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立体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佳时机,以期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远近立体视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 术前有近立体视者30例(83.3%,30/36),有远立体视者7例(19.4%,7/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近立体视者30例(83.3%,30/36),术后半年有近立体视者35例(97.2%,3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远立体视者7例(19.4%,7/36),术后半年有远立体视者14例(38.9%,14/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立体视功能的损害可以作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时机的参考指标,手术对远近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作者:武忠华;任志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发生DIC分为DIC组(36例)和非DIC组(152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定量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结果 DIC组和非DIC组休克后1d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8.69±296.34) mg/L比(1108.45±226.23) mg/L,P>0.05];DIC组休克后3、5、7d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1468.95±448.78) mg/L比(967.76±214.32) mg/L、(1702.12±578.40) mg/L比(886.57±187.22) mg/L、(1924.21±796.76) mg/L比(821.46±178.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为303 mg/L,以血清D-二聚体水平≥1203μg/L来判断感染性休克后发生DIC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6.3%.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不仅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患者是否发生DIC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启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和肽素及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和肽素、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同中毒程度ACOP患者110例作为中毒组,其中轻度中毒22例(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50例(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38例(重度中毒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中毒组在入院后2h、7d抽取静脉血3ml,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静脉血3ml,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IMA、和肽素水平.中毒组依据有无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6例,非并发症组84例.比较各组cTnⅠ、IMA、和肽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入院后2h,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IMA降低[(62.50 ±2.17)、(59.04±3.10)、(56.01±8.85) kU/L]、和肽素升高[(2.82±0.73)、(7.31±0.95)、(13.08±1.96) μg/L],与对照组[(67.23±1.40) kU/L和(0.87±0.19)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Tn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d,各组IMA、和肽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cTnⅠ升高[(1.80±0.17)、(2.34±0.46)、(2.60±0.54) μg/L],与对照组[(1.27±0.28)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入院后2h和入院后7dIMA、和肽素水平均高于非并发症组[(54.62±1.53) kU/L比(57.89±4.02) kU/L、(60.65±3.61) kU/L比(66.84±1.78) kU/L和(13.88±1.45) μg/L比(6.99±3.39)μg/L、(6.65±1.82) μg/L比(2.47±0.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入院后7 dcTnⅠ水平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3.10±0.22) μg/L比(1.87±0.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不同程度的ACOP患者早期和肽素水平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560,P<0.01).结论 检测IMA和和肽素对ACOP心肌损伤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转归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敬;孔繁托;刘晓婷;田春辉;张建军;王岚;王维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Narcotrend监测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Narcotrend监测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效果,评价Narcotrend监测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end监测,N组和C组术中分别根据Narcotrend指数(NI)或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Steward评分≥4分拔除喉罩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喉罩置入(T2)、切皮(T3)、充气后10 min (T4)、充气后30 min (T5)、手术结束时(T6)、拔除喉罩前(T7)、拔除喉罩后5 min(T8)的NI.记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情况、术中知晓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N组NI高于C组(F=192.363,P=0.000),组间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48.254,P=0.000);N组T3、T4、T5和T6NI均明显高于C组(58.2±5.3比44.6±6.7、55.3±6.8比39.5±7.1、54.6±6.6比36.3±6.7、65.2±5.5比56.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462±86)mg比(635±120) mg],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5.2±1.3)min比(8.9±2.2) min、(7.3±2.5) min比(12.5±3.1) min],快通道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84.0%(42/50)比44.0%(22/5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4.0%(2/50)比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知晓(N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3例)、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同时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复苏,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卢增停;王立勋;马钧阳;钟梅英;杨纲华;何绮桃;曾丽蓉;林霭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睾丸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附4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睾丸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示精原细胞瘤28例,畸胎瘤3例,胚胎癌2例,绒毛膜上皮癌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4例,卵黄囊瘤5例,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1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选择相应放化疗方案.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11例失访,34例获得随访,精原细胞瘤25例,非精原细胞瘤9例,死亡5例.结论 怀疑睾丸病变者早期手术治疗及辅助行放化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启飞;郑伟;王雪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门诊挂号单号码单双数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56例)和积极性液体复苏组(积极组,64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记录术前输液量和死亡情况.结果 限制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积极组[(1 050±212) ml比(2 120± 1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限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积极组[12.50%(7/56)比28.12%(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积极组[(3.31±0.29) mmol/L比(5.78±0.15) mmol/L、(5.42±1.13) mmol/L比(9.86±1.21) mmol/L、(11.7±1.9)s比(18.1±1.7)s],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积极组[(96±18) g/L比(83±2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代谢性酸中毒,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优于积极性液体复苏.

