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及靶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2级的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晨起服药组35例和夜间服药组32例,晨起服药组6:00-8:00服用替米沙坦40/80 mg,夜间服药组18:00-20:00服药,可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晨服.随访8周,要求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不更改药物剂量和种类,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双侧踝/肱指数(ABI)检查,并进行对比研究.ABPM指标包括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清晨平均收缩压(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百分比(SBP%)、夜间平均舒张压下降百分比(DBP%)等.结果 治疗后总体及各组血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变化的比较:晨起服药组△nMSBP、△nMAP和△mSBP低于夜间服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治疗后总体RV5+ SV1和Ma/Cr显著降低[(2.2±0.8) mV比(2.4±0.9) mV,(17±14) mg/mmol比(23±17) mg/m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服药组治疗后RV5+ SV1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9)mV比(2.4±1.0)mV](P<0.05).夜间服药组治疗后右侧ABI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比1.2±0.2)(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明显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夜间较晨起服药更有效地降低了nMSBP和nMAP,并使血压节律恢复正常勺型;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降低mSBP,保护周围动脉.
作者:张磊;周梦垚;路岩;刘莹;张英;郭然;程云鹏;宋玮;姜一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在化疗获得第1次完全缓解(CR1)后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监测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L CR1患者63例,定期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RD,以MRD≥10-4为阳性.按照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标准进行危险度分层:预后良好(20例)、预后中等(27例)、预后不良(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持续完全缓解(CCR)率,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 预后良好患者骨髓MRD阳性率20%(4/20),预后中等患者为30%(8/27),预后不良患者为10/16;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中等患者骨髓MR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中等患者骨髓MRD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即MRD阳性22例,MRD阴性41例.MRD阳性患者与MRD阴性患者24和36个月C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22)比83%(34/41)和18%(4/22)比80%(33/41),P<0.01].结论 骨髓MRD与AML复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判定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用FCM动态定时监测AML患者骨髓MRD对及时调整化疗强度、个体化治疗、预测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涛生;燕敬茹;杜凤;杨琦;任翠爱;崔景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分析,探讨华法林适抗凝强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6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给药方法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情况.根据瓣膜置换位置的不同,分为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37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5例)、双瓣膜置换术(DVR)组(63例),各组再按照不同的抗凝强度,分为INR 1.5~2.0、INR 2.1~ 2.5共2个亚组,对比分析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患者265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6年.华法林剂量0.625 ~ 7.500(2.5±1.4) mg/d,发生抗凝不良事件23例,其中出血18例(6.79%,18/265),明显高于血栓栓塞5例(1.89%,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出现偏瘫后遗症,死亡2例.AVR组、MVR组、DVR组患者INR 1.5 ~ 2.0出血发生率比INR 2.1 ~ 2.5明显降低[0(0/20)比1/17、3.57%(3/84)比11.11%(9/81)、2.70% (1/37)比15.38%(4/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R组、MVR组、DVR组患者INR 1.5 ~ 2.0、2.1~2.5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宜选择INR 1.5 ~ 2.0低强度抗凝治疗,AVR的INR控制在1.5 ~ 1.8,MVR或DVR的INR控制在1.8~ 2.0,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
作者:母存富;薛春竹;张熠;张文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浆D-二聚体(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AECOPD患者(AECOPD组)及68例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NT-proBNP和血浆D-D检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ECOPD组血清NT-pro BNP及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组[(918 ±271) ng/L比(264±32) ng/L,(0.269±0.048) mg/L比(0.223±0.04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T-proBNP和血浆D-D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181,P=0.030;r=-0.166,P=0.047),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r=0.763,P<0.01;r=0.424,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血浆D-D水平变化对评估COPD的病情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示COPD急性加重.
