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14期文献
  • 215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心脏黏液瘤患者215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心脏黏液瘤摘除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终多脏器衰竭死亡.余213例均治愈出院.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5例,二次开胸止血8例,心律失常30例(其中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及室性期前收缩10例),无重要器官栓塞.随访200例,随访率为93.9%(200/213),随访时间1~8年.200例中,1例死于肺癌;1例复发,经再次行心脏黏液瘤摘除术后治愈;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有其特殊性,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心脏黏液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李新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成年人心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

    目的 探讨成年人心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心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循环、呼吸稳定的前提下,尽早检查以判定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瞳孔、呼吸深浅及频率、四肢活动的变化.给予降温、脱水、抗凝、调脂、营养脑神经、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占66.7%(16/24).术后早发性缺血性脑卒中6例,术后迟发性缺血性脑卒中1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单纯瓣膜手术8例,夹层手术2例,其他手术2例.在院死亡2例,病死率8.3%(2/24).结论 成年人心血管外科术后具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者应尽早明确诊断,严密的监护与及时全面的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

    作者:孟庆涛;王辉山;马东梅;韩宏光;韩劲松;张晓慧;李晓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液净化联合法舒地尔在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的同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泵入,每12h1次,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并计算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5,7d尿量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8.72±2.68) ml/h比(31.68±2.52) ml/h、(47.24±3.73) ml/h比(40.24±2.52) ml/h、(63.80±2.50) ml/h比(56.60±3.30) ml/h],尿NAG、尿α1-MG、尿γ-GTP、SCr、BUN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尿NAG:(25.05±5.44) U/L比(28.04±5.21) U/L、(24.06±3.43) U/L比(27.23±6.43) U/L、(22.08±3.25) U/L比(26.23±4.41) U/L;尿α1-MG:(24.05±3.65) mg/L比(26.74±6.74) mg/L、(22.98±3.58) mg/L比(25.57±3.58) mg/L、(20.95±3.78) mg/L比(25.48±3.45) mg/L;尿γ-GTP:(8.2±0.4) U/L比(10.8±3.8) U/L、(7.3±0.2) U/L比(10.5±2.5) U/L、(6.5±1.4) U/L比(9.7±2.6) U/L;SCr:(206.52±6.72)μmol/L比(255.16±6.75)μmol/L、(182.98±6.26)μmol/L比(252.23±9.53)μmol/L,(133.25±7.95)μmol/L比(170.75±7.94)μmol/L;BUN:(19.61±3.23) mmol/L比(20.25±3.25) mmol/L、(16.76±2.06) mmol/L比(18.32±4.84) mmol/L、(12.28±2.26) mmol/L比(14.27±4.54) mmol/L],CCr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8.66±3.89) ml/min比(13.28±3.25) ml/min、(27.76±4.36) ml/min比(16.23±4.18) ml/min、(33.79±5.58) ml/min比(22.12±4.65) 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7d 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2.20±4.51)、(26.38±5.28)、(21.43±4.22)分,研究组分别为(33.05±3.82)、(22.15±3.42)、(13.25±2.15)分.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5,7 d APACHEⅡ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净化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高,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季艳梅;张浩明;方敏;陈森;郭家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手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患者53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ESE.结果 中位瘤体直径13.2 (5~35)mm.48例患者瘤体成功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90.6% (48/53),中位手术时间45(30 ~ 150) min.3例(5.7%,3/53)出现术中搏动性出血,没有术中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6例(11.3%,6/53)出现术中穿孔,5例金属夹闭合创面.5例难以剥离和1例穿孔无法修补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SE可以完整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安全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宋继中;张明黎;丁西平;王业涛;张开光;王巧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研究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每组20例.结果 急诊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313.32±34.17) ml,明显多于择期手术组的(220.13±25.07) ml,急诊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0.7)d,明显长于择期手术组的(0.6±0.2)d,急诊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34.32±17.91)min,明显短于择期手术组的(165.71±28.0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0),择期手术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7年,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威;陈腾;秦建民;陈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鼻胆管引流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LC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行ERCP.其中8例经ENBD治疗获得成功,1例因胆总管横断伤,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ERCP是LC后胆漏患者理想的诊断方法,ENBD结合腹腔引流治疗LC后胆漏效果满意.

