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36期文献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每组30例.均为每周1次,疗程不超过3周.观察不良反应,于末次治疗后1周判定疗效,末次治疗后1个月、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0.00%(24/30)和96.6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33%(2/24),12.50%(3/24),对照组分别为17.24%(5/29),41.38%(12/29),两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8,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0,P<0.05).两组均无系统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次,对照组为44例次.结论 ALA-PDT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痊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孟亚东;宋万里;黄玉娟;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右美托咪啶滴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滴鼻,Ⅱ组麻醉诱导前同量氯化钠注射液滴鼻,开皮前10 min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1,2,4,6,8,12,24 h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手术部位的疼痛,布氏舒适量表(BCS)评价咳嗽时疼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术后1,2,4,6,8,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1,2,4,6,8h的BCS评分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恶心、头晕发生例数低于Ⅱ组(8例比14例、6例比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8例患者术后12h内追加镇痛药物,明显高于Ⅰ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滴鼻联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且降低了术后恶心及头晕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潘红;张瑞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还原型辅酶Q10治疗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 观察还原型辅酶Q10治疗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RA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辅酶Q10,观察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性.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试验组入院2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量表)、目测模拟疼痛程度指数(VAS指数)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入院2周比较,试验组MUIS量表、VAS指数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试验组入院2周超氧化物歧化酶、CD4+、CD4+/CD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AD)、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入院2周比较,试验组MAD含量显著降低,CD4+、CD4+/CD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溃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13.75±3.58)d比(16.89±5.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起效率明显增加、无效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治疗重型RAU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素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睑板腺按摩与睑板腺疏通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青年干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自行睑板腺按摩与门诊行睑板腺疏通治疗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28例给予自行睑板腺按摩的方法指导(自行按摩组),每次10 min,每天3次,4周后复诊.20例于眼科门诊由医生表面麻醉下行睑板腺疏通(疏通组),2,4周后复诊时再疏通,共3次.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Schirmer Ⅰ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L)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BUT、SⅠt、C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就诊时均诉眼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BUT、C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4周后SⅠt、BUT、C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青年干眼患者如能正确地自行睑板腺按摩亦可达到有效缓解干眼及改善眼部不适症状的目的.

    作者:许艳敏;徐晔;张志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发病6h内进行首次头颅CT检查,复查时间为发病后24 h.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6%(35/1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血肿扩大主要与年龄(OR=1.069,P=0.003)、收缩压(OR=1.865,P=0.026)、血肿形态(OR=2.712,P=0.028)、甘露醇的使用(OR=2.939,P=0.020)相关,而与血肿部位、血肿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主要与年龄、收缩压、血肿形态、甘露醇使用相关.对就诊时间较早的高龄患者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收缩压高的患者,应注意复查CT,观察血肿变化,谨慎使用甘露醇.

    作者:徐宗良;李圣华;吴珊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影响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危险因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340例晕厥头痛患儿,进行HUTT检查,包括基础倾斜试验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试验,并根据结果分为HUTT阳性患儿和HUTT阴性患儿,分析两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HUTT阳性患儿晕厥次数(2.3±1.1)次,显著高于HUTT阴性患儿的(0.7±0.2)次,出现视物模糊、胸闷的比率显著高于HUTT阴性患儿(84/186,48/186比34/154,23/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岁、性别女、视物模糊、有晕厥病史、有晕厥家族史、晕厥次数多、胸闷乏力为HUTT结果阳性的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岁、性别女、有晕厥病史、有晕厥家族史为HUTT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744,1.126,1.312,0.514,95%CI分别为1.132~5.968,1.985~5.040,1.366~9.677,1.683~6.532).结论 年龄、性别、有晕厥家族史、有晕厥病史对于HUTT结果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兆华;许家芬;刘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 ~ 10%,20% ~ 50%不孕患者患有EMs[1].E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凋亡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伴随着凋亡抑制因子增加和凋亡促进因子减少.提示内膜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提高其在异常部位的生长能力,终导致EMs的发生[2].现综述凋亡与EMs发病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于春明;邱晓红;路莉;王德莹;陈秀慧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热性惊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小儿惊厥发作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的急性病症,热性惊厥是小儿各类惊厥事件中常见的疾病,0~5岁小儿发病率为0.46%,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有差别,北美和欧洲为2%~5%,印度为5% ~ 10%,日本约为9%,我国为5%~6%[1].热性惊厥预后相对良好,大多数患儿只有一次发作,但一部分患儿会再次发作,也有一部分会发展为癫痫.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热性惊厥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现将国内外对热性惊厥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桂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手足口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伴或不伴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多数为轻症,预后较好,但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型、危重型表现,肠道病毒71型(EV71)是这类病例的主要病原,继发于脑干脑炎的急性肺水肿是危重患儿的重要致死原因[1].现将EV71致手足口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易小莲;张丙宏;严彩霞;王继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小剂量131I分次治疗青少年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探讨

    目的 探讨小剂量131I分次治疗青少年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31I治疗的青少年儿童甲亢25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106例为常规一次性口服131I 3~5 mCi治疗,研究组150例给予小剂量131I 1 ~3 mCi治疗1~2次,经2~5年随访复查,比较两组的痊愈率、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率等.结果 对照组痊愈89例(83.96%),未愈5例(4.72%),甲减12例(11.32%);研究组总的痊愈136例(90.67%),总的未愈8例(5.33%),总的甲减6例(4.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甲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小剂量131I分次治疗青少年儿童甲亢可以逐步缓解、痊愈甲亢,既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甲减的发生.

