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27期文献
  • 双能量脑动脉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能量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双能量脑动脉CTA影像学特点,比较双能量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准确性.结果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较好地显示脑动脉瘤的直接征象,对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瘤征象显示优于常规脑动脉CTA扫描.对瘤体及瘤颈的测量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脑动脉CTA辐射剂量为19.1~25.4(21.7±0.5) mSv.结论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莉;张岩睿;刘艳;李江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黏附分子CD4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6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A组)、34例RSV感染未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B组)及同期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及IL-1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A组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及IL-4水平高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低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及感染B组外周血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外周血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患儿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798,P< 0.05),IL-12水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黏附分子CD44在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起一定作用,高表达CD44的患儿在感染RSV后患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可能增加.

    作者:弋惠茹;罗兴育;尹利;陈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及糖类抗原19-9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及118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4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比较各组血清HE4、CA125及CA19-9的阳性率,并比较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及CA19-9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76.57(56.92~ 104.60) pmol/L比56.75(48.33~68.91) pmol/L、13.26(6.07 ~ 25.90) kU/L比7.64(3.76 ~ 16.45)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血清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和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A125、CA19-9、CA125+ CA19-9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CA19-9、HE4+CA125、HE4+ CA19-9、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E4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血清HE4、CA125及CA19-9亦有助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潘姿女;丁金旺;樊璠;王增;叶柳青;周建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β-连环蛋白及DKK1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关节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β-连环蛋白和DKK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关节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08例RA患者(观察组)和1 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股骨(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L2.3.4)的骨密度,所有RA患者摄双手X线并进行Sharp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外周血β-连环蛋白和DKK1水平.多元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DKK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2±5.0)mg/L比(6.1±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25),β-连环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7,P=0.142).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5%(34/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 (1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9,P=0.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碱性磷酸酶(AKP)和双手X线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呈正相关(P< 0.01或<0.05);外周血β-连环蛋白水平与ESR和AKP呈正相关(P< 0.01或<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健康状况问卷(HAQ)、DKK1影响双手X线关节间隙狭窄评分;而年龄、病程、HAQ影响双手X线骨侵蚀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手X线Sharp评分为RA患者股骨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为RA患者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外周血DKK1水平明显升高,β-连环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周血DKK1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和关节间隙狭窄相关.

    作者:杨西超;巴燕娜;李学义;吴振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经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45例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组,开口或体部病变为非分叉组(26例),累及左主干远端或前降支、回旋支开口者为分叉组(19例).15例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13例在术后(9.5±6.3)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术后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 48(19.9±10.2)个月,非分叉组24例,分叉组18例.分叉组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率明显高于非分叉组[6/18比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比12.5%(3/24),P> 0.05].对MACE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1/15比18.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术后复查患者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均发生在分叉组,且双支架术再狭窄率为3/6,单支架术再狭窄率为1/4.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可明显减少MACE的发生.

    作者:孟宪刚;王涛;王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4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给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1%(31/36)比57.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5/31)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结节性红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河慧;李国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脓毒症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对比

    目的 对比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将168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对照组,142例)和脓毒症诱发肝功能障碍组(观察组,26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1、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并分析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脓毒症患者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5% (26/168).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糖波动范围、动脉血乳酸、血浆ET-1、SOFA、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9 ±9.8)μmol/L比(27.8 ±6.7) μμmol/L、(17.7±8.0)μμ mol/L比(12.3±5.9)μmol/L、(219.6±156.4) μmol/L比(159.4±125.3) μmol/L、(7.6±4.9)mmol/L比(3.0±1.6) mmol/L、(3.8±1.3) mmol/L比(2.0±1.2) mmol/L、(79.6±25.7) μg/L比(60.8±12.6) μμg/L、(8.8±2.6)分比(5.7±1.8)分、38.5%(10/26)比17.6%(2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血乳酸、血浆ET-1和SOFA,且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危险因素.

