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妊娠合并异位脾一例并文献分析

    异位脾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可能是由于脾韧带的松弛或者发育不全造成的,多无临床症状,或因急性脾扭转就诊,可行超声及增强CT等多种影像方法明确诊断,如发现异位脾可行脾切除术.妊娠合并异位脾更加罕见,本文报道中期妊娠合并异位脾引产病例1例,讨论异位脾可能对妊娠造成的不良后果、妊娠对异位脾的影响及治疗方案,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妊娠合并其他类型盆腔包块的可能性,避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崔冬青;王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清扫的合理性探究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清扫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35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为376例,转移率为27.67%(376/1359).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10 mm(P<0.01)、甲状腺外浸润(P<0.01)、年龄<55岁(P<0.01)、肿瘤多灶(P<0.01)、肿瘤位于峡部(P<0.0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cN0的PTC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建议对肿瘤大径≥10 mm、包膜侵犯、年龄<55岁、肿瘤多灶、峡部PTC、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金秋风;李鹏;齐金星;张莎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保护隐神经用锚钉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保护隐神经用缝合锚钉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保护隐神经用锚钉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4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6个月.随访的患者膝关节均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屈曲30°行外翻应力试验提示Ⅰ度阳性2例,伸直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复查X线片显示膝关节内外关节间隙对称良好,置入的锚钉在骨内未出现松动及移位.术前屈膝(43.19±2.60)°,术后1年(135.6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1).48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43.19±2.60)分,术后1年(93.69±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P<0.01).疗效等级评价:优4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8%(46/48).结论 保护隐神经用缝合锚钉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有效防止术后膝关节内侧区域出现麻木症状,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可在直视下进行解剖等长修复,对于恢复韧带强度并维持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学武;潘风雨;冯尚祥;徐宁;罗毅;马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并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RM)及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22例因剧烈军事训练导致RM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表现、肾功能和肌损伤标志物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所有2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军人,起病前都参加军事跑训练.5 km越野19例(86.4%),5 km徒手2例(9.1%);发病季节夏季17例(77.3%),其中夏季5 km越野16例(72.7%).所有患者发病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酸激酶(CK)均明显增高,其中AKI 1期2例(9.1%),2期7例(31.8%),3期13例(59.1%).相关分析表明CK与AKI分期(r=0.453,P<0.05)、Scr(r=0.494,P<0.05)、BUN(r=0.545,P<0.01)呈正相关,与UA呈负相关(r=-0.487,P<0.05);乳酸脱氢酶(LDH)仅与年龄呈正相关(r=0.533,P<0.05);UA与年龄呈正相关(r=0.431,P<0.05),与血BUN(r=-0.513,P<0.05)、K+(r=-0.642,P<0.01)、CK(r=-0.487,P<0.05)呈负相关;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与血BUN(r=0.907,P<0.01)、Scr(r=0.690,P<0.01)呈明显正相关.22例患者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8例接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随访21例(95.5%)肾功能完全恢复,1例(4.5%)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剧烈运动易引发RM及相关AKI.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并适时行血液净化是成功救治的重要方法,应重视年龄因素在肌肉损伤中的影响作用,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肌损伤的标志物及电解质,以期预防RM及相关肾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符庆瑛;刘睿;贺发贵;单福军;马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立哌唑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儿童抽动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87例抽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耶鲁综合抽动症严重度量表(YGTSS)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声抽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42/46)、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运动抽动、发声抽动YGT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抽动、发声抽动YG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6.73±2.44)分比(15.36±2.10)分、(4.62±1.88)分比(9.58±3.72)分;研究组:(2.81±2.05)分比(6.73±2.44)分、(2.17±1.83)分比(9.62±3.67)分](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抽动症患儿口服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

    作者:梁亮;顾广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胶质瘤中Toll样受体2与LC3B、Beclin1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Toll样受体2(TLR2)与自噬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7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其中WHO分级Ⅰ~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2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 1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TLR2和LC3B、Beclin 1之间相关性.结果 在高级别胶质瘤(HGG)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LGG)中TLR2表达阳性率为92.9%(39/42)和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HGG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表达强阳性率为45.2%(19/42)和52.4%(22/42),在LGG组织中LC3B、Beclin1表达强阳性率为18.8%(6/32)和15.6%(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TLR2水平与LC3B(r=0.5638,P<0.05)、Beclin 1(r=0.6101,P<0.05)呈正相关.结论 TLR2高表达于HGG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可能与自噬水平相关,具有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

