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银屑病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57.59±11.99) ng/L比(33.27 ±6.49) 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5.38 ±4.32) ng/L比(32.01±5.54)n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4,5.27,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70,P<0.01).结论 银屑病发病可能与IL-17、IL-10水平的失衡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张宏宇;毛祖豪;陈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儿童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141例尿培养阳性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常见致病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141例患儿共分离培养出14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儿童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56.6%(81/143),以大肠埃希菌(41.3%,59/143)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38.5%(55/143),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17.5%(25/143),14.7%(21/143);真菌占4.9%(7/143).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高为92.0%(23/25),对亚胺培南(4.3%,2/47)、阿米卡星(6.8%,4/59)和呋喃妥因(6.8%,4/59)的耐药率低.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奎奴普丁、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低于其他常用抗生素.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常用抗生素.结论 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是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经验用药.
作者:潘晓燕;陈文强;原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致成年人亚急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由变应性鼻-鼻窦炎致亚急性咳嗽56例成年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止咳化痰药复方甘草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咳嗽轻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23/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15/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致成年人亚急性咳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蓉蓉;祁明浩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时应用校正体质量设置机械通气潮气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肥胖患者96例,拟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三组:实际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A组)、理想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B组)和校正体质量设置潮气量组(C组),每组32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根据相应体质量水平,按8 ml/kg设置机械通气初始潮气量,呼吸频率15次/min.于机械通气开始后10 min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阻力(Raw),机械通气30 min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peak、Pplat、Raw降低[(15.3±1.8),(18.5±2.6) cmH2O(1 cmH2O=0.098 kPa)比(23.2±3.3) cmH2O,(11.5±1.6),(14.3±1.4) cmH2O比(17.6±2.7) cmH2O,(10.8±1.7),(12.5±2.6)cmH2O/ (L·s)比(16.8±3.0) cmH2O/ (L·s)],PaCO2升高[(48.8±3.1),(40.2±2.3) mmHg(1 mmHg=0.133 kPa)比(28.6±3.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Ppeak、Pplat、Raw升高,Pa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PaO2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率,C组未发生,A组(93.8%,30/32)和B组(81.2%,26/3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根据校正体质量8 ml/kg设置潮气量是可行的.
作者:陈国栋;郑建中;汪艳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病理及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18例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孤立性浆细胞瘤并符合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18例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男12例,女6例,发病部位分别为腰椎4例,下颌骨及肋骨各2例,骶骨及枕骨各1例,鼻腔及上颌窦3例,鼻咽部2例,腮腺、胸骨旁及腹腔各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4个月,2例死亡,3例局部复发,2例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余者经放疗及化疗后均无瘤生存.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798和CD13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结合适当的放疗和化疗是其治疗的佳手段.
作者:夏庆安;付玉环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PL)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施行LRH+ LPL治疗的30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LRH+ LPL,手术时间(253.2±30.5) min,术中出血量(180.3±83.2) ml,切除盆腔淋巴结(13.2士4.0)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0.9)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3±5)d;术后发生淋巴漏3例,经禁食和静脉营养治疗痊愈;无输尿管、膀胱及大血管损伤.30例术后随访6 ~ 72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采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施行LRH+ LPL,按层次解剖、间隙分离,可避免输尿管、膀胱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平军;嵇振岭;孟惠吉;朱委巧;李霞;崔晓勇;李丹;张新梅;刘嵩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并发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MCDA双胎并发sIUGR的37例孕妇(74例胎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无并发症MCDA孕妇40例(80例胎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波形将观察组再分为Ⅰ型20例(40例胎儿),Ⅱ型11例(22例胎儿),Ⅲ型6例(12例胎儿).对比两组及3种类型sIUGR之间胎儿的分娩孕周、出生体质量、双胎出生体质量差、宫内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及随访至6个月时双胎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胎儿的分娩孕周(33.1±3.0)周,明显早于对照组(36.9±3.2)周,两胎儿的宫内病死率(5.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小胎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别为(2 030.8±353.4),(1 529.0±432.9)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 471.5±500.9),(2 346.0±460.3)g];同时两胎儿出生体质量差[(27.2±2.6)%]显著大于对照组[(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Ⅲ型胎儿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3.1±5.0),(34.3±2.8)周]明显早于对照组;Ⅱ型的两胎儿宫内病死率(18.2%,4/22)明显高于Ⅰ型(0)及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Ⅲ型小胎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 646.0±433.5),(1 332.8±310.5),(1 504.5±382.2)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Ⅱ型又明显低于Ⅰ型(P<0.05).观察组Ⅰ、Ⅱ、Ⅲ型中两胎儿的出生体质量差[分别为(26.3±5.1)%,(31.0±1.6)%,(31.4±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6个月时双胎存活率(63.6%,14/22)明显低于Ⅰ型(95.0%,38/40)及对照组(92.5%,7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sIUGR胎儿的预后也有所不同,其中Ⅱ型的预后差,宫内病死率也较高,整体MCDA双胎并发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均不良;提示孕期需超声密切监测胎儿情况,警惕发生胎儿死亡.
