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1],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Solotaire支架取栓术再通率可达79%,高于动脉或静脉溶栓[2].支架取栓术主要方法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置于狭窄处,覆盖血栓并将其取出,打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运,与传统的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相比,避免了药物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大进步.但是,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依然是血管内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与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渗漏在头颅CT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二者亦可同时存在,临床上如何区分二者决定着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对于此问题却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主要从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合并HT患者入手,分析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及如何与脑梗死后HT区分.
作者:庞随随;陈加俊;孙大华;韩莹莹;高鹤铭;齐心畅;孙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ion coagulation technique, APC)是利用氩气离子束传导高频电流无接触的热凝固组织的高频电刀,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术后出现腹腔游离气体在国外已有相关报道,此类文献报道在国内较少见,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师需要面临的选择.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APC后出现腹腔游离气体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的病例,以提高对APC并发症的认识.
作者:苑克丽;唐彤宇;李玉琴;何川;徐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比较OHCM组和NOHC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0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年龄(61.16 ± 13.04)岁,其中OHCM组49例,NOHCM组157例.OHCM组男性比例低于NOHCM组[44.9%(22/49)比69.4%(109/157)],晕厥发生率高于NOHCM组[12.2%(6/49)比3.8%(6/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厚度和室壁大肥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访(32 ± 10)个月,共21例患者死亡,两组全因死亡、再入院、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HCM组心源性猝死比例更高[6.1%(3/49)比0.6%(1/157),P<0.05].结论 OHCM和NO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但NOHCM患者的整体预后并不比OHCM好.
作者:李瑶;黄为;徐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不同切口大小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0月就诊的60例(6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每组30例(30只眼).微小切口组接受1.8 mm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常规切口组接受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术后1、6个月眼内压(IOP)、佳矫正视力(BCVA)、术源性散光值(SIA)、干眼症状问卷(Sx)、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Ⅱ.结果 两组术中操作情况相似,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微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IOP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微小切口组SIA低于常规切口组(0.4 ± 0.2比0.6 ± 0.3,t = 3.038,P = 0.004),Sx 低于常规切口组[(1.2 ± 0.8)分比(1.8 ± 1.1)分,t=2.416,P=0.019],tBUT高于常规切口组[(5.2 ± 1.6)s比(3.8 ± 1.3)s,t=3.454,P = 0.001),ST-Ⅱ高于常规切口组[(4.7 ± 2.1)mm 比(3.5 ± 1.8)mm,t = 2.376,P =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CVA、SIA、Sx、tBUT、ST-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切口大小的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同样安全、有效.尽管术后远期效果相当,但是微小切口术后恢复更快,有助于早期改善术源性散光和干眼.
作者:边建军;郭陈煜;周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术后认知功能评估和术后生存时间探讨额颞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3月之后的患者实施扩大切除术(试验组,33例),2012年3月之前的患者实施全切术(对照组,28例).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行t检验,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对照组术后第7天MoCA评分低于术前[(25.39 ± 3.04)分比(26.67 ± 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6,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MoCA评分低于术前[(21.93 ± 4.46)分比(23.57 ± 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42,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 MoCA 评分低于对照组[(21.93 ± 4.46)分比(25.39 ± 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5,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术前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术前Karnofsky(KPS)评分的危险度分别是0.286、0.96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试验组的0.286倍.试验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全切术或者全切术,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短暂认知功能障碍.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全切术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樊玉良;朱春雷;王计强;杨庆哲;赵义;吴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颅内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时对患者海马体损伤的概率,并探讨全脑放疗方式对减轻放疗致海马区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为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放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颅内转移瘤及海马体的解剖学位置进行勾画,根据勾画位置结果统计颅内转移瘤与海马体的位置关系,计算全脑放疗治疗颅内转移瘤对海马体损伤的可能性,并对不同放疗方式对海马区保护性照射改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123例患者中出现了417个颅内转移瘤,其中距海马区5 mm 以内肿瘤数15个(3.60%),距海马区5~10 mm肿瘤数146个(35.01%),距海马区10 mm以外的肿瘤数为256个(61.39%).转移瘤在脑内分布情况:417个颅内转移瘤分布在额区叶137个(32.85%)、颞叶区98个(23.50%)、顶叶区59个(14.15%)、枕叶区46个(11.03%)、小脑区41个(9.83%)、基底节区36个(8.63%).采用螺旋断层放疗、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放疗后颅内转移瘤患者出现海马区损伤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96%(1/51)、10.26%(4/39)、18.1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5,P=0.000).结论 全脑放疗治疗颅内转移瘤对海马体损伤的可能性很小,颅内转移瘤患者采用避开海马区的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中螺旋断层放疗可以有效减轻对海马区的损伤,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章勇军;陈金良;施秋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40只6周雌性SD大鼠,在七氟烷麻醉下于胫骨注入MRMT-1(1×104/L)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运用放射线和HE染色法来判断骨癌形成与否.注入MRMT-1后第3天,将PE-10导管置入蛛网膜下隙,用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或帕瑞昔布钠.第10天,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 g/L组,每组8只.通过von Frey纤维细丝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观察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结果 放射线、病理学以及行为学结果共同表明注入MRMT-1肿瘤细胞后100%成功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 g/L 组的大镇痛效应百分比分别为(13.89 ± 4.17)%、(7.54 ± 3.91)%、(57.47 ± 11.47)%、(85.72 ± 9.42)%和(100.00 ± 0.00)%,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机械缩爪阈值(P<0.05).结论 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有效抑制大鼠骨癌痛.
