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并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抑酸护胃治疗.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观察甲泼尼龙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2、4、6、8周ALT、TBil、PT、白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2周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4.13±1.25) μg/L比(5.89±1.78) μg/L、(1.98±0.67)μg/L比(3.67 ±0.87) μg/L;IL-6:(3.21 ±0.75) μg/L比(4.12 ±0.88) μg/L、(1.23±0.29)μg/L比(2.68±0.8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54/68)比51.72% (30/58)],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 (2/68)比24.14%(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甲泼尼龙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甲泼尼龙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均艳;林玲;陈华忠;张剑波;朱坚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尿路上皮癌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行后腹腔镜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手术,对照组42例行传统开放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膨出、切口疼痛不适、术后镇痛治疗、术后3个月切口美容满意及术后36个月内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35.23 ±32.18) min比(177.58 ±57.29) min、(119.33 ±35.02) ml比(161.29 ±72.06) ml、(2.03±0.73)d比(2.79±0.79)d、(20.68±9.75)h比(32.41±11.12)h、(8.51±0.93)d 比(9.81±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膨出、切口疼痛不适及术后镇痛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56)比26.19% (11/42)、0比11.90% (5/42)、0比7.14%(3/42)、1.79%(1/56)比11.90% (5/42)、1.79%(1/56)比11.90%(5/42)],术后3个月切口美容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52/56)比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8/56)比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尿路上皮癌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且切口美观,患者满意度提高,同时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作者:蓝旭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伴有冠心病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估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KEP)对伴有冠心病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BPH患者分为伴有冠心病组24例,其中1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14例行改良TUPKEP;不伴有冠心病组104例,22例行TUVP,82例行改良TUPKEP.分别于术前2h及术后1、2和6d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伴有冠心病组和不伴有冠心病组TUVP患者与改良TUPKEP患者术前2h血清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VP患者术后1和2d血清ET-1明显高于改良TUPKEP患者[伴有冠心病组:(114.09±15.33) ng/L比(94.77±12.14) ng/L和(99.67±9.87) ng/L比(88.21±9.55) ng/L;不伴有冠心病组:(70.21±12.44) ng/L比(53.67±9.02) ng/L和(61.18±9.52) ng/L比(48.54 ±9.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VP患者与改良TURKEP患者术后6d血清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冠心病组5例于术后早期出现缺血性ST-T改变,3例发生心绞痛,均经及时处理病情得以控制,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PH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有血管内皮损伤,伴有冠心病的高危患者尤甚,其可能为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相对于TUVP,改良TUPKEP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较轻,从而减少伴有冠心病的高危BPH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孟庆超;李静梅;仇让学;李明峰;卢喜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效果和对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A组、B组采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C组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A组采用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min),B组采用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 min),C组采用输注芬太尼2μg/kg.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A组、B组)用量;记录术前及拔管后15、30、60、120、24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后镇痛时间、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5.9±2.7)、(6.1±2.3)min比(9.6±3.3) min」,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C组[(461.3±69.7) mg比(543.4±101.9)、(552.5±93.8) mg],A组瑞芬太尼用量大于B组[(1.12±0.33) mg比(0.71 ±0.11)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拔管后15、30、60、120、240 min VAS均较术前明显升高[A组:(7.3±1.2)、(7.4±1.3)、(6.5±0.8)、(4.5±0.6)、(4.1±0.3)分比(1.2±0.3)分,B组:(6.4±1.5)、(6.6±11)、(5.3±0.4)、(4.6±0.3)、(4.0±0.4)分比(1.5±0.4)分,C组:(3.4±0.5)、(4.2±0.8)、(4.1±0.6)、(3.8±0.7)、(3.8±0.6)分比(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15、30、60 minVAS均明显高于B组,A组、B组拔管后15、30、60、120 min VAS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拔管后240 min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镇痛例数分别为28、29、3例,镇痛时间分别为(16.1±4.6)、(17.9±5.8)、(68.5±10.1) min,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痛觉过敏程度与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有关.

    作者:种丽双;王震生;韩紫娜;李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特殊部位(至少有1个病灶临近膈肌、胆囊、胃、结肠或肝内外较大管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32个结节),采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后病灶的完全缓解率、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消融术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为87.50%(28/32).术后发热6例,疼痛8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无术后出血、胆漏、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分别在术后2、3、3、7、9个月复发,1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例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2例行γ刀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后死于肝功能衰竭.未复发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结合了腹腔镜及微波消融的微创特点,疗效确切,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的肝癌.

