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131Ⅰ治疗儿童Graves病随访15年一例报告

    Graves病(GD)是一种以甲状腺激素生成和分泌过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危害大,可影响儿童、青少年各个系统的发育成熟,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ATD)、外科手术和 131Ⅰ.长期以来 131Ⅰ治疗儿童、青少年Graves病在我国未广泛使用,主要是出于对其安全性,尤其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率等方面的顾虑所致.我院对1例8岁Graves病患者经 131Ⅰ治疗后进行了15年的随访,现将病例资料整理分析,对 131Ⅰ治疗Graves病在儿童、青少年中使用的安全性、利与弊以及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张娟;孙榕婉;郑俊龙;蒋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心包积气一例报告

    新生儿心包积气为新生儿气漏综合征中为少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心包腔是由壁层心包和脏层心包折返而形成的密闭浆膜腔,一般气胸不会引起心包积气,多与纵隔积气合并发生,单一的心包积气在新生儿气漏综合征中很少发生.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心包积气患儿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下硫辛酸的保护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硫辛酸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8株H9c2大鼠心肌细胞株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至满视野时传代后分为常氧组、缺氧/复氧组和硫辛酸组.检测三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氧/复氧组和硫辛酸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常氧组[(52.86±6.39)%、(69.25±7.63)%比(92.31±7.82)%],但硫辛酸组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复氧组和硫辛酸组LDH活性和MDA明显高于常氧组[(286.37±27.49)、(209.72±25.63)U/L比(126.32±18.94)U/L和(1.72±0.06)、(1.13±0.07)μmol/L比(0.68±0.06)μmol/L],但硫辛酸组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复氧组和硫辛酸组HO-1明显高于常氧组[(213.71±18.94)%、(367.26±23.07)%比(87.92±19.23)%],而且硫辛酸组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硫辛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增加HO-1含量,发挥其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作者:逄晓玲;王雪原;张洪颖;王倩;朱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清甲胎蛋白、前白蛋白联合检测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前白蛋白(PALB)等生化指标变化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17例)和死亡组(14例).分别于治疗前(入院第2天),治疗后第3、9、18天及末次(出院前/临终前)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AFP、PALB,并计算PTA.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第9天、治疗第18天和末次PTA明显低于生存组[(30.17±4.79)%比(39.74±4.77)%、(25.47±6.46)%比(42.79±6.88)%和(21.40±9.17)%比(47.17±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第3天、治疗第9天、治疗第18天和末次AFP明显低于生存组[(121.9±31.7)μg/L比(134.6±31.8)μg/L、(88.7±40.8)μg/L比(169.9±41.7)μg/L、(56.9±29.7)μg/L比(176.8±48.1)μg/L和(29.8±15.7)μg/L比(204.3±4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第3天、治疗第9天、治疗第18天和末次PALB明显低于生存组[(107.2±17.4)mg/L比(126.3±33.2)mg/L、(91.2±11.9)mg/L比(137.9±35.7)mg/L、(54.7±14.8)mg/L比(151.9±27.9)mg/L和(43.3±19.7)mg/L比(159.3±4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PTA和血清AFP、PALB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关系密切,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可有助于判断病情.

    作者:周宪伟;房忠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优化药物治疗的对比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NV-PCI)与优化药物治疗(ODT)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NV-PCI 70例(NV-PCI组),行ODT 72例(ODT组).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ODT组与NV-PCI组桥血管数目和闭塞桥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7)支/例比(2.4±0.9)支/例和(1.4±0.9)支/例比(1.3±0.7)支/例,P>0.05].NV-PC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ODT组[12.9%(9/70)比22.2%(16/72)],LVEF明显高于ODT组[(63.5±14.0)%比(5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NV-PCI与ODT相比,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而LVEF明显提高.

