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其中良性肿瘤占75%,恶性肿瘤约占25%.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右心室肿瘤合并心包积液和肺栓塞,随访56个月,患者尽管未手术,生存状态一直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静;王靖荣;张艳丽;姜一农;刘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急性腹痛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但以孤立性腹腔干夹层为病因的腹痛患者临床少见,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合并脾梗死者更少见.我院诊治1例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合并脾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梅;白玉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长骨PB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MR及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结果 9例为单发,1例为单骨多发;7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混合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1例;3例病灶内部可见粗大的骨嵴;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部均可见坏死区,不均匀性明显强化;8例伴有超出骨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PBMFH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诊断.
作者:杨淑辉;韦兴;胡丽丽;邢新博;杨家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87例患者中,男性占62.1%(54/87),平均发病年龄36.2岁.平均随访51.4个月(3~135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为94.3%(82/87).3年生存率为84.1%,5年生存率为66.7%.3年生存率与临床表现、肿瘤大直径和手术切除程度有关(P<0.01或<0.05);5年生存率与年龄、Karnofsky评分、临床表现、肿瘤大直径、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有关(P<0.05或<0.01).结论 低级别胶质瘤常见于男性,好发于40岁以下的青中年患者.年龄≤40岁、Karnofsky评分≥70分、仅有癫痫症状、肿瘤大径6.0 cm以下、病理类型为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是积极的预后影响因子,术后放疗可降低肿瘤进展率.
作者:邱军;郭良波;高峰;周新平;惠鹏;黄启平;范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评分(LUS)对ICU中普外科术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拔管时机评估的价值,与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双盲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ICU中普外科术后成功拔管患者89例,根据患者入住ICU至拔管时间是否大于48 h分为两组:A组为入住ICU至拔管时间小于48 h患者,52例;B组为入住ICU至拔管时间大于48 h患者,37例.患者拔管前检查血气记录PaO2/FiO2,并行APACHEⅡ、SOFA,于拔管前行LUS,记录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LUS、APACHEⅡ、SOFA、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3.98±2.31)分比(13.41±2.82)分、(7.52±1.96)分比(14.92±3.07)分、(4.50±2.24)分比(9.70±3.64)分、(1.77±1.41)d比(8.49±4.35)d和(8.49±2.28)d比(15.63±6.10)d],而PaO2/FiO2明显高于B组[(441.57±45.31)mmHg比(305.78±90.7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882,P<0.01),与APACHEⅡ、SOFA、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711、0.590、0.930和0.709,P<0.01).结论 LUS简单易行、安全高效,可以及时评估、有效观察肺部状况,提供临床参考,可用于辅助判断肺部病变严重程度、拔管时机及判断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
作者:刘朝辉;何志红;孟文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两种不同诱导方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6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初始浓度为2%,每间隔3次呼吸使七氟烷浓度增加1%,至终浓度为4%~5%的诱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浓度始终为5%的诱导方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插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间BIS、心率、SpO2、CD3+、CD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MAP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10.42)mmHg比(58.52±6.12)mmHg,1 mmHg=0.133 kPa],而插管后即刻明显低于对照组[(77.12±11.31)mmHg比(90.13±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时间和插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10.1±14.2)s比(101.4±15.8)s和(341.2±57.3)s比(310.4±60.8)s],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71.2±31.3)s比(321.8±4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 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4+:0.241±0.027比0.182±0.034和0.332±0.039比0.284±0.042;CD4+/CD8+:0.84±0.12比0.69±0.13和1.09±0.52比0.9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逐渐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的诱导方法使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艳玲;关志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40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PGI-DLBCL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腹痛[15例(37.5%)]、腹部包块[6例(15.0%)]、腹部不适[5例(12.5%)]、腹胀[5例(12.5%)]、呕血黑便[5例(12.5%)]为主.误诊为胃癌15例,肠癌5例,消化道溃疡4例,总误诊率为60.0%(24/4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57.5%、5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和治疗方法与生存率有关(P<0.01),性别、年龄和原发部位与生存率无关(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68.0%比13.3%),IPI 0~2分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66.7%比7.6%),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患者(75.0%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I-DLBCL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极易误诊.IPI、临床分期、术后是否化疗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飞;翟敏;武亚运;张海涛;赵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根据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在入院当天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判定近期预后;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预后.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4.21±0.98)μg/L比(22.43±1.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12).