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膀胱肿瘤来源于尿路上皮细胞,占膀胱癌的90%以上,原发性膀胱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1%[1],其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节外周淋巴瘤为常见类型[1-2].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2例原发性膀胱恶性淋巴瘤,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亚伟;李鼎;刘园园;王建卫;苗晓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段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长段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于术后6和12个月随访间歇性跛行距离变化,并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闭塞或狭窄将患者分为通畅组及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通畅24例(通畅组),再狭窄或闭塞14例(再狭窄组).再狭窄组踝肱指数(ABI)明显低于通畅组(0.47±0.41比0.5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实际情况将数据进行分级,结果显示,病变长度>30cm、支架长度>30cm、年龄>70岁是长段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腔内治疗长段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安全有效,ABI降低、病变长度>30cm、支架长度>30cm、年龄>70岁是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鑫;汪岩;贾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选取单胎孕龄36~37+6周孕妇32例,其中发生胎膜早破18例(胎膜早破组),未发生胎膜早破14例(非胎膜早破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抑制素A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组(1253.5ng/L比698.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抑制素A预测胎膜早破的佳截断值为984.45ng/L,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8.6%,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59~0.95.结论 血清抑制素A水平对胎膜早破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崔春明;王青;高梅;孙强;吴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T1WI、T2WI和FLAIR)及SWI检查,比较SWI与MRI常规序列检出的出血灶数量.结果 SWI检出出血灶率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39.74%(31/78)比21.79%(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8,P=0.015).SWI检出出血灶156个,T1WI、T2WI和FLAIR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16、26和37个,SWI检出出血灶数量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3、-4.476和-4.478,P<0.01).SWI检出出血灶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低于未检出出血灶患者[(14.23±0.80)分比(14.84±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6,P<0.01);SWI检出出血灶数量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rs=-0.471,P=0.008).结论 SWI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MRI常规序列,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
作者:杨染;管华月;曾文兵;熊静娴;李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5mm超细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困难气道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8例年龄4个月至8岁具有困难气管插管指征的患儿,采用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的方式,3.5mm超细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口)气管插管.结果 28例患儿中除1例口腔出血患儿经吸痰和再次加压给氧后插管成功,其余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时间(1.50±0.25)min,对气道无损伤,成功率100%.结论 3.5mm超细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引导下插入气管导管,应用于小儿困难气道具有明显优势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作者:邓信林;黄建成;蔡铁良;沈七襄;胡宏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US)、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外侵犯(ET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术前行US和MRI检查且病理终确诊为PTC的90例患者,比较二者评估PTC的微小ETE、广泛ETE、ETE(微小ETE+广泛ET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结果 评估PTC的微小ETE,US的敏感度高于MRI(81.9%比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PTC的广泛ETE,MRI的特异度高于US(80.9%比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估PTC的ETE,US的敏感度、NPV高于MRI(97.4%比88.3%、80.0%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评估PTC的微小ETE,US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评估PTC的广泛ETE,MRI比US具有更高的特异度;评估PTC的ETE,US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NPV.
作者:王娴;谌业荣;张国梁;张津;张衡;黄昊;钱晓芹;胡曙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低氧血症40例(低氧血症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37例(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1.9%(4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8,95% CI 1.018~1.164,P=0.013)、体质量指数≥25 kg/m(2OR=6.495,95% CI 1.327~31.789,P=0.021)、心包积液(OR=6.384,95% CI 1.426~28.576,P = 0.015)、白细胞计数(OR = 1.289,95% CI 1.033~1.609,P =0.024)、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OR=23.757,95% CI 2.849~198.085,P=0.003)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围手术期存在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尤其是肥胖患者,术前和术中应积极给予抗炎处理.控制出血,尽可能减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使用,可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林丽珠;梁蓓薇;梁东科;卢伊芝;张炳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N患者52例,其中Lee分级Ⅰ~Ⅲ级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cm/min41例(IgAN-A组),Lee分级≥Ⅲ级且eGFR<60ml/min11例(IgAN-B组).另外选择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蚕豆凝集素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糖链N-乙酰半乳糖胺低糖基化IgA1(Gd-IgA1),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终末氧化蛋白产物(AOPPs).