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婴幼儿坏死性筋膜炎二例早期误诊分析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具有皮肤、皮下脂肪和深筋膜的广泛性、进行性坏死的特征,病程进展迅速,早期的症状和体征与麻疹、水痘、蜂窝织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有重叠,因而早期明确诊断较困难,极易造成误诊,一旦延误治疗,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1].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婴幼儿坏死性筋膜炎2例,早期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皮炎和湿疹而误治,病情加重转入我院后考虑NF收住院治疗,现就临床表现特征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讨论并分析早期诊断线索.

    作者:刘秀美;孟娇;张银玲;朱凌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髓系白血病继发髓外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变一例报告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缓慢,在所有CML患者的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bcr-abl的融合基因.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很少存在bcr-abl融合基因,而CML继发T-LBL也很罕见.现对我们诊治的1例成年CML继发髓外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石浩;王美玲;周虎;李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合理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行腋窝清除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转移45例(36.3%),仅前哨淋巴结阳性79例(63.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前哨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前哨淋巴结宏转移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0.01);而分子分型、手术方式、肿瘤大径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阳性数量和前哨淋巴结阳性病灶情况是前哨淋巴结阳性时影响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89和2.948;P<0.01或<0.05).结论 前哨淋巴结阳性病灶情况和阳性数量是影响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未证实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病理因素结合能够更准确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杨璇;赵兴娟;王江芬;高润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医源性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血管造影均发现出血点,其中假性动脉瘤21例,肾动静脉瘘3例,造影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3例.20例应用微弹簧圈栓塞,11例应用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30例一次性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6.8%(30/31);1例第二次栓塞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再发肾出血.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止血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大限度保留正常肾组织.

    作者:龚正;郑加贺;刘兆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8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直肠腔内超声、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14例,经腹骶联合入路4例,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发生直肠吻合口瘘1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15例,恶性病变3例.16例患者随访0.5~5.0年,复发2例,死亡2例.结论 原发性骶前肿瘤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检查评估,个性化的手术入路选择,多学科合作的精细手术操作是预防和减少局部复发转移的重要措施.直肠腔内超声在术前、术中的应用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天夫;黄大年;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及CD154表达与狼疮抗凝物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及CD154表达与狼疮抗凝物(LAC)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初诊SLE患者60例(SLE组)及健康志愿者32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7和CD154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表达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法检测LAC,当LAC比值>1.20时判定为阳性.结果 SLE组CD27阳性率、CD27表达强度、CD154阳性率和CD154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47±0.021比0.035±0.014、0.387±0.185比0.214±0.091、0.191±0.108比0.101±0.081和0.049±0.018比0.022±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LE患者中,LAC阳性28例,LAC阴性32例.LAC阳性SLE患者CD27阳性率、CD27表达强度、CD154阳性率和CD154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LAC阴性SLE患者(0.055±0.023比0.037±0.014、0.444±0.179比0.329±0.123、0.218±0.101比0.158±0.044和0.058±0.035比0.02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LAC的产生与B淋巴细胞活化及其CD154的异常高表达有关,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能为日后进行LAC产生的干预研究及降低SLE患者血栓发生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秘胜;王晗;夏雯丽;朱小春;朱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TE)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化103例,合并腹水57例.患者均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脏硬度值(LSM),采用肝功能Child-Pugh系统评分法判定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的LSM.结果 120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39例,Child-Pugh B级28例,Child-Pugh C级53例,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20.2±1.1)和(30.8±1.2)kPa比(15.7±1.4)kPa],Child-Pugh C级患者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24例,Child-Pugh C级46例,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18.7±0.9)和(26.9±0.6)kPa比(12.6±1.7)kPa],Child-Pugh C级患者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B级11例,Child-Pugh C级46例,Child-Pugh 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42.3±1.4)kPa比(35.1±1.0)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合并腹水49例,其中Child-Pugh B级10例,Child-Pugh C级39例,Child-Pugh 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40.6±0.9)kPa比(33.2±1.5)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LSM越大,两者具有相关性;在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结果相似.TE可用来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胡益冰;胡丹平;付荣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血管球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

    目的 总结胃血管球瘤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5~67岁.病灶1.3~3.5 cm,均位于胃窦部,边界清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进一步强化.结论 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于多期扫描进行性强化的胃窦部黏膜下的较小病灶,应考虑胃血管球瘤的可能.