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组,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19例,维生素D不足组28例,维生素D缺乏组53例.维生素D充足组入院时和治疗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7.03±1.82)分比(10.21±2.03)和(14.35±2.96)分、(2.04±1.86)分比(5.21±2.28)和(10.38±2.34)分],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1.738,P=0.031).维生素D充足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17/19比67.9%(19/28)和47.2%(25/53)],而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充足组远期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18/19比75.0%(21/28)和50.9%(27/53)],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雅娟;冯利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血清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48/50)比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口周发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39±1.46)d比(6.32±1.61)d、(4.21±0.93)d比(5.36±1.08)d、(0.83±0.15)d比(1.16±0.22)d、(2.53±1.04)d比(4.47±1.13)d和(7.68±0.87)d比(10.03±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10.32±2.86)g/L比(6.88±0.83)g/L、(1.14±0.13)g/L比(0.91±0.25)g/L、(0.94±0.21)g/L比(0.85±0.27)g/L、0.516±0.068比0.385±0.063和1.89±0.35比1.57±0.33],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0.303±0.046比0.349±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疗效,促进各项临床体征恢复,同时也能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尹绪凤;雷勋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胸部CT鉴别小儿支原体肺炎(MP)合并链球菌肺炎(S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肺炎患儿7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而肺炎链球菌血培养阴性患儿45例(对照组),肺炎支原体IgM和肺炎链球菌血培养阳性33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胸部CT表现.结果 观察组磨玻璃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和网状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15%(5/33)比73.33%(33/45)、42.42%(14/33)比100.00%(45/45)、33.33%(11/33)比86.67%(39/45)和36.36%(12/33)比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支气管充气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发生率、胸腔积液厚度和淋巴结横径明显高于对照组[42.42%(14/33)比15.56%(7/45)、(13.50±6.81)mm比(3.22±1.14)mm和(11.18±2.43)mm比(2.9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淋巴结影发生率均为100.00%(33/33和45/45).观察组无规律肺内实变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27/33)比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纯MP和MP合并SP患儿的CT表现各有不同,胸部CT检查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高丽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局部使用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术后伤口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病灶直径>5 cm的GL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联合炎性病灶清除术.术后常规换药31例(对照组),常规换药过程中加用曲安奈德24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时间、治愈率、复发率,观察试验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换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8±19)d比(7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22/24)比83.9%(26/31)和9.1%(2/22)比15.4%(4/26),P>0.05].试验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曲安奈德局部使用可促进GLM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
作者:谢书勤;欧阳杰;梁卓虹;李爱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初次治疗、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癌患者97例,对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Ⅰ期患者(45例)HR-HP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宫颈癌Ⅱ期(29例)、宫颈癌 ≥Ⅲ期(23例)患者[484.03(289.22,773.54)RLU/CO比88.24(53.15,133.30)和41.41(13.39,164.21)RLU/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期患者与宫颈癌≥Ⅲ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B期(48例)患者HR-HP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宫颈癌≥ⅡB期患者(49例)[464.23(235.66,742.89)RLU/CO比61.87(22.85,138.82)RLU/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HR-HPV病毒载量分为>100 RLU/CO组(57例)和≤100 RLU/CO组(40例),≤100 RLU/CO组宫颈癌≥ⅡB期比率明显高于>100 RLU/CO组[75.0%(30/40)比33.3%(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7例宫颈癌患者中,高分化9例、中分化58例、低分化19例、分化程度不清11例.去除分化程度不清患者,高中分化患者HR-HP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173.56(62.76,523.92)RLU/CO比45.71(4.05,164.21)RLU/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病毒载量随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进展而降低,提示其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可能不显著,低HR-HPV病毒载量在≥ⅡB期的宫颈癌中常见,可能提示低病毒载量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轩宇;孔为民;宋丹;陈娇;焦思萌;商若天;刘瑶;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仪对ICU患者电解质及阴离子间隙结果与生化仪准确性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376例ICU成年患者入ICU时的动脉血气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和碳酸氢根及计算的阴离子间隙(AG)结果.以生化仪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生化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及计算AG分别为121~183 mmol/L、2.13~6.77 mmol/L、86~146 mmol/L、1~62 mmol/L;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及计算AG分别为114~180 mmol/L、1.78~6.36 mmol/L、94~150 mmol/L、-7~40 mmol/L.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血钠、钾、AG均低于生化仪结果,而血氯则高于生化仪.低、正常、高电解质及AG间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电解质及AG结果与生化仪明显不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量的电解质结果不能用于AG的计算.
