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无冠心病症状人群使用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状动脉CTA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未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0例(无斑块组)和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斑块组).同时采用高频超声波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 ANOVAs分析显示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x2检验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标记物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无冠心病症状人群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CTA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相关.
作者:范长青;蒋金鑫;袁振;李斌;廖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 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l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作者: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马志刚;郭笑磊;庞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气道评估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行早期气道评估分为早期评估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由值班医生进行首次气管插管,并在插管前采用喉镜观察分级评估气道;早期评估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即由值班医生采用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测量进行早 期气道评估.记录两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的例数、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的例数、气管插管失败需行紧急气管造口的例数、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急诊科内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时间、预估为困难气道率、气管插管失败需要行紧急气管造口置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评估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预估为困难气道首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4% (59/85)比40.0%(32/80)、80.0%(28/35)比32.3%(10/3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达转送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9.5±23.2) min比(110.4±48.2) min],急诊科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7/85)比l8.8%(1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早期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急诊困难气道患者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及早达到安全转送的标准.
作者:吴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PVD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30例)和PVD组(2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CRP,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踝肱比等.结果 三组BMI、TG、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PVD组FBG、HbA1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7.54±1.25)、(8.12±1.57) mmol/L比(4.68±0.54) mmol/L,(6.92±0.89)%、(7.54±0.97)%比(4.80±0.54)%,(3.79±0.73)、(4.41±0.93) mmol/L比(2.68±0.5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VD组和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PVD组Hcy、CRP明显高于对照组[(10.26±3.62)、(19.83±5.54)μmol/L比(8.92±2.41)μmol/L,(4.12±0.57)、(5.47±0.85) mg/L比(2.73±0.54) mg/L],踝肱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92±0.18、0.81±0.16比1.0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VD组Hcy、CRP明显高于DM组,踝肱比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Hcy与踝肱比呈负相关(r=-0.635,P< 0.05),CRP与踝肱比呈负相关(r=-0.529,P<0.05),Hcy与CRP呈正相关(r=0.528,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与踝肱比仍呈负相关(r =-0.315,P<0.05),CRP与踝肱比仍呈负相关(r=-0.243,P<0.05).结论 Hcy和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PVD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PVD的预测因子.
作者:尹虹;辛燕;周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186例临床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先后接受MRCP、EUS、ERCP检查,以内镜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7.5%(155/159),准确度为97.3%(181/186),均显著高于MRCP的92.5%(147/159)和91.9%(17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5.30,P=0.04、0.02);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度为96.3%(26/27),与MRCP[88.9% (24/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40,P>0.05).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184/186)、98.7% (157/159)、100.0%(27/27),与E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与ERCP相似,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ERCP术前行EUS或MRCP检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ERCP.
作者:丁世华;郭海建;曾理;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A组(37例,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B组(73例,收缩压101~ 140 mmHg),C组(56例,收缩压141~180 mmHg),D组(38例,收缩压>180 mmHg).测定四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等指标.1年后根据有无心源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151例),并比较各指标.结果 C、D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A、B组[82.1%(46/56)、89.5%(34/38)比35.1%(13/37)、37.0%(27/73)],C、D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69.6%(39/56)、73.7%(28/38)比29.7%(11/37),53.6%(30/56)、57.9%(22/38)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lgNT-proBNP、心胸比、LVEF、LV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3.95±0.34、0.73±0.05、(36.60±5.21)%、(125.36±44.38) ml,B组分别为3.65±0.29、0.66±0.07、(41.34±6.19)%、(110.72±50.39) ml,C组分别为3.32±0.25、0.60±0.05、(48.25±5.68)%、(90.47±33.64) ml,D组分别为3.07±0.26、0.52±0.04、(56.47±7.12)%、(72.49±38.36)ml,P<0.05].A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为56.8%(21/37),明显高于B组[23.3%(17/73)]、C组[17.9%(10/56)]及D组[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吸烟史、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患者比例、三酰甘油(TG)、尿酸、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lgNT-proBNP、心胸比、LVED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存活组[(0.85±0.29) mmol/L比(1.12±0.36) mmol/L、(40.28±5.62)%比(51.75±8.96)%、(124.38±22.67)mmHg比(141.57±24.3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lgNT-proBNP、心胸比、LVEDV呈负相关(r=-0.379、-0.498、-0.41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25,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肌酐、收缩压(OR=0.942、0.829、1.033)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收缩压水平是反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兆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51岁,因“活动后胸痛、气促3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2年10月10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高达200/11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规律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未监测血压.发现室间隔缺损20余年.2012年8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分布为右优势型,各分支未见明显狭窄.查体:脉搏66次/min,血压145/80 mmHg,心律齐,心音有力,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入院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顺钟向转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李波;赵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又叫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系统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CIDP合并MG报道不多,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5岁,以双下肢乏力9个月,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于2013年6月入院.
