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35期文献
  • 右美托咪啶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单侧手或前臂手术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0.5%罗哌卡因100 mg和0.75μg/kg右美托咪啶合剂,对照组患者使用0.5%罗哌卡因100 mg.记录入手术室时、臂丛神经阻滞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记录切皮时、手术1h及术后1,2,6,12,24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超过4分时给予吗啡治疗,并记录术后首次使用吗啡时间及术后48 h吗啡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入手术室时和臂丛神经阻滞后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时和手术结束心率、MAP明显低于入手术室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24和48 h VAS均低于对照组[(3.0±0.9)分比(4.9±0.5)分、(3.0±0.7)分比(5.6±1.2)分、(2.2±0.9)分比(4.8±1.8)分、(1.7±0.5)分比(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使用吗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450±37) min比(368±42)min],术后48 h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3±2.8)mg比(15.5±4.5)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复合应用0.75μg/kg右美托咪啶可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48 h吗啡用量,而且未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琦;刘天华;丁文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作者:陈原;姚德茂;李红伟;韩彦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吗啡在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吗啡对顽固性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顽固性癌痛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药物组成:吗啡200 mg+右美托咪啶1.0 mg+昂丹司琼16 mg+ 0.9%氯化钠.对照组药物组成:吗啡200 mg+昂丹司琼16 mg+ 0.9%氯化钠.两组镇痛液容量均为200 ml.试验组静脉缓慢泵注(10 min)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0.5μg/kg后开始PCIA,对照组泵注同样体积的0.9%氯化钠后开始PCIA.记录两组给药前2h和给药后2,4,8,16,32和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给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给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吗啡总消耗量、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给药前2h比较,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给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 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5±2.2)次比(18.4±5.4)次],吗啡总消耗量明显少于对照组[(90.8 ±7.2) mg比(100.5±10.5) mg],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吗啡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可增强镇痛效果和镇静效果,降低吗啡使用剂量.

    作者:周建敏;胡中坤;邹筱萌;刘启敏;潘碧赟;厉志章;许丽丹;林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膀胱癌患者化疗栓塞前后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urvivin的表达,比较化疗栓塞前后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程度,并分析Survivin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化疗栓塞前随着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22%(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及T2~T4期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化疗栓塞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随访化疗栓塞后3年生存率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94.87%(37/39)]高于阳性表达患者(7/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化疗栓塞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5/8)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5.56%(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化疗栓塞能降低膀胱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调节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使肿瘤降级降期,降低复发率.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预后估计的指标.

    作者:邵四海;王荣江;石麒麟;赵红星;郑银元;陈晓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用专业院前救治技术对危重症创伤患者神经功能、伤残率和病死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专业院前救治技术对危重症创伤患者神经功能、伤残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危重症创伤患者100例作为院前组,选取事故发生后直接入院内急诊室的危重症创伤患者100例作为院内组.比较两组同等救治时间窗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指数、创伤指数、病死率.结果 两组救治后12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救治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院内组[(13.9±3.6)分比(11.9±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救治后12,24h创伤指数明显低于院内组(12.1±5.1比14.6±4.8、11.9±4.6比14.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后12,24 h休克指数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规范专业救治技术对于突发事件中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作者:尹文华;刘君思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三维瓣膜成形环在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置换二尖瓣的同时施行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初步探讨这一新术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18例(治疗组),在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施行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期18例(对照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施行De Vega环缩术.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显示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三尖瓣反流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李树斌;李俊杰;李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啶不同给药剂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啶不同给药剂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1.0μg/kg,继以0.4μg/ (kg·min)持续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枸橼酸芬太尼、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间断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躁动程度(采用躁动评分)、镇静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50)比32%(16/50)、10%(5/50)比40% (20/50)],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0.59)分比(4.84±0.63)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0.14±4.32) min比(26.57±4.28)min、(20.17±4.23) min比(27.26±4.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24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6,12 h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93±3.51)分比(20.34±3.45)分、(25.87±4.46)分比(21.34±4.63)分、(27.53±4.22)分比(23.49±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0.5μg/kg给予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具有镇静效果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雅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体外循环下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一例

    气管肿瘤较少见,一旦发生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行常规麻醉手术切除,危险性很大.我院于2013年7月13日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1例,手术成功,现总结报道如下.患者男,64岁,因吸气性呼吸困难收住呼吸内科.患者端坐呼吸,三凹征明显,两肺充满痰鸣音,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保守治疗无效,查胸部CT示气管隆突上方0.5 cm处气管内肿瘤,占据气管管腔约90%,患者不能耐受经支气管镜活检术.因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如按常规麻醉,可能因气管插管困难,或瘤体脱落等导致窒息及心脏骤停后果.

    作者:王新桥;刘晓琳;贺丕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胰腺异位副脾一例

    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3年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正常,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癌抗原19-9、癌抗原50)均正常.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CT平扫胰尾部见类圆形等密度影,显示欠清晰,2.2 cm×1.7 cm×1.7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欠清晰,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密度均匀,略高于胰腺.CT诊断:胰尾部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图1~4).术中见2.7 cm×2.2 cm×2.0 cm肿块,质脆,暗红色,包膜清楚,脾动脉紧贴胰腺.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异位副脾(图5).

