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12期文献
  • 2636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10-2012年64431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3年共发生医院感染2636例,医院感染率为4.09%(2 636/64 431);感染部位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综合ICU、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为感染高发科室;革兰阴性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占52.48%(689/1 313).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规范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一睿;甘文思;夏优秀;周铁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胎盘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肌肉生长抑制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及胎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盘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SIN)水平对子痫前期(PE)的发病机制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行剖宫产的足月健康孕妇40例(正常对照组)、PE且胎儿发育正常的孕妇40例(PE组)、PE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孕妇40例(PE+FGR组).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TNF-α和MSIN蛋白在各组胎盘组织中的定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中TNF-α和MS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主要定位在胎盘的血管周围间质、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MSIN主要定位在胎盘的血管周围间质、蜕膜细胞及终末绒毛.TNF-α和MSIN mRNA的表达量在PE组为3.65±0.86,1.80±0.32;在PE+FGR组为3.88±0.71,2.01±0.55;在正常对照组为1.32±0.21,0.77±0.39.相对于正常对照组,PE组和PE+FGR组TNF-α mRNA和MSIN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和PE+FG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MSIN蛋白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为0.56±0.13,1.31±0.23;在PE组为1.67±0.25,1.55±0.34;在PE+FGR组为2.78±0.41,3.07±0.5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PE组和PE+FGR组TNF-仅蛋白和MS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和PE+FG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源性TNF-α和MSIN对于PE的发病及胎儿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胎盘源性TNF-α和MSIN为PE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作者:张晓丽;覃亦伟;赵晓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伴胰腺受累的临床特征及与其他系统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伴胰腺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其他系统受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20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血、尿淀粉酶,B超观察患儿胰腺形态,观察患儿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患儿胰腺受累与其他系统受累的关系.结果 206例HSP患儿中伴胰腺受累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58例HSP伴胰腺受累的患儿均行胰腺B超检查,无一例伴胰腺水肿及结构改变回声.206例患儿中伴消化道受累126例,其中50例(39.7%,50/126)出现胰腺受累(血、尿淀粉酶升高);未伴消化道受累的80例患儿中仅有8例(10.0%,8/80)发生胰腺受累.HSP伴消化道受累患儿与未伴消化道受累患儿胰腺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55,P<0.01).混合型HSP患儿胰腺受累发生率[31.8%(55/173)]显著高于单纯型[9.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92,P<0.01).HSP伴胰腺受累患儿住院时间为6~38 (10.39±6.80)d;不伴胰腺受累患儿住院时问为4~ 18(8.51±3.42)d,二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790,P>0.05).结论 HSP患儿可伴胰腺受累,伴消化道受累及病变累及多系统的患儿更易伴胰腺受累.

    作者:殷朝阳;陈瑶;唐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S组),每组30例.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40~ 50 μg/ (kg·min)维持全身麻醉深度,S组持续吸入1%~2%的七氟醚维持全身麻醉深度.两组分别于入室后(T0)、单肺通气时(T1)、手术2 h(T2)、手术结束(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P组和T1~ T5时S组血浆NO、MDA水平升高,T1~T5时S组血浆SOD和GSH-Px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T3~T5时P组血浆NO和MDA水平降低,而SOD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全身麻醉维持方式能更好地降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楼群兵;朱伟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尿转铁蛋白测定对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尿转铁蛋白测定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并发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PIH患者68例(PIH组),其中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23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68例(对照组),测定两组尿转铁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IH组患者的尿转铁蛋白、尿素和肌酐浓度均有显著性升高[(3.01±1.82) mg/L比(1.29±0.88) mg/L、(13.12 ±5.5) mmol/L比(6.23±3.68) mmol/L、(135.5±62.3)μmol/L比(85.1±38.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IH患者尿转铁蛋白、尿素、肌酐灵敏度分别为76.19%,61.90%,57.14%,中度PIH患者分别为75.00%,79.17%,75.00%,重度PIH患者分别为78.26%,86.96%,73.91%,尿转铁蛋白、尿素、肌酐特异度分别为80.65%,56.45%,58.06%.不同程度的PIH患者的尿转铁蛋白灵敏度≥75.00%,轻度PIH患者尿转铁蛋白灵敏度与同期患者的尿素和肌酐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转铁蛋白的特异度与尿素和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转铁蛋白是临床辅助诊断PIH并发肾损害早期较敏感且特异的检测指标,其水平检测能反映PIH患者肾小管和肾小球早期功能性损伤程度,对PIH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萍;王霞;孔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369例,浅宫颈环切术(SRE)治疗123例(SRE组),深宫颈环切术(DRE)治疗123例(DRE组),宫颈锥切术(LEEPC)治疗123例(LEEPC组),其中每组患者又根据慢性宫颈炎糜烂样改变程度及分型在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疗效比较,并且进行宫颈塑形效果比较.结果 三组轻度有症状宫颈糜烂样改变和中度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及颗粒型和单纯型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C组重度宫颈糜烂样改变和乳突型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SRE组和DRE组[80.49% (33/41)比63.41% (26/41)和58.54%(24/41);88.24% (45/51)比71.43%(40/56)和74.5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宫颈塑形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不同LEEP方法治疗慢性宫颈炎在宫颈塑形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满意率,但不同术式对不同程度及不同分型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有差异,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薛爱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在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白蕾;钟丘;黄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和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资料库、CBMdisc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3月,以SAH、重症酒精性肝病、英夫利昔单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名称作为关键词、主题词、自由词,查找英夫利昔单抗治疗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篇RCT,56例SAH患者,采用英夫利昔单抗(10 mg/kg)联合糖皮质激素(40 mg/d)治疗SAH,可能因严重感染的高患病率而加速患者死亡,预后不良;采用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联合糖皮质激素(40mg/d)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的Maddrey评分显著改善.结论 现有的临床证据显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SAH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不足,需要更多大样本、不同剂量的RCT指导临床.