作者:韩莉;张辉;康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 选取PV患者65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羟基脲或肌肉注射干扰素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红血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和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17)g/L比(182±23)g/L和0.606±0.049比0.578±0.06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HCT明显低于对照组[(153±27)g/L比(168±14)g/L和0.490±0.050比0.539±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PV首选治疗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海惠;任赛赛;陶艳玲;张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56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腔内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应用烟囱术及杂交术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均一期进行,且均获得成功.其中行TEVAR联合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术29例,TEVAR联合杂交术27例.术中即刻造影发现Ⅰ型内漏6例,其中2例行顺应性球囊扩张后好转,另外4例未处理.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70(22±3)个月,联合行烟囱术及杂交术的患者,分支血管及杂交血管均通畅.结论 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严格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术式的情况下,结合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勇;梁家立;杨哲;王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长度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孕前宫颈环扎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因宫颈功能不全行孕前宫颈环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2.5 cm者60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34例,经阴道宫颈环扎26例;宫颈长度≤2.5 cm者68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32例,经阴道宫颈环扎36例.结果对于术前宫颈长度>2.5 cm患者,不同宫颈环扎方法术后妊娠期宫颈长度、孕周延长时间、围生儿体质量、围生儿存活率、分娩孕周和宫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宫颈长度≤2.5 cm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患者术后妊娠期宫颈长度、孕周延长时间、围生儿体质量、围生儿存活率和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宫颈环扎患者[(3.85±0.37)cm比(3.16±0.49)cm、(101.75±4.71)d比(80.62±3.53)d、(2850±323)g比(2330±585)g、90.6%(29/32)比69.4%(25/36)和50.0%(16/32)比22.2%(8/36)],而宫腔感染率明显低于经阴道宫颈环扎患者[0比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宫颈长度>2.5 cm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孕前宫颈环扎可选择经阴道或腹腔镜下;对于宫颈长度≤2.5 cm或既往宫颈环扎失败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环扎优于经阴道宫颈环扎.
作者:李全香;严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再次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CINⅢ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的进一步处理方法.方法 对101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再次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结果 101例患者中,68例(67.3%)患者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相符,6例(5.9%)病理升级为浸润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23例,切缘阴性78例.切缘阳性患者中,11例病灶残留,其中CINⅠ2例,CINⅡ2例,CINⅢ5例,早期浸润癌2例,病灶残存率为47.8%(11/23);切缘阴性患者中,7例病灶残留,其中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1例,病灶残存率为9.0%(7/78).两者病变残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有漏诊宫颈癌的风险,并不能代替诊断性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阴性仍有一定比例病灶残留,有复发或残留高危因素者可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
作者:李银姬;邓燕杰;张佳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金标免疫斑点法和颗粒凝集法用于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对113例MP肺炎患儿的190份血清标本(感染组)和50例健康儿童的50份血清标本(健康组)分别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A、B和颗粒凝集法进行MP抗体检测.结果 在感染组中,金标免疫斑点法A和B阳性率分别为82.63%(157/190)和84.74%(161/1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颗粒凝集法以滴度≥1:160作为判定标准时阳性率为70.00%(133/190),明显低于金标免疫斑点法A和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随着颗粒凝集法滴度的升高,金标免疫斑点法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两者有相关性(rA=0.972、rB=0.830);金标免疫斑点法在颗粒凝集法阴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0.62%(13/32)和53.12%(17/32),而且金标免疫斑点法在颗粒凝集法滴度1:5120时仍有阴性结果.健康组中,金标免疫斑点法A和B阳性率分别为26.00%(13/50)和28.00%(14/50),两种金标免疫斑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05);颗粒凝集法阳性率为8.00%(4/50),明显低于金标免疫斑点法A和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与颗粒凝集法相比,金标免疫斑点法用于临床血清MP抗体的定性诊断时敏感度低、特异度差,不适合临床用于MP现症感染的诊断.