    作者:秦宗阁;张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肝囊型包虫病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优选出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采用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例)、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60例)治疗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手术时间短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09±9.50) min比(110.20±18.50) min],住院时间和带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11.65±3.50)d比(7.55±1.50)d、(2.55±0.55)个月比(0.20±0.0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高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28.3%(17/60)比3.3%(2/60)、25.0%(15/60)比1.7% (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外科手术治疗中,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是肝囊型包虫病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作者: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时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不同时机的疗效.方法 选取BPH患者100例,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膀胱壁形态及残余尿量将其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患者IPSS由术前的(25.74±4.28)、(26.52±5.12)分,分别下降至术后1,3个月的(9.42±3.05)、(12.47±3.30)分和(5.04±1.86)、(11.36±2.35)分,Qmax由术前的(4.52± 1.57)、(4.15±2.05) ml/s,分别增加至术后1,3个月的(13.24±2.98)、(10.25±3.25) ml/s和(15.72±3.18)、(11.65±2.74) ml/s,QOL评分由术前的(5.07±1.34)、(5.56±1.43)分,分别下降至术后1,3个月的(1.94±0.51)、(3.07±0.62)分和(1.24±0.26)、(2.52±0.29)分,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62.72±7.23)、(64.81±8.42)cm3,分别下降至术后1,3个月的(25.75±6.22)、(26.80±7.14)cm3和(26.19±4.78)、(27.24±3.76) cm3.术后1,3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间及术后3个月两组间IPSS、Qmax、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能明显改善BPH患者症状,及早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确切,病情恢复快,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损失.

    作者:赵云;张烨;杨小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并发症以及预后探讨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作者:高广庭;潘士虎;吕占辉;张磊;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别嘌醇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硝普钠治疗,而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和硝普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 别嘌醇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 (54/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7.85±7.12)%比(30.78±7.00)%和(1.40±0.20) mm比(1.16±0.18) mm],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72±0.41) mm比(6.48±0.47) mm、(2.93±0.32) mm比(5.56±0.62) mm和(0.77±0.13) mm比(0.92±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治疗后尿酸、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43±11.24)μmol/L比(167.23±19.22) μmol/L、(10.23±7.12) mmol/L比(40.93±8.09) mmol/L和(32.01±8.34) mmol/L比(78.09±9.1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别嘌醇在降低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尿酸的同时,可早期逆转动脉硬化,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研究.

    作者:冷良;马燕玲;马玉英;郑红俊;冯义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内入院者60例(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以后入院者52例(晚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晚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高于早期手术组[(76.7±7.8) min比(54.3±4.8) min,(41.2±5.9) ml比(25.2±6.5)ml,(2.2±0.7)d比(1.4±0.6)d,(49.6±7.2)ml比(48.7±6.9)ml,(6.4±0.7)d比(3.9±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6/52)比3.3%(2/60),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早期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郑学智;薛立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及抗感染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严汀华;江金华;卢穗万;黄永清;张经义;邓志鸿;林惠芳;钟陈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E3泛素连接酶Idu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3泛素连接酶Iduna mRNA和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Idun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dun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68±0.086和2.554±0.54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的0.203±0.070和1.570±0.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duna在肺泡上皮细胞中呈阴性,在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中呈阴性或弱阳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Iduna的高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2),与肿瘤大小(P=0.044)、TNM分期(P=0.015)、淋巴结转移(P=0.009)呈正相关,并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16).结论 Iduna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有可能是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高英;宋成洋;惠林萍;田野;田大力;邱雪杉;王恩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T1b期肾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54.5±9.2)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肿瘤直径(5.1±1.3) cm.结果 14例手术经后腹腔镜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2.0±24.7) min,术中出血量(64.6±15.9) ml,术中热缺血时间(26.5±9.3) min.14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3.1±1.5)d,术后卧床72 h.术后12h肌酐升高1例,余患者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14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其中透明细胞癌13例,病理分期均为T1bN0M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3 ~16(21.4±9.6)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未见切口肿瘤种植.结论 选择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明恩;姚友生;刘皓;张彩霞;谢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右肺巨大间叶性错构瘤一例

    患者 女,36岁,胸闷2个月余于2012年2月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极弱,叩诊呈实音.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部CT示:气管居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肺门不大,双肺各叶段支气管通畅,右侧胸壁可见多发不规则等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其内可见多发团块状及条状钙化灶,病灶突向肺野内生长,右肺及上叶支气管受压.上腔三维静脉重建示:纵隔结构欠清晰,右上纵隔内见较大类圆形等密度影,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斑块,肿瘤与右头臂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分界欠清晰,右头臂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不光整,上腔静脉受压变窄,略移位.经胸部穿刺肿瘤活组织检查示:未见异形细胞及不正常细胞.临床诊断:纵隔肿瘤.

