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期T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治疗食管上段癌的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78例食管上段癌患者以双盲法随机分为IMRT联合同期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IMRT组(放疗组),每组39例.放化组采用IMRT,总剂量6 400 cGy/32次,5次/周,同期应用TP方案化疗每周1次;放疗组单纯采用IMRT.观察分析各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 放化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2例,总有效率为94.9%(37/39);放疗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1例,总有效率为71.8%(28/39).放化组总有效率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3年局部控制率为69.2%(27/39),明显高于放疗组的35.9%(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3年生存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放疗组的43.6%(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同期TP方案化疗较单纯IMRT提高了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其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畅;任铁军;王慧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部单纯磨玻璃样结节(pGGO)术前CT引导下钡剂悬液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7例pGGO患者(共29个),行CT引导下穿刺硫酸钡悬液定位,后行全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术,若术中快速病理为恶性结节则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并统计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定位并发症、中转开胸率及肺楔形切除时间等.结果 27例患者的29个pGGO在CT引导下钡剂悬液定位成功率为100%(29/29),定位时间(23.25±8.12) min.定位完成后2~24h(平均14.2 h)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少量气胸3例,无需外科处理;少量咯血1例;胸膜反应2例,无血胸或血气胸,无空气栓塞.术中病灶手指均能探查,且X线透视均能显示定位,病灶行全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无中转开胸探查,标本切缘距病灶距离> 10mm.电视胸腔镜手术肺楔形切除时间(15.45±7.32) min,术中失血量(46.11±8.91) ml,住院时间(7.20±3.12)d.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结论 pGGO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钡剂悬液定位准确、安全、经济、方便.
作者:扶志敏;王正;邝世晏;杨林;何玉成;龙江涛;蒋书情;朱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穿刺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行4个周期每周剂量密集型方案(wPC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将化疗前后乳腺f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与终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8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12例(25.0%,12/48),无缓解13例(27.1%,13/48);超声造影完全缓解20例(41.7%,20/48),无缓解10例(20.8%,10/48);fMRI检查完全缓解17例(35.4%,17/48),无缓解11例(22.9%,11/48);配对r一致性检验组间比较P值均> 0.05,表明二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有相关性,Kappa检验一致性系数表明fMRI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fMRI与超声造影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手段,与超声造影相比,fMRI与病理诊断结果内部一致性更好,可作为首选,超声造影作为疗效评价的补充手段.
作者:崔嵘嵘;许诚;卢晓玲;左晓明;林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佳安全用量.方法 选择10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不同体质量分为≤60 kg组(47例)与>60 kg组(53例);按不同术后时间分为术后≤3个月组(39例)及术后>3个月组(61例);按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组,INR< 1.5为Ⅰ组(23例);INR 1.5~2.5为Ⅱ组(66例);INR> 2.5为Ⅲ组(11例).比较各组华法林用量,血浆血栓前蛋白(Tp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60 kg组华法林用量为(2.90±1.11) mg,高于>60kg组的(2.47±0.1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与术后>3个月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P及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0.01) mg/L比(4.97±0.81) mg/L、(879±52) μg/L比(151±35)μg/L](P< 0.05).术后≤3个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9),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组的18.0%(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和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21) mg比(2.94±0.57)、(3.07±0.44) mg,(793.92±42.73) μg/L比(100.96±21.56)、(61.08±20.34)μg/L](P< 0.05),Ⅱ组与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组分别为(8.50±0.63)、(5.42±0.78)、(3.16±0.38) mg/L](P< 0.05).结论 结合口服华法林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华法林佳用量为(2.94±0.57)mg,INR佳范围为1.5~ 2.5.
作者:张军;张伟;万俊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用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ONSD)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 1年12月,选择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作为试验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作为试验组2;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及神经外科门诊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用超声经眼眶检查各组眼球后3 mm处ONSD,超声检查后0.5~ 1.0 h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后1,3,7,14 d,试验组1检查ONSD分别为(4.49±0.31)、(4.45±0.28)、(4.41±0.32)、(4.43±0.25) mm,颅内压分别为(78±16)、(83±17)、(90±15)、(82±14) mmH2O(1 mmH2O=0.0098 kPa);试验组2检查ONSD分别为(5.69±0.32)、(6.30±0.47)、(5.71±0.26)、(4.77±0.36) mm,颅内压分别为(230±22)、(269±21)、(228±13)、(147±22) mmH2O,对照组检查当天ONSD为(4.58±0.41) mm,颅内压为(88±10) mmH2O.入院后1,3,7,14 d,试验组1与对照组ONSD、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与试验组1、对照组ONSD、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ONSD及颅内压无明显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变化不同,ONSD随颅内压的升高而增大,超声检查ONSD能反映颅内压的变化,是评估颅内压的新方法,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苗雨露;赵万;王福明;余少雄;刘春霞;丁自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对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分析,探讨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进行分组,分析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总失血量为(775.8±129.6) ml,显性失血量为(120.6±42.0) ml,占总失血量的15.5%,隐性失血量为(655.2±109.1) ml,占总失血量的84.5%,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显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20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773.3±131.5)、(122.5±44.1)、(650.8±114.2) ml;女性组(42例)分别为(777.0±124.7)、(119.7±40.2)、(657.3±107.7)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35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分别为(813.1±107.5)、(117.7±49.7)ml;非高龄组(27例)分别为(727.4±114.3)、(124.4±36.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隐性失血量为(695.4±74.1) ml,高于非高龄组的(603.0±65.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14例)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78.1±82.3)、(68.5±23.1)、(509.6±63.1) ml,低于不稳定组(48例)的(833.5±84.1)、(135.8±35.0)、(697.7±79.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主要来自于隐性失血,年龄及骨折稳定性是影响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大鹏;黄永辉;沈铁城;孙焱;孙继芾;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皮质醇症为各种原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又称为库欣综合征.本病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主要表现为脂肪、蛋白质、糖代谢障碍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可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皮肤菲薄、腹、股、臀部出现紫纹、淤斑、肌萎缩;继发性高血压;四肢无力、腰背痛等骨质疏松的表现,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性腺功能紊乱,妇女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也可表现为抑郁或躁狂[1].有典型症状、体征者,从外观即可做出诊断,但早期以及不典型病例,特征不明显或不被重视,而以某一系统症状,如心力衰竭、病理性骨折、神经症状就诊者易于漏诊.现报道1例2011年在我科以严重骨质疏松就诊,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导致的库欣综合征病例.