    作者:陈海坚;莫逆;朱秀龙;曹勇;魏芝宝;陈炎;苏国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胆道术后经鼻空肠管胆汁回输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胆汁外引流患者经鼻空肠管胆汁回输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胆道手术胆汁外引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胆汁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以及胆汁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患者对胆汁回输的耐受良好,部分患者发生腹胀、恶心和呕吐,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胆汁回输组术后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31±18)U/L比(48±32)U/L、(51±32)μmol/L比(76±38)μmol/L]和术后第7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明显低于对照组[(32±19)U/L比(43±26)U/L、(20±19)U/L比(31±2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回输组术后第3和4天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85±52)ml比(428±96)ml和(509±62)ml比(458±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道术后胆汁外引流患者的胆汁通过鼻空肠营养管回输,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

    作者:马顺茂;刘红磊;刘永红;彭艳军;任瑞锋;曹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住院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特点,并分析其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组(诊断年龄≤40岁,120例)和晚发组(诊断年龄>40岁,34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患病情况进行比较,并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早发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舒张压明显高于晚发组[70.0%(84/120)比52.3%(179/342)、(8.68±3.08)mmol/L比(8.07±2.74)mmol/L、1.69(1.06,2.92)mmol/L比1.48(1.07,2.24)mmol/L、(84±10)mmHg(1 mmHg=0.133 kPa)比(81±1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早发组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和2 h C肽明显低于晚发组[44.2%(53/120)比60.2%(206/342)、(134±17)mmHg比(138±18)mmHg和(3.99±2.47)μg/L比(4.75±2.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吸烟比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周围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发相[13.3%(16/120)比24.3%(83/342)、11.7%(14/120)比22.8%(78/342)],而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晚发组[37.5%(45/120)比27.8%(95/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是促进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早发与晚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并发糖尿病肾病,而晚发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及脑血管病等大血管病变,对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综合管理,积极预防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芳;钟历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质谱分析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区分价值

    目的 比较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质谱差异.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7例,均进行血质谱分析,包括血氨基酸、酰基肉碱和部分比值共93个指标.结果 利用被检测的93个指标进行的多变量统计分析,可以将两组患者明显区分开来.对两组患者区分贡献较大的共有32个指标,其中包括4个化合物比值指标.进一步的Logistic分析提示丙氨酸、十四烯酸肉碱、十四酸二酰肉碱、脯氨酸和丝氨酸5个指标组合足够区分两组患者,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组合后,曲线下面积可达0.99.其中除丙氨酸外,其余4个指标均在失代偿患者中显著升高.结论 血代谢物质谱分析可以用于失代偿期与代偿期患者的区分,相应显著变化的化合物可能会为疾病的进展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黄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除术的21例NVG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3~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完成全视网膜光凝,16例联合行白内障手术,15例联合行睫状突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情况.结果 术后3周80.95%(17/21)患者NVI完全消退.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18.6±5.1)、(14.3±4.8)、(12.8±4.4)、(15.1±3.7)mmHg(1 mmHg=0.133 kPa)比(42.8±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2例因眼压难以药物控制,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6个月眼压完全控制15例,条件控制6例,无低眼压发生.4例视力没有明显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于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增殖明显的NVG患者,首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联合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光凝、睫状突光凝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洁;顾朝辉;赵玮;陈娜;杨娜;杜鹃;刘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及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临床特征以及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65例,入院24 h内测定血肌酐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于入院2 d内、1年后随访分别行头颅MRI检查,以CMBs解剖评估量表(MARS)评定进展性CMBs,并将患者分为进展性CMBs组(进展组,42例)和未进展性CMBs组(未进展组,22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并统计分析进展性CMBs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组年龄、入院时24 h脉压及肾功能减退和CMB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69.8±5.8)岁比(61.5±4.9)岁、(63.3±3.1)mmHg(1 mmHg=0.133 kPa)比(51.8±4.2)mmHg、69.0%(29/42)比39.9%(89/223)和57.1%(24/42)比25.1%(56/223)],而血小板明显低于未进展组[(168±35)×109/L比(189±4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减退和CMBs是进展性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1和1.054,95%CI 1.042~2.493和1.010~1.142,P<0.05).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后进展性CMBs患者的肾功能减退比例升高,且进展性CMBs与肾功能减退有相关性.