作者:郑国峰;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体位下双侧桡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异及其与体位的关系.方法 66例于侧卧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骨科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桡动脉有创血压,每隔5 min记录一次,选取动脉波形正常的数值,分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结果 平卧位时,健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8.16±20.09)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69.47±8.64) mmHg,平均动脉压为(89.03 ± 10.42) mmHg;患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7.90±20.44) mmHg,舒张压为(69.86±8.81) mmHg,平均动脉压为(89.21±10.71)mmHg,双侧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卧位时,健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9.12±21.93) mmHg,舒张压为(69.23±8.92) mmHg,平均动脉压为(89.19±11.35) mmHg;患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9.01±21.72) mmHg,舒张压为(69.51±9.02)mmHg,平均动脉压为(89.34±11.35) mmHg,双侧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时,健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8.78±20.34)mmHg,舒张压为(69.54±9.06) mmHg,平均动脉压为(89.29±10.82) mmHg;患侧桡动脉收缩压为(128.27±20.56) mmHg,舒张压为(70.00±9.09) mmHg,平均动脉压为(89.43±10.89) mmHg,双侧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下双侧桡动脉血压差值均<1 mmHg,无临床实际意义,且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无关.结论 同一患者双侧桡动脉有创血压无临床差异,侧卧位手术的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时,无需考虑臂间血压的差异.
作者:吴廷丽;徐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因“头昏2年,全身乏力1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入住我院.病程中先后出现头痛、思维空白、性功能下降、全身乏力,睡眠过多、行走不稳、全身经常发抖、双耳听力下降、双目视物模糊以及昏倒等表现.入院时神志清,表情较呆滞,反应稍迟钝,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各约2.5 mm,对光反应迟钝,双下肢肌力约Ⅳ级.头颅MRI示右颞部一类圆形等T1等T2占位信号灶,病灶与颅板相贴,中心见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后方见囊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并有片状水肿信号围绕,占位效应明显,周围脑组织结构受压.
作者:周永春;唐宗椿;王晓峰;陈勃勃;邵威;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女,29岁.主因左颈部间断性肿胀伴疼痛1个月,加重伴颈部活动受限8d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肿胀,以沿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内侧缘为明显,伴疼痛,吞咽时加重,不伴有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不伴有盗汗、低热.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颈部间隙感染”,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但1个月来,患者症状间断性、反复性发作,间断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
作者:顾朝辉;赵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情感冲击加大,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增加趋势.抑郁症在世界致残病因中居第4位,推测2020年可能跃居第2位.抑郁症常伴有失眠等躯体症状.目前认为抑郁症与失眠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抑郁症可导致失眠,后者又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然而临床医师对抑郁症相关失眠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现将从睡眠障碍入手,探讨抑郁症相关失眠的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其预后.
作者:赵毅;彭颜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脏和肾脏是人体的两个重要器官,在维持循环及液体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常见的器官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损害和衰竭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病死率较高,虽然目前已有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手段,但对临床医生仍存在巨大的挑战.现对CRS的定义、分型、发病机制、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邓长凤;李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男性人群收缩压(SB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3 132例男性组成研究对列,依据SBP水平分为理想SBP组(490例)、正常高值Ⅰ期组(589例)、正常高值Ⅱ期组(660例)和高血压组(1 393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SBP水平对臂踝PWV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0岁,理想SBP组、正常高值Ⅰ期组、正常高值Ⅱ期组、高血压组臂踝PWV分别为(1 402.88±292.39)、(1 486.74±336.25)、(1 555.88±322.86)和(1 852.28±428.01) cm/s,≥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37.8% (185/490),52.6%(310/589),65.2%(430/660)和90.2%(1 256/1 39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的β值为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理想SBP组比较,正常高值Ⅰ期组、正常高值Ⅱ期组和高血压组的臂踝PWV≥1 400 cm/s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2.27,3.83和13.01.结论 在男性人群中,SBP升高与臂踝PWV增加有独立的关联.