    作者:李雄辉;孔质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结直肠癌内镜检出率及筛查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内镜检出率及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与无痛结肠镜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 16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所有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均行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与病理、手术结果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男、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40 5,P>0.05).2010-2013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762% (25/525),8.180% (40/489),8.276%(48/580),8.028%(46/573),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85 7,P> 0.05).2010-2013年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571% (66/525),11.656% (57/489),13.448%(78/580),10.820%(62/573),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65 7,P> 0.05).2010-2013年结直肠癌占结肠镜检查阳性结果百分率分别为72.527% (66/91),58.763% (57/97),61.905%(78/126),57.407% (62/108),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79 8,P> 0.05).结论 2010-2013年结直肠癌检出率较为稳定;联合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在于筛选结肠镜检查人群,提高针对性,从而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水平.

    作者:马佩炯;李文芳;吴和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子宫肌层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误诊分析

    患者 女,5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包块于2013年5月7日来我院检查,B超检查发现子宫多发肌瘤,临床无其他阳性体征,遂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大体描述:(1)大体标本:宫颈3cm×3cm×3cm,宫体10 cm×10cm×6cm;宫颈内膜光滑,肌层见多个结节,大者直径6 cm,切面部分灰白,质韧,部分灰黄,质脆,余小结节切面均灰白质韧,宫体浆膜外侧缘见2个灰黄结节,直径分别为2.0和2.6 cm,切面均灰黄质脆.

    作者:冯海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一例

    患者 女,73岁.主因右眼视物不清半年于2012年6月20日来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门诊就诊.既往史:高血压30年,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5(矫正不增加),左眼0.40(矫正不增加).双眼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KP)阴性,前房深浅适中,闪辉及浮游体阴性,晶体轻度混浊,右眼下方玻璃体内可见少量出血,左眼玻璃体尚清.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晰,色泽淡红,视盘表面可见新生血管,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轻度扩张、串珠样改变,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阳性,视网膜可见大量微动脉瘤,黄斑区中心凹反光不清.

    作者:张娅莉;王治霞;张京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特殊类型乳腺癌[2-4],占乳腺癌的10% ~ 17%,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15%.TNBC患者有相似的特征,大多属于分子分型中的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不良的组织分化.到目前为止除手术、放疗、化疗外,无其他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学者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各亚型与乳腺癌的研究比较多,如MMP-2、MMP-9、TIMP-1、MMP-8等,但是MMPs与TNBC的研究报道就相对较少.现对MMPs与TNBC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雷;郭宝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研究结果表明它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许多危险因素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发展,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遗传性疾病等,近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初始阶段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增加起了关键性作用.在ox-LDL作用下,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x-LDL甚至参与血管狭窄,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威胁人类健康[1].因此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到ox-LDL的认识转变体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深入理解,现就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朱树来;侯玲玲;徐磊;邢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77例,均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经阴道彩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 经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确诊70例,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8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彩超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增生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癌5例.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相比,经阴道彩超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1%(73/77),76.62%(59/77)和90.91%(70/77).经阴道彩超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11.32± 4.17),(8.85±3.42),(9.32±1.97),(20.78±9.48) mm比(3.16±1.0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均无血流信号,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管阻力指数分别为0.61±0.01,0.68±0.04,0.41±0.0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良性病变[(20.78±9.48) mm比(8.96±5.42) mm],血管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变(0.41±0.02比0.7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价值高,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筛查的常规手段.

    作者:赵利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佐治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佐治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效果.方法 对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患儿1 373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泌物RSV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分泌物MP 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 IgG、IgM抗体.其中确诊RSV肺炎168例,MP肺炎143例,RSV试验组、RSV对照组各84例.MP肺炎患儿143例,年龄(4.75±2.36)岁;男78例,女65例;MP试验组72例,MP对照组7 1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MP试验组和MP对照组发热、过敏原阳性、血生化异常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RSV试验组和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试验组和MP对照组喘息、肺部哕音、影像学阳性发生率分别低于RSV试验组和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咳嗽、神经系统症状、肝和/或脾脏肿大、呼吸衰竭、血培养阳性发生率及白细胞(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试验组与MP对照组、RSV试验组与RSV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缓解率明显高于RS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试验组治疗后咳嗽、喘息缓解率明显高于M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0.05),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试验组影像学阳性缓解率高于MP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可提高RSV、MP肺炎治愈率、缩短疗程及改善预后.