    作者:徐应臣;何萍;杨盛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的临床预测因子研究

    目的 寻找子痫前期的临床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1 974例正常孕妇(血压正常组)临床资料,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压正常组和子痫前期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妊娠史、职业、妊娠情况、新生儿性别、教育背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参加产前保健(按计划完成)、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4/1 974)比48.3%(29/60)、2.1%(42/1 974)比70.0%(42/60)、98.2%(1 938/1 974)比80.0%(48/60)、5.0%(98/1 974)比45.0%(27/60),P<0.01或<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病史、合并高血压、不孕史为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合并高血压、不孕史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的临床预测因子,有利于提前识别子痫前期高危孕妇.

    作者:赵志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血管外皮细胞瘤切除合并非胰岛细胞瘤性低血糖的麻醉处理一例

    患者男,22岁,体质量70 kg,身高174 cm.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个月余”于2013年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好,体温36.1℃,血压112/73 mmHg(1 mmHg =0.133 kPa),脉搏72次/min,ASA分级Ⅰ级.既往史:反复发生不明原因意识不清3个月余,每次发作均在清晨,喂饮糖水后缓解.检测血糖,1.7~2.2 mmol/L.各项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除血糖2.7 mmol/L外,余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1)左肾下极112mm×73 mm实质性占位病变.(2)脾肿大.(3)胰腺切面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胰管不扩张.MRI检查提示:左肾异常信号,肿瘤性病变可疑,胰腺未见明显异常.SPECT检查意见:双肾动态显像,左肾积水、血流灌注及摄取功能受损、排泄障碍,右肾血流灌注及摄取功能正常.临床诊断:(1)左肾肿瘤.(2)低血糖原因待查.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

    作者:张志发;陈堃;代金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技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现状及进展

    上颌窦良性病变(maxillary sinus benign diseases,MSBD)主要包括炎性增生性病变和良性肿瘤病变,处理此类病变的外科手段通常有开放式手术和鼻内镜微创手术.经典的上颌窦开放式手术有Caldwell-Luc手术,曾是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根治术式.此外,Denker术式、面中掀翻、改良上颌窦切除术等是针对上颌窦病灶范围广泛、需要切除范围较广的开放式手术.开放式手术视野宽广,利于病变切除,但手术创伤大,多要牺牲下鼻甲和鼻泪管,术后并发症明显.鼻内镜技术创建后,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基本取代了Caldwell-Luc手术,一些开放式手术同时也在鼻内镜辅助下处理某些上颌窦特殊病变[1-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充分展现出高清视野、微创和保留鼻腔生理结构功能等优势.改良的鼻内镜上颌窦术式正逐步替代上述开放式手术,形成系列化、技术成熟的经鼻上颌窦手术入路.并已开始向翼腭窝、颞下窝等延伸,成为新的热点.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对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陈莹华;张红春;韦廷佳;葛平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向式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向式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失血量(160±56) ml,清扫淋巴结数量(10.3±4.1)枚,手术时间(253±42) 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3±2.1)d,术后住院时间(13.5±5.3)d.结论 单向式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作者:许建新;许志扬;林建生;关军;吴荔辉;郑新阳;施海展;陈信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蒙脱石散与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与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214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 10例与对照组104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两组均用药7d,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每日粪便次数、粪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108/110)、89.5%(92/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每日粪便次数、粪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0.34)d比(4.89±0.63)d、(1.47±0.22)d比(1.97±0.35)d、(1.85±0.53)次比(3.13±0.79)次、(1.74±0.57)d比(3.05±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小儿细菌性腹 泻的理想治疗药物.

    作者:赵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足月分娩的产妇392例,其中95例产妇只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治疗为对照组,297例产妇自愿接受产后康复训练治疗,按产后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产后42d组99例;产后2个月组99例;产后3个月组99例.297例产妇均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合并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12个月对各组产妇均进行评估.结果 四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力与治疗前比较都得到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组、产后2个月组、产后3个月组与对照组比较,盆底肌力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组中Ⅱ、Ⅲ级产妇例数明显少于产后2个月组、产后3个月组,且其V级产妇例数明显多于产后2个月组、产后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组坚持疗程的概率、性生活满意度高于产后2个月组、产后3个月组[89.90%(89/99)比56.57%(56/99)、40.40%(40/99),81.82%(81/99)比68.69%(68/99)、59.60% (5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产后2个月组、产后3个月组[2.02%(2/99)比10.10%(10/99)、14.14%(14/99),29.29%(29/99)比39.39%(39/99)、48.48%(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盆底康复时机对盆底康复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但产后42 d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佳时机,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田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频泪道浚通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泪道浚通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1例(51眼)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患者给予高频泪道浚通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后拔除引流管,总结及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51例(51眼)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总有效率90.2%(46/51).其中治愈37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术后4例不慎拔除引流管,术中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高频泪道浚通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手术过程简便,创伤较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山;王继亚;黄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肉芽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根据镜下结果给予相应处理后,呼吸窘迫明显改善,气道通畅.结论 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肉芽肿应充分认识,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断.根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给予相应临床处理.

