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11期文献
  • 微小RNA-21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52例原位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286±0.592比1.318±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6.500,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 0.887~0.982, P=0.000),佳诊断界点值为1.912,此时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95.0%。结论外周血微小RNA-21表达水平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包晓玲;樊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手术治疗的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例,其中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18例(Quadrant通道组),采用椎间孔镜治疗15例(椎间孔镜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除Quadrant通道组1例失访外,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Quadrant通道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椎间孔镜组1例术中发生神经根挫伤,术后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Quadrant通道组切口长度(2.0~2.5 cm)大于椎间孔镜组(0.7 cm)。Quadrant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大于椎间孔镜组[(46.50±15.20)ml 比(23.87±6.58)ml],但手术时间短于椎间孔镜组[(63.20±10.87)min比(77.17±8.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孔镜组术后1周JOA评分优于Quadr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3,12,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达到同椎间孔镜手术相近的手术效果。

    作者:蔡中续;马晓春;齐国宝;于学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镇静有效剂量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3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待阻滞后30 min效果确切后,静脉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估镇静水平,同时使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监测镇静深度。根据上下序贯法,设定第1例患者负荷量为1μg/kg,以0.1μg/kg为试验间隔,OAA/S≤3分为镇静有效,直到序贯反应曲线出现7个折点为止。结果臂丛神经阻滞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镇静的ED50为0.78μg/kg(95%CI:0.66~0.86μg/kg)。听觉诱发电位指数(X)与OAA/S(Y)呈直线正相关(R2=0.919,P=0.000),直线回归方程:Y=-1.43+0.109X。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镇静的ED50为0.78μg/kg(95%CI:0.66~0.86μg/kg)。

    作者:颜巧巧;叶琦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RM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RMS的CT资料。结果头颈部RMS 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邻近骨质无破坏。四肢躯干RMS 8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相邻骨质破坏不明显。腹盆腔RMS 6例,5例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转移;另1例位于肠系膜,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条纹状强化。泌尿生殖系统RMS 7例,其中位于膀胱2例,CT表现为膀胱壁不均匀增厚伴突向膀胱腔内的肿块,平扫呈略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界不清;位于后尿道1例,CT表现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浅分叶,增强后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位于阴道、阴囊、睾丸、会阴部各1例,CT表现为结节状较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小儿RMS随部位和年龄不同有一定的CT特征表现,对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尹传高;汪松;史自锋;齐炜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苯扎贝特分散片致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患者女,79岁,主因“乏力1周”于2013年9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1周前出现乏力,以双下肢为著,自觉抬腿费力,上楼梯困难,无肌肉疼痛。近1周尿色加深呈茶色,无尿量减少。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15年。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73次/min,血压147/73 mmHg(1 mmHg=0.133 kPa),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73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肉压痛(+)。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生化全套:肌酸激酶(CK)289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10 U/L,乳酸脱氢酶(LDH)456 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456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45 U/L;肝炎系列: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尿红细胞及尿白细胞均(-);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肌钙蛋白I、甲状腺功能、胆红素、肾功能、免疫系列、抗核抗体系列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及u波改变。追问病史,患者1周前因高三酰甘油血症口服苯扎贝特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 g/次,3次/d,入院后停服。初步考虑为苯扎贝特分散片致横纹肌溶解,给予补液,碱化尿液,促进肌红蛋白排出治疗,后乏力逐渐缓减,尿色变浅,入院第7天乏力症状消失,尿色正常。入院第5天复查 CK 1753 U/L,CK-MB 30 U/L,LDH 853 U/L,α-HBDH 523 U/L,AST 104 U/L;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第7天复查CK 342 U/L,CK-MB 13 U/L, LDH 586 U/L,α-HBDH 458 U/L,AST 44 U/L;尿常规:正常;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及u波改变,较前未见明显变化。第10天复查CK、CK-MB、LDH、α-HBDH、AST均正常,出院。