作者:刘欣;郭沙沙;王冲;朱元旗;王振虹;曲政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皮瓣转移修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钛网外露面积较小者,及时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8例钛网外露面积较大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局部皮瓣治疗后,7例愈合,1例皮瓣远端出现表浅坏死,经换药愈合;4例钛网外露面积大者,2例采用VSD结合S形皮瓣转移进行治疗,2例采用VSD结合AVT转移皮瓣进行治疗,其中2例修补失败,2例创面愈合.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皮瓣转移可以作为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的补救措施.
作者:包志军;许济;王治国;王克;贾耀辉;申向竹;殷汉荣;代永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吸烟与非吸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每组30例.吸烟组患者中,14例术前1周内戒烟.术前对吸烟组患者行尼古丁依赖Fagerstrom测试(FTND),其中FTND≥6分11例.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入PACU 15 min、入PACU 30 min、离开PACU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时间、补救措施使用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SA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PACU时间、补救措施使用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39.7±5.1)min比(31.3±6.1)min和30.0%(9/3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入PACU即刻、入PACU 15 min、入PACU 30 min、离开PACU时VAS明显高于非吸烟组[(2.90±0.85)分比(1.00±0.83)分、(2.70±0.47)分比(0.73±0.69)分、(2.60±0.56)分比(1.13±0.73)分、(2.23±0.57)分比(1.13±0.73)分],BCS明显低于非吸烟组[(1.80±0.61)分比(2.90±0.99)分、(1.90±0.31)分比(2.87±1.00)分、(2.10±0.31)分比(2.47±0.82)分、(2.17±0.38)分比(2.47±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ND≥6分患者入PACU即刻VAS明显高于FTND<6分患者[(3.6±0.7)分比(2.5±0.7)分],BCS明显低于FTND<6分患者[(1.5±0.5)分比(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戒烟患者入PACU即刻VAS明显高于戒烟患者[(3.4±0.7)分比(2.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术前戒烟可减轻疼痛及并发症,适当增加镇痛药物可预防吸烟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齐向欣;许丹阳;张琳;欧喜冰;鹿莉莉;陈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克氏针-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克氏针-带袢钢板治疗23例(A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19例(B组).记录手术时间、累计透视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测定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采用Karlsson术后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B组手术时间和累计透视时间明显少于A组[(63.5±12.4)min比(71.5±11.1)min和(3.6±1.9)s比(4.8±1.5)s],A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和术后肩关节疼痛例数明显少于B组[(91.5±18.5)ml比(108.7±32.5)ml、(6.6±0.7)cm比(11.3±0.9)cm和2例比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周和3个月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6和12个月ASES评分明显高于B组[(89.9±12.6)分比(79.7±12.6)分和(96.1±4.8)分比(86.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12个月优良情况明显优于B组(23例比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克氏针-带袢钢板为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既可以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功能丧失的发生,又具有切口小、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肩锁关节软组织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锁骨钩钢板.
