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住院5~20(12.9±3.4)d,术中2例出现残余内瘘,经重复扩张后内瘘减轻.随访2d至5.1年,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出院后2d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主动脉夹层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金卫国;陆世春;杨岷;王巍;樊季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75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7d时血清NS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出生后1,3,7d,窒息组轻度窒息新生儿和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85±8.53)、(59.26±15.75) μg/L比(15.59±6.25) μg/L,(23.69±6.54)、(47.28±12.46) μg/L比(15.38±5.84) μg/L,(18.95±5.37)、(62.57±19.62) μg/L比(13.92±5.37)μg/L],重度窒息新生儿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7d,脑损伤新生儿25例血清NSE浓度逐渐升高,而CT正常新生儿50例血清NSE浓度逐渐下降,脑损伤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CT正常新生儿[(37.48±12.09) μg/L比(30.95±11.86) μg/L、(51.84±14.21)μg/L比(21.73±6.15) μg/L、(68.25±18.69)μg/L比(15.62±5.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血清NSE浓度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辅助判断窒息新生儿脑损伤.

    作者:戚显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方法制作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食管癌手术中两种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哪种方法更有优势.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4例(A组),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3例(B组),对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均行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A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B组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胃瘘各1例;随访12个月,A组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B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A、B两组均无明显排空障碍,两组膈上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且B组较A组扩张明显,其中B组有3例部分胸胃侧方突入胸腔;A组有1例进食后出现胸胃综合征,B组并发胸胃综合征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例,反流症状较轻,B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手术中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与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更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作者:王立杰;吴骏;张建鹏;王艳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60例经验总结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经验及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PCNL治疗60例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Ⅰ期结石完全清除率为68.3%(41/60),Ⅱ期结石清除率为73.3%(44/60).术后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及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完全清除率为93.3%(56/60).结论 PCNL是治疗肾铸型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熟练的操作经验、术后联合ESWL及URL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毕建斌;张乃文;毕晓军;张祥宇;孔垂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胰腺囊腺癌误诊胰腺假性囊肿一例

    患者 女,58岁,经常性上腹部疼痛,一般治疗无效.CT普通扫描显示胰腺体尾部可见4.0 cm×4.5 cm大小囊状包块,其内呈液体密度,诊断为胰腺囊肿.CT增强扫描显示包块内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囊壁可见小结节轻微强化征象,CT诊断为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肿瘤病变待排.手术所见:打开网膜囊,可见胰腺体尾部包块,脾动脉、脾静脉受压,包块包膜完整,切开包块,其内可见囊实性内容物,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囊腺癌.讨论 胰腺囊腺癌在胰腺肿瘤中少见,多发生于30~60岁女性,其好发部位为胰腺体尾部,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轻.临床中胰腺囊腺癌与胰腺假性囊肿的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相似,容易混淆,现对其不同点分析如下.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泌尿系统同时多原发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恶性肿瘤.目前诊断MPMN多采用Warren和Gates[1]提出的标准.文献报道男性泌尿系统MPMN多为异时性肿瘤.国外报道MPMN占确诊恶性肿瘤的2.0%~ 13.5%[2],国内为0.39%~0.89%[3].而MPMN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0.43%~0.65%.其中泌尿系统的MPMN大多数为其他系统合并泌尿系统的肿瘤,但同时发生于泌尿系统的MPMN非常少见.现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萍;赵如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肝占位性病变在腹部检查中非常常见,二维超声通常作为检查肝脏疾病的首选,但有些肝占位性病变在二维超声上很难鉴别.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可提供肿块的形态及血供等信息,诊断率较高,但这些检查都有一定缺点,如价格较昂贵,造影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及患者可能会受到辐射,特别是患者需要长期复查时,这些缺点表现就越突出.超声弹性成像是基于二维超声的一种新技术,可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是一种无创技术.不同组织的组成成分不同,硬度也就不同,因此超声弹性成像可以作为二维超声的一种补充方式,对肝占位性病变提供一些补充信息,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肝占位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一些在二维超声上难以鉴别的占位性病变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及鉴别肝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应用于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主要为实时弹性成像(RTE)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现将对这两种成像技术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晗;周显礼;王海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肾肿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双侧肾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和双侧肾恶性肿瘤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增大超过2 cm.1例伴结节性硬化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3个月后随访,肿瘤缩小约20%.双侧肾恶性肿瘤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例死亡,1例未见转移,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术后肌酐轻微升高.结论 双侧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VHL病推荐行肿瘤剜除;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可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蒙清贵;程继文;易贤林;唐勇;陆浩源;白先忠;张庆云;李国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对78例食管癌患者术中采用丝线、可吸收线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并形成突入胃腔的环形黏膜瓣,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年,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轻度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2.6%(2/78),轻度反流7例,发生率9.0%(7/78),经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 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抗反流作用.