作者:张乙;隋成;崔金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泌尿系统病变的产前MRI影像结果.结果20例中,MRI显示尿路扩张10例,异位肾3例,肾囊性疾病1例,肾发育不良或肾不发育6例.其中MRI显示羊水量少或无4例,MRI显示肺发育不良3例.结论 产前MRI是评价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王静石;于泓;王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提高对以肝脏为突出表现的淀粉样变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肝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均有消瘦、乏力、肝大、尿蛋白,4例脾大,3例心肌肥厚,6例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且在正常值1.5倍以上,3例行免疫球蛋白电泳检查,均有异常,3例行肝脏穿刺,3例行肾脏穿刺,均为受累部位活检,且结果均阳性,无穿刺出血或死亡病例.系统的脏器评估例数较少,观察预后的指标考虑有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大于500 U/L、B型钠尿肽、骨髓浆细胞、β2微球蛋白以及其他脏器功能.结论 肝淀粉样变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肝功能损害轻微,以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常伴肾、脾、心脏等多个脏器病变及高脂血症、血(尿)免疫轻链异常.确诊依靠病理.
作者:姬蒙;夏兴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钠氢交换调节因子3(NHERF3)蛋白表达量检测及其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收集48例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NHERF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NHERF3蛋白表达量,并根据肾癌组织标本中NHERF3蛋白表达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NHERF3蛋白表达组、低NHERF3蛋白表达组,各24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NHERF3蛋白表达的肿瘤组织中增殖、侵袭、自噬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肾癌组织中NHERF3蛋白阳性表达率、NHERF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肾细胞癌组织中,低NHERF3蛋白表达组的增殖基因k-Ras、c-Myc、TRPC1 mRNA表达量高于高NHERF3蛋白表达组(141.74 ± 18.95比100.00 ± 0.00、135.88 ± 16.32比100.00 ± 0.00、137.21 ± 16.98比100.00 ± 0.00),MIIP、FOXO1 mRNA表达量低于高NHERF3蛋白表达组(43.19 ± 5.88比100.00 ± 0.00、38.76 ± 4.51比100.00 ± 0.00);侵袭基因CD74、Fascin、MACC1、TRPM8 mRNA 均显著高于高 NHERF3蛋白表达组(152.18 ± 17.64比100.00 ± 0.00、146.29 ± 17.63比100.00 ± 0.00、139.76 ± 15.82比100.00 ± 0.00、150.47 ± 17.95比100.00 ± 0.00);自噬基因 Beclin-1、LC3 mRNA 表达量显著低于高 NHERF3蛋白表达组(63.21 ± 7.09比100.00 ± 0.00、56.28 ± 7.15比100.00 ± 0.00),EZH2 mRNA表达量高于高NHERF3蛋白表达组(159.47 ± 17.82比100.00 ± 0.00)(P<0.05).结论 肾癌组织NHERF3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且具体表达量与肿瘤增殖、侵袭、自噬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李清林;林建峰;林海星;吴德柱;彭娜;林雨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对大肠癌LOVO细胞自噬相关通路Akt/mTOR、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癌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低剂量组(LOVO细胞+10 μmol/L芦荟大黄素培养30 min)、中剂量组(LOVO细胞+30 μmol/L芦荟大黄素培养30 min)和高剂量组(LOVO细胞+50 μmol/L芦荟大黄素培养30 min).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C3-Ⅰ、IC3-Ⅱ、Beclin-1、mTOR、p-mTOR、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 低剂量组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迁移能力、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迁移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低剂量组细胞检测IC3-Ⅰ、IC3-Ⅱ、Beclin-1、mTOR、p-mTOR、Akt及p-Akt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IC3-Ⅰ、IC3-Ⅱ、Beclin-1表达增加(0.43 ± 0.03、0.59 ± 0.04比0.16 ± 0.00,0.57 ± 0.07、1.06 ± 0.17比0.34 ± 0.02,0.37 ± 0.02、0.49 ± 0.01比0.13 ± 0.00),mTOR、p-mTOR、Akt及p-Akt表达减少(0.85 ± 0.08、0.37 ± 0.02比2.08 ± 0.07,1.42 ± 0.09、1.19 ± 0.02比1.97 ± 0.11,0.97 ± 0.00、0.84 ± 0.06比1.19 ± 0.02,0.43 ± 0.02、0.31 ± 0.01比0.98 ± 0.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芦荟大黄素可能通过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达到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自噬、凋亡,并抑制其生长、迁移能力的作用.
