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9期文献
  • 肿瘤坏死因子-α、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IL)-6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30例(进行期组),稳定期30例(稳定期组),退行期30例(退行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清晨抽取所有入选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OPN及IL-6水平,比较各组血清TNF-α、OPN及IL-6水平.结果 进行期组、稳定期组、退行期组血清TNF-α、OPN、IL-6水平[(28.3±11.2) ng/L、(68.3±4.2) μg/L、(18.3±1.2) ng/L,(19.8±10.5) ng/L、(52.8±3.5)μg/L、(12.8±1.5) ng/L和(10.4±11.6) ng/L、(46.4±3.6) μg/L、(9.4±1.6)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 ng/L、(32.6±3.2) μg/L、(7.6±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退行期组(P<0.05),稳定期组高于退行期组(P<0.05).结论 血清TNF-α、OPN及IL-6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且随着病情发展,其水平亦随之变化,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昌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妊娠期合并CA患者16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α-2b干扰素凝胶外用,每日4次,同时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每周3次,睡前用药;对照组仅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每周3次,睡前用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早产、流产、死胎等现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80/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新生儿感染率均为14.3%(12/8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1/84)、2.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妊娠期合并CA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安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5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5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d的血小板活性物质指标[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CD63、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62P、PAgT、CD63及GPⅡb/Ⅲ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5d观察组CD62P、PAgT、CD63及GPⅡb/Ⅲa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AC、MDA、SOD及L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5d观察组MDA及LPO均低于同期对照组[(26.15±3.59)μmol/L比(29.48±2.61)μmol/L、(23.26±1.52)μmol/L比(26.39±2.55)μmol/L,(3.45±0.88)μmol/L比(4.57±0.23)μmol/L、(3.06±0.65)μmol/L比(3.89±0.17)μmol/L],TAC及SOD均高于同期对照组[(10.16 ±2.40) kU/L比(8.42±1.31)kU/L、(11.98±2.46) kU/L比(9.86±1.38)kU/L,(88.69±8.79) U/L比(75.37±8.02) U/L、(95.23±7.26) U/L比(83.27±8.1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均优于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作者:孙萍;贺秀芬;狄晓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缩宫素不同使用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缩宫素不同使用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取出胎儿后,产妇子宫平滑肌注射缩宫素20 U,然后A组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20U,B组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10U,C组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5U后持续静脉泵注缩宫素5 U/h共2h.用缩宫素后,每2 rnin测量1次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ST-T,持续10 min(T1~T5);之后每10min记录1次(T6~T7).比较三组出血量、胎儿取出后20 min子宫硬度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B组T1~T2时MAP较T0及同期C组明显下降,心率较T0及同期C组明显升高,T3时均恢复至T0水平.三组出血量和子宫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16.7%(5/30)比3.3%(1/30)和0,P<0.05].A组、B组T1时ST-T较T0及同期C组明显下降[(0.007±0.021)、(0.011±0.023)mV比(0.023±0.011)、(0.020±0.011)、(0.019±0.010) mV,P<0.05],T2~T3时仍低,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注射加持续静脉泵注可以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及ST-T,并且减少缩宫素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李海峰;徐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道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入选119例阴道顺产后发生SUI患者(SUI组)及217例阴道顺产后未发生SUI患者(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I组年龄≥30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流产次数≥2次、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便秘史比例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67.2%(80/119)比39.6%(86/217)、65.5% (78/119)比47.5%(103/217)、23.5%(28/119)比13.4%(29/217)、31.1%(37/119)比16.1%(35/217)、46.2% (55/119)比31.3%(68/217)、28.6%(34/119)比15.2%(33/217)、23.5%(28/119)比13.4%(29/217)、(3.5±0.4) kg比(3.2±0.2) kg,P<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2次、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及高新生儿体重是阴道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次流产、会阴侧切、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产后增加腹压及高新生儿体重是阴道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

    作者:李春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脑干胶质瘤的治疗

    目的 结合小儿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着重对其治疗原则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脑干胶质瘤患儿资料,并对其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论.结果 弥漫型29例,颈延交界型2例,背侧外生型8例,局限型4例.手术切除25例,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及部分切除10例.术后行γ刀治疗9例.经手术治疗患儿中,10例生存期超过3年,其余10~ 24个月死亡,未经治疗者除4例失访,生存期均未超过1年.所有患儿平均生存期约17个月.结论 小儿脑干胶质瘤是临床较少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局限型和背侧外生型,弥漫型只能做部分切除减压,且手术难度大,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刘俐;余斌;惠旭辉;鞠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62例肺外源性ARDS(ARDSex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RDSexp观察组和ARDSexp对照组;60例肺内源性ARDS(ARD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RDSp观察组和ARDSp对照组.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患者采用LPVS[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1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通气策略(潮气量10~ 12 ml/kg,PEEP 4~8 cm H2O);所有患者均按ARDS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调整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第1、4、7天患者BAL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检测第1~7天每天早晨8点患者氧合指数.结果 终62例ARDSexp患者有4例以及60例ARDSp患者有6例因行机械通气后7d内死亡,被剔除本研究.ARDSexp观察组28例,ARDSexp对照组30例,ARDSp观察组28例,ARDSp 对照组26例.第1、2天,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氧合指数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7天,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氧合指数均高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P<0.05);而ARDSexp观察组与ARDSp观察组比较,除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ARDSexp观察组氧合指数均高于ARDSp观察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合指数均较前日有所改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BALF TNF-α、IL-6及IL-8水平在第4、7天均低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exp对照组BALF2 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的ARDSp观察组和ARDSp对照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BALF TNF-α、IL-6及IL-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和传统通气策略相比,LPVS的实施,可明显降低ARDS患者BALF炎性介质水平,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对于ARDSexp尤为明显.