    作者:张爱民;张小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胆囊管结石嵌顿的腹腔镜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采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行LC并胆囊管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 76例患者中4例中转开腹,72例取石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无胆管损伤、大出血及胆管结石残留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的方法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可以避免中转开腹,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毅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内镜诊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术中应用内镜对术前诊断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评价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术前诊断不明并行术中内镜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诊断明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内镜诊断患者术中明确病灶24例(77.4%,24/31);手术治愈27例,术后再出血4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腹腔感染4例次、腹腔出血1例次、切口并发症6例次.结论 开腹手术中联合应用内镜诊断,可以有效提高病灶检出率.对诊断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彦;张德庆;支巧明;张立峰;李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儿童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中国商环进行门诊儿童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国商环进行改良儿童包皮环切术520例(研究组),选择同期传统包皮环切术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一期顺利完成手术,治愈率100.0%.研究组手术时间(5.23±1.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9.31±5.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4h、去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无出血,术后并发症包括显著疼痛4例,轻度水肿151例、明显水肿21例,内板保留过多或不对称4例,术后感染3例.研究组外观满意率为99.2% (516/520),高于对照组的87.0%(8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切口痊愈时间为(16±2)d,长于对照组的(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国商环行儿童包皮环切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外形美观,值得推广.同时也需注意其水肿发生率高,愈合时间长,应选择合理时间段手术.

    作者:陈守菊;唐彤;罗冠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胰腺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胰腺体尾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34例,其中行腹腔镜治疗15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治疗1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和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或多于腹腔镜组[(165.2±34.7) min比(144.6±31.2) min、(415.6±36.8) ml比(302.4±28.5) ml、(3.41 ±0.55)d比(2.82 ±0.48)d、(2.82±0.46)d比(2.33±0.37)d、(13.6±3.4)d比(10.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9比3/15,P<0.05).结论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勇攀;柳化源;童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直切口小骨瓣经外侧裂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式,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铣刀铣下骨瓣,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清除血肿.术后骨瓣复位.结果 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以上50例(94.3%,50/53).随访2~11个月,随访到3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Ⅰ~Ⅲ级32例,占88.9%.结论 采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骨瓣复位,避免了颅骨缺损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徐凤科;包金锁;陈伟;孙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分别对160例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进行BMD测定,按BMD结果分为BMD正常组、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P1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三种骨标志物,并分析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BMD正常组92例,BMD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组30例.三组β-crosslaps、P1NP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N-MID高于BMD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高于BM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正常组BMD高于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rosslaps、P1NP、N-MID与BMD呈负相关(r=-0.412,-0.320,-0.3421,P< 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监测血清骨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作者:黎文杰;黎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VP组50例,PKP组50例.PVP组患者行PVP治疗,PKP组患者行PK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病椎椎体压缩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骨水泥外渗的发生率.结果 PKP组总有效率94%(47/50),PVP组总有效率90%(4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34±2.17)分,治疗后为(2.21±1.02)分,PVP组治疗前后分别为(6.42±2.15)、(2.32±1.12)分,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治疗前病椎椎体压缩率为(43.2±3.8)%,治疗后为(7.7±2.4)%,PVP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3±3.4)%、(16.3±3.1)%,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椎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椎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KP组治疗后骨水泥外渗发生率为6%(3/50),PVP组为12%(6/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PVP及PKP均能发挥良好的疗效,缓解患者胸腰疼痛症状.但PKP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椎体压缩率.

    作者:张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再出血18例,存活12例,死亡6例.再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出血量大、手术粗暴、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范围比较大的情况高于同期手术患者,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h内.存活患者按高血压脑出血ADL分级法: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4例.死亡6例,再出血患者预后不理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病因较多,针对导致再出血的病因分析,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再出血主要原因为超早期手术、出血量大、手术粗暴、术中止血不彻底及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针对病因早期防治是减少和避免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作者:包永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5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愈149例,术后1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慢性疼痛、异物感8例,复发2例,感染1例,尿潴留3例,阴囊血肿1例,经过及时规范的处理,均获痊愈.结论 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点,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学,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理要求,术后并发症少,术式适应证广,是一种较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陈福东;吴锋;詹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14例报告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Simpon Ⅰ级)10例,次全切除(SimponⅡ级)4例.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0例,视力无改变1例,视力下降2例,一过性尿崩1例,双目失明1例,头痛症状部分或完全消失,无一例死亡.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在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向、术者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个体化地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郭西良;张圣邦;马奎;姜国伟;钱锋;丁俊;徐旭东;刘顶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5例炎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临床病理特点、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7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71.4%(25/35);平均生存期38.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8/35),54.3%(19/35),34.3%(12/35).结论 I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陈宏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 2011年3-10月共诊治9例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8例行单纯栓塞治疗,1例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结果 9例瘘口均完全消失,达到解剖治愈,6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1例失访,8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危害性大,应积极干预,治疗主要以栓塞为主.

    作者:王庆瑞;叶明;张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七氟烷麻醉对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吸入麻醉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7±3.4)、(8.8±2.4)、(5.8±2.0) min,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的(10.6±2.6)、(6.4±1.9)和(4.1±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躁动、咽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8%(10/48)、18.8%(9/48)和8.3%(4/48),七氟烷组分别为10.4%(5/48)、16.7%(8/48)和6.2%(3/48),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痛、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BUN麻醉前和麻醉后1d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金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体会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 对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位于鞍区前部的蝶骨嵴脑膜瘤采用翼点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中颅窝和鞍区后部的脑膜瘤采用额颞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海绵窦附近的脑膜瘤采用额颞眶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术中行蝶骨嵴脑膜瘤全切41例(Simpson切除分级Ⅰ、Ⅱ级),次全切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的蝶骨嵴脑膜瘤,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同时掌握颅底解剖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冯屹;谭卫;李斌;黄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