    作者:杨远行;符鸿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泡微石症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肺部慢性疾病,以肺泡内多发细小钙化为特征。本病1918年首先由Harbitz报道,1933年Puhr将其命名为肺泡微石症。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科2014年3月收治的1例肺泡微石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照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赵军;张挪富;陈莉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Framingham于1985年首先提出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有关,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高危因素,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微结晶容易析出而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内膜的炎性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2]。近年来,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HUA与AS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3-5]。但也有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6]。现对HUA与AS的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彬;曾文真;杨潘杰;陈齐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及少数脊柱外科手术所采用的通气方式。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特别需要单肺通气,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术野,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采用肺内分流来衡量动脉氧合的情况,肺内分流包括解剖分流和功能性分流,前者是指肺动脉血由于解剖缺陷直接混入肺静脉所致,后者是由于通气/血流比失调所致。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的血未经氧合便直接与已氧合的、动脉化的血相混合,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血参杂,使得肺内分流增加,严重时甚至发生低氧血症[1]。在胸外科手术中,仍有9%~27%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现将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李凤丽;崔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胰岛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8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为胰岛素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肿瘤位置:胰头1例,胰体3例,胰尾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3例,胰尾加脾切除1例。结果发生胰瘘2例,经引流、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治愈;无菌性胰腺炎1例,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5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空腹血糖3.5~8.6 mmol/L。本组随访5例,失访3例,随访5个月至9年,无明显低血糖发作症状,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反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血糖应警惕胰岛素瘤可能,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磊;马力群;李晓军;董会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介绍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中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8例,术中通过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并用LPHP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4(8~26)个月。术后X线片证实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按Constant-Murley系统评价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平均评分88.5(65~94)分。2例出现轻微肱骨内翻畸形,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1例出现大结节吸收。结论 LPH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苏加向;吴亚乐;李骥;廖腾;王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状腺静态显像评价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病灶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静态显像评价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局限性病灶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摄131I率正常而具有局限性病灶的SAT患者43例(病例组)及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甲状腺静态显像,计算甲状腺局限性病灶与正常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病例组治疗3~6个月后再次行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病例组SAT局限性病灶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病灶可单处也可多处,可单侧也可双侧;病例组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45±0.12比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3,P<0.01)。治疗3~6个月后复查甲状腺静态显像,原病灶部位放射性分布增加,但恢复情况也多种多样,恢复病灶(61个)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63±0.10比0.4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62,P<0.01)。结论甲状腺静态显像评价SAT局限性病灶的功能下降优于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静态显像可用于评价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病灶的功能恢复。

    作者:高钱纲;梁勇;钟吉俊;刘威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膀胱白斑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临床特点及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97例行经膀胱镜检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依据术后是否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36例)。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20(11.8±1.4)min。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5~8(5.8±0.7)d。治疗组除2例(3.3%)化疗后出现较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外,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均完成化疗。成功随访95例,失访2例,均为治疗组,随访时间6~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58/61)比86.1%(31/36),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61)比13.9%(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病灶扩大、恶变者。复发患者再次行电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反复出现下尿路症状,经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联合活检对诊断膀胱白斑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东;杜恒;李浩;郜乐;马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眼肌麻痹76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以眼肌麻痹为突出症状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收集76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各种原因导致的眼肌麻痹中,动眼神经常受累(43例,52眼),其次为外展神经(21例,28眼)。眼肌麻痹常见病因为糖尿病(17例)、重症肌无力(16例)、脑干卒中(10例)等。≥45岁患者以糖尿病(36.4%,16/44)和脑干卒中(20.5%,9/44)所致眼肌麻痹为常见,而<45岁患者眼肌麻痹以重症肌无力(34.4%,11/32)和痛性眼肌麻痹(15.6%,5/32)为主。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需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诊断,以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韦君丽;田冰玉;张爱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男性和女性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7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明确诊断为LAS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分析男性和女性LAS的临床特点。73例LAS患者中男43例(男性组),女30例(女性组)。女性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20例(66.7%,20/30),男性组HLA-B27阳性38例(88.4%,38/43)。结果女性组临床症状较轻,外周关节受累明显多于男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35例(81.4%,35/43)出现肺部受累,女性组19例(63.3%,19/30)出现肺部受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为(59.5±35.7)mm/1 h、C反应蛋白(CRP)为(18.7±15.0)mg/L,男性组ESR为(47.0±42.7)mm/1 h、CRP为(16.3±15.4)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男性组分别为4.4±3.5、54.8±10.2,女性组分别为3.8±2.3、51.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骶髂关节炎症Ⅳ级15例(34.9%),女性组3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临床不少见,男性和女性LAS临床特点存在差异。

    作者:严淑;陆亚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英文摘要撰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关于数字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本刊重要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