作者:董岩;陶杰;姚涛;高新颖;周剑辉;陈朔华;季春鹏;向鸿鹄;吴寿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方法 采用血栓弹力图仪分别对98例T2DM患者(试验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大振幅(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进行检测,并分别对试验组组内的不同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血栓弹力图指标主要表现为R值、K值减小,α角、MA增大.试验组病程>5年患者(47例)R值、K值、α角、MA及C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7 ±0.52) min比(6.28±1.02) min、(1.37 ±0.51) min比(2.35±0.45) min,(64.77±6.68)°比(58.34±5.31)°、(63.81±3.50) mm比(57.46±4.10) mm](P<0.01);试验组病程>5年患者R值、K值、MA、CI与病程≤5年患者(5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7±0.52) min比(6.19±1.49) min、(1.37 ±0.51) min比(2.02±0.59) min、(63.81 ±3.50) mm比(60.86±4.30) mm](P< 0.05);试验组病程≤5年患者与对照组K值及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59)min比(2.35±0.45) min、(60.86±4.30) mm比(57.46±4.10) mm] (P< 0.05);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T2DM患者随着病程的增加,易出现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强.血栓弹力图是监测T2DM患者凝血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姚敏;何启军;余杏;吴秀继;郑地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吻合口瘘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因不同疾病行高位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6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6例,分析出现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出院,6例吻合口瘘患者中,1例经再次开腹手术治愈,1例经多次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痊愈,另4例经引流管持续引流后治愈.结论 通过术中改进缝合技术和材料并注意细节处理、术后持续引流或穿刺置管等微创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位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的吻合口瘘.
作者:吴龙;开喆;史华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颅内肿瘤CT/MRI融合图像与单纯CT图像勾画的靶区体积进行对比,探讨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共65个靶区)颅内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均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完成CT/MRI融合图像,然后对每例患者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两种靶区勾画方法的临床靶区(CTV),并分析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CTVCT为(99.45 ± 84.08) cm3,CTVCTMI为(83.38 ± 72.11) c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5,P<0.01).60例患者共65个靶区,两种靶区图像勾画方法差异明显者42个(64.62%,42/65),其中<0.9者32个(49.23%,32/65),>1.1者10个(15.38%,10/65);体积接近者23个(35.38%,23/65).选取CTVcr≥CTVCTMRI的50个.其中无水肿20个,平均秩次为19.10;轻度水肿13个,平均秩次为22.92;中度水肿7个,平均秩次为25.71;重度水肿10个,平均秩次为41.50.不同水肿程度图像融合前后CTVCT与CTVCT/MRI差值总体分布不全相同(x2=16.311,P< 0.01),无水肿、轻度水肿分别与重度水肿CTVCT与CTVCT/MR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结论 CT/MRI融合图像可以提高颅内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提高适形放疗的精度,有利于放疗计划制定.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存在明显影响,瘤周水肿越重,靶区勾画准确度越低.
作者:郭守娟;李国文;程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时间>6个月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并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等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不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及左卡尼汀,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指标及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Hb、ALB、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ALB、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77±8.11) g/L比(75.98 ±7.32) g/L,t=6.620,P=0.000;(33.35±4.17)g/I比(28.13±2.76) g/L,t=5.901,P=0.000].治疗后观察组Hb、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77 ±8.11) g/L比(83.70±5.25) g/L,t=2.967,P=0.005;(33.35 ±4.17) g/L比(30.32±2.54)g/L,t=3.504,P=0.001].观察组治疗后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1.12) mg/L比(9.28±1.59) mg/L,t=9.075,P=0.000;(97.32±9.06) mg/L比(135.11±12.64) mg/L,t=13.749,P =0.000;(10.56 ±2.06) ng/L比(18.36 ±4.01) ng/L,t =9.793,P=0.000].治疗后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1.12) mg/L比(8.64±1.14) mg/L,t=8.762,P=0.000;(97.32±9.06) mg/L比(129.39±9.58)mg/L,t=13.760,P=0.000;(10.56±2.06) ng/L比(14.28±2.05) ng/L,t=7.076,P=0.000].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及营养状况.