    作者:马立新;刘志慧;刘永良;王清波;李泽福;李承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272例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数量、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 寰枢椎旋转畸形67例(24.63%),发热27例(9.93%),头痛11例(4.04%),术后复发4例(1.47%),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0.37%).结论 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腺样体切除技术是治疗儿童腺样体疾病的高效、微创及并发症少的好方法.寰枢椎旋转畸形是常见术后并发症,临床医生易忽视此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华娜;李宪华;姜涛;金哲;李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管控中的作用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ME-NBI)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临床管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普通胃镜活检诊断为胃LGIN的病例,选取其中接受内镜复查并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的病例142例纳入研究.根据内镜复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普通白光胃镜(C-WLI)下活检组,ME-NBI组和ME-NBI下活检组,评价三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从而筛选出术前佳检查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评价两组间临床和内镜下的特征差异.结果 ME-NBI下活检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WLI下活检组和ME-NBI组(94.59%比86.76%和81.08%、85.71%比62.50%和75.00%、100.00%比100.00%和84.78%、100.00%比100.00%和75.00%、92.00%比83.02%和86.27%).非癌变组和癌变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变部位、肠化、HP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在癌变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癌变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E-NBI下再次活检对初次活检为胃LGIN的病变进行复查,可以筛选出癌变患者,避免延误治疗.对于大于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的病灶应该提高警惕,积极进行ME-NBI下再次活检.

    作者:孙静;庄耘;徐馥;李兆丽;李青;陈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部位梗死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梗死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1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灶部位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以及后循环梗死.根据是否出现END,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梗死部位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116例患者中END 31例,非END 85例,其中前循环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以及后循环梗死分别为55、29、21和1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57,95%CI 1.117~2.426,P=0.031)、糖尿病病史>6年(OR=1.342,95%CI 1.121~2.162,P=0.022)、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OR=1.264,95%CI 1.254~2.209,P=0.033)、梗死灶部位>2个(OR=1.153,95%CI 1.064~1.528,P=0.04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12分(OR=1.634,95%CI 1.248~1.688,P=0.029)是影响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前循环皮质作为参照进行相关危险度分析,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以及后循环梗死发生END的概率显著降低,即使经年龄、收缩压等因素校正后,此种趋势依然存在.结论 END的发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梗死灶部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前循环皮质梗死患者更易出现进展.

    作者:梁红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压力疼痛阈值测定在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前后意义探讨

    目的 通过压力疼痛阈值(PPTs)探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疼痛(MCPP)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10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和324例女性MCPP患者(观察组),应用全自动体表和阴道压力痛觉检测计检测两组34个检测点的PPTs(单位:kg/cm2),分析两组各个检测点的PPTs的差异;进一步选取参与治疗的51例中重度MCPP患者,记录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前后的PPTs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部、外阴、盆底肌群及阴道前后穹隆、双侧附件区、骶子宫韧带检测点的PPT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中进行治疗的51例中重度MCPP患者治疗后腹壁、外阴、盆腔各检测点的PPTs明显高于治疗前,各检测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盆底肌群、双侧附件区、双侧骶子宫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及阴道前后穹隆的PPTs与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r=-0.78~-0.19,P=0.01~0.04);背阔肌左右侧PPTs与疼痛评分呈负相关性(r=-0.28,P=0.04;r=-0.32,P=0.02).其余各检测点治疗前后PPTs与疼痛评分未显示相关性(P>0.05).51例MCPP患者经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9.8%(5/51),明显缓解率为90.2%(46/51),总缓解率为100.0%(51/51).结论 与正常健康女性比较,女性MCPP患者其腹部、会阴、阴道及盆底PPTs降低;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女性MCPP效果良好,可以通过提高患者PPTs降低疼痛评分,是治疗此类疾病值得选择的方法.

