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神经系统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一组由肿瘤的远隔效应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亚急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是由抗神经元自身抗体介导的以亚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神经系统综合征,可早于肿瘤出现[1-2].大多数PCD的发生和抗脑组织抗体相关,如抗-Hu、抗-Yo、抗-CV2/CRMP5、抗-Ma2和抗-Ri等,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3].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首次抗脑组织抗体阴性但血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初诊为小脑型桥本脑病的患者,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王婷婷;韩敬哲;曹端华;康志雷;朱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由Foo等[1]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绝大多数病例因其他疾病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是一种罕见、病因不明且诊疗尚存争议的腹部疾病[2-4].我院于2016年6月28日手术中发现1例腹茧症病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旨在增加对腹茧症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效率.
作者:王海宽;汪淼;郝迪斯;兰晓东;金英朝;李小东;赫丽杰;刘大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微创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的BPH患者,采用平行组设计,选择符合条件的BPH患者126例,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研究组63例采用PKEP,记录患者切除组织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诊,检测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P)、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0.2 ± 8.5)min比(62.4 ± 10.3)min、(5.0 ± 0.7)d比(6.4 ± 1.2)d、(38.4 ± 2.7)h比(80.5 ± 6.9)h],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2.4 ± 13.7)ml比(91.6 ± 23.5)ml],切除组织量重于对照组[(53.4 ± 5.9)g比(39.6 ± 7.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VP明显减少,Qmax明显增加,IPSS、QO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PVP、Qmax、IPSS、QO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16%(19/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3%(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EP治疗老年大体积BPH近期疗效优于TURP,安全性高于TURP.
作者:王竞;刘晓宁;郭金光;林超;李海涛;吕共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各因素对心动过缓的影响.方法 以184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心动过缓将患者分为心动过缓组和对照组(正常心率),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颈髓损伤位置、损伤严重程度(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表示)、是否合并脑外伤、是否合并低钠血症及是否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等五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各因素对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的影响.结果184例患者中心动过缓组102例,对照组82例.两组损伤位置、合并低钠血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损伤严重程度、合并脑外伤率及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患者,其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发生心动过缓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是否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否合并脑外伤对发生心动过缓的影响可视为和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牛思萌;周宁;白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学特征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影像资料,2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18例行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CT影像学特点、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及峰值.结果38例SPTP患者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14例,胰颈部4例,胰体部8例,胰尾部7例,体尾交界区4例,头颈交界区1例.病灶大小2.4~7.8 cm.实性为主12例,囊实相间24例,囊性为主2例.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峰值位于门静脉期或延迟期.结论 SPTP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在术前作出准确的诊断;MSCT双期增强对于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与三期增强无差异,且双期增强可减少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提高检查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杜敬仙;王宇;莫玉嘉;魏忠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骨折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通过PICOS法检索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骨折的对照性研究,共检索出6篇文献,析取数据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定闭合组与切开组在术后外形、功能及神经损伤方面的差异.结果外形对比:OR=0.92,P=0.760;功能对比:OR=1.69,P=0.55;术后尺神经损伤对比:OR=1.10, P=0.332.未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但发现闭合组在术后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性趋势.结论 应尽量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进行GartlandⅢ型的治疗,但对于某些骨折类型复杂、肿胀程度严重、就诊时间较晚、闭合复位困难的患者,可进行1~2次的闭合复位,如果失败则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治疗.