    作者:盛鹰;谢晓洪;高波;王静恩;蔡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损伤预后情况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预后情况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8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SUH患者作为研究组,42例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第10周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5、10周末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5、10周末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17.82±3.25)、(15.45±2.58)分比(23.58±4.22)分,对照组:(15.51±2.89)、(10.26±2.23)分比(23.61±4.25)分,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0周末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10周末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59.83±10.67)、(70.28±12.80)分比(46.14±8.51)分,对照组:(68.48±12.59)、(80.12±13.58)分比(46.22±8.42)分,P<0.05];研究组治疗第5、10周末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8.95%(11/38)、42.11%(16/38),均高于对照组的16.67%(7/42)、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4.13,P<0.01或<0.05).研究组MODS发生率为34.21%(1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SUH,会明显增高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应及早给予干预治疗.

    作者:吴建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单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弓根螺钉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7例单纯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CT证实椎体后壁均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32例)和椎弓根螺钉组(3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变化、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7例随访24~28个月,平均25.7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KP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椎弓根螺钉组[(38.3±5.2) min比(97.6±8.2) min,(10.1±4.9) ml比(250.1±22.4) ml,P<0.01].术后1、6个月PKP组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与椎弓根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中间高度压缩率均较PKP组增加,后凸Cobb角较PKP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椎弓根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组术中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渗漏至椎间盘,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PKP组有4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6.3个月.椎弓根螺钉组有1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折发生时间为术后9.1个月.均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PKP治疗OVCF手术创伤小,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作者:张晓峰;李晓林;罗轶;毛汉兴;沈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晚期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78例晚期早产儿按是否发生RDS分为RDS组(32例)和对照组(46例),对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RDS组患儿3d内行胸部X线片检查异常发现率为100.0%(32/32),第1次胸部X线片检查直接表现为RDS可能占53.1%(17/32).RDS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42.5±12.1) g/L比(180.9±8.3) g/L,P=0.01],剖宫产率、血糖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28/32)比39.1%(18/46),P=0.00; 25.0%(8/32)比0,P=0.04],胎膜早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4/32)比43.5%(20/46),P=0.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血红蛋白降低、剖宫产、无胎膜早破、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应该特别警惕RDS的发生,及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一旦确诊,及时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普通晚期早产儿预后相近.

    作者:胡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瑞芬太尼(REM)复合七氟烷(SEV)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复合SEV全身麻醉组(DEX组)和REM复合SEV全身麻醉组(REM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吸气、睁眼、拔气管导管、定向力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RS)、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评估患者、麻醉后恢复室护士和外科医生对恢复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DEX组较REM组拔气管导管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12.0±3.9) min比(15.9±5.6) min,t=-3.130,P=0.003;(18.5±3.4)h比(23.6±5.8)h,t=-5.455,P=0.000],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长[(15.5±4.2) min比(11.7±2.9) min,t=4.078,P=0.000;(19.5±4.5) min比(14.8±3.6) min,=4.315,P=0.000].术后2h内,DEX组Ramsay评分较REM组高(P<0.05),而NRS较REM组低(P<0.05),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患者较REM组少(2例比9例,P<0.05).DEX组较REM组术后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3.3%(1/30)比33.3%(10/30)、6.7%(2/30)比30.0%(9/30),P<0.05].DEX组较REM组患者对恢复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和麻醉后恢复室护士对恢复质量的满意度评分高[89.0 (72.0~100.0)分比80.0(70.0~95.0)分,Z=-4.066,P=0.000;92.0(80.0~99.0)分比90.0(80.0 ~ 95.0)分,Z=-2.906,P=0.004],但REM组较DEX组外科医生对恢复质量的满意度评分高[(91.8±5.8)分比(81.7±6.1)分,l=-6.568,P=0.004].结论 与REM复合SEV全身麻醉比较,DEX复合SEV全身麻醉可加快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后呼吸和肛门排气的恢复,减轻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寒战发生,提高恢复质量.