    作者:高珊;卞均;谈海英;李金燕;高文会;杨晓丹;于丽萍;孙彩霞;王忠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儿童生长速度和糖脂代谢、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生长速度、糖脂代谢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IS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68例)与rhGH组(82例),常规组给予强化营养指导,加强蛋白质及钙摄入,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rhGH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GH治疗,持续干预12个月,并统计两组身高、体质量、骨龄(BA)、生长速率(GV)的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测定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胰岛素样因子(IGF)-1、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身高、体质量、BA、G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增加(P<0.05),rhGH组身高、体质量、BA、GV水平均高于常规组[(132.12±7.26)cm比(124.22±6.31)cm、(26.21±1.74)kg比(24.13±1.92)kg、(9.41±0.37)岁比(8.96±0.42)岁、(10.03±2.41)cm/年比(5.85±1.76)cm/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PINP、IGF-1、OC、BAP均上升,β-CTX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H组PINP、IGF-1、OC、BAP水平高于常规组、β-CTX低于常规组[(598.21±78.57)μg/L比(520.14±47.55)μg/L、(301.23±51.45)μg/L比(244.35±46.38)μg/L、(78.52±12.65)μg/L比(70.25±9.77)μg/L、(171.26±42.17)U/L比(120.55±38.42)U/L、(0.48±0.26)μg/L比(0.63±0.2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治疗ISS儿童有明显促生长作用,可改善患儿骨代谢,提高患儿生长速度,且对其糖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肯定.

    作者:张炫炜;张满燕;沈红;姚建军;郦凡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的肺功能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与哮喘-COPD重叠(ACO)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访的318例老年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在疾病稳定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肺功能检查,并以是否发生ACO分成ACO组(54例)、非ACO组(26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T0)、试验后(T1)肺功能各指标情况.结果 ACO发生率为17.0%(54/318).ACO组与非ACO组T0时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3.5±15.4)%、(93.9±5.6)%,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61.1±13.6)%、(74.5±12.0)%,第3秒用力肺活量(FEV3)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70.5±13.4)%、(81.8±12.9)%,大呼气流量(FEF25%~75%)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26.7±8.5)%、(36.7±10.2)%,ACO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T1时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O组与非ACO组残气量占预计值分别为(138.9±25.7)%、(117.5±26.6)%,残气量/肺总量分别为(55.8±9.7)%、(45.1±8.9)%,ACO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老年男性COPD人群中ACO较常见,ACO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损害较非ACO更严重,而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ACO与非ACO的肺功能相近,其中ACO的小气道功能改善更明显.

    作者:陈国贤;赖昕;王伟民;谭月霞;李新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类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功能的影响

    目的 虽然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是目前临床治疗局部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对术后大便失禁症状的发生及发展缺乏控制,回顾性分析不同ISR术对患者术后控便功能影响,为预先判断大便失禁程度提供指导.方法 调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外科、肿瘤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所有行ISR手术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共计7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肿瘤距肛缘距离行不同ISR术式作为分组唯一标准,分为部分ISR组(A组)37例、次全ISR组(B组)28例和完全ISR组(C组)8例.采用肛门动力学指标检测、大便失禁Wexner主观评分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大便失禁严重程度以综合判断控便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肛管大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HPZ)、肛管大收缩压以及大便失禁Wexner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变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模型回归分析对控便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Wexner评分、HPZ、肛管大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对控便能力均有明显影响,其中HPZ相关性为明显[P<0.01,HR=1.74(95%CI 1.49~2.03)],而年龄及性别因素未被选入方程.结论 ISR联合新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控便能力,HPZ变化情况对预先判断大便失禁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蓓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孤立型肺黏液腺癌多层螺旋CT特点与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孤立型肺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特点及与病理学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5月16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特点和病理特征,观察病灶的数量、分布、分型、大小、形态、边界、密度、邻近结构改变以及强化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单发病灶分布以肺叶为单位,下叶13例、中叶1例、上叶2例,其中位于胸膜下12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14例.肿瘤长径1.2~3.0 cm,平均(2.1±0.9)cm.圆形或类圆形11例,不规则形5例;边界清晰8例,边界不光整并伴有毛刺征6例;有浅或深分叶改变12例;病灶内部见小空泡2例;有血管聚集征表现2例.多层螺旋CT平扫示病灶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轻中度持续强化.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并分泌出大量黏液,且黏液具有流动性.肿瘤细胞大多贴在细胞壁上,部分脱落的肿瘤细胞漂浮在黏液中,随黏液流动.结论 如果病灶影像学表现中出现肿瘤分布、形态与重力因素相关,增强扫描呈条样强化,且肿瘤较大时亦无侵犯胸膜、无胸腔积液以及无转移表现时应高度怀疑孤立型肺黏液腺癌.