作者:马德涛;袁宝明;张子言;康立恒;崔铭毓;吴丹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连同松质骨移植术在创伤性股骨头充血性坏死(TFHIN)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五面均覆盖有松质骨的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进行移植治疗212例(231髋)TFHIN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分析不同分期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8.36 ± 6.81)min,出血量(93.65 ± 10.42) ml,骨愈合时间(4.31 ± 1.25)个月,随访时间35~62(48.92 ± 2.61)个月;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3/212).术后各分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关节屈曲、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范围均明显扩大[(94.86 ± 12.37)°比(118.24 ± 15.25)°、(32.07 ± 10.34)°比(43.64 ± 10.82)°、(28.33 ± 9.61)°比(33.41 ± 11.85)°、(19.44 ± 8.37)°比(24.36 ± 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88.74%(205/231);影像学稳定率为80.09% (185/231).结论 用富含松质骨的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对TFHIN患者进行移植治疗,可彻底降低股骨头内压,恢复受损部位血运,参与骨诱导,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立松;王鹏斌;贾戊;苏秀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右美托咪定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七氟烷-芬太尼维持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在单肺通气10 min后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 μg/kg 10 min,维持量0.6 μg/(kg·h)];对照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过程中采集3次(T1:麻醉插管后双肺通气10 min时;T2:单肺通气10 min时;T3: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60 min时)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用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评估右美托咪定对氧合作用的影响.单肺通气期间记录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3次血气采集时间段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的用量.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时点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29 ± 19.00)mmHg(1 mmHg=0.133 kPa)比(117.79 ± 12.00)mmHg, 1 mmHg=0.133 kPa,P<0.01].在使用右美托咪定之后(T3),右美托咪定组的H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8 ± 11)次/min比(89 ± 13)次/min],同时右美托咪定组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9±0.8)%比(4.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定组术中阿托品用量、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麻黄碱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期间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麻醉药物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氧合功能.
作者:马小翠;王泓波;唐涛;黄泽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比较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与分别单独用药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5.0、10.0、15.0 mmol/L)、奥沙利铂(2.5、5.0、10.0 μmol/L)及15.0 mmol/L二甲双胍联合10.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胃癌SCG-7901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对caspase-3、Bax蛋白的活化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及奥沙利铂单药均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且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作用于细胞24 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5.0 mmol/L二甲双胍、10.0 μmol/L奥沙利铂及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0±2.1)%、(19.0±2.7)%、(29.0±3.5)%,与空白对照组的(10.0 ± 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单药用于胃癌细胞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能提高caspase-3及Bax活性.而联合用药组caspase-3及Bax活性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显著增强奥沙利铂的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Bax蛋白有关.
作者:蔡珍华;郭岚岚;黄志高;张晨禹;朱军;王亮;刘开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评分(qSOFA评分)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对预测急诊危重症患者能力的比较,探讨qSOFA评分对急诊潜在危重症患者行早期预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收集499例首诊急诊患者,收集首诊数据同时行qSOFA、MEWS评分,分别比较生存组(462例)与死亡组(37例)、非ICU组(358例)与入ICU组(141例)两种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499例患者中,存活组462例(92.6%),死亡组37例(7.4%);非ICU组358例(71.7%),入ICU组141例(28.3%).两种评分在生存组与死亡组、非ICU组与入ICU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SOFA评分与MEWS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61、0.816,佳界限值分别为1.5、4.5,预测患者转归的AUC分别为0.852、0.852,佳界限值分别为1.5、4.0.将MEWS评分按MEWS评分<4分、MEWS评分≥4分进行分级,qSOFA评分按qSOFA评分<2分、qSOFA评分≥2分进行分级,qSOFA分级与MEWS分级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58、0.775,预测患者转归的AUC分别为0.716、0.767.结论 qSOFA评分能够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价效力与MEWS评分相当.
