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输尿管中上段狭窄合并结石8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合并结石28例.36例均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输尿管狭窄并碎石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并于术后半年复查B超、尿路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3~5d;8例有术后低热,经抗感染治疗缓解,无输尿管撕脱、漏尿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治愈32例(89%,32/36),有效4例(11%,4/36).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陶维雄;李辉明;魏世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有效预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子阜、动脉瘤顶颈比、动脉瘤指向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96例115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21例(21.9%,21/96)患者的21个(18.3%,21/115)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2例死亡,余94例患者术后6个月Rank评分0分66例,2分10例,3分6例,4分4例,5分6例,6分2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P=0.037)、术前Hunt-Hess评级(P=0.040)、动脉瘤指向(P=0.009)、动脉瘤子阜(P=0.010)、手术时机(P=0.001)以及动脉瘤顶颈比(P=0.029)都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的预见因素,动脉瘤位置(P=0.198)不是预见因素.结论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瘤指向术者,动脉瘤瘤体有子阜,早期手术以及动脉瘤顶颈比在1.78~2.89的动脉瘤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张睿;刘展会;巩守平;黄艳丽;高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0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7.67%,31/40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发生吻合口瘘的平均时间为术后6.5(3 ~ 14)d.对吻合口瘘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红蛋白(OR=3.023,95%CI:1.101 ~ 8.303,P=0.031 8)、肿瘤直径(OR=2.543,95% CI:1.075 ~ 6.018,P=0.033 7)、肿瘤距肛缘距离(OR=3.160,95% CI:1.387~ 7.199,P=0.0062)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及肿瘤距肛缘距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纠正贫血,提高手术技巧,并适当选用预防性肠造瘘,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寇忠阳;王欣;曹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乳腺导管扩张症59例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炎性肿物46例,乳头溢液21例,乳头凹陷18例,乳房脓肿伴瘘管8例,均行手术治疗,依靠病理确诊.随访3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是乳腺导管扩张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必须根据疾病的类型、部位及范围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术式.彻底切除病变,反复冲洗、清洁创面后立即做乳房矫形既能根治疾病,又尽可能地保留了乳房的外形,疗效满意.
作者:季流;宋文华;邹杰;王宜轩;刘小五;马靖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纳米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胃癌患者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行胃癌根治术作为试验组,40例胃癌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清扫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及转移微小淋巴结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0 ±0.455)枚比(2.900 ± 0.245)枚、(3.890±0.367)枚比(1.750±0.256)枚、(1.790±0.224)枚比(0.590±0.054)枚](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转移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0±0.087)枚比(0.430±0.044)枚、(0.550±0.052)枚比(0.340±0.027)枚、(0.410±0.044)枚比(0.130±0.013)枚](D<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易行的方法,对常规胃癌根治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刘汇明;马荣梅;丁洪华;于素芹;寇晨光;刘翠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 32例(观察组),不保留LCA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无需游离结肠脾区及做末端回肠造口;而对照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4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2).观察组术后无吻合口漏,而对照组术后有2例吻合口漏(P=0.090).两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局部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作者:袁志林;王博;杨雁灵;李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Kodama手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Kodama手术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5例)采用Patey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2.5±13.1)min比(66.9± 11.2) min];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3/45)比42.2%(19/45),4.4%(2/45)比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轻、重度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4.4% (2/45)和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31.1%(14/45)和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odama手术保留功能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FAST检查,以明确有无胸腹腔、心包游离积液及有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并与常规彩超检查、CT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AST用时(2.85±1.15) min,常规彩超检查用时(15.48±5.17)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5).85例患者中FAST阳性10例,5例提示腹腔中等量或大量游离积液,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证实均为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伴腹腔积血;2例提示肾破裂伴肾周血肿,经全腹CT检查证实;2例提示胸腔游离积气、积液,经胸部CT检查或胸腔闭式引流术证实;l例提示心包积血,经心包穿刺证实.常规彩超检查阳性1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T筛查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敏感度为10/12,特异度为100.0%(73/73),准确度为97.6%(83/85).