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隙麻醉(简称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泵注局部麻醉药用于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行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硬膜外注药组(间断组)和持续硬膜外泵注药组(持续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肌肉松弛效果、升压药用量、局部麻醉药用量、镇静药用量、术中出血量、总输液量、术毕麻醉高阻滞平面.结果 两组麻醉后10、30、60 min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下降[间断组:(87.6±8.3)、(86.5±8.5)、(87.3±6.7)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92.9±8.6) mm Hg,持续组:(87.1±7.9)、(86.8±7.4)、(87.4±8.2) mm Hg比(92.1±8.5)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90 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组麻醉后120、150、210 min[(86.1±5.9)、(86.8±10.1)、(86.4±8.2) mm Hg]又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麻醉后120、210 min低于同期持续组[(89.4±6.4)、(91.2±9.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30、60 min心率较麻醉前减慢,持续组麻醉后90 min心率仍较麻醉前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10、30、60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肌肉松弛优良率明显高于间断组[90.0%(27/30)比66.7%(20/30)]、升压药用量及总输液量明显少于间断组[(20±7) mg比(25±10)mg、(2700±264) ml比(2850±30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和镇静药用量、术中出血量、术毕麻醉高阻滞平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泵注局部麻醉药用于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麻醉质量及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伟;韩飞鹏;杜淑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年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8例成年人特应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1.2%维生素B6软膏局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03%和0.10%他克莫司软膏.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的特应性皮炎炎性反应程度评分(SCORAD)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 (1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3例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局部烧灼感,均能忍受未做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4、8、12周后SCOR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SCOR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12周后SCORA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年人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作者:周艳娜;雍磊;耿崇武;孙建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2例,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均在腹腔镜各操作孔周围用0.5%罗哌卡因10 ml行局部浸润.帕瑞昔布钠组手术开始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为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术毕拔除穿孔器前用0.5%罗哌卡因10 ml盆腔内喷洒.分别于离开麻醉恢复室、术后4h、术后次日早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术后次日早晨询问患者是否有镇痛需求及对术后镇痛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帕瑞昔布钠组离开麻醉恢复室和术后4 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1.6±0.5)分比(3.4±0.6)分和(1.7±0.5)分比(3.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次日早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次日早晨有镇痛需求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2例比10例),对术后镇痛质量满意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16例比8例),睡眠质量满意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16例比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周海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哌替啶对剖宫产患者寒战的影响.方法 6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15例,均采用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A组蛛网膜下隙麻醉药为0.5%布比卡因10 mg;B组蛛网膜下隙麻醉药为0.5%布比卡因10mg+5%哌替啶5 mg;C组蛛网膜下隙麻醉药为0.5%布比卡因10 mg+ 5%哌替啶10mg;D组蛛网膜下隙麻醉药为0.5%布比卡因10 mg+ 5%哌替啶15 mg.分别于麻醉后10、20、30、60 min记录寒战发生例数与级别、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胎儿取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意外.四组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寒战发生例数明显多于B、C、D组(11例比2、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3级寒战发生例数明显多于B、C、D组(4例比0、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时鞘内注射哌替啶5~15 mg能有效防止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
作者:王同春;黄蓉华;罗勇;严达红;彭新帆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仅予短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随访1年时的疼痛评分为0分,低于对照组的(1.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术后月经量占术前的比例及癌抗原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l±3)%比(45±6)%、(7.01±2.97) U/L比(38.79±31.4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病灶复发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月经量,降低病灶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PPHN患儿66例(PPHN组)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7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同时检测动脉血气和右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再同时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P、ET-1和vWF水平.各指标与除外心肺相关疾病的非PPHN患儿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PPHN组治疗前PASP、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浆ANP、ET-1、vWF水平[(66.5±13.4) mm Hg(1 mm Hg=0.133 kPa)、0.726±0.531、(46.3±7.2) mm Hg、(59.2±7.4) mm Hg、(272.6±20.3) ng/L、(221.3±24.3)ng/L、(142.5±20.3)%]与对照组[(25.0±6.2) mm Hg、0.896±0.767、(88.3±7.6) mm Hg、(41.1±6.1) mm Hg、(68.4±7.9)ng/L、(39.8±6.5) ng/L、(95.3±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N组治疗3d后各指标[(48.3±3.2) mm Hg、0.841 ±0.416、(73.6±9.3) mm Hg、(50.5±7.2) mm Hg、(102.6±20.3) ng/L、(79.6±15.2) ng/L、(103.6±14.1)%]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各指标[(25.2 ±3.6) mm Hg、0.882±0.724、(85.4±7.4) mm Hg、(40.2±6.4) mm Hg、(64.4±3.6)ng/L、(37.3±5.4) ng/L、(92.9±11.7)%]均较治疗3d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3、7d后ANP、ET-1、vWF与PASP、PaC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1),ANP、ET-1、vWF与SpO2、PaO2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心脏超声监测PASP为标准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NP、ET-1、vWF评价西地那非疗效的灵敏度分别为82.2%、86.4%、85.1%,特异度分别为83.4%、87.6%、84.7%.结论 ANP、ET-1、vWF可能在西地那非有效治疗PPHN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适时检测PPHN新生儿血浆ANP、ET-1、vWF水平可客观评价西地那非对PPHN的疗效.
