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8期文献
  • 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高能量损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高能量损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例获得6个月至2年(平均10.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远期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1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有利于提高关节内骨折复位满意率,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是治疗高能量损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手段,避免过度牵引,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陈凯;王仲夏;汤志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1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2个月后,行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按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造影剂3∶2∶1比例配制.胸腰骶椎区均采用经椎弓根或椎体后外侧穿刺,在确定穿刺到位并无椎管内渗漏后,将骨水泥快速灌注至椎体内.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其中8例为显效,6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CT复查显示,21个转移病灶中,局部控制7个,无变化12个,进展2个,病变控制率为90.5%(19/2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椎体成形术能够强化靶区硬度,且止痛效果迅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优势互补.

    作者:蔡越飞;钟胜;冼重杨;谭小明;马燕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非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非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非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完整随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价伤椎前缘高度比(VHI)、椎体后凸角(VKA)、矢状面Cobb角(RKA)、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固定失败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手术时间95 ~ 150 min,平均118.5 min;术中出血量300 ~ 800 ml,平均465 ml.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平均术前VAS评分8.3(6~10)分,术后2.3(0~7)分,术后3个月1.6(0~4)分,末次随访1.2(0~3)分.受伤前所有患者均能够工作,在后一次随访中,平均ODI为21.6%.VHI由术前的(58.70±12.33)%恢复至术后的(86.64±9.76)%,末次随访时为(82.37±8.16)%,平均纠正伤椎高度丢失4.27%;VKA由术前的(16.32±6.21)°恢复至术后的(3.32±5.42)°,末次随访时为(6.45±6.74)°,平均纠正后凸角丢失3.13°;RKA 由术前的(25.65±8.67)°恢复至术后的(7.66±6.74)°,末次随访时为(8.32±6.73)°,平均纠正Cobb角丢失0.66°.VAS评分、ODI、VHI、VKA、RKA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前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 Pillar伤椎内植入增强了脊柱前、中柱的应力载荷,避免了为防止内固定失败而进行的后路植骨融合,保留了人体动态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并且内固定取出后仍可维持椎体高度.

    作者:黄恺;丁亮华;孔繁林;高磊;黄智慧;张爱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外周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肺外周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利用超声造影研究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肺外周性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15例,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分析定量参数(峰值强度和增强强度指数),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肿瘤MVD,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MVD明显大于良性肿瘤[(24.57±5.93)个/HP比(15.50±2.82)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和增强强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与MVD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

    作者:秦玉华;曹兵生;王媛;邓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颈动脉临时转流与阻断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或切除术(CEA)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和阻断颈动脉血流的疗效比较,评价临时转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CE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29例选择颈动脉临时转流(转流组),11例选择临时阻断(阻断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风险、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转流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有效率为93%(27/29);阻断组围手术期有1例出现颈部切口局部血肿、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而致症状加重(1例合并心肌梗死而死亡),有效率为73%(8/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 0.05).转流组脑缺血(插拔转流管)时间为(3.0±1.5) min,显著短于阻断组的脑缺血(阻断血流)时间(14.0±4.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更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保护措施.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段素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寻找并明确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20个因素,样本数为分析数量的7倍,病例组140例,对照组140例.对两组入选者进行问卷式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询问.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职业、婚外性生活、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每次性生活时间、长期饮酒、饮酒量、醉酒、饮食习惯、长期憋尿、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与CP/CPPS的发病有关(P< 0.05或<0.01).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高、每次性生活时间长、饮酒量多、饮食习惯差、长期憋尿、有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是CP/CPP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 CP/CP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也许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有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高、每次性生活时间长、饮酒量多、饮食习惯差、长期憋尿、有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是CP/CPPS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琦;张天德;刘云兴;曾雪斌;田华;雷弋;曾晓明;母健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治及误漏诊原因分析:附5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治及如何防止误漏诊的规范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的正确率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因紧急手术未行术前影像学检查,其中2例行剖胸探查确诊,2例行剖腹探查确诊.创伤性膈疝术前胸部X线检查诊断正确率为55.8%(29/52),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23.1%(12/52),术前胸腹部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8.8%(41/52).术前死亡3例(5.4%,3/56),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胸腹腔感染、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应结合创伤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掌握创伤性膈疝的手术时机、切口选择及标准的诊治流程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红霞;齐书山;祁昕;吴鹏涛;袁洪志;赵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E-cad)水平变化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展期胃癌组)根治术前、术后1个月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E-cad水平;术后随访3年,胃癌复发患者(28例)及未复发患者(57例)复查血清sE-cad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sE-ad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其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4.8) μg/L比(9.4±3.8) μg/L,P<0.01],术后1个月血清sE-cad水平显著降低[(12.5±6.4) μg/L比(24.3± 14.8) μg/L,P<0.01].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未复发患者[(20.7±9.8)μg/L比(12.5±6.4)、(14.8±6.2) μg/L,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术前高血清sE-cad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3年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068,P=0.013).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检测血清sE-cad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价与术后复发监测.

