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64排螺旋CT扫描心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同时检测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等,计算钙磷乘积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2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24例(83%)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CACS>0分),CACS平均508(0~3 363)分.CACS≥100分(15例)与CACS<100分(14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收缩压[(146.00±13.00)、(123.00±9.00)mmHg(1 mmHg=0.133 kPa)]、血尿素氮[(15.44±8.36)、(9.71±2.52)mmol/L]、估计肾小球滤过率[(21.77±11.81)、(38.71±11.56) ml/(min·1.73 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ACS与收缩压、肌酐和尿酸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C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收缩压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英;孙懿;程浩;贾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两种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经中下鼻道联合路径(试验组)40例,经下鼻道开窗路径(对照组)40例.术后根据复查时鼻内镜下局部状态及鼻窦CT检查对疗效做综合评价.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77.5%(31/40)],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40)比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中下鼻道联合路径切除上颌窦囊肿,视野宽阔,可完整切除囊肿,降低术后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蒋晋安;郑国玺;徐大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缺血后适应(IPC)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和机制,以及IP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STEMI患者160例,均在起病12 h以内接受直接PCI治疗,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PCI组)82例和IPC组78例.观察两组患者ST段回落情况;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前、术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水平变化,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PCI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IPC组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TMPG良好、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84.62%(66/78)比67.07%(55/82)、80.77%(63/78)比64.63%(53/82)、7.69%(6/78)比24.39%(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第7天IPC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功能指标 NO、ET-1、t-PA 和 PAI-1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52.37 ±3.84)μmol/L 比(50.95±3.85)μmol/L、(75.47±3.47)ng/L比(76.61±3.72)ng/L、(12.96±1.25)μg/L比(12.52±1.23)μg/L、(21.78±4.01)μg/L比(24.95±7.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IPC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5%(3/78)比14.63%(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实施IPC安全性高,并能改善患者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作者:李韶南;曾冲;余辅君;刘震;雷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 cm × 1.5 cm~4.0 cm×2.5 cm.病程1 h至5 d.供区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4.5±5.0)个月.皮瓣外形逼真,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5~8(6.7±1.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9指,良8指,优良率为93.1%(27/29).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 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指掌侧修复目的.
作者:李达;邓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有效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治疗的途径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介入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时间窗为前循环梗死6 h 内,后循环梗死12 h 内.现报道2 例超过溶栓时间窗后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例.
作者:崔永健;孟伟建;袁栋才;魏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按照目前惯用的大量快速补液救治出血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由于增加的平均动静脉压可导致新生血凝块脱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稀释、血液黏滞性和流变性改变等,而增加出血并致病死率增高.
作者:刘茂霞;万晓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肛经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并与Delorme术、Altemeier术进行比较. 方法 将30例直肠脱垂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经肛经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组(试验组)、Delorme术组、Altemeier术组,术后1个月行Kelly评分、直肠测压,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期出院.无一例吻合口或肠周感染、再狭窄、直肠瘘发生.