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80例行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皆采用静脉药物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组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麻黄碱、阿托品或乌拉地尔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阿托品和麻黄碱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减少[7.5%(3/40)比22.5%(9/40)、20.0%(8/40)比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乌拉地尔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增加[22.5%(9/40)比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皆可提供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吴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评估噻托溴铵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轻中度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托溴铵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周期为12周,两组患者均经过1周的清洗期,清洗期患者吸入0.9%氯化钠.第2~12周为治疗期,噻托溴铵组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干粉胶囊(18 μg/粒),上午给药,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则继续吸入0.9%氯化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周测定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经过连续12周的治疗后,噻托溴铵组肺功能指标深吸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0.43±0.15),(0.17±0.11)和(0.41±0.14)L,而对照组上升幅度无明显改善,仅分别增加了(0.10±0.12),(0.01 ±0.05)和(0.05±0.12)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COPD急性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COPD患者每日1次吸入噻托溴铵(18μg)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刘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试验组)和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罗格列酮治疗,其他与试验组相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计算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脂联素、瘦素、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87比2.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MI、瘦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试验组:(25.41±1.01) kg/m2比(30.11±1.51) kg/m2、(0.25±0.08)μg/L比(0.44±0.11)μg/L;对照组:(26.68±1.12) kg/m2比(30.55±1.42) kg/m2、(0.23±0.10) μg/L比(0.39±0.23) μg/L],脂联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试验组:(1.39±1.10) μg/L比(0.89±0.15)μg/L;对照组:(1.42±1.05) μg/L比(0.91±0.44)μg/L],而且试验组治疗后HOMA-IR(2.09±0.6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能够改善PCOS患者的代谢紊乱指标,对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周维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分布类型及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疾病32例.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非肿瘤性疾病则根据病变性质采取手术切除或药物对症治疗.结论 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涵盖的疾病较为复杂,治疗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及范围综合考虑,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马赛;张利;安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定期检查及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97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7d行宫腔粘连切除术治疗,然后A组(34例)放置节育环,术后第2天口服戊酸雌二醇1 mg/次,3次/d,连用3个月;B组放置节育环,术后第2天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次,3次/d,连用3个月;C组在B组基础上每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治疗后行宫腔镜和B超检查,记录子宫内膜厚度、疗效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A组[(0.83±0.23)和(0.99±0.28) cm比(0.54±0.18) cm],C组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75.00% (24/32)和90.32% (28/31)比61.76%(21/34)],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1.88%(7/32)和9.68%(3/31)比38.23% (13/34)],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宫腔镜定期检查及大剂量戊酸雌二醇能显著减少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发生,较单纯放置节育环、常规雌激素辅助节育环治疗均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黎成林;胡金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使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7例出血量<2 000 ml,均获成功,24h后球囊经阴道顺利取出,无一例感染或晚期产后出血发生;3例因胎盘完全植入,出血量2 000~3 000 ml而行子宫动脉结扎术;1例因术后持续阴道流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出血量达4 000 rnl,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行子宫切除.无死亡发生.22例患者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3~7d,均未发现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晚期产后出血.