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窄带成像下形态学与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内镜窄带成像(NBI)下形态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的比较,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NBI形态学诊断的10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AG在内镜NBI下的形态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94例,伴有轻度异型增生28例,中度异型增生8例,重度异型增生7例.内镜N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胃小凹Ⅳ型和Ⅴ1型,应警惕Ⅴ1型和Ⅵ型发生恶变的可能;7例重度异型增生,其中2例微血管形态尚规则,另外5例微血管形态不一,可见新生血管.结论 内镜NBI操作简单,放大后可清晰观察到胃小凹及微小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CAG及异型增生的靶向活检准确率.

    作者:姜邵捷;董卫国;汤绍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意义

    目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以晕厥待查为诊断的患者共134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详细记录生活日记,准确记录晕厥时间.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78例,24h动态心电图确诊59例,真阳性42例,真阴性39例,假阳性17例,假阴性36例,敏感度53.85%(42/78),特异度69.64%(39/56),阳性预测值71.19%(42/59),阴性预测值52.00%(39/7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柳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因素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进展的影响:三年随访研究

    目的 评价多因素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进展的作用.方法 随机入选门诊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33例,根据简化的肾脏病膳食改良(MDRD)方程式计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基线eGFR将患者分为eGFR ≥60 ml/(min·1.73 m2)组(A组,19例)和eGFR<60 ml/(min· 1.73 m2)组(B组,14例),收集一般资料、测定血液生化指标.两组同时进行多因素干预治疗,随访1,2,3年后分别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3年随访期间,两组各指标均保持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GFR呈进行性下降[分别为(91.6±18.0),(80.1±19.7),(78.4±16.2),(68.1±16.0) 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eGF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2.8±4.7),(49.7±16.4),(48.5±11.4),(47.6±13.7) ml/(min· 1.73 m2)](P> 0.05);对两组各指标在随访1,2,3年时与基线值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第3年与基线的差值时,B组eGFR的下降明显慢于A组[(5.23±1.40) ml/(min·1.73 m2)比(21.30±17.20) 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的变化与eGFR的下降相关.结论 多因素干预治疗能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进展,甚至相较eGFR≥60 ml/(min· 1.73 m2)患者,eGFR< 60 ml/(min· 1.73 m2)患者进展更加缓慢,并提示在多因素控制情况下,白蛋白的变化可能对eGFR的下降有影响.

    作者:金月萍;苏晓飞;马建华;孙睿;潘斌斌;兰洁;李惠琴;徐小华;李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减低剂量及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疗法对不同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及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不同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初诊、复发及难治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标准剂量组,26例)或1.0~1.1 mg/m2(减低剂量组,26例),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m2,第1~4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静脉滴注,治疗1~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标准剂量组治疗总反应率为80.8%(21/26),与减低剂量组的88.5%(23/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两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6/26)比15.4%(4/26),P=0.281;11.5%(3/26)比7.7%(2/26),P=0.620];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由硼替佐米诱导的Ⅲ~Ⅳ级周围神经病[15.4%(4/26)比3.8%(1/26),P=0.038)]、带状疱疹[26.9%(7/26)比7.7%(2/26),P=0.029]、乏力[38.5%(10/26)比15.4%(4/26),P=0.045]及腹胀发生率[19.2%(5/26)比3.8%(1/26),P=0.028]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低剂量联合疗法治疗初诊和复发、难治MM患者的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类似,但患者对减低剂量联合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杜朝阳;杨如玉;李超;段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10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ys C水平,超声测定C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Cys C与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2±0.21) mg/L比(0.85±0.20) mg/L、(0.91 ±0.16) mm比(0.65±0.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总的人群还是在高血压组或对照组,Cys C均与CIMT呈正相关(r=0.412,0.443,0.315,P< 0.01).结论 血清Cys C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提示Cys C有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作者:李霞;郝春媛;程曼丽;纪玉强;田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男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意义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男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224例,入选病例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前或造影后1个月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观察以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确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结果 在2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阳性171例,阴性53例.其中单支病变87例,双支病变55例,三支病变29例.在平板运动试验中,阳性143例,阴性81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1.3%,阳性预测值为97.2%.同时发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降时间早、持续时间也长,多支病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ST段下降时间长于单支病变,出现的导联数也多于单支病变.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作者:贠海雁;申岩;孙红雨;李红文;龚丽娜;吴焕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148例ACS患者为ACS组.按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示病变累及相关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及多支病变组(43例);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三组:Gensini积分≤20分31例(轻度组),Gensini积分21~40分47例(中度组),Gensini积分≥41分70例(重度组).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0例为SA组,并选取5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vWF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脂等,并分析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白细胞计数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凝血酶时间、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43.25±20.42)%,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的(102.77±11.84)%,(97.6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7.34±9.35)%,双支病变组为(144.81±12.02)%,多支病变组为(159.55土18.6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4.77土14.31)%,中度组为(132.53±16.38)%,重度组为(155.06±18.53)%,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8,0.683,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评价ACS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毛华陵;杨奇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张功能变化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对56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心尖四腔、两腔、左室长轴切面相应节段局部心肌舒张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前缺血节段心肌应变率曲线中舒张期E、A峰值均小于健康体检者相应心肌节段,术后经治疗的缺血节段心肌舒张期E、A峰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心肌缺血,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段言峰;魏玲玲;陶珍;黄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慢性心力衰竭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择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轻度减低组(LVEF 40%~50%,50例)、LVEF中度减低组(LVEF30% ~ 39%,35例)、LVEF重度减低组(LVEF< 30%,4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FGF-23、血磷、PTH、左室质量指数(LV MI)、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68.44(55.85~ 94.73)ngL比34.18 (30.57~38.87) ng/L、(1.13±0.13) mmol/L比(1.02±0.12) mmol/L、(15.51±3.99) ng/L比(9.97±0.89) ng/L、(112.27±52.02) g/m2比(71.37±12.95) g/m2、(6 265.3±15 991.6) ng/L比(76.12±51.80) ng/L],血钙、GFR低于对照组[(2.28±0.16) mmol/L比(2.48±0.13) mmol/L、(78.28±14.20) ml/(min· 1.73 m2)比(85.03±14.44) 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GF-23与年龄(r=0.256,P<0.01)、血磷(r=0.326,P<0.01)、PTH (r=0.584,P<0.01)、NT-proBNP(r=0.799,P<0.01)、LVMI(r=0.540,P< 0.01)呈正相关,与血钙(r=-0.308,P<0.01)、GFR(r=-0.527,P<0.01)呈负相关.FGF-23水平随着LVEF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FGF-2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功能标志物之一.