    作者:王娴;谌业荣;黄昊;宋琦;陈克敏;胡曙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erpinB5和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 探讨SerpinB5和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erpinB5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SerpinB5蛋白阳性表达率和SerpinB5 mRNA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5.0%(15/60)比63.3%(38/60)和1.12±0.43比5.19±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 β-catenin m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5.0%(39/60)比31.7%(19/60)和4.23±0.25比1.1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rpinB5阳性表达降低与甲胎蛋白升高、肿瘤直径增大、分化程度差、TNM分期较晚、包膜侵犯及脉管癌栓有关(P<0.01或<0.05),β-catenin阳性表达增加与分化程度差、TNM分期较晚、包膜侵犯及脉管癌栓有关(P<0.01或<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pinB5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癌组织:r=-0.346,P=0.001;癌旁组织:r=-0.258,P=0.024).结论 SerpinB5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HCC的进展、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原发性HCC的发生和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孙海凤;郭亚焕;经里;黎明;薛丽;赵征;南克俊;杨广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检测胃蛋白酶原相关指标的血清学活检方法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相关指标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3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非萎缩性胃炎550例(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300例(萎缩性胃炎组),胃癌8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萎缩性胃炎亚组(100例)、中度萎缩性胃炎亚组(120例)和重度萎缩性胃炎亚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的水平,并计算PGⅠ与PGⅡ比值(PGR).结果 三组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6,P>0.05).胃癌组PGⅠ和PGR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70.41±39.42)μg/L比(83.10±30.08)和(165.5±41.40)μg/L、3.76±2.03比5.08±1.82和6.84±1.88],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萎缩性胃炎亚组PGⅠ和PGR明显高于重度萎缩性胃炎亚组和胃癌组[(95.50±30.80)和(82.10±31.42)μg/L比(70.12±20.12)和(70.41±39.42)μg/L、5.84±2.88和5.08±1.89比3.90±2.78和3.76±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萎缩性胃炎亚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萎缩性胃炎亚组与中度萎缩性胃炎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GⅠ的佳临界值为74.8μg/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75%;PGR的佳临界值为4.46,AUC为0.837,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2%;PGⅠ和PGR联合检测的AUC为0.906,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5%.结论 PGⅠ联合PGR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推荐临界值为PGⅠ≤74.80μg/L和PGR≤4.46.

