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合并直肠多发息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术中容易漏切及切缘不确定性,处理时较为困难.本例为低位直肠癌合并直肠多发息肉,采用两步翻出直肠法切除病变肠管,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吉清;所剑;孙东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 SST)是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良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3%~6%,临床报道极为罕见.现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进行报道,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的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徐林;赵洪珍;高景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aemia,PCL)是一种罕见的以外周血中存在浆细胞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病,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1%~2%.它是指外周血中浆细胞百分比≥20 %或浆细胞绝对值≥2×109/L.在临床上PCL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sPCL多继发于晚期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病理与MM相似,而pPCL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具有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其侵袭性强,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近期我科收治1例pPCL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玲义;吴涛;薛锋;汉英;史晓凤;王存邦;白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有消化道症状3~18岁12 932例儿童进行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并对儿童HP流行趋势、年龄和性别HP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昆明地区2013年至2016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HP感染率分别为17.85%、18.26%、20.41%、32.93%,儿童HP总感染率24.08%(3 114/12 932),其中男孩感染率为24.82%(1 706/6 874),女孩感染率为23.24%(1 408/6 058),男孩HP感染率高于女孩,男女孩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HP感染率逐渐增高;11~14岁年龄段男孩、女孩HP感染[29.03%(349/1 202)比22.62%(190/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昆明地区消化道症状儿童HP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有关,男孩感染率高于女孩,且阳性率与年龄因素呈正比.
作者:符甜甜;王美芬;陈韬;王明英;段金涛;方佳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sd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因急性胸痛住院,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变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26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4例.选取同时期住院各基线资料均与ACS患者相匹配的非ACS患者66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脂指标,对ACS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传统血脂指标比较,分析sdLDL-C及sdLDL-C/HDL-C对ACS的预测作用.结果 ACS组sdLDL-C水平及sdLDL-C/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88(0.70,1.09)mmol/L比0.61(0.41,0.84)mmol/L、0.98(0.72,1.30)比0.58 (0.40,0.86)],AMI组的sdLDL-C水平及sdLDL-C/HDL-C高于UA组[0.94(0.82,1.21)mmol/L比0.78(0.61,0.98)mmol/L、1.10(0.79,1.40)比0.86(0.62,1.19)],而UA组亦高于对照组[0.78(0.61, 0.98)mmol/L比0.61(0.41,0.84)mmol/L、0.86(0.62,1.19)比0.58(0.4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水平为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 ACS组、UA组、AMI组OR值分别为26.85、15.19、74.40.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C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7、0.684,P<0.01),而控制了TC及LDL-C水平,sdLDL-C水平仍与ACS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01).sdLDL-C≥0.613 mmol/L时预测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和51.5%,sdLDL-C/HDL-C≥0.938时预测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7%和87.9%.对ACS组中发生AMI行ROC曲线分析,以sdLDL-C的佳临界值0.732 mmol/L将病例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指标后得出高危组出现AMI的风险是低危组的4.84倍.结论 sdLDL-C及sdLDL-C/HDL-C的升高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是其风险评估预测因子.
作者:安宁;邹德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9例患者中男1例,女8例,年龄6~68(40.4 ± 20.6)岁;左侧3例,右侧4例,双侧2例;完全性重复输尿管3例,不完全性6例.影像学检查阳性分别为B超3/9、静脉肾盂造影(IVU)7/8、CT 5/9、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0/1、逆行肾盂造影(RPG)2/2.结果1例合并尿路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1例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者给予药物排石治疗,均治愈;1例合并上位肾结石伴重度积脓行后腹腔镜下肾全切术,1例合并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行马蹄肾峡部离断术+肾盂成形术,2例合并输尿管口囊肿行经尿道内镜下囊肿切除术,所有手术方案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例无并发症及其他畸形,给予保守治疗,随访观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IVU具有明显优势,RPG对疑难病例特异性高.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斌;张明聪;程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内静脉阻力指数(VII),探讨其与DN患者肾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DN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GFR≥90 ml/(min·1.73 m2)为B组(25例),60 ml/(min·1.73 m2)≤GFR<90 ml/(min·1.73 m2)为C组(21例),GFR<60 ml/(min·1.73 m2)为D组(18例),同时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为A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VII.结果A、B、C、D四组右肾段间静脉(0.41 ± 0.04、0.36 ± 0.09、0.29 ± 0.05、0.19 ± 0.05)、右肾叶间静脉(0.41 ± 0.03、0.35 ± 0.04、0.29 ± 0.04、0.22 ± 0.11)、左肾段间静脉(0.42 ± 0.08、0.36 ± 0.05、0.30 ± 0.08、0.20 ± 0.04)、左肾叶间静脉VII水平(0.40 ± 0.15、0.36 ± 0.04、0.30 ± 0.04、0.20 ± 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85、96.42、101.38、95.71,P值均<0.05),其中B、C、D组VII水平均低于A组(P<0.05),D组VII水平低于B、C组(P<0.05),C组VII水平低于B组(P<0.05);左右肾之间VI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I水平与GFR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5,P<0.05).结论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方便、无创地获取DN患者肾内VII,其可以反映DN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对DN患者肾脏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诊断参数.