    作者:刘伟;吕国士;陈晓东;王海辰;王东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形式.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10%~ 15%,其病因以颅内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脑血管的局部收缩而引起的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是SAH后致残、致亡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现就SAH后CVS的发生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周航;许友松;白景阳;康伟;王毅;郭挺;李仁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胶质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与泌乳素垂体瘤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G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泌乳素(PRL)垂体瘤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GGF、NGF受体(p75-NGFR)在82例PRL垂体瘤中的表达,分析GGF、NGF的表达与PRL水平、微血管密度、侵袭性等的关系.用GGF、NGF分别干预不同阶段的PRL垂体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变化及血管生成情况.通过相关分析探讨肿瘤生长与GGF、NGF的相关性.结果 82例PRL垂体瘤患者中GGF表达阳性23例(28.0%),p75-NGFR表达阳性32例(39.0%).p75-NGFR在非侵袭性[52.0%(13/25)比26.9%(7/26)]及肿瘤直径≤10 mm[55.6%(15/27)比30.9%(17/55)]、PRL≤300μg/L[48.2%(27/56)比19.2%(5/26)]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GF在侵袭性[46.2%(12/26)比16.0% (4/25)]、复发(5/16比2/15)阳性表达率较高,而在肿瘤直径≤10 mm[11.1%(3/27)比33.4%(20/55)]及PRL≤300 μg/L [17.9%(10/56)比50.0%(13/26)]中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GFR与GGF表达存在负相关(r=-0.473,P<0.05);且p75-NGFR与PRL垂体瘤复发、侵袭性生长呈负相关(r=-0.985,P<0.05),GGF与PRL垂体瘤复发、侵袭性生长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GGF是促进PRL垂体瘤生长及侵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NGF能部分抑制PRL垂体瘤细胞的增殖.二者能间接反映PRL垂体瘤的增殖活性,为临床上评价PRL垂体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永军;高翔;刘辉;李建华;闫长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幽门螺杆菌致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有160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包括UC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MIF,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 UC组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10.6±1.9) μg/L比(5.4±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P<0.01).UC组患者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28.75%(23/80)比56.25% (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P< 0.01).Hp阳性患者血清MIF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6.4±1.5)μg/L比(9.6±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P<0.01).结论 MIF参与了UC的发病,可能是UC活动的指标,可作为临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Hp感染可能对UC的发生起预防作用.

    作者:王明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围手术期风险的对比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两种方法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肝切除术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计算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和评分,分析两者与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 术后共有9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Child-PughA级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4.0%(84/191),Child-PughB级患者发生率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14分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37.8% (68/180),MELD评分>14分患者发生率为81.2%(26/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8分、MELD评分8~14分、MELD评分>14分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34.2%(51/149),54.8%(17/31),81.2%(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密切相关(r=0.303,P<0.01).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和0.598 (P< 0.05).结论 与Child-Pugh分级系统比较,MELD评分能更有效地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术前MELD评分>14分的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风险较高,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作者:李军;李静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使用甘露醇及手术时间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4)、肿瘤大小(P=0.012)、脑积水(P=0.008)、脑萎缩(P=0.010)、手术体位(P=0.039)和使用甘露醇(P=0.030)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8)、肿瘤大小(P=0.031)、脑积水(P=0.005)、使用甘露醇(P=0.023)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甘露醇这几个因素.

    作者:吕志军;柴晓波;王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SC-KOL单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SC-KOL单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30例,在严格遵行TME的前提下,采用CSC-KOL单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完成保肛手术,无手术死亡.1例于术后16d发生吻合口漏,经消炎治疗自行愈合;1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狭窄,行肛门成形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6年,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行Mile手术.结论 CSC-KOL单吻合器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周满;王淑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 选择绝经后女性OAB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索利那新组(40例,口服索利那新5 mg,1次/d,连服4周)和联合治疗组(40例,索利那新用法同索利那新组,同时阴道使用雌三醇乳膏,2次/周,连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索利那新组2例失随访,联合治疗组1例失随诊.索利那新组总有效率为73.68% (28/38),白天排尿次数从(7.55±0.80)次降为(5.74±0.76)次,夜间排尿次数从(3.76±0.63)次降为(3.13±0.62)次;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 (36/39),白天排尿次数从(7.46±0.79)次降为(4.85±0.71)次,夜间排尿次数从(3.85±0.63)次降为(1.97±0.6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绝经后女性OAB效果较好.

    作者:王占坤;陆一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高渗葡萄糖促进胸膜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3例难治性气胸患者的胸膜粘连治疗情况.83例患者按住院号末位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7例(使用金葡素注射液6~10 ml联合20 ml50%葡萄糖胸腔内注射)和对照组36例(使用20 ml50%葡萄糖胸腔内注射).两组均使用普通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4%(42/47),一次注药有效率53.2% (25/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4%(25/36),30.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4例患者再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修补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治疗组发热率高于对照组[63.8%(30/47)比44.4%(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退热药使用情况、胸痛、胸腔积液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射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气胸.

    作者:郑春辉;陈晓美;章响艳;涂韶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末端回肠预造口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实用性研究

    目的 研究末端回肠预造口用来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2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未造口组78例,行Dixon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造口组74例,行Dixon手术(TME原则)加回肠末端于右下腹预造口(双腔),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未造口组发生吻合口瘘例数为10例,占12.8%(10/78);造口组无吻合口瘘发生,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端回肠预造口能显著降低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超;朱晨宇;王广胜;朱耀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缺血性肠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2例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转手术治疗率、病死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者的转手术治疗率、病死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缺血性肠炎患者的疗效明显,并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及降低血液黏度来预防患者复发.

    作者:蒋桂珠;钱厚福;马茂源;蔡小健;赵福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