作者:曹明明;刘亚丽;关亚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肺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其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及其特异性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PAI).其中,PA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即尿激酶型(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组织型(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uPA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tPA主要参与调节血栓的形成及纤溶平衡.PAI是PA的特异性、快速性抑制剂,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目前PAI主要有4种类型:PM-1、PAI-2、蛋白酶nexin和蛋白酶C抑制剂.其中PAI-1和PAI-2是PA的主要抑制剂,且PAI-1的活性远高于PAI-2 [1],约为PAI-2的100倍,PAI-1占PAI总抑制作用的60%.我们主要讨论PAI-1与肺脏疾病的关系.
作者:孙京焕;邵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肾损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每年发病率为0.22~6.20/万,病死率在23%~79%,并且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1].其不良预后主要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生物学诊断指标和有效的特殊治疗有关.目前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主要依靠透析治疗及对症治疗.近年Klotho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泌型α-Klotho蛋白作为一种内分泌性物质,具有多重作用.急性肾损伤时,α-Klotho有明显变化,同时外源性补充及内源性刺激α-Klotho的增加,可以保护肾脏,我们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孙坚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对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行首次血液透析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于上机时静脉滴注甘油果糖250 ml.首次透析前后抽血化验肾功能、离子、血糖,观察患者中级透析后24h内DDS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超滤量、透析时间、尿素氮下降率、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发生DDS,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10例发生DDS,发生率为29.4%(10/34),治疗组D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P< 0.05).结论 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甘油果糖,对防治DDS疗效肯定.
作者:司莉莉;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即将撤机的28例患者在压力支持(PS)为8 cmH2O(1 cmH2O=0.098 kPa)通气模式下3、30 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测定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计算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结果 28例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9.3%(25/28),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3例.通气3min时,两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及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0m 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84±52.62) ml比(390.67±33.53) ml、(46.00±7.18)次/(min ·L)比(60.67±4.16)次/(min·L)](P<0.05),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前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后2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0.06比7.55±0.11、(91.20±24.14) mmHg(1 mmHg =0.133 kPa)比(61.67±8.73) mmHg](P< 0.05).在PS为8 cmH2O,通气30m 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浅快呼吸指数<60次/(min·L)撤机成功率达100.0%(28/28).结论 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临床撤机简单易行、无需患者配合,撤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长珍;来元安;甘元容;杜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8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及下肢肌电图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OSAHS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OSAHS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47例,对照组38例.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44.3±23.4)次/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5)次/h,平均血氧饱和度及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17±0.037、0.728±0.101,均低于对照组的0.956±0.016、0.890±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SAHS组27例(57.4%,27/47)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12例(31.6%,12/38)合并周围神经病变,OSAHS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44.3±4.1) m/s比(46.7±3.6) m/s、(34.1±5.1) m/s比(37.7±4.2) m/s、(36.2±4.7) m/s比(40.7±3.1)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2.12,95% CI:0.68~5.13,P=0.032)、OSAHS(OR=1.52,95% CI:0.42~4.61,P=0.026)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结论 OSAHS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相关.
作者:赵建林;郭献山;王林栋;陈玉凤;孔亚坤;耿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年龄18~70岁,持续时间≤90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性或持续性AF/AFL患者共45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20例)和胺碘酮组(25例).伊布利特组:体质量≥60 kg者首剂1 mg、体质量<60kg者首剂0.01 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或0.01 mg/kg静脉注射.胺碘酮组:首剂150 mg静脉注射,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50 mg静脉注射.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率65.0%(13/20),胺碘酮组36.0%(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8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4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4例改用胺碘酮,其中1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胺碘酮组[(10.70±10.27) min比(24.75±15.72)m 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布利特组1例孤立性AF患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经直流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组1例QTc间期>0.600 s.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AF/AFL的疗效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但必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作者:周杰尚;王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不同亚型对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的反应时间.方法 根据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和症状指数(SI)将68例GERD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ERD)异常酸反流组和酸高敏感组,以雷贝拉唑10 mg,2次/d,治疗2周.观察症状变化,以症状积分减少1/2的时间点作为对抑酸治疗的反应时间.结果 68例患者中RE组30例,异常酸反流组21例,酸高敏感组17例.RE组抑酸治疗反应时间为(2.81±1.07)d,异常酸反流组为(7.62±2.43)d,酸高敏感组为(12.14±3.65)d,其中RE组快,而酸高敏感组慢,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E组抑酸治疗反应率1、2周时分别为86.7%(26/30)、93.3%(28/30),异常酸反流组分别为71.4%(15/21)、85.7%(18/21),酸高敏感组分别为7/17、11/17,均为RE组高,酸高敏感组低,治疗2周时抑酸治疗反应率高于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E和NERD不同亚型对雷贝拉唑抑酸治疗的反应时间不同,临床疗效判断需关注相应的治疗时间.