    作者:冯清春;黄达;胡少敏;吴碧莹;王兴文;梁赋;陈小丽;彭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围生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E)孕妇围生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EOSPE孕妇75例(EOSPE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7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和hs-CRP水平.记录EOSPE组围生儿死亡情况,按照围生儿情况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结果 EOSPE组hs-CRP、TNF-α和IL-2明显高于对照组[(7.2±2.1)mg/L比(2.5±1.0)mg/L、(28.9±5.3)ng/L比(12.4±3.5)ng/L和(134.3±34.6)ng/L比(104.2±2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PE组有18例围生儿死亡(死亡亚组),57例围生儿存活(存活亚组),死亡亚组hs-CRP明显高于存活亚组[(8.9±1.3)mg/L比(7.1±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亚组TNF-α、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CRP预测EOSPE所致围生儿死亡的佳阈值为7.98 mg/L,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为0.637~0.922,敏感度为0.83,特异度为0.68.结论 炎性反应参与EOSPE的病理生理过程,hs-CRP为预测EOSPE孕妇发生围生儿死亡的良好指标.

    作者:樊晓君;陈丽;刘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和Ⅱ型骨折的疗效

    目的 评价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和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ipkinⅠ和Ⅱ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S-P入路并以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患者29例(常规组),行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再以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29例(改良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常规组和改良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5.2)个月比(15.8±5.6)个月,P>0.05].改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和4周VAS明显低于常规组[(8.1±0.8)cm比(12.3±1.2)cm、(144.3±16.5)ml比(172.4±21.6)ml、(4.5±1.1)分比(5.9±1.5)分和(1.6±0.7)分比(2.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末次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骨折的较好方法,具有显露清晰、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轻等优势.

    作者:马绍鹏;胡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酒精戒断综合征致横纹肌溶解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酒精戒断综合征(AWS)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AWS致R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63(51.3±9.8)岁.7例均有明显肌痛和乏力,4例有肢体肿胀,3例有上腹痛.7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均明显升高.1例出现急性肾衰竭.7例患者经大量补液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以全身性戒断抽搐和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AWS患者因肌肉长时间剧烈收缩,肌细胞受到破坏可引起RM.临床接诊AWS患者时应监测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肾功能及肝功能的变化,如发生RM应早期补液治疗.

    作者:钟强;龚丽;何虹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构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及应用性分析

    目的 构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PDN患者,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依据随访结果预判继发MCI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验证不良预后事件出现的时间窗.结果 共82例PDN患者完成研究,其中16例患者继发MCI,66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认知功能正常.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PDN患者继发MCI的独立影响因素为PDN病程、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R=1.238、1.336、1.450,P<0.05).PDN病程≥3.367年、BPI评分≥4.704分、NSE≥7.420μg/L的PDN患者,继发MCI的时间窗更短,其中BPI评分和NSE具有更高的评判效能.结论 PDN病程、BPI评分、NSE是PDN患者继发MCI的独立影响因素,且BPI评分≥4.704分、NSE≥7.420μg/L为衡量PDN患者随访期内继发MCI的佳临界值.