    作者:胡丹;陈正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获取更为有益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18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不孕组),另选择174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AMD评定结果:不孕组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3.7%(25/182)比4.6%(8/174),14.8% (27/182)比4.0% (7/174),16.5%(30/182)比2.9%(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评定结果:不孕组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3.2%(24/182)比4.0% (7/174),15.4% (28/182)比4.6% (8/174),17.0%(31/182)比2.9%(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r=0.18,P=0.012)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教育程度(r=-0.26,P=0.000)、经济状况(r=-0.20,P=0.004)与抑郁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提示需对女性不孕症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作者:魏刚;韦君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时期过敏性哮喘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给予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评估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62例粉尘螨过敏的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按就诊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32例)和学龄期组(>6岁,30例),完成2年的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评估两组患儿免疫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年和2年的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鼻部症状评分以及用药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患儿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用药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及鼻炎用药评分在治疗6个月、1年、2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时,学龄前期组患儿哮喘用药评分均低于学龄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5/62),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患儿发生率[分别为6.2% (2/32),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学龄前与学龄期粉尘螨过敏的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2年SLIT均能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董贵生;贾元佑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时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纵横比(A/T)≥1时对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患者89例(共124个结节),术前超声测量大横切面纵横径,并根据甲状腺癌大径将患者分为甲状腺癌组(大径>1 cm)和TMC组(大径≤1 cm),比较两组A/T≥1的分布情况.结果 124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33个,其中5个(15.2%)A/T≥1,28个(84.8%)A/T<1;恶性结节91个,其中65个(71.4%)A/T≥1,26个(28.6%)A/T<1.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A/T≥1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癌组42个甲状腺结节,其中24个(57.1%)A/T≥1,18个(42.9%)A/T<1.TMC组49个甲状腺结节,其中41个(83.7%)A/T≥1,8个(16.3%)A/T<1.两组A/T≥1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03,P<0.01).结论 A/T≥1是一项诊断甲状腺癌尤其是TMC的超声特征,其应用可以提高TMC检出率.

    作者:尚卫国;谭沛;郭丹梅;王丹青;刘俊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全凭吸入麻醉中机械通气法预充七氟烷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预充方法在全凭吸入麻醉中七氟烷达到设定浓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机械通气法预充七氟烷组(观察组)和常规充气法预充七氟烷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行全凭吸入麻醉.观察两组开挥发罐起至达到8%七氟烷预充浓度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喉罩置入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喉罩,诱导期间未见肢体躁动、呛咳、呼吸暂停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开挥发罐起至达到8%七氟烷预充浓度时间较短[(47.1±6.2)s比(65.3±5.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及喉罩置入时间均短[(67.3± 4.1)s比(95.4±5.7)s、(82.2±3.9)s比(120.3±5.9)s、(88.7±4.0)s比(130.5±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凭吸入麻醉中,采用机械通气法预充七氟烷更经济迅速环保.

    作者:柳璐;向强;陈雪玲;张传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临床怀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115例怀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3例(72.17%,83/115),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例(27.83%,32/115),经阴道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65%比90.36%,65.62%比84.38%,63.48%比88.70%,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优于经阴道超声,能够有效提高敏感度及准确度,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且具有操作简单、敏感度高、准确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昌富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哮喘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分为哮喘轻度发作组(13例)和哮喘中、重度发作组(32例),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和血浆PAF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4.92±39.71) ng/L比(115.23±9.11) ng/L、(220.60±44.13) ng/L比(121.67±7.9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中、重度发作组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轻度发作组[(213.98±28.99) ng/L比(148.03±16.21) ng/L、(240.62±33.97) ng/L比(171.33±21.46) n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呈正相关(r=0.914,P<0.05).结论 血清TGF-β1和血浆PAF参与了哮喘患儿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哮喘患儿急性期指标之一,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

    作者:安小东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