    作者:郭秀丽;赵晖;崔培林;姚士伟;徐有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肿瘤标记物及Ki-67、P-糖蛋白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及术后复发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及Ki-67、P-糖蛋白(PGP)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及术后复发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51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淋巴转移165例(淋巴转移组),非淋巴转移352例(非淋巴转移组);术后复发224例(术后复发组),术后未发生复发293例(非复发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Ki-67、PGP表达情况,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Ki-67、PG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淋巴转移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及Ki-67和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转移组[(21.39±3.15)μg/L比(10.12±2.48)μg/L、(68.48±5.82)U/L比(35.26±3.51)U/L、(82.16±7.53)U/L比(32.46±6.24)U/L、69.70%(115/165)比13.64%(48/352)和72.73%(120/165)比14.77%(52/352)],术后复发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及Ki-67和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术后复发组[(18.26±2.34)μg/L比(9.18±1.26)μg/L、(47.52±4.85)U/L比(21.43±2.18)U/L、(59.16±4.25)U/L比(33.17±3.46)U/L、60.27%(135/224)比9.56%(28/293)和66.96%(150/224)比7.51%(2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和PGP阳性表达率与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水平、Ki-67和PGP阳性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Ki-67、PGP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及术后复发患者中高表达,且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Ki-67、PGP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作者:李勇;姜世平;高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直肠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转移相关基因-1(mag-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30例直肠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mag-1和mTOR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mag-1和mTO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55%(33/60)比1/10和27%(8/30)、58%(35/60)比2/10和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1和mTOR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入院癌胚抗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大体形态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直肠癌组织中mag-1和mTOR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1).结论 mag-1和mTOR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监测二者的表达对判定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斌;杨云琳;周永娜;赵长林;任明智;宫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皮质运动区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Gesell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量表评定.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头疼、头晕及异常病理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发育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4.37±16.37)分比(62.37±14.21)分和(74.50±13.32)分比(61.90±13.76)分],而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言语能发育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57±5.93)分比(79.07±5.75)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言语能发育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80.70±5.38)分比(78.57±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和D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76.43±19.18)%比(75.40±19.38)%、(50.53±27.63)%比(49.60±28.22)%、(31.07±24.93)%比(28.40±23.70)%和(1.60±1.33)%比(0.89±0.37)%;治疗组:(85.80±13.73)%比(79.13±16.87)%、(65.77±26.27)%比(49.37±29.67)%、(49.60±28.22)%比(28.83±23.19)%和(2.10±1.60)%比(1.07±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区、B区和C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D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比单独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粗大运动改善更佳,rTMS除了能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对患儿语言能力也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敏;李新剑;金鑫;杨忠秀;李之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盆底复健方案对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盆底复健方案对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水平、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及女性性满意度调查量表(SSS-W)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行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Kegel训练方案治疗80例(对照组),行Kegel训练方案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的综合盆底复健方案治疗80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FSFI评分、SSS-W评分、性交痛发生率及性生活频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盆底肌力Ⅲ、Ⅳ、Ⅴ级分别为5、42、33例,对照组分别为21、4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SFI评分和SSS-W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4±3.70)分比(28.51±2.95)分和(139.80±16.17)分比(122.33±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性交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8/80)比55.00%(4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性生活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性生活频率0、1、2、≥3次/个月分别为0、8、20、52例,对照组分别为5、34、24、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盆底复健方案用于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改善FSFI评分和SSS-W评分,提高性生活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飞飞;戴婵娟;何彩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卵巢癌细胞转移与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细胞转移与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9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40例(转移组),无远处或局部转移49例(非转移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结果 转移组卵巢癌组织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25±0.04比0.20±0.03),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非转移组(0.21±0.03比0.24±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癌旁组织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非转移组(0.25±0.04比0.2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外周血IL-6和TNF-α明显低于非转移组[(22.38±5.58)ng/L比(25.82±4.58)ng/L和(8.47±2.35)ng/L比(10.74±3.28)ng/L],IL-10明显高于非转移组[(44.47±12.26)ng/L比(39.48±9.5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外周血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主要表现为Th1/Th2细胞免疫向Th2细胞免疫漂移,与肿瘤的转移有关.