    作者:张淳;湛疆;祁学章;邵婧;赵梦;汪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常规转流和选择性转流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 比较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常规转流与选择性转流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CEA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中常规颈动脉转流)和观察组(术中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结果行选择性转流),每组96例.记录患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30 d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TCD监测行颈动脉转流率为35.4%(34/96),其中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转流率为8/13,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转流率为31.3%(26/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6,P<0.01).两组颈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1,P>0.05);观察组行颈动脉转流患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短于未行颈动脉转流患者[(4.36±0.48)min比(10.15±0.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4,P<0.05).两组术后30 d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9,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中采用选择性转流可使围手术期卒中事件发生率降低,尤其对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给予术中转流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温大平;崔健;杭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Ⅱ至Ⅲ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4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及滑脱复位丢失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VAS、ODI、椎间隙高度和椎体滑脱均较术前明显改善[(4.5±0.8)分比(8.6±1.2)分、(32.0±1.3)分比(46.0±3.7)分、(10.5±2.2)mm比(4.6±2.1)mm和(2.1±2.0)mm比(11.2±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2个月无明显变化[(2.1±2.0)分、(11.0±1.1)分、(9.8±2.5)mm和(2.2±2.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作者:张思胜;赵红卫;肖运祥;刘杨;刘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麻醉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对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年内复发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及术后镇痛等麻醉相关因素对膀胱癌初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是否产生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选择及麻醉中需关注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历史性队列为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月4日的连续病例,前瞻性队列为2011年1月5日—12月31日的连续病例,随访终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每例均随访至术后满1整年.共402例确诊为膀胱癌初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选.根据其不同麻醉方法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经随访确定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别对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饮酒史,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是否<3分,肿瘤相关因子Ki67、P53、CK20、VEGF是否两项以上阳性共12项临床因素与膀胱癌1年内是否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用大似然法拟合分析.结果 402例患者中获得随访结果396例,随访率为98.51%.其中,1年内复发211例,复发率为5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型,麻醉时间,术后12 h VAS评分<3分,肿瘤分期,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相关因子Ki67、P53、CK20、VEGF两项以上阳性与膀胱癌术后1年内复发相关(P<0.01),而麻醉方式与膀胱癌术后1年内复发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RR=0.371,95%CI:0.183~0.752),饮酒史(RR=0.348,95%CI:0.161~0.752),术后12 h VAS评分<3分(RR=0.023,95%CI:0.011~0.050),麻醉时间(RR=3.042,95%CI:1.495~6.192),肿瘤相关因子Ki67、P53、CK20、VEGF两项以上阳性(RR=8.676,95%CI:4.018~18.733)为膀胱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其中麻醉时间、肿瘤相关因子Ki67、P53、CK20、VEGF中两项以上阳性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而饮酒史、年龄、术后12 h VAS评分<3分是影响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膀胱癌初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不显著;麻醉时间依赖于手术时间,与术后1年内复发相关;术后镇痛完善(术后12 h VAS评分<3分)为保护因素;年龄与饮酒史亦为保护因素.

    作者:王怡;黄泽清;马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Dickkopf-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Dickkopf-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Dickkopf-1及影像学(X线)分期.采用RA疾病活动量表(DAS)进行评估,并将ESR、CRP引入计算DAS44评分.分析Dickkopf-1与RA临床特点、DAS44评分等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Dickkopf-1表达水平为(2.70±0.46)μg/L.RA患者血清Dickkopf-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程、CRP、血小板、ANA、AKA、APF、RF和影像学分期无关(P>0.05).血清Dickkopf-1水平与TJC、SJC、ESR、DAS44-ESR评分、DAS44-CRP评分和抗CCP抗体相关(r=0.200、0.291、0.178、0.222、0.199和0.278,P=0.019、0.001、0.037、0.009、0.028和0.012).结论 RA患者血清Dickkopf-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参与了RA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张丽卿;王建宝;李鹏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分类树模型建立在危险因素研究中的作用