结论 FAST对胸腹腔、心包游离积液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检查用时短,环境要求低,无需移动创伤患者,且可与液体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步进行.对于大批量创伤患者及严重多发伤患者,FAST能够快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胸腹部闭合性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应臣;宋朝芳;赖全;熊清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滤除白细胞自体血回输对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自体血回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自体血回收回输,观察组自体血滤除白细胞后再输给患者.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2 h(T3)、术后36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采用改良郭峰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4时血浆IL-6、TNF-α、MDA浓度降低[T2:(17.8±1.6)ng/L比(20.8±1.3) ng/L、(17.4±2.3) ng/L比(23.1±2.1)ng/L、(4.31 ±0.33) nmol/L比(4.64±0.73)nmol/L;T3:(21.2±2.0) ng/L比(24.3 ± 2.4) ng/L、(12.3±2.1) ng/L比(18.6± 1.9) ng/L、(3.97±0.35)nmol/L比(4.43 ±0.64) nmol/L;T4:(22.0 ± 1.3) ng/L比(28.4±1.5) ng/L、(10.6±1.7) ng/L比(14.6±2.2)ng/L、(3.45±0.57) nmol/L比(3.95±0.40) nmol/L],T3~T4时RBC-C3bRR升高[T3:(15.3±1.3)个/100个RBC比(12.8±1.5)个/100个RBC;T4:(15.8 ±1.2)个/100个RBC比(13.0±1.5)个/100个R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RBC-ICR、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滤除白细胞自体血回输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王云川;陈有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纳米炭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示踪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30 min于乳晕周围分4点及肿瘤表面皮肤皮下均匀注入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找到腋窝黑染的第1枚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纳米炭的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56例,检出率为98.2%(56/57),准确率为98.2%(55/56),灵敏度为95.2%(20/21),假阴性率为4.8%(1/21),假阳性率为0.结论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特异性强、染色时间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双根;余小芬;谢春伟;暨梦滢;雷秋模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和对照组60例(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60/60),对照组为70.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58±0.89),(14.00±0.72)d,对照组分别为(10.20±0.30),(19.00±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胡海华;曹军;杨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患者男,16岁,因左侧阴囊肿痛40 h于2014年2月2日人院.4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疼痛,可向左侧腹股沟放射,当时感疼痛坠胀不适,左侧阴囊迅速增大,无畏寒、发热,当时当地医院行磁共振(MRI)检查,考虑:左侧阴囊积液、肿胀,左侧睾丸显示不清.后左侧阴囊增大迅速,疼痛加重,给予抗炎效果欠佳,患者自诉10年前左侧阴囊有一无痛性包块,10年来患者左侧阴囊包块稍增大.入院体检: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局部皮肤较红,左侧睾丸增大,6.06 cm×6.14 cm×5.00 cm,压痛明显,Prehn征弱阳性,透光试验阴性,左侧附睾触摸不清,右侧阴囊基本正常,双侧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李明峰;张磊;孟庆超;仇让学;沈伟;郑龙宝;卢喜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患者 男,67岁.主因“腹部不适1年余,体检发现腹腔包块2d”于2013年6月入院,诊断:腹腔包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自服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在110~ 130/70~85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腹部CT示:右下腹部腹膜后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边界较清,密度不均匀,内见散在斑点状钙化,肿块74 mm× 61 mm,下腔静脉受压改变,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可见强化,囊性区未见强化.拟因“腹膜后肿瘤”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
作者:苏珍;张阳;刘艳;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创伤修复成为了集医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材料学等诸多专业与学科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近年研究认为伤口的愈合受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和影响,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目前研究多、深入、应用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1],已发现FGF家族中至少有30个成员,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先被发现的两个成员,因各自氨基酸残基的等电点为酸性和碱性而得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aFGF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的活性蛋白,是体内一种正常微量的物质,在人体组织内分布极为广泛,起着调节细胞DNA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和刺激血管生成的作用,对皮肤受伤后的快速修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aFGF为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3],现将aFGF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冬利;王国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疾病,其中90%左右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1].CP大多数发生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而相关病理提示CP后期前列腺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CP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有关.现就近年CP前列腺组织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组织器官纤维化由于各种慢性刺激因素(炎性反应、免疫、毒素、缺血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导致器官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包括细胞成分和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程度较轻者称为纤维化,重者引起组织结构破坏而发生器官硬化.