结果 IgAN-B组尿蛋白及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明显高于IgAN-A组[(3613±2247)mg/d比(1457±1342)mg/d、(8.30±2.92)mmol/L比(5.46±1.55)mmol/L、(155.09±57.97)μmol/L比(77.50±22.55)μmol/L和(466.73±120.97)μmol/L比(361.70±94.40)μmol/L],白蛋白和eGFR明显低于 IgAN-A 组[(36.45±4.71)g/L 比(39.37±3.97)g/L 和(50.71±26.50)ml/min 比(94.67±23.4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A组与IgAN-B组IgG、IgA、IgM、C3和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血清Gd-IgA1和AOPPs明显高于对照组[0.44±0.17比0.15±0.06和(120.3±48.5)μmol/L比(45.7±1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B组血清Gd-IgA1和AOPPs明显高于IgAN-A组[0.59±0.23比0.35±0.12和(159.4±50.2)μmol/L比(90.9±4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患者血清Gd-IgA1和AOPPs水平呈正相关(r=0.603,P<0.05).结论 IgAN患者血清异常糖基化可导致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且IgAN患者血清Gd-IgA1和AOPPs水平与IgAN的进展相关,提示Gd-IgA1联合AOPPs可能成为IgAN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刘书馨;刘红;陈琛;王媛媛;王伟;康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CT严重指数(CTSI)和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pa检验分别比较MCTSI和CTSI与2012版亚特兰大AP分类标准(临床分级诊断)的一致性,计算MCTSI和CTSI预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TSI和CTSI对SAP和死亡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CTSI和CTSI与2012版亚特兰大AP分类标准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0.653和0.656).MCTSI预测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18/20)、86.5%(45/52)、72.0%(18/25)和95.7%(45/47),CTSI分别为50.0%(10/20)、96.2%(50/52)、83.3%(10/12)和83.3%(50/60).MCTSI预测SAP和死亡的AUC分别为0.932和0.913,CTSI预测SAP和死亡的AUC分别为0.908和0.874.结论 MCTSI和CTSI在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的整体一致性均较好,但MCTSI对SAP和预后预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更高.
作者:王健;郁毅刚;林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植入技术参数和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间隔部起搏1年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80例,30例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植入(被动电极组),50例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螺旋电极植入(主动电极组),两组在植入时间、曝光时间、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及间隔部起搏1年后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变化.结果 主动电极组较被动电极组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长[(20.00±3.48)min比(15.00±2.67)min、(9.45±3.48)min比(6.78±2.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电极组QRS时限及QTc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短[(0.1192±0.0421)s比(0.1423±0.0324)s、(0.4035±0.0268)s比(0.4427±0.05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主动电极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螺旋电极间隔部起搏较被动电极心尖部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性起搏,是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作者:王建飞;张晓红;周跟东;程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神经外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0.19±5.23)h比(191.52±9.67)h],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功能独立自主量表(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21±1.41)分比(8.54±1.38)分和(85.91±10.24)分比(67.63±9.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30%(42/97)比17.53%(17/97)],而植物生存/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31%(10/97)比31.96%(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高压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15/97)比38.14%(37/97)、5.15%(5/97)比16.49%(16/97)和6.19%(6/97)比16.49%(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相比,高压氧联合神经外科治疗在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预后、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金贇;潘云峰;沈王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2.0cm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上尿路≥2.0cm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需择期再行清石术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45.76±9.24)min比(52.12±10.68)min、2.00%(1/50)比16.00%(8/50)和(4.46±1.22)d比(5.73±1.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9%(70/74)比81.69%(5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尿路≥2.0cm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可有效降低再次手术率,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该治疗方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安全有效.
作者:朱坤军;刘一;顾涵潇;吕建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对弱精子症患者精浆生化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弱精子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45例,B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45例,C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60例,三组均治疗2个月.检测精液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用药6个月随访女方妊娠率.结果 C组治疗后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4.41±1.21)ml比(4.01±0.87)和(3.97±1.10)ml、(24.63±4.44)×109/L比(20.45±4.69)和(18.04±3.05)×109/L、(64.05±7.98)%比(45.15±8.87)%和(51.47±10.01)%、(26.05±5.62)%比(15.01±3.67)%和(18.31±2.21)%、(55.30±9.65)%比(38.07±8.26)%和(44.35±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果糖、a-糖苷酶及酸性磷酸酶明显高于A组和B组[(30.36±5.30)mmol/L比(24.01±6.32)和(26.03±5.53)mmol/L、(60.61±8.86)U/L比(45.46±8.87)和(50.56±5.56)U/L、(140.12±10.25)U/L比(98.36±8.36)和(100.36±8.3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锌明显高于A组和B组[(2406.96±187.60)μmol/L比(1508.30±135.87)和(2001.30±130.26)μmol/L],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6个月内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51.6%(31/60)比37.8%(17/45)和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精子症患者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可提高精浆中果糖、a-糖苷酶、锌、酸性磷酸酶水平,明显改善精液质量,增加女方妊娠率.