    作者:刘伟;孙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注甲泼尼龙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甲泼尼龙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甲泼尼龙组,每组5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5ml或甲泼尼龙40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5 ml),在10min后静脉依次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 μ 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注射时间小于15s.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强度及麻醉前、给芬太尼后2min、全身麻醉完成后1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5 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甲泼尼龙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8/50)比46%(2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组和对照组除给芬太尼后2min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12±10.02)次/min比(82.12±8.98)次/min、(90.44±12.67) mmHg(1mmHg =0.133 kPa)比(97.38±13.27) mmHg,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静脉预注甲泼尼龙能够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

    作者:解立俊;张洪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肾盂癌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探讨

    目的 评估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肾盂癌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5例就诊时膀胱未受累及且行肾盂癌根治术的肾盂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行膀胱灌注分为灌注组(20例)和非灌注组(25例),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复发率.结果 灌注组2年内发生膀胱复发3例,膀胱复发率为15%(3/20);非灌注组2年内发生膀胱复发11例,膀胱复发率为44%(11/25).灌注组膀胱复发率明显低于非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灌注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肾盂癌行肾输尿管全切术后吡柔比星预防性膀胱灌注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廖义翔;周家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基因检测在门诊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基因检测在门诊疑似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疑似AS患者作为疑似组,选取260例健康体检者及确诊的80例AS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A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HLA-B27基因检测,比较三组HLA-B27基因阳性率情况.结果 疑似组HLA-B27基因阳性率为45.00%(135/300),对照组为3.46%(9/260),AS组为95.00%(76/80),AS组HLA-B27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疑似组,疑似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组患者HLA-B27基因阳性率在11 ~20、21~30、31 ~4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0岁及以下患者较40岁以上患者HLA-B27基因阳性率明显增高;男性AS疑似患者各个年龄段中以11 ~20岁HLA-B27基因阳性率高,女性HLA-B27基因阳性率以31 ~40岁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基因检测对于疑似AS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初诊AS患者早期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秦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10例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输卵管阻塞女性不孕患者410例,根据患者的腹腔镜检查或输卵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孕+阻塞组(224例)、单纯不孕组(186例),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1年内有过生育史的健康女性102例(对照组).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对比分析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结果 不孕+阻塞组的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和单纯不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29%(144/224)比42.47%(79/186)](P<0.05);不孕+阻塞组和单纯不孕组的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和对照组[9.80%(10/1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输卵管阻塞、女性不孕的发生,支原体感染应作为女性不孕检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王凯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头面区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头面区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头面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外用,对照组43例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每日3次外用,均治疗6周,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率82.22%(37/4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率48.84%(21/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1,P<0.01).所有患者均随诊半年,治疗组有效的37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剩余35例中8例(22.86%,8/35)出现复发加重;对照组有效的21例患者中有11例(52.38%,11/21)出现复发加重.两组复发加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 0.05).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头面区斑块状银屑病疗效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龚炯;王米君;霍苏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干预效果及临床预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7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丙种球蛋白组(Ⅰ组)20例,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Ⅱ组)25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Ⅲ组)25例,Ⅰ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1g/kg的IVIG治疗,Ⅲ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2 g/kg的IVIG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记录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随访3个月,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Ⅱ、Ⅲ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Ⅰ、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20)、4%(1/25)、4%(1/25),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的发展、预后可能与血清炎性指标升高有关,丙种球蛋白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及缩短症状缓解时间,1 g/kg与2g/kg临床疗效相当,建议发病初始给予1g/kg的IVIG治疗.

    作者:王华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134例).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持续用药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肺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126/1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4%(10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量、用力呼气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2.08±0.59)L、(3.67±0.52) I/s、(2.59±0.58)L、(86.5±11.7) mmHg(1 mmHg=0.133 kPa)和(42.1±11.3) mmHg,对照组分别为(1.74±0.60)L、(3.18±0.56) L/s、(2.21±0.57)L、(72.6±12.5) mmHg和(49.0±12.5)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6%(10/134)]明显低于对照组[18.66%(25/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卫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