作者:陈鸿杰;王民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进行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优2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7.06%(33/34).结论 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是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夏永法;沈海良;项杰;钱涛;刘武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方法 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间接复位螺钉从前向后固定(SAPF)组、直接复位螺钉从后向前固定(SPAF)组和支撑钢板固定(BPF)组,其中SAPF组11例,SPAF组26例,BPF组19例.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1 mm及2 mm台阶检验时BPF组载荷大[分别为(780.0±68.5),(983.9±61.2) N],SPAF组次之[分别为(371.4±22.1),(498.7±26.4) N],SAPF组小[分别为(243.0±16.1),(323.0±15.8)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SAPF组AOFAS评分(76.4±11.4)分,显著低于SPAF组(84.9±4.6)分和BPF组(85.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P=0.040),VAS评分(2.9±1.8)分,显著高于SPAF组(1.9±0.6)分和BPF组(1.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41).结论 SAPF的疗效较差,失败率较高;SPAF和BPF均可获得坚强固定,BPF固定强度高.
作者:王建东;张海鸿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8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血液回收,试验组在血液回收的基础上,用异氟烷+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6%羟乙基淀粉20 ml/kg行超容量血液稀释.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试验组超容量血液稀释完毕,T1)、麻醉诱导后7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后60 min,T2)、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T3)、术毕(T4)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出血和输血情况、围手术期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 ~T3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1~T3中心静脉压(CVP)增加、T1~T4红细胞压积降低,与To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T1~T3 MAP、CVP均在正常范围;两组T1~T4血红蛋白均较T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33±488) ml比(1 290±600) ml和(400±266) ml比(630±3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4例未输异体血;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400±200) ml;对照组24例未输异体血;1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800±2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24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4 h仍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将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应用在脊柱手术中,较单纯性使用血液回收,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量,对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白新华;唐景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保温策略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试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策略.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毕时鼻咽温度.麻醉前,术中30,60,90 min和术毕,术后24,48 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及术毕体温分别为(36.1±0.2),(36.0±0.1),(35.7±0.1),(35.6±0.2)℃,较麻醉前[(36.8±0.2)℃]和试验组相同时间[(36.8±0.0),(36.7±0.1),(36.7±0.2),(36.8±0.2)℃]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30,60,90 min和术毕PT、APTT、TT均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和术后24,48 h PLT含量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48 h DD和vWF含量均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升高[DD:(1.02±0.21),(0.83±0.24) mg/L比(0.43±0.21),(0.45 ±0.13),(0.46±0.23)mg/L;vWF:(221.0±34.3)%,(184.2±21.8)%比(93.4± 13.0)%,(95.8±9.2)%,(9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48 h FBG含量较麻醉前及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保温策略能够部分减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刘芹凤;赵君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英诺伟ⅣX-SC10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单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封堵取石导管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封堵取石导管组采用封堵取石导管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封堵取石导管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51/54)比81.5%(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5,P=0.038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尿管黏膜撕脱、穿孔、继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封堵取石导管能有效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清除率,使用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酉枫;汤春波;齐勇;周永;杜洲舸;陈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占外科疾病的3% ~5%,占肛肠疾病的8% ~ 25%[1.2].肛周脓肿确诊后必须及早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高位肛周脓肿,防止炎性反应、脓肿蔓延,以致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愈合,常需手术切开引流,但切开引流后切口较大、深,疼痛剧烈,愈合时间长,术后配合中药坐浴,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2007-2013年我科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加活血通络方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68例,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金坚;谭红;郑军营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