作者:徐秀兰;何永成;杨喜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1987年法国医师Moumt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以其切口小而视野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与胆道外科及胃肠外科的迅速发展相比,胰腺因其自身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以及组织结构的特性,腹腔镜在胰腺外科领域发展相对缓慢.1994年美国医师Gagner和Pomp[1]先尝试为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并取得成功,在腹腔镜胰腺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7年Gagner和Pomp[2]又报道了10例LPD,但手术效果令人失望,他们认为与开腹手术相比,LPD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戚峰;邰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是非常剧烈的,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有的患者术后常有胸部麻木不适的感觉,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1].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剧烈疼痛,限制了深呼吸及咳嗽,导致肺不张、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同时也延缓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延长了进食时间,影响切口的愈合和机体功能的恢复.胸外科手术后选择合适的镇痛措施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疼痛剧烈,而且是因为效果欠佳的镇痛将导致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或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2].所以,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张鹏;许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精细被膜解剖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2例术中始终遵循精细被膜解剖法操作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9.2%(25/272),经补钙后于3~7d症状消失,长者术后60d恢复.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7%(2/272),均为暂时性损伤.术后完成随访252例,失访2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精细被膜解剖法安全、有效,值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法中推广.
作者:陈宏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的救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22例外伤性静脉窦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明胶海绵直接压迫,明胶海绵加游离肌肉、医用胶修补,间断缝合修补等方法,辅以硬脑膜悬吊,处理术中出血.结果 22例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或静脉窦血栓形成.随访0.5~5.0年,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17例,2~3分5例.结论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静脉窦损伤,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杰;陆培松;湛利平;于强;吴琦;曹侃;陈宝敏;李巧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3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肾穿刺组48例和后腹腔镜组55例,分别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和经腹膜后腹腔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皮肾穿刺组[(42.2±20.1) ml比(68.3±16.8) ml],手术取石成功率、术后结石清除率高于经皮肾穿刺组[100.00%(55/55)比87.50%(42/48)、100.00%(55/55)比93.75%(45/48)],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率低于经皮肾穿刺组[0比6.25%(3/48)],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经皮肾穿刺组[(4.89± 1.13)d比(7.67±2.17)d],但手术时间长于经皮肾穿刺组[(91.23±21.19) min比(61.29±19.4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穿刺组发热2例、继发性输尿管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48);后腹腔镜组发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5%(3/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后腹腔镜取石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峻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效果,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到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行LC,103例),延期手术组(发病>72 h行LC,57例),择期手术组(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择期行LC,76例).比较三组手术疗效.结果 延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长或多于早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长或多于择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副损伤发生率低于延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组低于延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优于延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住院费用少于延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少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72 h为LC佳手术时机,发病>72h的延期LC仍是安全可行的,但难度会相应增加,过分强调保守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并不能为患者带来益处.
作者:万德礼;吴云光;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微造瘘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有症状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造瘘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有症状肾盏憩室结石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34例手术获得成功,其中1例穿刺失败,1例经临近肾盏穿刺进入肾盂,但由于角度原因,无法达到肾盏憩室,2例均改行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90~ 300 ml,平均120ml.术后住院7~15d,平均8d.一期清石率为91.7%(33/36),术中、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微造瘘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有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廖义翔;周家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及中度(221μmol/L<胆红素≤342μmol/L)和重度(胆红素>342μmol/L)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为100,138,116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 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清醒排尿率分别为43.1%(50/116)、41.3%(57/1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0%(2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均高于中度组和对照组[(3.4±1.0)次比(2.9±0.8)、(2.6±0.7)次,(1.7±0.6) ml比(1.3±0.6)、(1.2±0.5) ml],每次排尿量低于中度组和对照组[(22.4±6.0)ml比(26.7±5.4)、(27.6±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儿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患儿清醒排尿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而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只对患儿清醒排尿率和排尿次数有影响.
作者:钟凤娣;邵柯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颅脑外伤常可导致颅内出血及颅内血肿的发生[1],而额颞叶为颅脑外伤中出现血肿的主要部位.额颞叶血肿常可导致颅内压显著升高,虽然颅内压的升高可继发脑疝的发生,但是因颅内压的升高也可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起到止血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因颅脑外伤所导致的额颞叶血肿采取何种手术方法常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2].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去除额骨及颞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3],但是术中去除的颅骨面积较大,对术后患者生活的影响也较大.我院近年采取保留额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后额颞叶血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