作者:郭杨;张宇虹;苏本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乌拉地尔及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压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乌拉地尔组及硝普钠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用药后血压、心率及血肿大小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用药10、30 min后,乌拉地尔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0 min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0、30、60、120、240 min后,乌拉地尔组心率低于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及用药24、72 h后,两组患者的血肿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d后,乌拉地尔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硝普钠组[(10.1 ± 2.1)分比(13.8 ± 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拉地尔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且其长期神经功能保护作用较硝普钠显著.
作者:刘东远;王浩;张洪兵;侯自明;杨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双叶皮瓣在鼻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15例鼻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双叶皮瓣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感染坏死,创口一期愈合.患者鼻部及面部外形满意,无组织器官牵拉变形,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明显瘢痕.术后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14/15.结论 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皮瓣的质地、颜色与鼻部相似,局部组织不变形,瘢痕隐蔽,是修复鼻部中小面积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曲昌锋;汪崇;杨建;李德新;王有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与非POD的临床结局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的268例老年(≥6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意识模糊评估量表筛查患者是否出现POD,并分为谵妄组、非谵妄组,对两组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0 d病死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发生POD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POD共32例(11.9%),术后3 d内出现比例高,占78.1%(25/32).谵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谵妄组明显增高[31.2% (10/32)比17.4%(41/236),P=0.031],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延长[(14.2 ± 1.6)d比(9.3 ± 1.8)d,P=0.010],术后30 d病死率亦增加[6.2%(2/32)比1.7%(4/236),P=0.045].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合并症指数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精神病史、脑血管病史、酗酒史、术前白蛋白、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转ICU者均是导致POD的相关因素(P均<0.05),其中高龄(OR=1.072,95% CI 1.012~1.145)、精神病史(OR=9.806,95% CI 2.748~25.107)、围手术期输血(OR=2.466,95% CI 1.126~7.441)是发生POD独立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POD比例较高,且与未发生POD患者相比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针对高龄、有精神病史、有围手术期输血史的POD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
作者:张鹏飞;张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呼吸ICU诊断为IPA的1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17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多为慢性呼吸道疾病(14例,其中1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PA确诊1例,临床诊断13例,拟诊3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应用过广谱抗生素,6例在入院前3周及住院期间全身应用过糖皮质激素.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其中4例出现咯血.8例影像学表现为片状渗出影,4例有多发结节影伴空洞,2例有沿支气管多发小结节,1例为左肺上叶实变影.16例接受伏立康唑单独或联合卡泊芬净抗曲霉治疗,14例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4例在正常范围,10例升高(2例明显升高,>10 μg/L),用药后患者胆红素均无明显升高;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升高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例,血药浓度正常者ALT和AST升高2例.血药浓度升高与患者预后无明确相关性.8例好转出院,9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而死亡.8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6例有创,2例无创),其中7例终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IPA临床特点多不典型,但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危重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升高.对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史,临床出现咯血、气促,影像学表现渗出样变、结节样变和/或空洞,规范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积极寻找IPA的证据,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辉明;王永萍;袁冬梅;陈晨;陈菲;吴冠楠;徐小勇;赵蓓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结果 肿瘤位于肠系膜6例,腹主动脉左旁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下腔静脉后、肝门区、左肾门外方、右肾上腺上方、膀胱各2例,右颈静脉孔区、左颈动脉体和右下肺各1例.肿瘤大直径2.8~19.0(6.3 ± 2.4)cm.CT平扫低密度9例,等密度10例,高密度8例,CT值20~58(35.0 ± 11.6)HU;肿块边界清楚23例,不清楚4例;肿块内坏死囊变14例,肿块内钙化6例.CT增强扫描:CT值动脉期40~96(74.0 ± 16.4)HU,静脉期37~90(63.0 ± 14.2)HU,延迟期35~67(55.0 ± 12.6)HU.动脉期见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15例,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7例;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5例,轻度下降15例,持续强化7例;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20例,持续强化7例.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CT检查有助于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作者:胡明哲;张燕绒;林达;邱乾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血管超声监测卧床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转归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住院期间下肢血管超声检查首次发现存在急性期下肢DVT的卧床患者均于2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超声,观察血栓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好转组和无好转组.分析临床特点、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因素对下肢DVT不同转归的影响,并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下肢DVT的卧床患者134例,男85例,女49例,年龄(63.9 ± 18.1)岁.32.8%(44/134)的患者血栓好转,67.2%(90/134)的患者血栓无好转.接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凝血酶时间延迟与血栓好转相关,非外伤病因卧床、接受脱水治疗与血栓无好转相关.抗凝治疗(P=0.021,OR=2.729,95% CI 1.162~6.410)和脱水治疗(P=0.032,OR=0.240,95% CI 0.065~0.882)为下肢DVT好转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抗凝治疗有助于下肢DVT好转,而脱水治疗可能会加重下肢DVT.血管超声可以方便快捷地动态监测卧床患者下肢DVT的变化.