作者:刘铮;张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评估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SOG)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确诊为SOG患者45例(45只眼),记录患者基本情况.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SLT治疗组22例(22只眼),单纯药物治疗组23例(23只眼),于治疗后1 d、1周、2周及1、2、3、4、5、6个月进行眼压记录,观察评估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周、2周及1、2、3、4、5、6个月,SLT治疗组眼压下降分别为(11.47 ± 2.23)、(11.27 ± 2.59)、(10.43 ± 2.55)、(11.93 ± 2.71)、(13.75 ± 2.57)、(13.93 ± 2.65)、(10.45 ± 2.53)、(12.73 ± 2.86)mmHg(1 mmHg=0.133 kPa),单纯药物治疗组下降分别为(7.53 ± 3.29)、(9.57 ± 3.49)、(8.78 ± 4.21)、(8.74 ± 3.86)、(6.12 ± 4.41)、(7.84 ± 3.26)、(8.84 ± 4.25)、(8.24 ± 3.56) mmHg.治疗后1周及1、2、3、4、5、6个月两组眼压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1.38、2.89、6.32、3.89、5.32、5.19,P<0.05或<0.01).结论 SLT是治疗SOG患者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邢杰;王文;曹丽杰;曲龙嘉;康贺军;杨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COPD重叠征(ACOS)患者血清总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表达水平,为明确ACOS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按照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连续性收集4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25例COPD患者(COPD组)、37例ACOS患者(ACOS组)以及40例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受试者均进行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总IgE、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总IgE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总IgE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血清总IgE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ACOS组次之(P<0.05),健康对照组与COPD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检测结果显示,四组Fe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和ACOS组FeN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和哮喘组FeNO水平与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ACOS组、COPD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OS组变化为明显.结论 血清总IgE、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均为ACOS特异度检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ACOS、哮喘以及COPD,同时揭示了ACOS发病中存在气道高炎性反应,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何璐莎;平玉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与定量感觉检查(QST)和神经传导检查(NCS)的对比分析,评价F波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电生理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DPN症状的糖尿病患者314例,按糖尿病病程分为≤3年组、4~6年组、7~9年组、>9年组.检测QST、NCS、F波,统计分析各组检测异常率.结果 在病程早期(≤3年组、4~6年组),QST异常率[76.54%(62/81)、91.67%(88/96)]>F波异常率[(48.15%(39/81)、64.58%(62/96)]>NCS异常率[(32.10%(26/81)、47.92%(4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超过6年(7~9年组、>9年组),三种方法异常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ST异常率:4~6年组异常率[(91.67%(88/96)]高于≤3年组[(76.54%(62/81)],7~9年组及>9年组QST异常率反而略有下降;NCS异常率:NCS异常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相邻病程之间增幅明显;F波异常率:F波异常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在4~6年组增幅明显,之后增幅减缓.在≤3年组和4~6年组,增加单纯F波异常的患者人数,可将NCS+F波异常率分别由30.86%(25/81)、44.79%(43/96)提升至46.91% (38/81)、61.46%(59/96),7~9年组及>9年组NCS+F波异常率分别由69.44%(50/72)、84.61% (55/65)提升至72.22%(52/72)、86.15%(56/65).结论 早期(病程≤6年)糖尿病患者F波检出率虽不及QST,但仍具备有较高水平;F波检出率与病程正相关性较好,反映病情相对客观可靠;早期评估DPN,增加F波检测可在NCS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作者:孙庆权;赵蒙;殷宏宇;王为;王丹;刘京松;李雪;何伟;孙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治和预防措施、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因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5例患者的术前情况、影像资料、手术情况、药物治疗、并发脑卒中情况、预后情况等,重型颅脑损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骨窗开颅或钻孔血肿引流3例,其中1例为基底节大量脑出血并发脑疝术后6d复查CT发现枕叶急性梗死,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双侧脑室铸型术后8 d突发意识障碍加重经CT检查证实枕叶脑梗死;全部病例均存在误诊,缺血性脑卒中发现后采取措施不当.结果5例中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手术后继发缺血性脑卒中易于延误诊治,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及时防治甚为重要.
