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造瘘术前肱动脉弹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拟行桡动脉-头静脉造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慢性肾衰竭组)65例以及健康成年人(对照组)40例,进行肱动脉弹性模量(EM)的超声检测.将年龄≥50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作为危险因素对所有受检者划分亚组,无上述危险因素者为0亚组(28例),具有上述1,2,3,4个危险因素者分别为1亚组(22例)、2亚组(24例)、3亚组(20例)、4亚组(11例).结果 慢性肾衰竭组收缩压、脉压、血肌酐和肱动脉EM显著高于对照组[(20.65±1.32) kPa比(16.38±1.08) kPa、(8.64±0.51) kPa比(7.12±0.35) kPa、(637.3±116.5)μmol/L比(84.7±31.1)μmol/L、(132.96±11.78) kPa比(102.16±10.10)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对照组年龄、慢性肾衰竭组血肌酐、两组收缩压分别与肱动脉EM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6,0.548,0.703;P< 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0~4亚组肱动脉EM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别为(96.21±9.82),(104.45±10.55),(114.87±11.15),(127.26±12.43),(143.54±12.81)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3,P<0.05),且3亚组和4亚组增加更明显.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的肱动脉弹性可作为血管功能指标参与造瘘术前血管评估.年龄、收缩压、脉压、血肌酐是影响肱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并存可加剧肱动脉弹性的减退.
作者:洪玮;赵刚;韩鄂辉;田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度糖尿病足坏疽(Wagner 4级以上)愈合的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住院的Wagner 4级以上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患足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为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计49例,根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是否大于3个月,分为愈合组(26例)及未愈合组(2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治疗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愈合组患足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未愈合组[(43.59±2.71) ml/min比(23.14±5.39 ml/min)],尿微量白蛋白低于未愈合组[(67.01±3.32)mg/L比(234.03±6.71) mg/L],负压吸引率高于未愈合组[(76.9%(20/26)比47.8%(1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为患足足背动脉血流量(回归系数=-5.551,P=0.001)、尿微量白蛋白(回归系数=0.127,P=0.007)、是否负压吸引(回归系数=-2.244,P=0.042).结论 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度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为患足足背动脉血流量、尿微量白蛋白及负压吸引治疗.
作者:王敏;杨彩哲;关小宏;吴石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肺内孤立性转移灶的安全性、局部控制效果及生存率.方法 对28例结直肠癌肺内孤立性转移灶患者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组),病灶直径1.2~5.0(2.9±1.0) cm;并将9例未采取任何治疗的结直肠癌肺内孤立性转移灶患者作为对照组,病灶直径2.0~5.0 (3.6± 1.0) cm.比较两组局部无进展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均能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组1,2和3年局部无进展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无进展率:89.3%比76.2%、78.6%比33.9%、70.7%比16.9%,总生存率:96.4%比77.8%、85.7%比44.4%、56.7%比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肺内孤立性转移灶微创、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率及总生存率.
作者:韩景奇;李涌;陈明;李文华;张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急诊骨盆外固定术对骨盆骨折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56例骨盆骨折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56例患者骨盆外固定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乳酸、尿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56例患者骨盆外固定术后24 h,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血乳酸、尿量、心率较术前显著改善[(109±12) g/L比(69±22) g/L、(87.8±6.5) mmHg(1 mmHg=0.133 kPa)比(55.8 ±7.7) mmHg、(6.3 ±5.1) mmol/L比(10.8±6.6)mmol/L、(35.9±9.9) ml/h比(17.6±8.4) ml/h、(84.2±15.4)次/min比(146.4±12.1)次/min],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0.8±0.2)μg/(kg·min)比(2.2 ±0.8) μg/(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骨盆骨折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给予在床边行骨盆外固定术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休克症状,骨盆外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作者:王海波;沈东锋;汪涛;施云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前列腺恶性肿瘤95%以上是腺癌,前列腺尿路上皮癌大多与膀胱癌伴发,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少见,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治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现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例1男,8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入院,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0.62 μg/L,超声提示上尿路扩张积水,前列腺不规则增大,约6.7 cm×7.0 cm×6.0 cm,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不除外占位性病变.残余尿量490 ml.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符合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7、CK20阳性,PSA阴性,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弱阳性,343 E12阳性.