作者:郑建军;蔡沣;刘开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局麻)下2μm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治疗高危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64例高危老年膀胱癌患者,行局麻下2 μm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治疗30例(2 μm激光组),行椎管内麻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34例(TURBT组).比较两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1年累计复发率等.结果2 μm激光组较TURBT组ASA分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μm激光组术中患者疼痛部位:尿道痛53.33%(16/30)、膀胱区疼痛20.00%(6/30)及尿道痛+膀胱区疼痛26.67%(8/30),术中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50 ± 1.38)分,患者对术中疼痛耐受良好.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μm激光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 TURBT 组[(40.00 ± 19.06)h 比(56.47 ± 14.55)h、(4.33 ± 1.40)d比(5.65 ± 0.93)d、(4.13 ± 1.51)d比(6.24 ± 0.75)d,P<0.05或<0.01].2 μm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BT组[13.33%(4/30)比64.71%(22/34),χ2=8.719, P=0.003].两组术后生命质量较术前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期间均全部存活,2 μm激光组1年复发率为13.33%(4/30),TURBT组为23.53%(8/34),两组1年累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下2 μm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治疗高危老年膀胱癌患者安全有效,与TURBT比较,并发症少,患者耐受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杨彬;张雁钢;王靖宇;张文瑾;米振国;程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住院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代谢状况及血糖波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的T1DM患者143例(女67例,男76例),其中成年后起病T1DM的比例为76.22%(109/143),成年前起病23.78%(34/143),收集一般资料、测定糖代谢、胰岛功能等指标,对其中40例进行72 h 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 患者年龄(40.29 ± 16.79)岁;发病年龄(33.57 ± 17.18)岁;病程为4.0(1.0,10.0)年;体质量指数(BMI)为(20.68 ± 2.95)kg/m2.空腹血糖(FBG)为(12.02 ± 5.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0 ± 2.65)%,空腹血清C肽为0.08(0.01,0.38)nmol/L,餐后2 h血清C肽为0.12(0.01,0.70) nmol/L;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12.08(8.16,20.56)μg/L,胰岛素抗体4.85(2.66,12.07)μg/L,多元回归提示HbA1c与病程、BMI呈负相关;CGM结果提示24 h平均血糖为(10.34 ± 2.97)mmol/L,血糖标准差为(2.89 ± 1.07)mmol/L、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为(7.10 ± 3.09)mmol/L,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00%(血糖≤2.8 mmol/L)和32.50%(血糖≤3.9 mmol/L).结论 住院1型糖尿病成年后起病占2/3以上,且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
作者:王洁;马建华;刘炳丽;李惠琴;吴锦丹;苏晓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声辐射脉冲成像(ARFI)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以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WE技术检测肝脏的弹性模量(EI)值,应用ARFI检测肝脏剪切波速度(VTQ).两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EI、VTQ值均随肝纤维化分期升高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I值与VTQ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1,P<0.01,两者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和0.683(P<0.01),SWE对纤维化分期≥S2、≥S3、=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934、0.955,ARFI对纤维化分期≥S2、≥S3、=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92、0.884,ARFI诊断不同纤维化分期的灵敏度与SWE接近,但是特异度低于SWE,SWE对纤维化分期≥S2、≥S3、=S4的诊断效能优于ARFI(Z=8.756,P<0.01;Z=10.802,P<0.01;Z=15.871,P<0.01).结论 SWE和ARFI都能够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但是相比之下SW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优于ARFI.
