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34期文献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及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在阻塞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用力肺活量(FVC)用于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方法 对470例行肺功能检查的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 70%及FEV1/FVC正常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大为标准,分别确定FEV1/FEV6及FEV6占预计值百分比的佳诊断界值及灵敏度与特异度.采用交叉列联表方法计算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判定一致性.结果 以FEV1/FVC< 70%为金标准,FEV1/FEV6诊断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佳诊断界值为71%,灵敏度为97.5%(154/158),特异度为98.7% (308/312),准确率为98.3%(462/470),Kappa=0.962 (P=0.000);以FEV1/FVC正常而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金标准,FEV6占预计值百分比诊断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佳诊断界值为82%,灵敏度为96.1%(73/76),特异度为95.7%(222/232),准确率为95.8%(295/308),Kappa=0.890(P=0.000).结论 FEV6可以有效替代FVC用于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FEV1/FEV6诊断阻塞性及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佳诊断界值为71%,FEV6占预计值百分比诊断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佳诊断界值为82%.

    作者:仲昭双;王冉;夏书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1 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并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单纯基底动脉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1例.分析血管再通效果,术后出血情况,评估院内及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1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8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4例患者在取栓后责任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术,3例因取栓后仍存在管腔狭窄,将Solitaire AB支架在狭窄处释放后狭窄纠正,残余狭窄率<40%,遂予电解离断.11例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3个月,5例功能转归良好,其中2例术后即时疗效明显,1周内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3个月仍遗留肢体偏瘫;5例死亡,其中4例家属放弃后续治疗出院.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为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作者:傅懋林;戴为正;何文钦;王双虎;张惠琼;洪丽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六分钟步行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坚持每天2次行6 min步行训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结果 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HRV各项指标及D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训练组HRV各项指标及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 min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刘小丽;周敬法;南风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医用三氧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共5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GP方案化疗,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加用三氧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三氧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作者:郭经锋;何炎坤;吴锋;邢辉;张铂;王兵;彭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强化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高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龄NSTEACS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 min),30 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 72 h].观察两组患者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7d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 d的MACE发生率为5.7%(4/70),对照组为14.5%(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7d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2.9%(65/70)和76.3%(5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7/70)和7.9%(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发生1例血小板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NSTEACS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30 d的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李毅;冯艳林;白怀生;马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826例无已知甲状腺疾病且未接受相关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甲状腺功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结果 826例患者中合并SCH患者46例(5.56%,46/826),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780例(94.44%,780/826),合并SCH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及体质量指数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69.6% (32/46)比49.7%(388/780)、(26.7±4.0)kg/m2比(25.1±3.8)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恒池;洪旭;尹洁;郝雅斌;段琦;刘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下肢远端骨折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布托啡诺组在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注射液0.04mg/kg,对照组以0.9%氯化钠代替.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第2次松止血带后5 min(T1)、2h(T2)、6 h(T3)、12 h (T4)及24 h(T5)颈内静脉采血5 m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CK-MB水平T2~T5明显升高,cTnI、MDA、TNF-α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3,T4明显升高,TNF-α水平T1~T3明显升高,cTnI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2~T5降低[(20.2±5.0) U/L比(35.3 ±6.8) U/L、(32.3 ±3.7) U/L比(48.6±8.5)U/L、(29.5±5.4) U/L比(51.5±8.0)U/L、(22.2 ±4.8) U/L比(33.7 ±6.7) U/L],cTnI、TNF-α水平T1~T5明显降低[(0.158 ±0.016) μg/L比(0.278 ±0.021) μg/L、(0.169 ±0.036) μg/L比(0.332 ±0.062) μg/L、(0.357 ±0.049) μg/L比(0.623±0.083)μg/L、(0.178 ±0.045) μg,/L比(0.383 ±0.059) μg/L、(0.138 ±0.016) μg/L比(0.263 ±0.023) μg/L; (1.63 ±0.13) μg/L比(2.12 ±0.08) μg/L、(1.69±0.08) μg/L比(2.28 ±0.09) μg/L、(1.63±0.09)μg/L比(2.25±0.07)μg/L、(1.23± 0.14)μg/L比(1.93±0.12) μg/L、(1.13±0.15) μg/L比(1.79±0.07)μg/L],MDA水平T1~T4明显降低[(4.82 ±0.53) nmol/L比(6.68±0.67) nmol/L、(4.99±0.61) nmol/L比(7.59±0.72) nmol/L、(5.02±0.43) nmol/L比(7.54±0.63) nmol/L、(4.52±0.55) nmol/L比(6.52±0.47)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预给药可以降低血清CK-MB、cTnI升高幅度,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文伟;叶克平;陶敏;王丽姝;叶琦刚;王华庆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椎动脉夹层致小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一例

    患者男21岁,战士.主因“间断头晕20余天,言语不利8h”于2014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4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模糊,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耳一过性耳鸣,伴站立不稳,就诊北京某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今晨8:30打扫卫生时突发言语不利,偶有头晕发作,伴左手拇指不自主抖动,就诊我院.查头颅CT:左侧小脑半球低密度影,考虑“小脑梗死”.查体:体温正常,双上肢血压120/60mmHg(1 mm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异常.