    作者:朱世滨;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脓毒症患者预后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性选择213例脓毒症患者,根据RDW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RDW组(RDW< 0.15,160例)和高RDW组(RDW≥0.15,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按RDW分层,绘制28 d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累计生存率.结果 高RDW组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RDW组[35.8%(19/53)比17.5%(2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RDW≥0.15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34,95% CI 1.316 ~ 5.273,P=0.006),在校正性别、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后,RDW≥0.15仍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95,95%CI1.155 ~7.252,P=0.023).高RDW组28 d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RDW组(50.5%比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脓毒症患者RDW高于正常是其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0.15对28d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飞;游达礼;康文慧;居学丰;王莉;杨炳华;吴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能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作为观察组,3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8±5)ml比(32±11) ml、(6.0±11)d比(7.0±1.2)d、4.17%(2/48)比18.75% (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鲍军;郭定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光动力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肺癌治疗的深入研究,在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治疗措施.近年,随着医疗设备与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问世,特别是以局部肿瘤细胞灭活为主的微创、分子靶向治疗等许多新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治疗肺癌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为肺癌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光动力治疗是由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近年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与手术、放疗、化疗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现仅就光动力治疗肺癌这项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相海;刘菲;林存智;朱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及对策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是人体内主要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是通过和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启动,然后经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胰岛素受体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目前认为人体所有细胞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其细胞内物质代谢均可受胰岛素的调节.它可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转入细胞,生成糖原储存起来,也可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此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防止蛋白质和脂肪向葡萄糖转化.其作用涵盖了包括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甚至对记忆[1]均有作用.

    作者:仉媛媛;丛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GS组)和硫辛酸治疗组(ALA组),GS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4 d;ALA组给予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及症状比较.结果 GS组总有效率87.5%(35/40),ALA组67.5%(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表(MNSI)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A组比较,GS组治疗后MNSI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组治疗后神经肌电图提示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与A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PN疗效显著,是一种好的临床选择.

    作者:钟雯;李又空;曾姣娥;宁尚侠;王景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零至六岁散居儿童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大连市沙河口区散居儿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比较方法,分析近3年散居儿童健康情况.结果 2014年0~2岁散居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4.93%(919/18 647),2012年为6.37%(975/15 301),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0~2岁散居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6.47% (494/2 999),其中,<1岁散居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1岁散居儿童[21.64%(374/1 728)比10.79%(117/1 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营养不良患病率较2012年明显升高[1.24%(349/28 235)比1.11%(364/32 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0~6岁单纯性肥胖患病率[4.38%(1 238/28 235)]较2013年略有上升[3.64%(1 269/34 839)],但较2012年略有下降[4.48%(1 468/32 745)].<1岁单纯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1~2岁、3~4岁、5~6岁[7.59% (443/5 833)比为3.06%(392/12 814)、2.97%(154/5 184)、5.65%(249/4 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5.14%(757/14 729)比3.56%(481/13 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连市沙河口区散居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者:孙胜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浆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UC患者和132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23和IL-17水平.结果 UC患者血浆IL-23和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759.17±154.39) ng/L比(689.81±148.26) ng/L、(1.93±0.20) ng/L比(1.58±0.1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7、13.343,P< 0.01).根据改良Mayo评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病情稳定及低活动期(改良Mayo评分<6分)患者(51例)相比,中重度活动期(改良Mayo评分6~12分)患者(24例)血浆IL-23和IL-17水平显著升高[(775.54±141.69) ng/L比(649.47±128.74) ng/L、(2.27±0.12)ng/L比(1.25 ±0.1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31、27.736,P<0.01).与远端结肠炎患者(47例)相比,广泛结肠炎患者(28例)血浆IL-23和IL-17水平亦显著升高[(830.01±143.23) ng/L比(716.96±133.97) ng/L、(2.32 ±0.11) ng/L比(1.70±0.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5、19.016,P< 0.01).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UC患者改良Mayo评分与血浆IL-23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39、0.579,P<0.01).结论 血浆IL-23和IL-17水平与UC密切关联,并与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及病变部位相关.