    作者:刘观鑫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前列地尔与贝前列素钠序贯疗法对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评估前列地尔与贝前列素钠序贯疗法对于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年临床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及序贯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蛋白、6-酮前列腺素F1α(6-PGF1α)及血栓素B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主肾动脉、肾窦部段动脉、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后UMA、尿总蛋白、主肾动脉RI、肾窦部段动脉RI、叶间动脉RI、尿6-PGF1α及尿血栓素B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05.8±61.4)mg/24 h和(341.2±61.9) mg/24 h比(458.7±95.2) mg/24 h、(1.71 ±0.48) g/24h和(1.43±0.38) g/24h比(2.05±0.50) g/24 h、0.70±0.04和0.67±0.04比0.76±0.02、0.66±0.04和0.62±0.04比0.70土0.05、0.62±0.04和0.59±0.04比0.65±0.04、(289.8±38.8) ng/24 h和(314.7±51.3)ng/24 h比(258.6±51.2) ng/24 h、(151.7土30.5)ng/24 h和(130.5±33.8) ng/24 h比(175.0土35.5)ng/24 h],而且序贯治疗组明显优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与贝前列素钠序贯疗法可能通过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肾血流量,降低尿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贺晓莉;雒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程度认知损害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认知损害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与其他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16例SIVD为研究对象,其中认知正常36例(认知正常组),轻度认知损害49例(轻度认知损害组),痴呆31例(痴呆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老年抑郁量表(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等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进行评定.结果 轻度认知损害组和痴呆组CDT、MMSE、MoCA及CAMCOG-C评分均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5.64±2.72)分和(4.02±2.58)分比(7.98±2.65)分、(23.38±2.27)分和(18.01±3.78)分比(28.52±1.27)分、(18.34±4.14)分和(13.72±3.91)分比(23.26±3.12)分、(78.42±11.42)分和(64.55±12.14)分比(92.11±8.58)分],ADL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30.61±11.21)分和(42.74±15.87)分比(22.82±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MMSE、MoCA、CAMCOG-C以及CDT评分显著低于轻度认知损害组,ADL评分显著高于轻度认知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认知损害组和痴呆组步态障碍、排尿障碍、假性延髓麻痹以及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36.7%(18/49)和67.7%(21/31)比11.1%(4/36)、77.6%(38/49)和80.6%(25/31)比33.3%(12/36)、67.3%(33/49)和71.0% (22/31)比19.4%(7/36)、36.7%(18/49)和51.6%(16/31)比8.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步态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认知损害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67.7%(21/49)比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情感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步态障碍随着认知下降而逐渐加重;排尿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及跌倒等特征可侧面反映认知功能从正常发展至轻度损害;抑郁症状可作为SIVD认知损害达到痴呆的标志之一.

    作者:李晓久;车景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关键操作方法.方法 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53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术后无鼻中隔穿孔及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应重视棘/嵴突的处理,保证黏膜的完整性,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大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蒋晋安;张少强;徐大道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联合检测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预测的判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探讨联合应用上述检测指标对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对无复流的发生进行术前危险度分层并提前做好术中采取医疗措施的准备,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入选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2例.依据入院时NT-proBN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GFR将患者分为NT-proBNP正常组(106例)和NT-proBNP升高组(96例)、中性粒细胞正常组(96例)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106例)以及GFR正常组(162例)和GFR降低组(40例).分别比较各组间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T-proBNP升高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36.5%(35/96)比22.6% (24/106)],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正常组[43.4%(46/106)比13.5%(13/96)],GFR降低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45.0%(18/40)比25.3%(4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T-proBNP> 400 ng/L(OR=3.901,P=0.004)、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OR=4.302,P=0.001)及GFR≤60 ml/(min· 1.73 m2)(OR=3.145,P=0.031)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同时存在上述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无复流的风险为14.4倍.结论 NT-proBNP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和GFR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存在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很高,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可以在PCI术前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刘娜;王佐岩;张曼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佳时机.方法 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B组和C组患者分别在入院48~ 60 h、61 ~72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7d和14 d比较三组的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B组治疗14 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腹部CT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血糖、血钙均优于A组和C组[(3.50±1.90)分比(12.50±3.10)分和(6.40±2.10)分、(1.81±0.59)分比(3.74±0.68)分和(2.33±0.66)分、(6.71土1.23)mg/L比(21.84±2.87) mg/L和(10.32±2.41)mg/L、(43.58±5.64)g/L比(34.83±4.51) g/L和(38.62±4.07) g/L、(7.21±1.34) mmol/L比(9.61±2.23) mmol/L和(8.36±2.15) mmol/L、(2.21±0.39) mmol/L比(1.84±0.22) mmol/L和(1.95±0.2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A组[(6.14±1.37)d和(8.46±2.61)d比(12.87±3.14)d、(4.12±1.37)d和(6.67±1.41)d比(9.84±1.53)d、(4.43±1.17)d和(6.97±1.19)d比(11.41±1.33)d、13.3%(4/30)和26.7%(8/30)比36.7%(11/30)、6.7%(2/30)和10.0%(3/30)比20.0%(6/3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预后更好.

    作者:罗少媚;叶营;陈华梅;钟智;陈虾妹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