    作者:张晓华;严礼剑;黎良山;王省白;周冰;周卫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程营养管理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变化的影响,为规范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行第一次化疗的患者88例,将患者按病种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同,同时均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开始化疗入院时的营养筛査及营养评估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予以具体的膳食指导),干预组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营养师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胃肠道反应、进食状况等,遵循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模式,及时完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化疗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化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化疗后体质量平稳,未见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化疗后较化疗前体质量下降明显[(54.61±10.76)kg比(56.52±10.4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营养管理可以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尤其是体质量下降.

    作者:李缨;钱红娟;黄芸;宣琪;任晓艺;吴琼;相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胆囊内瘘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内瘘的腹腔镜诊治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4例经腹腔镜探查/手术治疗的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探查,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16例,胆囊结肠瘘3例,胆囊胃瘘3例,胆囊胆总管瘘(Mirizzi综合征)2例.本组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内瘘处理方式: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6例,结肠瘘修补术3例,胃瘘修补术3例,十二指肠瘘修补+胃大部切除术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其中11例(45.8%)经由腹腔镜下完成;13例(54.2%)中转开腹手术.术后2例出现轻微胆漏,积极引流2个月后治愈,余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消化道瘘、梗阻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囊内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胆囊内瘘多难自愈,目前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在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内瘘是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树强;赵文嫣;刘宝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管状胃吻合对根治性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管状胃吻合对根治性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患者142例,按照吻合方式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于术后将患者残胃与食管采用吻合器直接吻合,观察组于术后采用管状胃吻合.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和腹腔出血情况,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和腹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58%(21/71)比47.89%(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3%(3/71)比19.72%(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管状胃吻合可明显降低根治性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鹏;朱华威;张蓉;朱红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与术后精神行为和认知改变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是通过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尽管初人们认为全身麻醉药对CNS的影响是可逆的,并不会对大脑造成长期不良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显示,全身麻醉可能会对发育期大脑和老年人大脑产生长期影响,造成精神行为和认知水平改变.现对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期大脑和老年人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常见的几种全身麻醉术后精神行为及认知水平改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宋婷婷;赵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基本病变是滑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及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的侵袭性血管翳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诱导血管形成,不仅促进了RA滑膜血管翳形成,同时也是RA发病过程中的直接促炎因子,在RA的关节侵蚀和破坏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VEGF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善翠;刘磊;孙学明;曹君君;唐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视盘参数和视盘损伤可能度分级在青光眼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青光眼是以视野缺损及视神经损害为特征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常被称为光明的偷盗者.为此,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对视盘结构的分析能有效发现可疑人群,从而降低致盲风险.临床上已有多种精确度较高和可重复性较强的视盘形态检查仪器,可定量测量视盘参数,确定视盘损伤可能度,结合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改变综合评估,为青光眼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为临床随访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张旺;刘丹霞;曲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线粒体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钙化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新研究证实线粒体在血管钙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机磷酸盐处理、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凋亡、动力相关蛋白、线粒体DNA损伤等均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改变血管钙化的进程,现将对线粒体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研究血管钙化的分子机制,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青;于世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儿实体肿瘤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小儿实体肿瘤以母细胞源性为主,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是小儿非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目前已研究的与其发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质量、出生顺序、怀孕时父母年龄、父母吸烟、辅助生殖、出生异常、经济地位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环境因素等.现对目前小儿实体肿瘤发病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晓彤;王倩;蔡炜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在众多与之相关的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对FD的发生发展起到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围绕精神心理因素对FD发生发展产生作用的可能机制展开综述.

    作者:杨筱;李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