作者:朱彬;齐志明;王一腾;尹梦虹;吴国志;刘恒杉;李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先天性肌性斜颈大龄患儿心理行为状态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矫形术前后的变化,为手术治疗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取行患侧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矫形术的部分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共48例,根据评估量表适用性要求,按年龄及性别将患儿分为四组:8~11岁男性组10例,8~11岁女性组9例,12~16岁男性组14例,12~16岁女性组15例.分别选取同年龄段、同性别、同例数的在校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患儿术前及术后1年心理行为状态,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先天性肌性斜颈男性和女性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和健康对照者[41.67%(10/24)比12.50%(3/24)和8.33%(2/24)、37.50%(9/24)比12.50%(3/24)和4.17%(1/24)],术前先天性肌性斜颈8~11岁和12~16岁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和健康对照者[7/19比2/19和1/19、41.38%(12/29)比13.79%(4/29)和6.90%(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11岁男性组术前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及总粗分明显高于术后及8~11岁男性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1岁女性组术前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分裂样及总粗分明显高于术后及8~11岁女性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6岁男性组术前体诉、分裂样、交往不良、不成熟、强迫性及总粗分明显高于术后及12~16岁男性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6岁女性组术前焦虑强迫、体诉、分裂样、抑郁退缩及总粗分明显高于术后及12~16岁女性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大龄患儿心理行为状态较健康儿童差,得当的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心理行为状态.
作者:张春强;陆秋安;杜开利;郭培宇;王兵;吴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糖合理控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注射胰岛素方法分为两组:A组32例患者采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B组18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及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病死率,低血糖、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梗阻的发生率,第3和7天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入院血糖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B组[(1.18±0.32)d比(2.56±0.29)d],第3和7天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B组[(189.85±6.79)mg/L比(210.25±7.41)mg/L和(46.73±5.61)mg/L比(95.62±4.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低血糖、肠梗阻、肺部感染、腹腔感染、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3.12%(1/32)比6/18、6.25%(2/32)比5/18、12.50%(4/32)比8/18、15.62%(5/32)比9/18、31.25%(10/32)比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SAP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8.3~10.0 mmol/L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和低血糖等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罗敏;罗玲;潘玲;高淑蓉;龙波;冷政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原体的演变.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因素居首位共104例,其中化脓性胸腔积液35例,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4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4例,病毒性胸腔积液6例;非感染因素15例.<4岁患儿化脓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4~7岁和>7岁患儿[60.0%(24/40)比26.7%(8/30)和6.1%(3/49)],而且4~7岁患儿明显高于>7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岁和>7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4岁患儿[43.3%(13/30)和61.2%(30/49)比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其他原因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按入院时间进行划分,2006—2010年收治50例,2011—2015年收治69例,2006—2010年化脓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2011—2015年[40.0%(20/50)比21.7%(15/69)],而2011—2015年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2006—2010年[49.3%(34/69)比3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其他原因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依次为化脓性、肺炎支原体性、结核性;化脓性和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在不同年龄及不同时间段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闵芳梅;袁琛;朱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亚型,其发病原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现阶段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为主要治疗措施.然而生物制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疗效,但还有少量难治性的病例在临床治疗上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联合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综合干预达到疗效.近年粪菌移植(FMT)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UC尤其是难治性复发的活动期UC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作者:胡璐璐;王彬彬;张方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术前对本病仍缺乏有效的确诊手段,使大量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行预防性胆囊切除.因此,对近年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学分型进行综合叙述,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希望对该病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有所帮助.
作者:谢强强;张文祥;高文愈;马艳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ED)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DIED的发生涉及血管组织、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传统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对于DIED效果却不甚理想.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代表药物有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二者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证实.近年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神经病变和性激素的分泌,减轻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因此,此类药物可能成为DIED患者的新选择.
作者:董凤娇;王丽宏;车慧;梁梅花;傅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约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1%.根治性切除是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重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可以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IG-IMRT)等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近年发现的一系列新型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目前,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需根据疾病的病理学分型和肿瘤特点等因素,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作者:侯雷;蹇令国;卢灿荣;黄晓辉;刘娜;李沛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