    作者:田晓娟;郭元虎;李慧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输液治疗,使CVP在8~10mmHg(1 mmHg=0.133 kPa);观察组给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即监测每搏量变异(SVV)指导输液治疗,使SVV在10%~ 12%.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3d液体管理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8 h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输液总量、术中胶体液量、术中晶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 686.0±977.5)ml比(4 837.5±1 566.0) ml、(792.4±197.6)ml比(1 284.6±356.7) ml、(1 894.9±460.4) ml比(3 569.9±1 318.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1.1±45.3)h比(235.8±89.5)h、(11.4±1.8)d比(14.7±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对于CVP监测,胃肠道手术中给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输液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王潇;赵斌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TCRP)及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EMP不孕患者90例,其中45例接受TCRP治疗(TCRP组),45例接受定点刮宫治疗(刮宫组).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以及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同时统计术后6,12个月复发情况以及1年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P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分别为(125.2±56.4),(154.0±72.3)和(189.8±96.6) ml,而刮宫组分别为(215.3±87.8),(267.5±98.4)和(297.5±125.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TCRP组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刮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TCRP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和1年妊娠率分别为4.4%(2/45),8.9%(4/45)和20.0%(9/45),刮宫组分别为8.9%(4/45),35.6%(16/45)和26.7%(12/45),TCRP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RP治疗EMP不孕,其远期疗效优于定点刮宫,是较佳的治疗选择之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鲍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进展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就是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静脉镇静、镇痛药或吸入麻醉药使患者有一短暂睡眠过程,检查完毕后,患者能迅速清醒,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避免了常规纤支镜检查时患者应激反应造成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有助于提高检查效果及复查率.传统的纤支镜检查方法是采用局部表面麻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检查,易致患者出现生理、心理不适,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而且由于肺部疾病的复杂化,纤支镜的使用已不仅局限于检查病灶,还可对病灶进行各种治疗[1],使得操作时间更长,患者的痛苦更深.

    作者:雷勇静;陈传英;刘晓彬;曾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快速顺序诱导药物使用的进展与选择

    快速顺序诱导(RSI)是目前临床上为防止饱胃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发生反流误吸而采取的一种全身麻醉诱导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缩短从保护性气道反射消失到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间隔.RSI传统的内容包括:充分的预氧合、快速按顺序注射事先计算好剂量的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实施环状软骨压迫、在气管插管成功导管套囊充气前避免进行正压通气.这项技术提出后在临床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是国际公认的急诊饱胃患者全身麻醉的标准处理措施.然而随着新型静脉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物的出现,行RSI时药物的使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对行RSI时药物的选择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胡丽娟;岳子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硝呋太尔对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硝呋太尔对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单用硝呋太尔20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7d;对照组每天晚上将1粒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置于阴道深部,连用7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150/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0%(14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比38.7%(58/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呋太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葱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巴韦林治疗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治疗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儿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微生态制剂改善胃肠道功能,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肠道功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并根据临床反馈酌情微调用药剂量.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粪便形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2.27±0.12)d比(3.84±1.70)d],再次惊厥次数少于对照组[(0.07±0.02)次比(0.37±0.07)次],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2.50±0.75)d比(5.64±0.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利巴韦林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治疗疑似病毒感染所致轻度小儿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钟凤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泪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泪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泪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试验组(35例)和地塞米松口服的对照组(25例).给药数次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30/35),对照组为88.0% (2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泪腺炎效果显著,与全身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是局部治疗泪腺炎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慧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时机选择及变异瘘管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变异的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2000-2012年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 040例(1 052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进行归类、分型,总结手术时机选择,并对168例变异瘘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感染组120耳瘘管摘除术后2耳复发;感染组300耳经冲洗治疗,复发12耳,感染组632耳经冲洗治疗治愈后行手术摘除,复发8耳;复发患者保守治疗后行手术摘除,随访1年无复发.瘘管摘除术后瘢痕不明显,耳轮角度及耳廓外形自然,无明显畸形.结论 依据病程不同时期选择合理的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切口至关重要,对于变异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更要科学、合理、艺术地选择切口,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术后复发.

    作者:王志宏;王海林;郁虎山;吴亮;张艳霞;王炳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