    作者:刘少平;常城;胡亚华;董卫国;方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1、3、7d血肿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8.8%(22/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7%(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3.1%(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3、7d血肿量[(11.10 ±3.47)、(9.83±3.07)、(3.55±1.18) ml]与术前[(46.18±15.39) ml]和对照组相同时间[(20.02±6.26)、(18.44±5.76)、(6.64±2.21) ml]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迟发性血肿、硬脑膜下积液、颅内感染发生率[15.6%(5/32)、15.6%(5/32)、9.4%(3/32)]显著低于对照组[45.2%(14/31)、41.9%(13/31)、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脑膨出、脑梗死、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肯定,具有安全、有效、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立国;赵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翼点联合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19例报告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额下入路显徽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经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或部分切除10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或痊愈9例,好转8例,无改善1例,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肿瘤复发1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一次性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较佳术式.

    作者:刘力强;方艳伟;耿少梅;焦保华;马树成;郭二坤;卢圣奎;张广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Deaver征对成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Deaver征对成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461例成年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eaver征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1%,准确度为87%,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为33%,阳性似然比为4.68.结论 Deaver征对成年人急性阑尾炎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尤其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同时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黄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脏术后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入ICU后2h同时测定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氧利用率(O2ER).按ScvO2水平分为A组(ScvO2< 0.65,23例)、B组(ScvO2 0.65~0.75,18例)、C组(ScvO2> 0.75,9例).分析三组ScvO2与S(v)O2、O2ER的相关性,ScvO2与Lac的相关性以及各组间Lac的差异.比较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结果 50例患者ScvO2、S(v)O2、O2ER、Lac水平分别为0.656±0.086、0.639±0.081、0.356±0.084、(2.6±1.3) mmol/L.50例患者ScvO2与S(v)O2呈明显正相关(r=0.688,P<0.01),与O2ER呈明显负相关(r=-0.640,P< 0.01).A组Lac与ScvO2呈明显负相关(r=-0.772,P<0.01),C组Lac与ScvO2呈明显正相关(r=0.717,P< 0.05),B组Lac与ScvO2无明显相关性(r=-0.358,P>0.05).A组及C组Lac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2.0±0.9)、(4.8±2.1)mmol/L比(1.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较B组延长(P<0.05).结论 ScvO2是衡量心脏术后早期患者组织氧供需平衡和预后的良好指标.ScvO2过高或过低均提示组织缺氧,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

    作者:李颖;许卫江;胡述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91例)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组,107例)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进食时间快[(260.08±26.28) min比(231.74±17.33) min、(152.13±51.05) ml比(348.00± 110.36) ml、(5.02±0.82) cm比(19.13±1.57) cm、(2.79±0.75)d比(4.49± 1.09)d、(9.97±2.08)d比(12.15±2.46)d、(6.91±1.44)d比(7.45±1.08)d,P<0.05],而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海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脉管癌栓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脉管癌栓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70例Ⅱ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阳性组(216例)和脉管癌栓阴性组(15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1、3年生存率,分析Ⅱ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脉管癌栓阴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0%(203/216)和60.6%(131/216),脉管癌栓阳性组分别为86.4%(133/154)和48.7%(75/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肿瘤部位、N分期、TNM分期、清扫阴性淋巴结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TNM分期和清扫阴性淋巴结数是Ⅱ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脉管癌栓是Ⅱ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隋洺骅;张良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盐酸替扎尼定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头颈部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盐酸替扎尼定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头颈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为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加盐酸替扎尼定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加一般镇痛药,14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5.73±1.82)分,对照组为(5.47±1.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21±1.35)分,对照组为(4.22±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颈部疼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扎尼定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头颈部疼痛的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杨秋雄;蔡奋忠;林光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体会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器先天性畸形,因前尿道腹侧正中融合缺陷所致尿道开口达不到阴茎头正常位置,常伴有阴茎向下弯曲畸形,我国男性围生儿平均发病率为5.3/10 000[1].尿道下裂的病因尚不明确.手术是尿道下裂的惟一治疗方法,其手术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但尚无一种术式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Snodgrass术是适合阴茎体中间型及前型的较好术式,但该术式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我院2008-2011年对50例尿道下裂采用改良Snodgrass术行一期修复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培波;李义;强亚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肾周脂肪肉瘤二例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一般好发于40~60岁[1].其多发生在肾周,脾、肾之间,其次可起源于肾上腺、盆腔等部位,其预后远较肢体及躯干部位差,影响预后主要因素包括脂肪肉瘤的组织学分级、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外科处理方式等[2-3].由于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解剖部位较深,组织器官结构复杂,使腹膜后脂肪肉瘤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一般症状出现较晚,未明确诊断时肿瘤体积已经较大,并常常累及腹膜后主要血管、神经及脏器,这类肿瘤临床特点主要为腹部肿块及其压迫症状[4-5].因此,诊断必须依靠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现有2例报道如下.

    作者:姚林亚;张士伟;郭宏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DNA甲基化在肺腺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肿瘤中的头号杀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主要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肺腺癌和大细胞肺癌[1].其中肺腺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所占比例很大,而它的早期检测更是讨论研究的焦点.在目前诸多的理论方法中,肺腺癌中的DNA甲基化现象是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向,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现象及其在早期检测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作者:郭宜竞;邱要颜;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