    作者:刘小丽;杨志明;王黎黎;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索利那新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9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口服索利那新分为索利那新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术后第1~3天日/夜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尿液外渗发生情况,血尿持续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良反应(口干、头痛、腹胀)发生情况等.结果索利那新组术后第2、3天日和夜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日膀胱痉挛次数:(1.54±0.42)次比(3.35±0.43)次和(1.38±0.58)次比(2.86±0.66)次,夜膀胱痉挛次数:(1.66±0.63)次比(3.58±0.72)次和(1.47±0.33)次比(3.27±0.68)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0.18±0.11)h比(0.33±0.18)h和(0.21±0.09)h比(0.29±0.21)h],索利那新组术后第3天尿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2%(1/52)比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利那新组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0.2±5.6)h比(48.3±4.7)h、(50.6±5.9)h比(70.3±6.2)h和(7.6±1.4)d比(10.4±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可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次数、缩短膀胱痉挛时间,对于降低尿液外渗的发生率及缩短拔管时间等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高占峰;王伟;于广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青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目的 探讨中青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6例中青年(年龄28~59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176例(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210例(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色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女性比例、高血压发病率、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非糖尿病组[28.4%(50/176)比6.7%(14/210)、63.6%(112/176)比43.8%(92/210)和(26.5±2.5)kg/m2比(23.8±1.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年龄及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96±1.32)mmol/L比(4.67±1.12)mmol/L和(2.77±2.01)mmol/L比(2.09±1.6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0.92±0.30)mmol/L比(1.10±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脑钠肽、纤维蛋白原(FI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主动脉根部内径、室壁运动减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3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9.1%(104/176)比37.6%(79/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左主干、回旋支累及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5.9%(28/176)比6.2%(13/210)、79.5%(140/176)比53.8%(113/210)、46.5%(82/176)比23.8%(50/210)和(58.6±17.9)分比(49.5±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累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女性、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多见,其冠状动脉病变重、病变弥漫、以3支病变为主,左主干、回旋支病变多见.

    作者:成小丽;马淑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年龄28~69(56.3±1.9)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4~30(14.1±1.2)年;均为≥2级股骨头坏死,双侧股骨头坏死9例,右侧股骨头坏死9例,左侧股骨头坏死4例;2例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余20例均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且治疗不规范;X线检查示多发骨折4例(均无外伤史),另有4例行骨密度检查均提示骨质疏松.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并非罕见,多数患者长期自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且治疗不规范,合并骨质疏松.

    作者:王敬亚;刘琳;杨君霞;孟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结肠开腹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横肌平面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记录两组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6、12和24 h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85.3±135.3)μg比(526.2±176.6)μg、(9.6±3.8)min比(15.3±5.2)min、(13.6±5.1)min比(19.4±6.8)min和25%(5/20)比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和12 h静息状态VAS明显低于对照组[(2.48±0.96)分比(3.22±1.18)分和(2.19±0.85)分比(2.93±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静息状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明显减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和镇痛,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作者:蒋洪宇;申颖;阳子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抗凝血酶Ⅲ在初治肾病综合征中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32例(肾病综合征组),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缓解后)AT-Ⅲ活性,并与3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观察肾病综合征组AT-Ⅲ活性恢复时间与尿蛋白转阴时间.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前血浆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13±16.35)%比(93.86±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后[(103.54±31.6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后血浆AT-Ⅲ活性恢复时间早于尿蛋白转阴时间[(8.70±3.30)d比(14.30±3.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临床缓解时,血浆AT-Ⅲ活性也恢复,且血浆AT-Ⅲ活性的恢复早于尿蛋白转阴,血浆AT-Ⅲ活性的恢复可以作为临床缓解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姚彤;林磊;罗新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urner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异常研究进展

    Turner综合征(TS)是常见的X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生长发育迟缓及性腺发育不全.研究发现TS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现就TS患者甲状腺异常方面的临床特点及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孙焱;刘靖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研究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除了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之外的近添加到有效调脂药物之列的,其能够降低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够治疗LDL-C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近30年,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LDL-C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ASCVD重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常与肥胖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冠心病等疾病同时存在或者先后发生.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的发病及死亡危险.现对PCSK9抑制剂调节血脂异常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任海艳;王丽宏;车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雌激素受体β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恶变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许多研究发现了其恶变的高危因素.近的研究为雌激素受体β(ER-β)可以影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和凋亡提供证据.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信号途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其抗失巢凋亡作用是癌细胞转移的先决条件.在神经系统中,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TrkB/BDNF的高表达并增强其活性.因此,在EAOC中,恶变的高危因素与ER-β表达的相关性,ER-β与TrkB/BDNF信号途径的关系亟待我们的探索.

    作者:林晓萌;于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