作者:刘强;孙旭;王娜;高云娟;甘甜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因IE致二尖瓣反流168例患者,其中65例实施二尖瓣修复术(A组),103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B组);对两组术前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无一例手术死亡;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较B 组明显缩短[(1.4 ± 0.6)d比(1.9 ± 0.9)d](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脑血管意外及住院死亡,B组发生脑出血、住院死亡各2例(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B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4/65)、7.9%(8/101),感染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0%(3/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致二尖瓣反流患者实施二尖瓣修复术围手术期安全可靠,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应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可避免瓣膜置换术的相关并发症并降低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
作者:王雷;李波;张振忠;王晋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脾动脉栓塞(SAE)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中心收治的38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LS患者21例(单纯组),术前SAE辅助LS患者17例(联合组).通过比较两组脾脏长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手术等资料,对术前SAE辅助LS治疗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组栓塞前脾脏体积(998 ± 251)cm3,栓塞后(627 ± 19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有5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23.8%(5/21),联合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与单纯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短[(143 ± 27)min比(189 ± 33)min]、术中出血量少[(155 ± 49)ml比(302 ± 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2例输血,输血量(192 ± 42)ml,单纯组术中7例输血,输血量(399 ± 87)ml,联合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P=0.024;t=-3.091,P=0.029).结论 术前SAE辅助LS治疗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大伴脾功能亢进具有手术时间短、中转开腹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量少及术中输血率低等优势.
作者:金鹏飞;吴华文;金德西;陈国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采用套叠式经皮肾通道取石法治疗伴有盏口狭窄肾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94例伴有盏口狭窄的复杂肾结石且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套叠式经皮肾通道组(A组,45例)和单纯20F经皮肾通道组(B组,49例).A组:先建立20F的经皮肾通道,用20F和16F的Peel-away鞘构成套叠式经皮肾通道,输尿管镜下采用气压弹道/钬激光碎石取石.B组:直接应用20F经皮肾通道对盏颈狭窄的盏内结石碎石取石.比较两组的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手术时间、清石率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75.9 ± 15.8)min比(87.1 ± 21.6)min,P=0.005],A组血红蛋白下降也明显少于B组[(0.72 ± 0.57)g/L比(1.22 ± 1.13)g/L,P=0.009],A组清石率高于B组[93.33%(42/45)比77.55%(38/49),P=0.032].A组患者术后轻度血尿,2 d后自行缓解,无输血病例,B组2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A组1例、B组4例出现体温38.5℃以上的发热,给予积极抗感染和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出现胸膜损伤、结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套叠式经皮肾通道治疗合并有盏颈狭窄肾盏内结石的复杂性肾结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并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曹先德;李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嵌顿性腹外疝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例嵌顿性腹外疝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和诊治过程.结果 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Hartmann术+嵌顿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行肿瘤切除术+无张力疝修补术,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肿瘤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无张力疝修补术,1例行横结肠造口+嵌顿松解、疝囊高位结扎,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限期结肠癌根治术,1例行疝囊高位结扎+限期肿瘤切除术.术中和术后病理证实9例患者均为嵌顿性腹外疝合并结直肠癌,术前误诊4例.结论 诊治中常因嵌顿性腹外疝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忽略结直肠癌的存在,术前漏误诊率高,术前完善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杨勇;满忠松;张海涛;赵鑫;王进;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急性阑尾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孔组和未穿孔组.穿孔组150例,未穿孔组157例.