作者:欧文;于洋;杨玻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膀胱癌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9位,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泌尿系统肿瘤的首位,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1].近年,微小RNA(mi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表明,其表达水平在人类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组织间具有明显差异,并且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密切关系,这些研究的新发现有望被应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分级,进而成为膀胱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现就miRNA在膀胱癌中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强;康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及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比剂用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对比剂肾病逐渐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已成为医源性急性肾衰竭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对比剂肾病除部分患者表现为少尿性肾衰竭外,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现就对比剂肾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对比剂肾病定义、诊断标准及检测指标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肾功能损害因素,使用对比剂后72 h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201 1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协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应用对比剂后新发生肾功能障碍或原有肾功能障碍加重,排除其他病因,使用对比剂后72 h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44μmol/L或较基础值上升25%[1].
作者:李晓薇;井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缺血性脑卒中占围手术期脑卒中80%左右,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生命质量.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普通人群高,所以探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数十年,人们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其是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或先后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有的药物或措施尚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右美托咪啶的抗炎、抗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神经功能保护领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右美托咪啶对正常机体的神经功能保护方面,有关右美托咪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现就缺血性脑卒中、右美托咪啶以及糖尿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张颖;曾宪章;李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1].据WHO统计,每年全球估计有120万以上新发肺癌病例,死亡约110万人,平均每隔30 s就有人死于肺癌.在中国,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市还是乡村,肺癌病死率均居癌症死亡的首位[2].早期肺癌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大部分患者在有临床症状时才去就诊,确诊时基本为中晚期肺癌,而其中仅有不到25%的患者有手术治疗的机会,不能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很低.
作者:高广辉;周彩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肺部微小结节的发现率、恶性鉴别率较以往明显升高.2005年发布的Fleischner学会指南规范了肺部微小结节的处理[1],目前这些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2].尽管如此,该指南针对肺部非实性结节的处理策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3],为此,2012年Fleischner学会制定了6条关于肺部非实性结节的处理指南[4],其中3条是关于孤立性肺部非实性结节的,另外3条是针对多发性肺部非实性结节的.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以下我们将肺部微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与分析策略做一归纳.
作者:章鹏;金先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NCCN是由23个居世界领导地位的美国知名癌症中心所组成的一个非营利联盟组织,其所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为广泛的指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NSCLC的治疗,提供了详实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的新版本为2014版,现就其主要的更新内容及相关的临床证据做一解读.
作者:陆舜;纪文翔;虞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外科手术是Ⅰ,Ⅱ期和部分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佳治疗方式,Wright等[1]对NSCLC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论认为由于缺乏较好的试验方法和样本量的不足,很难得出对于局部NSCLC外科治疗的显著疗效,但发现完全性淋巴结清扫术后会比淋巴结采样术后获得更好的生存受益;同时也显示对于ⅢA期NSCLC外科手术的作用尚不清楚.而AJCC 2003年对Ⅰ期NSCLC治疗指南指出:对于Ⅰ期NSCLC单纯的外科手术被认为是佳的治疗模式,而且外科手术必须达到彻底切除并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和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手术.
作者:申屠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5年生存率为10% ~ 30%,如此大的生存率差异提示该期别存在不同预后的亚群.因此,有学者建议将Ⅲ期NSCLC分为以下6种:(1)Ⅲa-0期:指T3N1或T4N0~1.(2)Ⅲa-1期:术前和术中的分期检查未发现,而在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微小的同一侧纵隔淋巴结或隆突下淋巴结(N2)转移.(3)Ⅲa-2期:术中病理确诊单个N2转移.(4)Ⅲa-3期:术前分期检查(纵隔镜、穿刺或PET)证实为单个或多个N2淋巴结转移,但转移灶数目较少,淋巴结较小.(5)Ⅲa-4期:术前分期检查证实大块或固定N2淋巴结转移(通常标准为CT显示纵隔淋巴结短径>2 cm,伴有淋巴结胞膜外侵犯,有多组淋巴结转移和/或组内多个小淋巴结转移灶).(6)Ⅲb期:任何T伴N3.
作者:傅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腕管局部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2例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赛普组(腕管局部注射益赛普,12.5 mg,每2周1次,共5次)和手术组(采用常规手术),每组36例.两组均以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及1,3,6个月进行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2周时手术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高于益赛普组[13.00(10.25,15.00)比7.00(5.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08,P=0.000);术后1,3个月两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5,P=0.054;Z=-1.445,P=0.148);术后6个月益赛普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高于手术组[13.50(11.00,14.75)比10.00(7.0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2,P=0.000).术后6个月时,手术组复发15例,益赛普组无复发.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手术组1例发生带状疱疹,益赛普组有2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余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患者,益赛普腕管局部注射远期效果优于手术治疗.