作者:王世平;吕涛;周振鹏;孙秀斌;徐光玉;崔子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30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NI.结果 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术后30 d死亡55例,病死率为21.8%.术后30d死亡患者年龄、血肿体积、丘脑出血率明显高于术后30d存活患者[(57.5±13.1)岁比(50.9±14.8)岁、(53.12±8.03)ml比(47.23±7.35) ml、83.6%(46/55)比7.1%(14/197)],术前和术后第3天淋巴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术前和术后第7天PNI明显低于术后30d存活患者[(4.67±2.95)×109/L比(6.22±3.91)×109/L、(3.49±1.78)×109/L比(4.81±3.79)×109/L、(38.71±5.97)g/L比(44.10±5.35)g/L、43.38±6.41比50.32±6.84、35.55±10.89比40.54±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NI和术后第7天PNI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d病死率的临界值为44.95和40.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NI和术后第7天PNI是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21和0.463,95% CI 0.041~0.359和0.220~0.972,P<0.01或<0.05).结论 术前和术后第7天PNI分别≥44.95和≥40.30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唐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比较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密集方案与常规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81例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化疗周期不同分为密集组(40例)和常规组(41例).术前均行2~6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mg/m2,持续1h静脉滴注,第1天;表柔比星9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密集组14d为1个周期;常规组21d为1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密集组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20.0%(8/40)比12.2%(5/41)、85.0%(34/40)比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集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常规组[77.5%(31/40)比58.5%(24/41)、87.5%(35/40)比73.2%(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密集方案与常规方案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且不良反应相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月涛;宋歌;钱倩;王建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CT三维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光棒前段塑型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头颈部上呼吸道螺旋CT扫描的53例AS患者(AS组)和60例无颈部畸形的普通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均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获得的图像按照人体实际尺寸以1:1的比例打印.在患者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上使用气管导管模拟气管插管.测量声门入口至上下切牙中点之间气管导管的长度(L)、气管导管的弯曲角度(α)、上正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距离(D1)和声门入口中点至会厌根部的距离(D2).结果 AS组α和D1明显大于对照组[(89.57±15.22)°比(67.65±13.32)°和(8.11±0.69)cm比(7.39±0.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和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S患者α、L、D1和D2明显大于女性AS患者[(90.78±14.51)°比(81.57±15.01)°、(12.84±0.88)cm比(11.56±1.17)cm、(8.18±0.59)cm比(7.69±0.64)cm和(3.22±0.38)cm比(2.30±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光棒前段弯折角度要大于一般患者,且要考虑到性别因素对其塑型的影响.
作者:陈建恒;汪小海;李勇;夏小萍;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项结合法(前后结合、钝锐结合、顺逆结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三项结合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3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389例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47例患者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大出血、胆道损伤、胆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三项结合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毅锋;张金燕;陈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机械通气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不但有利于减少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而且在健康肺患者中应用也有益处.现对肺保护性通气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阐述.
作者:廖步程;黄绍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右美托咪定(DEX)是特异性α2受体激动剂,与α2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这种高选择性使其在不良反应少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镇痛及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应用于ICU患者的镇静、麻醉等多个领域.近年DEX的神经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在发育期脑损伤、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究.
作者:单阳阳;王浩;刘洪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微小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微小单链RNA,其通过使mRNA降解及抑制mRNA翻译来抑制靶向基因表达.随着对微小RNA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儿童过敏性疾病有关,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嗜酸性食管炎、哮喘和牛奶蛋白过敏等.近年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微小RNA的出现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现总结微小RNA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玉玲;曲书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环状RNA是一类缺乏5′末端帽子和3′末端多聚核苷酸尾共价结合的单链RNA环状分子.作为非编码RNA的新成员,环状RNA较其他线性RNA分子具有不同物种间更保守、不易被RNA酶降解、不同组织间特异分布且含量较高等优点.因此,环状RNA替代其他线性RNA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作为目前研究较多的环状RNA分子,小脑变性相关蛋白1反义转录物(CDR1as)拥有74位微小RNA-7结合位点;其不仅可通过竞争性内源RNA途径阻碍微小RNA-7功能还可以大量储存微小RNA-7并适时释放.CDR1as可稳定存在于血浆外泌体中并与诸多疾病预后指标相关.
作者:郑汪洋;李正龙;李景林;李鑫恒;王志东;崔云甫;姜兴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新兴的细胞学检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现就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以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广液基细胞学,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并及早治疗.
作者:杨欢;黄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膜性肾病(MN)是一种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N),前者多病因不明,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的29.35%,仅次于IgA肾病,且近年逐渐攀升[1],不排除与环境污染相关.SMN约占成年人MN的30%,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其发病机制、诊治和转归常与原发病密切相关.鉴于IMN和SMN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两者的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2009年, Beck等[2]发现M型磷脂酶A2受体(M-PLA2R)是IMN患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这不仅印证了当前IMN的发病机制,更成为IMN诊断以及与SMN鉴别诊断的一个新里程碑.虽然它的发现推动了IM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尚不明确,且目前治疗方案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热点.现就近年磷脂酶A2受体(PLA2R)相关IM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假设,以进一步探索IM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向.
作者:李彬;程根阳;袁文明;赵占正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