    作者:阮芸;林岫芳;危小良;肖宏凯;黄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目的 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5例经ESD治疗(ESD组)和45例经EMR治疗(EMR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60.0%(15/25),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48.0%(12/25),均优于EMR组的48.9%(22/45)和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4.0%(1/25),明显低于EMR组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64.3±27.1) min,明显长于EMR组的(27.6±1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红建;吴焕卿;李学晋;韩文良;赵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方法,为Hp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Hp阴性检查确诊.结果 140例患者中,Hp阳性90例(64.3%,90/140),Hp阴性50例(35.7%,50/140).病理学染色检查Hp阴性30例(21.4%,30/140),13C呼气试验检查Hp阴性35例(25.0%,35/140),基于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病理学染色检查)及13C呼气试验两种检查均为Hp阴性的有40例(28.6%,40/140).结论 Hp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复杂,需要综合各种检查手段和考虑其他因素,并排除各种假阴性.

    作者:程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在肿瘤联合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丙戊酸(VPA)是一个八碳的支链脂肪酸,临床上作为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使用.有研究发现VPA具有有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作用,并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它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促使细胞周期阻滞而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该药物已经被用于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多项临床试验.虽然,在体外研究中,VPA对多种肿瘤细胞显示出抑制作用,但在临床研究中,未能取得一致的显著治疗效果.多药多靶点的联合化疗是当前肿瘤化疗领域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化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多项肿瘤的联合化疗中均显示出其协同或增强作用.近年该药物在联合化疗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就VPA在各种肿瘤联合化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一、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骆航飞;蒋凤琴;曹恒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在世界范围内采用Hp治疗共识的标准三联方案以来,在控制Hp感染上收到很好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已直接影响到Hp的根除率,疗效从原来的80%~90%降为60% ~ 70%.在中国,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从2000年的12.8%升至2009年的23.8%,甲硝唑的耐药率从12.8%升至56.6%[1].个别地区耐药率在80%以上.因此,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挑战,Hp耐药机制的研究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细菌的耐药机制位于质粒、转座子或整合子,而Hp的耐药基础主要是位于细菌染色体上的点突变.大多数Hp没有质粒,因而质粒与其耐药无明显关系.

    作者:于新娟;刘居新;王莉莉;董全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的耐药和治疗策略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适应证在增加,但根除率却在下降.Hp根除率下降的原因虽有多种,但Hp耐药则是其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用于根除Hp的药物包括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Hp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现就近年Hp耐药性现状、耐药后治疗策略新进展作一介绍.一、Hp的耐药性现状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Hp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以往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有关.

    作者:庄燕妍;张世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治疗适应证与评价

    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的适应证随着学者们对Hp致病的不断深入了解,对Hp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Hp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治疗上也随着认识的提高,强调个体化治疗,使得Hp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以往Hp治疗适应证的共识意见,欧洲Hp学组1996年和2005年各有一个治疗适应证的共识意见,2005年3月17-18日欧洲Hp学组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举行了共识会议,在这个共识会议上Hp治疗适应证得到了扩展和加强(表1)[1].我国分别于1999年、2003年、2007年(表2)和2012年提出根除Hp共识意见.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与评估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有序贯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四联疗法(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铋剂+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含喹诺酮类疗法、含呋喃唑酮疗法、含有辅助药物(如益生菌、胃蛋白酶)的疗法以及中医中药疗法等.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方法用试验治疗分析(per-protocol,PP)和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ITT).根据ITT对治疗方案的疗效分为5级,即A级≥95%,B级90%~94%,C级85%~89%,D级81%~84%,E级<81%,理想的根除率应是D级以上.