作者:姚冬云;赵文敏;霍和水;秦晨曼;魏秋瑾;孙凯;姚鹏举;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P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AL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双侧2例,单侧3例,共计7侧病灶,肿瘤直径2.7 ~ 11.0 cm,平均7.8 cm,5例病理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SCT表现为病灶呈椭圆形及三角形;平扫4侧密度不均匀,3侧密度均匀;行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均匀强化2侧,不均匀强化5侧;门静脉期中度强化,3侧病灶强化趋于均匀,4侧病灶内见不规则无强化区.结论 PAL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能够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成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病理分期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成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Ehrenreich-Churg分期法,将患者分为Ⅰ期(14例)、Ⅰ~Ⅱ期(15例)和Ⅱ期(31例).结果 Ⅰ~Ⅱ期和Ⅱ期患者年龄明显高于Ⅰ期患者[(42.47±15.05)和(42.68±16.61)岁比(31.07±11.4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24 h尿蛋白明显高于Ⅰ期患者[(6.06±2.45)g比(4.71±1.1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Ⅰ~Ⅱ期和Ⅱ期患者合并高血压率有递增趋势[4/14、6/15和48.39%(15/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IgG荧光强度弱,Ⅱ期患者强,三者IgG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IgM、IgA、C3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MN患者中,发病年龄大,24h尿蛋白多,其肾脏病理分期高,肾脏IgG沉积多;有高血压,血白蛋白低,可能提示其肾脏病理分期亦较高.
作者:温文斌;赵银娥;马艳梅;郭广庆;张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使用软性膀胱镜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尿管在男性留置尿管困难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9例男性留置尿管困难患者,行软性膀胱镜下导丝法置入尿管.结果 139例患者均顺利解除尿道梗阻,133例顺利留置尿管,6例因尿道狭窄留置输尿管导管.结论 软性膀胱镜下导丝法置入尿管在男性留置尿管困难中具有应用范围广、损伤小、耗时短及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张旭辉;章雷;曹晓明;梁学志;王东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 α、Ki-67的表达,研究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CD; CD25+与HIF-1 α、Ki-67的关系.方法 入选66例NSCLC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HIF-1 α与Ki-67.结果 外周血CD;CD25+与病理分级(t=3.265,P=0.006)、TNM分期(t=4.417,P=0.001)有相关性,与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CD3+、CD4+、CD8+、CD16+ CD56+与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NSCLC HIF-1 α阳性(37例)患者外周血CD4+CD25+为0.124±0.020,HIF-1α阴性(29例)患者为0.066±0.016;NSCLC Ki-67阳性(41例)患者外周血CD4+ CD25+为0.119±0.027,Ki-67阴性(25例)患者为0.070±0.025.HIF-1 α和Ki-67表达与外周血CD4+ CD25+呈正相关(r=0.711和0.517,P=0.003和0.040).结论 检测外周血CD4+ CD25+有助于评估NSCLC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HIF-1 α、Ki-67的变化可能与免疫细胞抑制有关.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 CD25+与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有望作为NSCLC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HIF-1α、Ki-67的变化可能与免疫细胞抑制有关.
作者:原娜;王磊;韩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肾囊肿是一种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超声、CT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肾囊肿发现率逐渐增加.有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高达50%.肾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开始为肾上皮细胞增殖而形成肾小管壁囊肿扩大或微小突出,其内积聚了肾小球滤过液或上皮分泌液,与肾小管相通.终囊壁内及其邻近的细胞外基质重组,形成有液体积聚的孤立性囊肿,此时不再与肾小管相通[1].目前肾囊肿的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对于单纯性肾囊肿,直径≤4 cm时可暂时随访观察,>4cm或引起腰痛、血尿、高血压及泌尿系梗阻等症状时才需治疗[2].囊肿的解压方式主要有经皮穿刺引流并注入硬化剂、开放性手术、内镜逆行开放引流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等.单极电切镜下经皮囊肿穿刺电切去顶术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新型技术,我们利用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刘雍;刘磊;王新杰;马圣君;孙博泉;张运召;于鹏;阎宗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