    作者:付俊;冉然;潘雪莲;顾俊峰;钟和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均行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其中1例行2次手术,47例经单纯颈部低位领式切口,5例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部分或完全劈开,2例经开胸切口.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43例,合并不同腺叶多发肿物行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加对侧肿物摘除7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滤泡性腺瘤11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2例,滤泡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窒息二次手术止血2例,肿物部分切除长期带气管造瘘管再次手术完整切除l例.结论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数是颈部甲状腺病变向下延续所致,大部分手术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安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少数胸内型、异位型者,颈部入路解剖空间狭小难以切除,需联合胸骨部分劈开或开胸切口施术.只要诊断明确、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张新波;王鹏鲲;宋和平;邵铁良;马副刚;李鹏飞;陈志行;孟凡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0.1%他克莫司软膏与1%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与1%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12周的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克莫司组34例和氢化可的松组36例,分别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1%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患处皮肤,每日2次.于治疗后4、8、12周进行随访,记录皮损积分、药物剩余量,患者满意度,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皮损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他克莫司组:(1.81±1.77)、(0.81±0.35)、(0.07±0.26)分比(14.81±2.52)分,氢化可的松组:(2.01±1.58)、(0.91±0.46)、(0.08±0.28)分比(16.42±2.15)分,P<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有效率和氢化可的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治疗后4、8、12周药物剩余量均明显多于氢化可的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他克莫司组治疗后4、8、12周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氢化可的松组[88.2%(30/34)比69.4%(25/36)、91.2%(31/34)比83.3%(30/36)、97.1%(33/34)比80.6%(29/36),P<0.05].结论 与1%氢化可的松软膏比较,0.1%他克莫司软膏只需更少用量即可获得同样的疗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更有优势.

    作者:王松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癌抗原125在不同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癌抗原(CA)125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 选择确诊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82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部位异位灶分成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其他部位异位灶组(A组,88例)和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B组,94例);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A125水平,并收集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型、月经、生育情况及病情分期等资料,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48.64±33.18)、(41.35±23.46)、(22.16±13.73) kU/L,血清CA125阳性表达(>35 kU/L)率分别为64.77% (57/88)、52.13%(49/94)、2.00%(2/100),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 ~49岁、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Ⅲ~Ⅳ期、盆腔粘连、痛经是影响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阳性表达的重要因素.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曾为红;陈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体黑色素细胞培养移植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自体黑色素细胞培养移植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肢端型白癜风患者62例(共96处皮损),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组(A组)50处和自体黑色素细胞培养移植治疗组(B组)46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计算黑色素细胞分裂时间.结果 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71.7%(33/46)比36.0% (18/50),P<0.05];自体黑色素细胞培养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年龄、皮损部位和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黑色素细胞分裂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自体黑色素细胞培养移植是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有效方法,黑色素细胞分裂时间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魏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阐明VEGF在肾母细胞瘤侵袭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肾母细胞瘤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因感冒发热症状就诊的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儿血清VEGF水平.结果 肾母细胞瘤组患儿血清VEGF水平为(567.90±189.30) ng/L,对照组为(55.46±18.49) ng/L,肾母细胞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4.757,P< 0.05).VEGF的表达与患儿的NWTS分期、预后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NWTS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预后组织分型不良的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NWTS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预后组织分型良好的肾母细胞瘤患儿(P<0.01).结论 血清VEGF水平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VEGF水平与NWTS分期、预后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VEGF提示肾母细胞瘤的侵袭和进展,患儿预后不良.

    作者:范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脏再同步疗法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目前心脏再同步疗法(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伴有心室传导障碍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在延长存活时间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生存质量,然而仍有部分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强心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呋塞米)和血管扩张剂(硝普钠)、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疗效仍不满意,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其5年病死率高达50%[1],此情形被定义为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目前人们对CRT治疗RHF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CRT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志勇;李述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一种新的角膜成形术,基本原理是利用370 nm波长紫外光照射渗透到角膜基质内的光敏剂核黄素(即维生素B2),核黄素被激发到三线态,产生以单线态氧为主的活性氧族(oxygen free radicals,OFR),并诱导角膜胶原纤维的氨基(团)之间发生化学交联反应(Ⅱ型光化学反应),这种光化学反应在瞬间改变胶原的物理学特性和组织超微结构,从而增加了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1],阻止圆锥角膜、角膜扩张、角膜溃疡等角膜疾病的进展,有望取代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解决临床上角膜供体材料紧张的难题.Wollensak等[2]首先应用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CXL在临床中崭露头角,应用日益广泛,不仅用来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2-4],同时也为难治性角膜溃疡[5]、术后角膜扩张[6]、角膜变性[7]等角膜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尽管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CXL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圆锥角膜等角膜扩张疾病的有效性,但作为一个新的治疗手段,CXL还不够完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产生的远期和近期并发症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作者:庞旭;彭秀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