作者:南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TF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辛伐他汀组(术后当日开始应用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疗程12周)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组30例.测定患者治疗前1d及治疗后血脂及血浆TF和TFPI.于治疗后行听诊、触诊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通畅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93±1.12) mmol/L比(6.48±1.19) mmol/L、(2.49 ±0.79) mmol/L比(3.12 ±0.72) mmol/L、(3.78 ±0.86) mmol/L比(4.42±1.31) mmol/L、(351.25±95.26) g/L比(423.31±102.89) g/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1.93 ± 0.59) mmol/L比(1.32±0.5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TF明显低于对照组[(0.35±0.09) U/L比(0.53 ±0.13) U/L],TFPI明显高于对照组[(402.51±112.31) μg/L比(279.45±103.2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通畅率和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 (30/30)比83.33%(25/30)和(365.89±127.11)ml/min比(295.16±119.51)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减低TF活性,增加TFPI的表达,从而预防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增加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丹;郝建兵;马吉芳;李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2例,男9例,女3例.原发性出血5例,继发性出血7例;1度出血6例,2度出血4例,3度出血1例,4度出血1例.所有出血患者经止血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出血是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多见.出现术后出血,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俞萍;杨菲;徐家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26例(GDM组)和正常孕妇186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若HBsAg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无临床症状诊断为HBV携带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测采用日本Sysmex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F检测采用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GDM组SF、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76.94±62.01)μg/L比(54.72±53.60) μg/L、(118.11±7.98)g/L比(113.05±7.21)g/L、(5.53±0.57)%比(4.9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MCV、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糖化血红蛋白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7和3.738,95% CI0.866~ 1.021和1.644~ 8.337,P<0.01).两组HBV携带者共40例,占12.8%(40/312),GDM组和对照组HBV携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14/126)比14.0%(26/186),P> 0.05].结论 妊娠期机体贮存铁升高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HBV携带与GDM的发生无关.
作者:张兆云;阿布力克木·吐尔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可吸收线自制Roeder结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采用可吸收线自制Roeder结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的LA的临床资料.结果 LA手术技术成功率98.67%(74/75),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40±15.00)min,术后6h疼痛评分(4.71±0.96)分,术后离床活动时间(6.06±2.08)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29±5.09)h,术后住院时间(5.56±0.99)d,住院费用(6 810.29±1 719.76)元.无术后出血、腹腔脓肿、阑尾残端漏、肠管损伤及穿刺孔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门诊或电话随访4~3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穿刺孔疝、阑尾残株炎、牯连性肠梗阻或慢性窦道形成.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自制Roeder结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在LA中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无异物残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侍继东;胡建平;陈军;林斌;刘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猫抓病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猫抓病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猫抓病发生于肘部4例,腋窝3例,同时累及肘部和腋窝2例,颈部2例.表现为单发淋巴结肿大2例,多发淋巴结肿大9例,共发现肿大淋巴结29枚,直径1.1~ 4.2(2.3±0.7)cm.肿大淋巴结表现为均匀强化18枚,不均匀强化11枚.受累淋巴结周边出现炎性渗出改变8例.结论 猫抓病磁共振多表现为受累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周边渗出改变,病理分期决定淋巴结增强方式,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作者:邱雷雨;龚向阳;葛祖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医用胶粘合和传统缝合方法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外科门诊收治的外伤患者共2 42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1 210例)和对照组(1 218例),观察组采用彻底清创后使用医用胶粘合,较深伤口先做皮下缝合,然后用医用胶粘合皮肤伤口,对照组采用彻底清创后丝线逐层间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遗留针眼缝线瘢痕0例,瘢痕不明显842例,明显瘢痕368例,患者满意度76.86%(930/1 210).对照组遗留针眼缝线瘢痕910例,瘢痕不明显601例,明显瘢痕617例,患者满意度52.63%(641/1 218),两组伤口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乙、丙级愈合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缝合方法相比,医用胶粘合伤口具有明显优点,表浅伤口无需注射麻醉药物及缝合,无需拆线,无针眼缝线瘢痕,伤口瘢痕小平整呈线样,而且美观,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急诊外科门诊推广使用.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