三组肛门控制力、污便程度、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及肛管静息压、初始排便阈、直肠感觉阈、直肠大容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Altemeier术组内括约肌长度、反射性肛门括约肌松弛气体量少于Delorme术组[(2.82±0.43)和(2.84±0.57)cm比(3.78±0.42)cm、(26.98±5.58)和(25.04±3.87)ml比(37.58±3.5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emeier术组肛管缩窄压高于Delorme术组[(21.64±2.06)kPa比(16.70±3.2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emeier术组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经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较Delorme术和Altemeier术操作简单,肛门功能等效,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曙光;赵永魁;杨光华;张国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脑电图的变化,并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对A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 对28例AD患者(AD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电图检查,并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AD组额部(Fz)、中央(Cz)和顶部(Pz)点潜伏期长于对照组[(368.02±39.34)ms比(315.46±32.46)ms、(387.34±46.91)ms比(331.03±20.65)ms、(437.08 ±35.31)ms 比(373.75 ±22.37)ms],Cz 点波幅短于对照组[(3.12 ±2.44)μV 比(4.70±2.83)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AD组26例(92.86%,26/28),健康对照组9例(30.00%,9/30),两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MMSE总分为(19.75±5.21)分,健康对照组为(27.64±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Cz点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2,P<0.05),Cz点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联合使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并结合MMSE评分可对认知功能进行客观评价,是早期发现AD的有效手段之一.三者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AD患者的认知状态,对AD的早期诊断、客观评定、及时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李洁;卢丽萍;蓝丽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PCI前是否使用IABP分为IABP+PCI组(43例)和直接PCI组(72例),记录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急诊PCI再灌注时情况(心律失常、低血压、无复流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肌酸激酶同工酶MB、吸烟率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P+PCI组低血压、无复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11.6%(5/43)比34.7%(25/72)、7.0%(3/43)比22.2%(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27/43)比63.9%(46/72),P>0.05].IABP + PCI 组术后 2 周 LVEF 明显高于直接 PCI 组[(48.1 ±6.5)%比(4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前应用IABP能减少再灌注时低血压及无复流的发生,但不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IAB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作者:沈鑫;余小林;李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成年人(年龄大于18周岁)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38.80±10.30)岁.50例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29例(58.0%),脑室出血6例(12.0%),脑内出血15例(30.0%);入院时Hunt-Huss分级Ⅰ级25例(50.0%),Ⅱ级6例(12.0%),Ⅲ级11例(22.0%),Ⅳ级6例(12.0%),Ⅴ级2例(4.0%).累及单侧及双侧分别为27例(54.0%)及23例(46.0%);16例(32.0%)合并动脉瘤.34例行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31例,4分6例,3分6例, 2分4例,1分3例.结论 出血型烟雾病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约1/3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合并动脉瘤,其常见的出血类型是蛛网膜下隙出血;成年人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经评估后有手术指征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陈文培;刘尧发;黄金生;罗文伟;张绍林;杨道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股动脉直接结扎及应用不同血管重建方法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因注射毒品或动脉穿刺所致的假性股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死亡,17例成功保存肢体,1例截肢.伤口一期愈合6例,3例出现单纯淋巴漏,9例伤口感染并淋巴漏,后两者伤口经换药二期愈合.17例随访1~10年,1例截肢者轮椅维持活动,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其余13例下肢功能正常,1例失访.结论 损伤性假性股动脉瘤属于一种不稳定病变,须早期手术治疗,灵活选择血管结扎或采取不同方式的血管重建方法治疗.
作者:陈桂荣;何家贤;钟文熹;徐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对照硫酸吗啡控释片干预中重度癌症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纳入中重度癌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使用氢吗啡酮静脉推注配合镇痛泵给药,对照组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疗程均为14 d.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0.48%(38/42),对照组总有效率88.37%(3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试验组瘙痒、便秘和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29%(6/42)比 34.88%(15/43)、19.05%(8/42) 比 37.21%(16/43)、19.05%(8/42) 比 39.53%(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6,0.038);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在总分、情感职能、活力三个项目上评分高于对照组[(51.2±21.5)分比(43.5±15.4)分、(50.4±20.2)分比(42.7±11.3)分、(56.3±23.2)分比(40.2±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针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氢吗啡酮的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周血肿、肾周脓肿的诊治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周血肿、肾周脓肿5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肾周血肿4例,肾周脓肿并严重肉眼血尿1例.均绝对卧床2周,予止血、抗感染治疗.严重血尿予补充胶体、晶体液,输血,解痉止痛治疗.2例(肾周脓肿及肾周血肿各1例)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 结果 严重血尿于术后4d减轻,2例行穿刺引流术患者于引流后1d体温恢复正常,5d后拔管.3~6个月复查彩超,5例肾周血肿、脓肿完全吸收.结论 警惕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周血肿及肾周脓肿,对范围大的肾周血肿、肾周脓肿应积极采取外科干预.
作者:刘峦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