    作者:郑波;闵小彦;裴继华;王建嶂;徐昌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康复预防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1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康复预防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138例住院行腹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62例采用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治疗组),76例未给予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记录患者SUI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SU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和12个月SU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3/62)比26.3%(20/76)和8.1%(5/62)比38.2%(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切除术可能会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可以降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是子宫切除术后预防SUI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俊英;陈丽英;孙娟;白录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在困难面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在困难面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预测有困难面罩通气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面罩通气组(M组)和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组(SM组),每组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1、2、3min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气道压,记录使用喉罩例数,并计算通气满意率.结果 M组诱导后3 min心率、MAP明显高于SM组[(102 ±22)次/min比(81±15)次/min、(116±36)mmHg(1 mmHg=0.133 kPa)比(82±18) mmHg],诱导后2、3 min SpO2明显低于SM组(0.900±0.016比0.950±0.024、0.880±0.026比0.960±0.026),诱导后1、2、3 min平均气道压明显高于SM组[(19±2)cmH2O(1 cmH2O=0.098 kPa)比(8±2)cmH2O、(24±2)cmH2O比(9±2)cmH2O、(32±13)cmH2O比(10±2)cmH2O],通气满意率明显低于SM组[34.8%(8/23)比95.7%(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4例患者使用喉罩,SM组无使用喉罩患者.结论 面对困难面罩通气患者,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通气较常规面罩通气能达到更佳的通气效果.

    作者:张凌云;薛建军;王东红;王世太;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合维生素防治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复合维生素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0例消化道肿瘤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化疗期间常规给予注射用多种复合维生素(12)1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化疗第1天开始用至化疗结束;对照组:化疗期间未给予注射用多种复合维生素(12)治疗.观察两组口腔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发生口腔溃疡1例(4.0%,1/25),为Ⅰ度;对照组发生口腔溃疡14例(56.0%,14/25),其中Ⅰ度2例,Ⅱ度6例,Ⅲ度4例,Ⅳ度2例.治疗组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消化道肿瘤化疗期间常规应用复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作者:张三妹;裴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血液灌流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红细胞沉降率(ES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计算CD4+/CD8+.结果 患者血液灌流前后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后LDH、α-HBDH、CK、CK-MB较血液灌流前明显降低[(783.62±18.34) U/L比(217.26±13.25) U/L、(638.15±16.62) U/L比(186.85±12.32) U/L、(3 863.75±70.46) U/L比(326.26±50.67) U/L、(261.26±9.08) U/L比(127.08±6.8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前后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1±0.094比0.364±0.064,P>0.05);血液灌流后CD3+和CD8+较血液灌流前明显升高(0.719±0.061比0.647±0.072、0.300±0.039比0.211±0.055),CD4+/CD8+较血液灌流前明显降低(1.27±0.54比1.95±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液灌流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临床症状.

    作者:韩聚方;钮含春;霍泉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成年型烟雾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成年型烟雾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颅内血管形态学的联系.方法 选择首次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成年型烟雾病患者8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序列成像(SWI)检查.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压、起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等基线资料,观察颅底烟雾血管分级、后循环受累情况以及脉络膜前动脉(AChA)-后交通动脉(PComA)分级等.结果 27例(33.3%,27/81)患者的30侧半球中检出脑微出血,主要位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占70.0%(2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61)及AChA-PComA极度扩张延长(P=0.085)可能对脑微出血分布模式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脑微出血相比,AChA-PComA极度扩张延长可能是脑微出血位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91,95% CI1.061 ~ 9.151,P=0.039),而与其他部位脑微出血无关(OR=1.698,95% CI 0.392~7.194,P=0.472).结论 成年型烟雾病患者脑微出血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这种特征性的分布模式可能与AChA-PComA的形态学变化有关.

    作者:王海军;张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与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801例(子宫肌瘤组)和健康体检女性761例(对照组).通过查看患者出院病历、体检报告提供资料及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病史.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组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47%(164/801)比7.62% (58/761)、14.98%(120/801)比4.60% (35/761)、33.08% (265/801)比15.37%(11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与子宫肌瘤发生无相关性(P>0.05),而高血压(OR=2.699,95% CI 1.947 ~ 3.742)、高血糖(OR=2.954,95% CI1.976 ~ 4.418)、血脂异常(OR=2.268,95% CI 1.759 ~ 2.925)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均为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建萍;姚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