    作者:刘震雄;黄裕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对晚期食管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TC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3例采用TC方案化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每次1.6 mg,每周2次,连续6周.21 d为1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观察两组的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0.675 3±0.063 3比0.594 3±0.053 6,0.537 6士0.041 4;0.393 1±0.045 1比0.275 6士0.046 7,0.223 3±0.039 7;1.34±0.31比0.82±0.24,0.69±0.20; 0.451 1±0.031 2比0.331 5±0.081 0,0.314 4±0.063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性毒性白细胞减少低于对照组[25.93%(7/27)比56.52%(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临床疗效、非血液性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明显改善晚期食管癌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保护骨髓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峰;吕叶;刘涛;闫帅;马成龙;茅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1ml,每日2次,疗程为9d)治疗;联合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方法同对照组)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6岁,4mg/次;≥6岁,5 mg/次,1次/d,疗程为9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咳嗽评分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3,6,9d咳嗽评分分别为(1.67±0.54),(1.15±0.49),(0.39±0.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0.36),(1.63±0.53),(0.95±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柯友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评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情况,同时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与全天各时段的关系、心率变化情况、心律失常类型特点.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率为49.11%(55/112),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82.14%(92/1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75,P<0.01).92例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患者共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396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时段排序分别为6:01-12:00时(55.81%,221/396)、16:01-22:00时(32.07%,127/396)、12:01-16:00时(6.82%,27/396)、22:01-6:00时(5.30%,21/396).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增快占58.33%(231/39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8.04%(81/92),其中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5.80%(29/81)]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32.10%(26/81)]为主.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以6:01-12:00时为发作高峰,多伴有心率减慢及心律失常.

    作者:冯雅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红细胞参数检测评价右旋糖酐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基于红细胞参数检测评价右旋糖酐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3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疾病组,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红细胞参数检测,将缺铁性贫血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65例和Ⅱ组65例,Ⅰ组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5 mg/(kg·d)(按铁元素计算),3次/d,Ⅱ组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片治疗,5 mg/(kg·d),3次/d,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再进行红细胞参数检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RBC、Hb、MCV、MCH、MCHC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对照组RDW水平明显低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Ⅱ组治疗后RBC、Hb、MCV、MCH、MCH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RDW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治疗后Ⅰ组RBC、Hb、MCV、MCH、MCHC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62/65)和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1/65),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7%(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细胞参数检测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初筛指标,服用右旋糖酐铁能有效改善红细胞参数,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陈赟;葛海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管趋化因子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肉芽肿性肺疾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影响血管生成和抑制的CXC趋化因子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肉芽肿性肺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16例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节性病变(PN)8例和过敏性肺炎(EAA)8例,PN+ EAA组]、16例IPF患者(IPF组)以及8例无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从其体内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提取肺泡巨噬细胞培养24h后,通过荧光珠复合技术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8、IL-18、干扰素(IFN)诱导蛋白10(IP-10)、IFN-γ诱导单核因子(MIG)水平.结果 培养24h后,IPF组和PN+ EAA组在有无LPS刺激下IL-8显著高于对照组[(17 583±3 251),(46 830±1 371) ng/L比(2 392±192) ng/L;(32 833±9 301),(62 839±3 942) ng/L比(16 748±1 09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IPF组与PN+ EAA组在有无LPS刺激下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N和EAA患者中,MIG和IP-10与IL-18呈正相关(r=0.6566,0.565 8,P< 0.05).在IPF患者中,IL-8和BALF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存在相关性(r=0.561 5,P<0.05;r=0.5559,P< 0.05),在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中,IP-10与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存在相关性(r=0.726 6,P< 0.01;r=0.693 0,P< 0.01).结论 CXC趋化因子和Th1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是引起不同肺部疾病发生的免疫因素之一,同时影响患者病程和对治疗的应答.

    作者:章春;赵沈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值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CKD患者35例(CKD组)和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两组肾脏皮髓质FA值,并分析皮髓质FA值与肾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和对照组肾脏髓质FA值均显著高于肾脏皮质(0.32±0.06比0.21±0.06,0.43±0.05比0.2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肾脏皮质及肾脏髓质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肾脏皮质FA值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CKD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肾脏髓质FA值与SCr、CKD分期呈负相关(r=-0.451,P=0.001;r=-0.621,P=0.000),与eGFR呈正相关(r=0.634,P=0.000).结论 肾脏的皮髓质FA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为评估CKD病变程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钮亚珍;高明;冯娜;杨晶菁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