hg.既往史:心房颤动病史5年,2型糖尿病病史7年,否认冠心病病史,有高血压家族史.本次以“多尿、多饮7年,加重伴肢端麻木10d”为主诉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脉搏80次/min,血压180/11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9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四肢末梢略发绀,腕、踝关节以下触觉减退,余无异常阳性体征.

    作者:于蕊;赵颖;王丹妮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在支持治疗上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病死率仍然很高,并且部分患者终导致慢性肾衰竭.因此迫切需要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其病死率.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急性肾损伤是一个重要的进展,现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孙坚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CT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通路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通路可谓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是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瘘,但有文献报道,其1年随访的通畅率仅为62.5%~66.0%[1].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成为许多透析患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因此,现就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殷雪;刘白鹭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