作者:赵晓利;李玲;高庆;孙利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患儿男7岁,“发热皮疹1d”于2013年5月10日入院,伴嗜睡,偶有双手抖动.10d前双眼红肿,当地诊为“结膜炎”,治疗至今未愈.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平稳,双手心散在红色疱疹直径0.2~0.5 cm,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大正圆,光敏,咽充血,口腔多量溃疡,牙龈红肿,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四肢末端温.患儿入院后反复高热,嗜睡,血常规白细胞15.26×109/L,中性粒细胞0.842,腰椎穿刺测脑压高,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培养均无异常.生化C反应蛋白62 m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38 U/L(正常0~ 25 U/L).血ECHO病毒抗体(+).
作者:崔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患者22岁,孕17周,孕1产0,既往身体健康,月经周期规律,本次妊娠早期无感染及药物接触史.否认夫妻双方有畸形家族史.孕期无明显不适.于2014年1月来我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一个羊膜囊回声,内见两个颅骨环,两胎头相距较近,连续动态观察相对位置不变,自头部向下扫查,不能观察完整的2个胎儿形态,并且失去各自的正常俯屈姿势.双顶径分别为4.14,3.64 cm,2个胎儿胸、腹相连(图1),不能分开,胎儿颜面部因胎儿体位关系部分显示不清晰.
作者:吴圆圆;牛家增;陈秀晓;王明雷;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自然妊娠情况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极其罕见,其发生率为1/30 000 ~ 1/3 889[1].近年,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不罕见,尤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女性中发生率可达1/100.而且,HP因为同时有宫内妊娠和宫外妊娠,诊断和处理都比较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带来不良后果.结合我们近收治的IVF-ET后HP术后成功足月分娩1例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并复习文献如下.
作者:胡海军;刘春燕;李佳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腺样体切除同期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下经口行腺样体切除,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55耳听力恢复正常,声导抗检查正常.结论 腺样体切除同期鼓膜置管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晋安;王娟利;张少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提高小儿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的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APSGN的临床资料.结果 肉眼血尿伴蛋白尿10例,24 h尿蛋白<50 mg/kg;镜下血尿8例,高血压6例,氮质血症2例.治疗与转归:青霉素清除链球菌感染,水肿和少尿应用利尿剂,高血压予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片.出院时尿蛋白阴性,肉眼血尿消失,肾功能及血压正常.结论 小儿APSGN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并发症.
作者:俞蕾;王飞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81例(81眼)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均行20 G常规标准经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如为联合晶状体摘除眼,予后囊膜切开,虹膜下方行周切孔(Ando孔),然后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混悬液0.1 ml/1 mg玻璃体腔注射.结果 试验组1例失访.试验组34例已行硅油取除,对照组36例已行硅油取除.试验组硅油取除时因视网膜未复位而再次视网膜脱离占5.9%(2/34),硅油取除术时需再次行视网膜前部分增殖膜剥除占8.8%(3/34),对照组分别占16.7%(6/36)和19.4% (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视力提高占82.1%(32/39),对照组占65.9%(2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炎性反应较对照组轻,l例因体位关系曲安奈德颗粒进入前房,所有患者视网膜表面颗粒于1~3个月消失.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激素性青光眼.两组术后3个月眼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将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在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果,并未有严重高眼压、激素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姜涛;王曼;武孟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分析喉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表现为结节增生型或菜花型新生物者16例,溃疡型11例,弥漫性黏膜充血肿胀3例.结果 首诊时误诊23例,误诊率为76.7% (23/30),所有病例确诊后均转结核病防治所进行规则治疗,随访18 ~ 36个月,治愈23例,有效控制5例,失访2例.结论 喉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表现多样.
作者:王佳蓉;邱连升;曾冰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皮敏消胶囊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给予皮敏消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同时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2 ml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对照组32例仅给予皮敏消胶囊口服,4粒/次,3次/d,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0% (47/54)比65.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4.8%(8/54)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皮敏消胶囊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殷河慧;李国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对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400例行气管插管的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方法不同分为光棒组和喉镜组,每组200例.观察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光棒组插管成功率98.0%(196/200),高于喉镜组96.5%(19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级气道光棒组成功率7/7,明显高于喉镜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棒组插管时间[(12.5±5.1)s]短于喉镜组[(30.3±1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光棒组插管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分别为7.5%(15/200),19.0%(38/200),均低于喉镜组的0,1.5%(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MAP、HR均较插管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插管后喉镜组的MAP、HR均较光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并发症少,不需要纤维支气管镜等特殊设备.尤其是对于诱导后直接喉镜无法显露会厌及声门、颈部活动受限或禁止活动的时,使用光棒插管更容易获得成功.
作者:余根远;鄢鲜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 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观测指标,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1 716例住院MP感染儿童肝功能损害比例、损害程度、年龄分布、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 302例ALT升高,肝功能损害率17.6%(302/1 716),轻度损害71.2%(215/302),中度损害19.9%(60/302),重度损害8.9%(27/302).<3岁占42.7%(129/302),3~6岁占27.5%(83/302),>6岁占29.8%(90/302).<3岁、3~6岁、>6岁ALT升高率分别为26.7%(129/483),19.9%(83/417),11.0%(90/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96,P<0.01).保肝治疗后7d,67.5%(204/302)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MP感染可并发肝功能损害,以婴幼儿多见,轻中度损害为主,保肝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
作者:华子仪;郁志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茎突综合征是1937年Eagle提出的因茎突过长和/或方位、形态异常导致的周围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受刺激引起的咽部不适,包括咽部的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及头颈痛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临床上,由于茎突过长或方位异常引起的茎突综合征并不少见,但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所致茎突综合征患者并不多见.我们对茎突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的28例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朝辉;赵玮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