作者:姚爱敏;郝亚平;孙学江;张洁;王海娟;李建玲;王叶青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镇静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佳使用剂量.方法 选择75例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三组在手术开始10 min内用微量泵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 g/kg,随后A、B、C组分别以0.3、0.5、0.7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输注.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即刻(T0)、给药后10 min(T1)、给药后20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后10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组造影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及需要人工干预的例数;比较术中记忆遗忘程度.结果 三组T1~T3时MAP、心率均低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恢复至T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MAP、心率均低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 T3时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有5例患者在T2、T3时出现镇静过度(5~6分).三组各时间点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出现不自主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5、3例比10例),A、C组术中需要干预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8、10例比3例),B、C组遗忘程度为Ⅲ级率明显高于A组[64%(16/25)、72%(18/25)比4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5 μ(kg·h)维持输注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可以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舒适度,患者术中不良记忆少,是适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合适的镇静剂量.
作者:李坤;秦明哲;黎笔熙;陶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阴道应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B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阴道应用双唑泰阴道泡腾片治疗,C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阴道应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生存质量评分、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总有效率、阴道分泌物正常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6.0%(48/50)比82.0%(41/50)和80.0%(40/50)、92.0%(46/50)比80.0% (40/50)和76.0%(38/50)],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79.6±3.5)分比(69.5±3.0)分和(67.2±4.5)分],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0比10.0%(5/50)和12.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阴道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章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眼表疾病,手术后复发是其常见并发症,其次为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穿孔、直肌损伤等[1].术后巩膜溶解比较少见,我院收治翼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61岁,农民,于2012年8月27日因“发现左眼内眦部膜状肿物15年”,门诊以“左眼翼状胬肉”收入院.
作者:蔡丽萍;温举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患者女,26岁,因妊娠23周,恶心、呕吐1d,口干、烦躁10h于2013年4月30日20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时间为2012年11月8日,妊娠期间无口干、多饮、多尿症状,食欲良好,妊娠反应不明显,体重与妊娠周数增长成比例,且定期在外院妇产科门诊行孕期检查.既往体健,其外祖母患“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
作者:王海静;杨连伟;张允明;周玉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宫腔以外.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以痛经和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1].EMs是一种良性病变,却具有恶性肿瘤的过度增长、局部浸润、血管再生、远处转移、多发病灶等恶性行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局部和远处侵袭、转移,浸润损伤周围组织的能力[2],而这一生物学行为是个多基因调控过程.EMs生物学行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关系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现就目前EMs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海燕;黄守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妊娠期女性的常见病,妊娠期SCH的患病率为2.0%~3.0%.近年,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妊娠期SCH可以导致早产、流产、胎盘早剥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增加[1-2],也有学者提出妊娠期母体轻微的甲状腺激素缺乏如SCH可以导致胎儿神经智力的不可逆损伤[3-4].因此,妊娠期SCH这一特殊疾病受到内分泌科与妇产科等多个学科的广泛关注.现对妊娠期SCH诊断标准、筛查、对母儿影响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福莲;杨晓菲;江晓龙;郭世彪 刊期: 201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