结论 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术中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乳腺肿瘤切除标本,其中19例来自外科手术患者,4例来自妇科患者,2例来自内科患者.25例均采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剩余组织作为常规石蜡切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两种不同的切片方式但取得相同的结果共2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25例中出现了2例误诊,误诊率为8.0% (2/25);其中1例出现延时诊断,占4.0%(1/25).25例乳腺肿瘤切片经过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的诊断后,良性病变者为20例,其中乳腺腺病发病率高,占36.0% (9/25);恶性病变者4例,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高,占12.0%(3/25);延时诊断者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 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具有切片质量高以及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晗;高薇炜;王道军;晏显波;罗吉红;陈松;张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总胆汁酸(TB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 1年5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4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78例(肝硬化组),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GPC3、AFP-L3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水平,用循环酶法检测TB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组GPC3、AFP-L3、TBA水平分别为(10.70±3.10) μg/L、(338.60±379.20)μg/L、(79.91±70.64)μmol/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2.70±0.71) μg/L、(6.45±2.79)μg/L、(33.10±21.90) μmol/L和对照组的(1.28±0.60)μg/L、(0.68±0.56) μg/L、(5.40±2.20)μmol/L,肝硬化组GPC3、AFP-L3、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2%(280/28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GPC3(72.1%,111/154)、AFP-L3 (53.2%,82/154)、TBA(94.8%,146/154)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GPC3、AFP-L3和TBA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测的灵敏度,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迎宾;郭卫刚;黄秀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剖宫产初产妇按镇痛泵配方不同分为吗啡组(A组)、舒芬太尼+吗啡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吗啡组(C组),每组60例.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麻醉,关腹后,三组产妇均硬膜外注入吗啡1.5 mg,B组和C组接镇痛泵,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用0.9%氯化钠稀释到100ml静脉泵注.记录三组术后6,12,24h静息和动态切口痛、宫缩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术后6,12,24h静息和动态切口痛及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静息切口痛:A组分别为(2.6±0.6)、(2.7±0.4)、(2.8±0.3)分,B组分别为(2.3±0.3)、(2.3±0.4)、(2.2±0.3)分,C组分别为(1.8±0.4)、(1.7±0.5)、(1.9±0.4)分;动态切口痛:A组分别为(5.7±0.9)、(5.5±0.8)、(5.6±1.0)分,B组分别为(3.8±0.4)、(3.7±0.5)、(3.7±0.4)分,C组分别为(2.7±0.4)、(2.4±0.5)、(2.4±0.6)分;宫缩痛:A组分别为(5.7±1.2)、(5.9±0.9)、(5.8±1.1)分,B组分别为(3.0±0.5)、(3.1±0.6)、(3.2±0.7)分,C组分别为(2.5±0.5)、(2.5±0.6)、(2.4±0.4)分],而且C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6,12,24h Ramsay评分高于A组[A组分别为(1.8±0.5)、(1.7±0.4)、(1.9±0.5)分,B组分别为(3.4±0.8)、(3.2±0.7)、(3.3±0.6)分,C组分别为(2.7±0.7)、(2.7±0.5)、(2.6±0.4)分],而且C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8.3%(5/60)和23.3%(14/60)比40.0%(24/60)],而且A组也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有协同作用,可以同时缓解产妇切口痛和宫缩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焕伟;马长青;徐世元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病理生理尚未明确的食管壁全层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性反应疾病.1995年由Kelly等首次报道.需排除继发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感染及肠道炎性反应疾病.目前EoE的定义为嗜酸细胞浸润仅发生在食管.本病国内报道尚较少,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杰;黄家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改善社区糖尿病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管理,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32±1.02) mmol/L比(9.43±2.42) mmol/L、(9.03±2.78) mmol/L比(12.93±5.48)mmol/L、(6.02±0.66)%比(8.39±1.62)%、(1.86±1.52) mmol/L比(3.21±1.61) mmol/L、(1.67±0.36)mmol/L比(1.28±0.4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89±1.57) mmol/L比(9.34±3.04) mmol/L、(7.83±1.12)%比(8.3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3.33%(55n5)、32.00% (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防治糖尿病,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尤其利于T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诊治社区糖尿病中应用推广.