作者:崔景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多靶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35~64岁,性别不限,体质量指数(BMI)18~2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常规全身麻醉组(G组)、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RD组).三组均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均于术毕缝皮时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同时R组和RD组麻醉前于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4~T8多点椎旁神经阻滞,R组注射0.5%罗哌卡因19 ml与0.9%氯化钠溶液1 ml的混合液,RD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混合0.5%罗哌卡因19 ml.三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吗啡5~10 mg.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术后PCIA药液消耗量、吗啡使用情况、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胸椎旁神经阻滞有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G组[(7.2 ± 0.6)、(6.1 ± 0.5)mg/(kg·h)比(8.1 ± 0.5)mg/(kg·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R组[(6.1 ± 0.5)mg/(kg·h)比(7.2 ± 0.6)mg/(kg·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R组和RD组术后PCIA药液消耗量减少,吗啡使用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RD组药液消耗量、吗啡使用率也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R组和RD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多靶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能显著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作者:郭芳;王存金;龙丰云;葛亚丽;夏德国;高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GIST患者41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的病灶CT影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CT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的总准确率为95.1%(39/41)及92.6%(38/41).低危组肿瘤大小显著小于中、高危组,但中危组与高危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的肿瘤之间的CT影像密度、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各组之间的强化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GIST的CT影像表现具有显著特征性,在肿瘤密度、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作者:苏海霞;黄丙仓;张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谱及Toll样受体(TLRs)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患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住院儿童60例,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感染患儿各30例,分别将其作为G+、G+组,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IL-10水平以及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 G+组、G-组患儿的TNF-α、IFN-γ、IL-2、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G+组IFN-γ、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TLR2与G+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组TLR4水平显著高于G+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IRS患儿的TNF-α、IFN-γ、IL-2、IL-4、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 ± 1.34) ng/L 比(9.13 ± 2.91)ng/L、(3.91 ± 1.26)ng/L 比(6.69 ± 2.13)ng/L、(2.42 ± 0.34)ng/L 比(3.28 ± 0.62)ng/L、(3.57 ± 0.69)ng/L比(4.55 ± 1.17)ng/L、(18.82 ± 3.32)ng/L比(253.32 ± 38.21) ng/L、(14.32 ± 2.57)ng/L比(45.27 ± 8.24)ng/L](P<0.01).治疗后,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TLR2和 TLR4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0.366 ± 0.015比1.084 ± 0.053、0.424 ± 0.029比0.824 ± 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因子谱与TLRs参与了细菌感染的过程,联合检测对诊断儿童细菌感染、鉴别感染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琼;张佩华;毛顺峰;陆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中开展超声诊断的方法及效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共21例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患者作为试验组,术中采用超声引导诊断.同时,选取同期23例同术式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未使用超声引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瘘道扩张成功率为100.0%(21/21),手术时间(95.6 ± 20.7)min,术中出血(7.4 ± 5.9)ml,结石取尽率100.0%(21/21),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瘘道扩张成功率为73.9%(17/23),手术时间(117.8 ± 32.1)min,术中出血(16.1 ± 13.3)ml,结石取尽率78.3%(18/23),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2/2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中采用超声引导诊断,能够明显提升结石取净率,提高瘘道扩张成功率,临床操作简便,效果优于单纯手术.
作者:罗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共1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破裂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腰大池引流后治愈.所有患者于术后48 h复查头CT,未见额叶脑挫裂伤及重度水肿、中线移位等情况.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Ⅳ~Ⅴ级)16例,恢复不良(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Ⅰ~Ⅲ级)3例.结论 纵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之一.
作者:李新星;孟宏武;董蔚蔚;刁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简称内异症,常伴有不孕,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损害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机制.EMs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质量而导致不孕.在EMs合并不孕的患者当中,大量的临床应用发现即使胚胎质量良好,胚胎的种植率仍然较低,然而在拥有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情况下,异常胚胎却有着床成功的可能发生.本文主要对EM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因素与EMs合并不孕症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改善临床妊娠率.
作者:张志鸿;宫榭阳;葛长宇;孙娜娜;匡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淀粉样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全身不同脏器所致.肾脏是淀粉样变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淀粉样蛋白出现时,应及时进行分型,目的在于鉴定前体蛋白,并以此鉴定相应类型的淀粉样变.生物标记物的使用可以帮助鉴定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前体,评估器官受累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以及监测对治疗的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游离轻链(FLCs)可以成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的生物标记物,靶向浆细胞抗原CD38和人源化2A4单克隆抗体NEOD001很有希望能成为AL型淀粉样变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刘思奇;焦军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早期表现.在SCH早期,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因而常常不被重视.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SH水平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对关于TSH影响人体健康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TSH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人体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时敏敏;孟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再生与功能恢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桥接神经缺损的空腔导管仅具有支撑与隔离的作用,而复合导管能模拟神经再生微环境,具有生物活性,可有效地引导雪旺细胞的迁移和轴突的再生,达到较理想的修复效果和功能恢复.随着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生物材料学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构建具有仿生性、功能性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神经长段缺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神经导管用于周围神经长段缺损修复的构建策略做以概述.
作者:马义勇;王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三叉神经痛(TN)是常见的颜面部疼痛疾病.近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三叉神经痛分为经典型TN、继发性TN和特发性TN三类.本文主要从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阐述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家艳;张玥;张传汉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