    作者:孙延奇;郎耀国;马建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黏膜下脂肪瘤一例

    患者 男,61岁,因“胸闷、憋气伴咳嗽、咳痰半个月余”于2013年6月3日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感胸闷、憋气、阵发性咳嗽伴少量白色浆液性痰,无寒热,无明显胸痛.既往有常年吸烟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查体:身高170 cm,体质量91 k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外形正常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肺下缘移动度正常,触觉语颤正常对称,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啰音.行胸部CT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占位性病变(图1),下叶背段呈阻塞性肺炎改变.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带蒂肿瘤,表面光滑(图2),取活检病理示支气管黏膜组织.诊断:右肺下叶支气管占位性病变,并于2013年6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管口带蒂肿瘤,肿瘤表面光滑、切面黄色、包膜完整(图3).术后病理示:支气管黏膜下脂肪瘤(图4).

    作者:曹中良;梁科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效果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亦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性骨科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4%[1].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显著增加,且多见于骨质疏松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该类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较多,病死率在15%~20%[2].为降低病死率,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学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努力着.随着现代骨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器械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治疗已是国内外骨科界共识.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髓外固定、髓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创伤骨科医生认为髓内固定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关节骨科医生则主张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现就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综述如下.

    作者:高发鹏;田军;郭亚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研究进展

    骨盆前环骨折是指累及耻骨联合和耻骨支的骨盆骨折.稳定的骨盆前环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大多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骨盆环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让患者开始早期锻炼,以促进周围组织及脏器的功能恢复,并明显减少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1].骨盆外固定架技术简单、有效、安全,在骨盆骨折合并多器官损伤的急诊抢救治疗中具有优势[2],可以降低出血率、迅速缓解疼痛,但是不能保证充分的稳定,常用于临时固定.内固定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稳定的固定方式.以往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常见有髂外血管损伤、髂外血管血栓形成、股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腹股沟疝、淋巴漏以及感染等并发症[4].随着影像学设备的发展和骨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内固定以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骨盆骨折治疗的发展方向.现就目前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超;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标准化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术中麻醉、精索和疝囊的游离、腹股沟区神经的处理及补片固定的标准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腹股沟疝行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体会.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疼痛202例,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其中轻度疼痛127例,中度疼痛75例,无重度疼痛患者.202例疼痛患者中,慢性疼痛34例,28例未做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内疼痛自行缓解,余6例患者疼痛持久,在疼痛科给予局部针刺治疗及封闭注射治疗,3-6个月后疼痛均明显减轻.切口感染2例,换药治疗后均达到治愈.阴囊血肿12例,2例巨大血肿,直径超过15 cm,行阴囊穿刺抽液,8例在术后15 ~45 d血肿自行吸收,2例失访.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可下床正常活动,术后2~7d出院,平均3.7 d.术后随访2年,12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术后7d复发,原因是术中仅行腹股沟直疝修补,遗漏腹股沟斜疝的存在,再次手术后,顺利恢复.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采用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标准化术式,可减少腹股沟疝复发及术后疼痛.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胆结石患者62例,其中胆囊功能良好的30例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A组),其余3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评分、GL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胆囊/胆总管残石、胆管狭窄/胆瘘以及结石复发,但是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发生率B组(18.75%,6/32)高于A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效果佳等优点,胆囊功能良好且具有保胆手术指征的患者提倡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柳化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肠瘘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 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肠瘘的原因及进行有效预防、治疗的方法.方法 45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肠瘘6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瘘口自行闭合,痊愈出院.1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后出现严重腹腔感染,行末段回肠造瘘、腹腔冲洗引流术,4个月后行造瘘口还纳治疗痊愈.结论 肠瘘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由于其特殊的局部解剖关系,使肠瘘发生率更高.大多数低位肠瘘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而在术前或术中根据患者情况,果断地进行预防性回肠造瘘,可避免不必要的肠瘘发生.

    作者:张勇;刘建;祝东强;刘恒;赵伟;黄金向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