作者:马巧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开颅手术夹闭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治疗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12例.结果 8例开颅手术夹闭治疗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全闭塞1例,早期死亡1例,2例夹闭术后再破裂出血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闭塞.1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中,9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其中8例随访6个月至3年,均痊愈,遗留轻度偏瘫2例及动眼神经麻痹1例;1例正在随访中.结论 根据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各种处理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安全闭塞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
作者:冷基勇;丛培雨;王心民;吴治群;熊文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临床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患者自愿行BiPAP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36例不愿行BiPAP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血氧饱和度(SaO2)、低氧时间比例、呼吸紊乱指数(AHI)及血清hs-CRP、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低SaO2、低氧时间比例、AHI及血清hs-CRP、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BiPAP治疗后,低SaO2、低氧时间比例、AHI及血清hs-CRP、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952±0.053比0.614±0.128、(4.2±0.9)%比(46.7±6.9)%、7.2±2.3比53.6±11.3、(3.27±1.12) mg/L比(8.43±2.31)mg/L、(8.04±1.36) mg/L比(5.81±1.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三项指标基本没有变化(P>0.05).结论 BiPAP可有效治疗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s-CRP、脂联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泽辉;陈晓东;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水平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检查的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访半年,记录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脂蛋白(a)水平为(348.6±45.2) mg/L,对照组为(57.2±24.6)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脂蛋白(a)水平< 300 mg/L38例[脂蛋白(a)水平<300 mg/L组],≥300 mg/L 18例[脂蛋白(a)水平≥300 mg/L组],脂蛋白(a)水平<300 mg/L组心功能优良率为73.7%(28/38),脂蛋白(a)水平≥300 mg/L组为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1,P=0.026).脂蛋白(a)水平< 300 mg/L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4/38),脂蛋白(a)水平≥300 mg/L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P=0.040).结论 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互关联,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潘冬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培训组),评估培训前后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指标的达标情况,并与104例未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组培训前、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得分分别为(15.5±3.5)、(19.5±3.1)、(24.7±0.6)分,培训后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培训前显著改善[(6.7±1.1)、(6.0±:1.0) mmol/L比(7.2±1.9) mmol/L,(8.6±1.9)、(8.0±1.2)mmol/L比(9.3±3.1) mmol/L,(7.3±1.2)%、(6.7±0.8)%比(7.7±1.8)%],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可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血糖控制及相关指标更理想,利于社区对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管理.
作者:林坚;丁立瑛;胡小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催乳素(PRL)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价值,降低临床诊断漏诊率,提高准确率.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且经病理组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0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组织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患者(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清CA125、CA19-9、PRL检测,统计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CA125、CA19-9、PRL、CA125+ CA19-9、CA125+ PRL、CA19-9+ PRL、CA125+ CA19-9+ PRL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CA125+ CA19-9+ PRL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12%和95.00%,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125、CA19-9、PRL联合检测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靠、简便、快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妙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在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93例行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37例(试验组),无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56例(对照组);引产时孕周为20~ 33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其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引产时间为(32.18±9.86)h,对照组为(31.82±8.63)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37/37),对照组为98.2% (5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24h出血量为(108.76±51.28)ml,对照组为(96.68±45.8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清宫率为89.2%(33/37),对照组为91.1%(5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软产道损伤率为2.7%(1/37),对照组为3.6%(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胎盘早剥率均为0,子宫破裂率均为0.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应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佳任;宋双;李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4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 1年12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屏气试验,计算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屏气指数(BHI)和平静呼吸时MCA平均血流速度(Vr).结果 两组治疗前双侧MCA的B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MCA的BHI分别为1.47±0.38和1.51±0.35,对照组分别为1.32±0.34和1.35±0.38,观察组治疗后双侧MCA的BH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且不影响患者MCA的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
作者:汪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V期患者肾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54例DN患者(DN组),其中Ⅲ期26例,Ⅳ期14例,V期1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行MR常规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肾皮髓质的FA值,并分析肾皮髓质FA值与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DN组Ⅲ期肾皮质FA值(315.81±11.43)与对照组(315.75±18.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FA值(384.00±28.51)低于对照组(472.84±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Ⅳ、V期肾皮髓质FA值(肾皮质:281.32±16.35,236.01±12.43;肾髓质:352.70±15.54,236.01±12.43)均低于对照组和DN组Ⅲ期,DN组V期肾皮髓质FA值低于DN组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肾皮髓质FA值与血肌酐、尿素氮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 肾皮髓质FA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N患者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为DN患者肾脏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钮亚珍;高明;冯娜;杨晶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郁金银屑片治疗不典型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78例不典型玫瑰糠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郁金银屑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78±1.89)分比(6.68±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44%(38/39)比84.62% (3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5例照射后局部红斑反应,经过调整剂量后红斑消退;两组均未发生水泡、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郁金银屑片治疗不典型玫瑰糠疹较口服氯雷他定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操作方便,价格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飞军;钱中央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