    目的 应用分类树模型构建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0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症患者和102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症患者,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法建立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类树模型,采用错分概率Risk值、索引图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包括3层10个节点,共筛检出3个解释变量,即住院时间≥14 d、侵入性操作和合并基础疾病是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模型的错分概率Risk值为0.020,利用预测概率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该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分类树模型能够有效地拟合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测,其中住院时间≥14 d、侵入性操作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姣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合并肺炎时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合并肺炎时免疫功能与其症状轻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合并肺炎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Ross评分将婴儿分为两组,0~6分为轻症组(28例),7~12分为重症组(17例);再根据畸形情况将婴儿分为两组,其中仅患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之一者为单一畸形组(21例),合并2种及以上畸形以及其他畸形者为复合/复杂组(24例).另外选取12例健康体检婴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IgG、IgA、IgM.结果 轻症组、重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单一畸形组、复合/复杂组和对照组IgG、IgA、IgM、CD8+、CD4+/CD8+、NK细胞和B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CD3+明显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0.59±0.10比0.69±0.13和0.69±0.12),CD4+明显低于对照组(0.34±0.07比0.4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单一畸形组、复合/复杂组和对照组CD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复杂组CD4+明显低于单一畸形组和对照组(0.34±0.07比0.45±0.15和0.4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和CD4+的降低可能是左向右分流型CHD婴儿合并肺炎时病情较重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胜;江荣;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喉罩全身麻醉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喉罩应用于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麻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新生儿按麻醉方法分为喉罩组(50例)和气管插管组(5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喉罩后即刻(T1)、插管/喉罩后10 min(T2)及拔管/喉罩后即刻(T3)记录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患儿拔管/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及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插管/喉罩顺利,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喉罩组各时间点心率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T1和T3时心率和MAP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T1和T3时心率和MAP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心率:(131.1±11.0)次/min比(146.9±13.7)次/min和(131.9±9.8)次/min比(147.3±14.6)次/min;MAP:(44.2±5.5)mmHg(1 mmHg=0.133 kPa)比(47.9±8.4)mmHg和(45.1±7.3)mmHg比(49.1±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喉罩组拔管/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和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6.1±2.2)min比(12.5±3.6)min、(2.9±1.1)ml比(5.1±1.9)ml和4%(2/50)比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麻醉用药少,呼吸道并发症少,麻醉更为安全.

    作者:马娟;张奉超;王云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共27个病灶,直径1.2~15.0 cm,平均6.9 cm.≥6 cm者以囊实性为主.边界清楚者26个,其中圆形、类圆形14个,分叶状9个,不规则形3个,边界不清1个.9例共10个病灶行CT扫描,平扫呈软组织密度.16例共17个病灶行MRI,T1WI均呈等稍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信号复杂,变化多且不均匀,T2WI稍高信号8个,等稍低信号7个,明显低信号2个.8个病灶内可见裂隙状高信号.7例行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1例强化明显,1例未见强化.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成分,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孔丹;宋立孝;陶维静;黄伟;庄莹莹;张建东;郑纪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PCOS伴IR患者99例,予改善全身状况,调整内分泌后促排卵治疗,依据用药方案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3例.A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与成本效果.结果 三组间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和卵泡刺激素(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48.48%(16/33)和2/16,B组分别为63.64%(21/33)和33.33%(7/21),C组分别为69.70%(23/33)和39.13%(9/2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814.00元比1331.50和1900.67元),C组治疗费用高于B组;B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A组和C组(39.95%比65.12%和48.57%).结论 PCOS伴IR患者治疗中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及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取得一定效果,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可将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作为临床治疗PCOS伴IR的优选方案.

    作者:刘榴;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大坤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每组38例;对照组1例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被剔除.两组均于月经第9天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d,连续服用10 d,排卵后服用14 d黄体酮胶丸2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针刺配合大坤丹(自拟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类型(围排卵期),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0.80±0.24)cm比(0.71±0.19)cm],A型子宫内膜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7.9%(22/38)比35.1%(13/37)],PSV明显高于对照组[(9.85±0.79)cm/s比(6.09±0.62)cm/s],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0.89±0.06比1.06±0.11和0.49±0.06比0.57±0.10),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6%(12/38)比10.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9,P<0.05).结论 针刺配合大坤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的形态、局部血流状态,提高其容受性,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丽旻;白长川;王宝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小RNA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挑战之一.自发现微小RNA与肿瘤关系密切以来,就被建议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现回顾近年关于微小RNA在结肠癌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其在Wnt信号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作者:张好刚;徐训政;乔鹏飞;吴德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远端缺血预处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造影剂使用的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而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端缺血预处理的方法操作简单,无创,效果理想,更应成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莉;李若白;张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