作者:陶丽媛;吕宾;孙常波;范一宏;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在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NS患者120例(PN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和PNS组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 PN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35±2.29) mg/L比(1.60±0.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0,P=0.000),而与尿素氮、肌酐、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无相关性(P>0.05).各病理类型间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3,P=0.023),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CRP水平较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明显升高[(5.26±2.39) mg/L比(3.70±2.39)、(3.43±1.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病理类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间接反映PNS患者蛋白尿的程度,可能与PNS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作者:项新;冯振伟;黄典胜;施燕春;陆玲娜;何坤;李洁;黄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4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采用谷维素治疗,每次20 mg,3次/d;观察组患者71例,采用匹维溴铵治疗,每次50 mg,3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6.4%(55/72);观察组显效47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1%(64/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维溴铵可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魏关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CAG方案治疗MDS患者21例,其中中危-Ⅰ3例,中危-Ⅱ13例,高危5例,治疗1个疗程评估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1~2个疗程,无效则退出观察.结果 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8/21),其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7例,血液学进步3例,无效3例.19例患者出现轻度(Ⅰ~Ⅱ度)骨髓抑制,2例出现较重骨髓抑制,其中1例抑制严重,死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合并菌血症.结论 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余海;李敏;林永慧;朱鹏;余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随机高血压人群中早期肾损伤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9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30 mg/g时为阳性;同时空腹12h以上检测血肌酐、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结果 976例高血压患者中,ACR阻性184例,占18.9%(184/976).ACR阳性患者BMI、收缩压及血尿酸明显高于ACR阴性患者[(26.8±3.1) kg/m2比(24.1±3.0) kg/m2、(175±25) mmHg(1 mmHg=0.133 kPa)比(162±20) mmHg、(397.7±51.3)μ mol/L比(291.4±5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降压药物治疗史、高血压病程、舒张压、TC、TG、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随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BMI及血尿酸.
作者:高桂凤;刘凌;李玉平;徐海燕;王旭光;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干预方案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维生素B12,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500 mg,2次/d.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2、12周Hcy、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2、12周Hcy[(14.94±5.13)、(10.91±3.85)μmol/L]、ADMA [[(0.17±0.08)、(0.12±0.05)μ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22.42±9.28)μmol/L和(0.21±0.12)μmol/L]明显降低,且与A、B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后12周收缩压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期A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ADMA与Hcy呈正相关(r=0.557,P< 0.05).结论 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和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Hcy、ADMA水平,进一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兼有辅助降压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作者:薛瑞芳;刘向阳;高兵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KDQOL-SFTM量表,对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与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5.5±14.0)岁,血液透析时间9~ 360个月.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体健康(45.5±17.0)分;生理机能(53.2±32.1)分;情感(50.3±14.6)分;社交功能(54.6±18.3)分;疾病影响(46.4±14.5)分;医护满意度(45.8±12.6)分;生存质量总体得分(49.7±13.4)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年龄、透析时间呈负相关,与教育情况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情况以及教育水平与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降低,老年、男性以及透析时间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未来在治疗和护理终末期肾病患者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特别应关注那些老年人,未婚、离异的患者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
作者:金励前;胡媛媛;丁晓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因全身骨痛3年余,反复呃逆1个月余于2012年12月6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下胸部疼痛,疼痛位置不固定,与呼吸无关,局部压痛不明显.后逐渐出现腰痛,坐位时明显,站立及行走时出现双下肢疼痛,无明显关节疼痛、泡沫尿、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就诊于当地某医院疼痛科拟诊“腰椎病”予以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缓解.今年来自觉疼痛较前加重,故今年4月前往某省级医院就诊,查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示(-)、红细胞沉降率6 mm/1 h、C反应蛋白2.97 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55 U/L,并行骨密度检查后拟“骨质疏松症”予以钙尔奇600 mg,每日1次及阿法骨化醇0.5μg,每日1次和肾骨片2片,每日3次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近1个月出现呃逆,进食后加剧,伴反酸,无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自行口服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予以收住入院.病程中有夜尿增多、双下肢乏力等症状,否认有黑便、腹痛等症状,纳差,睡眠欠佳,大便无明显异常.
作者:裴国勇;叶年志;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