    作者:李博;李怡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室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一例

    患者男,57岁,因胸痛4h入院.胸痛为心前区闷痛,伴头晕、冷汗.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10/65 mmHg(1 mmHg=0.133 kPa),颈动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106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ST-T改变(图1).高敏肌钙蛋白-T:5.56 μg/L(参考值0~ 0.08μg/L).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Killip Ⅰ级.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给予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患者第2天诉心悸时查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图2).持续数分钟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住院期间未再发生.现仍在随访中.

    作者:干艳捷;田少江;王家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餐后低血压的研究新进展

    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进餐后2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PPH可导致晕厥、跌倒、新发心血管事件和卒中[1-2],且PPH不同于直立性低血压(OH),且比OH更为常见[1].一、流行病学20世纪30年代Glandston首先描述了高血压患者进餐后出现血压的大幅下降,随后PPH在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糖尿病、瘫痪、脆性X综合征、Shy-Drager综合征、腹腔动脉受压迫以及终末期肾脏病接受透析的患者中均有报道[1,3-4].国内研究报道住院老年人发病率为59.3% ~ 74.7%[5-6].

    作者:朱丹;姜一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严重威胁母儿健康.认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特异性变化有助于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正确诊断.妊娠合并Graves病应特别注意与妊娠甲亢综合征(SGH)相鉴别,SGH与妊娠期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也应引起重视.妊娠合并甲亢的绝大多数患者仍以抗甲亢药物(ATD)治疗为主;少数情况下,可考虑于妊娠中期行手术治疗;妊娠期甲亢禁忌131I治疗.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Graves病的131I治疗

    Graves病(GD)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GD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131I治疗以其简单、方便、经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当然,131I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制定131I剂量时应综合均衡多种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孟召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治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的心脏损害.甲亢对心脏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1])、收缩性高血压、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外周血管阻力改变、继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2]、心力衰竭[3]等一系列紊乱.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 ~ 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

    作者:姚以艳;李映璇;刘亚萍;徐茂锦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1].在临床工作中甲亢伴有肝损害的病例不少见.

    作者:石昌红;王燕;管庆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结节这两类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并存的情况很普遍,就两者关系而言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即甲亢由甲状腺结节引起,其常见原因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和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还有少见的情形就是滤泡状甲状腺癌伴甲亢,另外一类就是甲亢合并无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其中以Graves病合并甲状腺结节为常见.

    作者:郭辉;施秉银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室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意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8.05%(32/41),对照组56.10%(2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建荣;兰频;金肖;陈朝晖;潘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CT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CTS患者(CTS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肌电图等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 CTS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指4桡侧-腕SCV和SN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5.6±3.2) m/s比(50.1±3.5)m/s、(35.8±3.1) m/s比(55.1±3.5) m/s、(35.8±3.2) m/s比(53.1±3.4) m/s,(7.6±3.9)μV比(28.0±7.0) μV、(8.3±3.1)μV比(26.0±6.6) μV、(7.5±3.3)μV比(25.3±7.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尺神经指4尺侧-腕、指5-腕SCV和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腕-大鱼际肌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5.0±2.2)ms比(3.0±0.4)ms],CMAP明显低于对照组[(3.1±2.3)mV比(11.2±3.1)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SCV减慢或未引出电位60例,异常率100.0%(60/60),波幅降低54例,异常率90.0%(54/60).正中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50例,异常率83.3%(50/60),波幅降低43例,异常率71.6%(43/60).CTS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指4-腕SCV差值异常率为100.0% (60/60).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CTS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爱萍;刘沛;黄文莉;潘亚兰;李祖虹;肖少雄;贺英;涂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涂阳肺结核应用短程化疗间歇疗法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空洞的佳化疗方案.方法 选取涂阳肺结核患者213例,初治涂阳179例,复治涂阳34例;有空洞86例,无空洞127例;均施行免费抗结核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2S3H3R3Z3E3/6H3R3E3.每个月门诊随访配药,并定期复查痰菌.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4%(97/213).第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为84.51%(180/21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第2,3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6.59%(155/179)和88.27%(158/179),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第2,3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3.53%(25/34)和85.29%(29/34).治疗成功率为89.67%(191/21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74%(166/179),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3.53%(25/3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74例有空洞,治疗成功率为85.14%(63/74),105例无空洞,治疗成功率为98.10%(103/105),两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涂阳患者中有空洞12例,治疗成功率为9/12,无空洞22例,治疗成功率为72.73%(16/22),两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3R3Z3EJ4H3R3方案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无空洞患者是适宜的,对涂阳肺结核空洞者,以每日疗法为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结肠息肉切除术电凝综合征11例分析

    目的 对结肠息肉切除术电凝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结肠息肉切除术电凝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息肉切除术电凝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5%(11/2 200),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广基大息肉,以局部腹痛为主,患者经禁食、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转归良好.结论 结肠息肉切除术电凝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技巧、肠壁情况、电流强度和电凝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田怡;刘建生;张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