比较研究患者病程、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高体温、术前脉搏、记录实验室检查项目: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CP)、淋巴细胞分数(LCP)、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阑尾炎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穿孔组与未穿孔组术前高体温、术前脉搏、WBC、NCP、LCP、CRP [(37.98 ± 0.54)℃比(37.58 ± 0.52)℃、(94.94 ± 20.74)次/min 比(87.41 ± 15.35)次/min、(15.25 ± 4.71)× 109/L 比(11.04 ± 4.29)× 109/L、(83.06 ± 9.84)%比(75.27 ± 13.71)% 、(11.76 ± 3.73)%比(18.23 ± 5.72)%、(89.35 ± 23.10)mg/L比(52.16 ± 18.46)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1.185,95% CI 1.090 ~1.280)、CRP(OR=2.043,95% CI 1.243 ~ 2.843),术前高体温(OR=2.007,95% CI 1.114 ~3.616)、术前脉搏(OR=1.160,95% CI 1.124~1.196)是急性阑尾炎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13.571,P=0.912),预测正确率为76.21%.结论 WBC、CRP、术前高体温、术前脉搏是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生穿孔的预测.
作者:李和禹;王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增强MR纹理分析对鉴别单发脑转移瘤(SBM)与高级别胶质瘤(HGG)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21例SBM与23例HGG患者术前MRI,通过T1WI增强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分别得到均值、中位数、熵、偏度、峰度、异质性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参数鉴别SBM与HGG的诊断效能.结果 SBM组与HGG组熵值(4.838 ± 0.523比5.358 ± 0.449)、异质性(0.276 ± 0.066比0.331 ± 0.1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熵的截断点值为 4.88 时,鉴别诊断 SBM 与 HGG 的敏感度为 47.6% 、特异度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大(0.745).结论 熵值、异质性在MRI纹理分析中对SBM与HGG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作者:熊飞;谭惠斌;王鹰;王叶;沈桂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索颅咽管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分级评价的策略.方法 根据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颅咽管瘤的研究文献结合相关指南、专著等改良并制定颅咽管瘤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积分将颅咽管瘤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程度分为4级(0~3级),其中0级为功能正常,3级为功能受损严重,建立神经内分泌功能分级评价标准.前瞻性连续纳入一般情况稳定、术后经病理免疫组化诊断证实为颅咽管瘤患者37例,在住院期间以上述功能评价标准与功能分级策略对颅咽管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37例颅咽管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分级(0、1、2、3级)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18.9%(7/37)、67.6%(25/37)和13.5%(5/37).下丘脑功能受损组分在各功能分级中均有出现,下丘脑功能组分受损越多的患者其功能分级越高,病情更严重,但以中枢性尿崩症尤为显著.垂体-靶腺各轴系功能受损在不同功能分级中的构成比相对均等,但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柄效应)随着功能分级的递增其比例也在逐渐增多.结论 颅咽管瘤神经内分泌功能评价标准与功能分级不仅可有效评估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程度,还可以精准地评价下丘脑功能受损组分与垂体-靶腺轴系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王尧;钟历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命质量,晚期可导致不可逆性盲.近几年在DR治疗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效果有限.关于有效防治DR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DR的辅助诊断、临床治疗、新兴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张佳慧;陈晓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疼痛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关键问题,对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和预后有着深远影响,在诸多镇痛药中,布托啡诺因其多方面的优势和良好的镇痛效果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布托啡诺是一种经典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对κ∶μ∶δ受体的作用强度为25∶4∶1,其对受体不同的亲和力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作用.布托啡诺在超前镇痛、全身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术后镇痛、局部麻醉手术辅助用药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与阿片类药物相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躯体依赖性极低.
作者:陈丽娜;谭媚月;陶倩云;朱尤壮;柴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等密切相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仍然存在争议,除了对控制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积极作用外,其疗效并未全部获得近期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作者:安树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为通过栓塞子宫病灶的血管网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因损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短,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仍应该重视其中10%的患者效果不佳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对病灶行三维重建,以此计算出佳球管倾斜角度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术,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曝光时间及合理分配栓塞剂,实现对UAE的个性化指导,现详细阐述三维重建在拟行UAE的妇科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婧;皮亚男;侯爽;周碎央;邱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