作者:王坤;张文晓;王明辉;朱花敏;杨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和早期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选择5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0.9 μg/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5~8分,平均6.06分.TNM临床分期:cT1期39例,cT2期18例.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26~99 ml,平均40.2 ml;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排除骨转移;MRI或CT检查均未见明显前列腺包膜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关键技术:完整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PVC)的分离解剖,包括逼尿肌围,耻骨膀胱韧带,背深静脉复合体(DVC)等结构保留.术后评价:手术切缘阳性(PSM)率和肿瘤生化复发率.采用问卷评估控尿功能及标准勃起国际指数的功能评分(IIEF-5评分)估计性功能.结果 全组57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6~65)个月.术后23个月开始出现生化复发5例.有5例PSM(2例位于尖部,左右侧各1例,底部1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控尿为86%(49/57),尿失禁8例.术后3和6个月IIEF-5评分>15分(其中有13例应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勃起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分别为42%(24/57)和60%(34/57).结论 改良Veil保留神经技术能较完整保留前列腺周围的筋膜,早期恢复术后控尿和勃起功能;对选择性病例,不会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率及生化复发率.
作者:朱再生;施红旗;周鹏飞;周一波;徐礼臻;张春霆;朱伊祎;陈加俊;付强;叶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治疗方法在儿童参差性重度弱视中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140眼)5~14岁参差性重度弱视儿童依据屈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充分的散瞳验光,均进行遮盖法、药物压抑法、精细目力训练,试验组(68例)配戴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并结合同视机仪器训练治疗,对照组(72例)配戴适合的框架镜,随访观察18个月.结果 治疗后18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6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三级视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视机训练后,试验组三级视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5/68)比63.9%(4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积极的治疗有效,医患双方当有效配合.参差性重度弱视患者配戴RGPCL 18个月的弱视疗效明显优于配戴框架镜,且安全性、有效性均有保证,配合同视机训练疗效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丽;林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FP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以及TFPT对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qRT-PCR检测50例已确诊为NSCLC病例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TFPT 的表达,统计分析 TFPT 表达与 NSCLC 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通过转染pcDNA-TFPT过表达TFPT,用qRT-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合CCK8检测NSCLC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相比癌旁组织,在癌组织中,TFPT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癌组织中TFP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1).CCK8实验显示,TFPT的过表达能增加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结果显示TCF3升高.结论 TFPT表达在女性患者、肿瘤直径大、分期晚及分化差的病例中显著增加.TFPT可能通过升高TCF3来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
作者:贾晓琼;孙秋颖;温珍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实施肝脏手术患者经不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策略对组织灌注及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肝脏手术90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观察Ⅰ组(GDFT输注胶体液)、观察Ⅱ组(GDFT输注晶体液),每组各30例.记录各组麻醉前5 min(T1)、肝切除前5 min(T2)、肝切除后5 min(T3)、手术结束(T4)各时点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血糖(Glu)水平;同时记录各组液体出入量、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Ⅰ组的晶体液量[(1408.5 ± 348.4)ml比(1819.4 ± 315.1)ml]、胶体液量[(468.6 ± 193.4) ml比(1009.7 ± 440.9)ml]、总液体量[(1867.3 ± 370.4)ml比(2821.3 ± 264.6)ml]均显著减少,且患者首次排气时间[(51.8±8.5)h比(63.6±9.2)h]、下床活动时间[(3.4±0.7)d比(4.3±0.7)d]、住院时间[(7.8 ± 1.7)d比(10.5 ± 2.9)d]也显著缩短,T3、T4时ScvO2升高、Glu降低,T2~T4时Lac均降低,术后3和5 d的ALT、AS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Ⅱ组较观察Ⅰ组的晶体液量[(2014.7 ± 388.2)ml比(1408.5 ± 348.4)ml]及术后恶心呕吐率[33.3%(10/30)比10.0%(3/30)]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肝脏手术以DGFT输注胶体液策略对改善组织氧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护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等均有益处;且相比晶体液还可降低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率.
作者:吴雅娟;鲁晓梅;任建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应用导管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观察导管溶栓在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8条肢体),先采取导管溶栓方法,造影评估血栓去除情况及血管开通情况.然后根据溶栓后造影情况,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导管溶栓的98条肢体,溶栓后血管闭塞程度、闭塞段长度均显著改善,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溶栓后显著有效5条肢体(5.1%),有效85条肢体(86.7%),无效8条肢体(8.2%),总有效率为91.8%.根据溶栓后血管闭塞情况,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闭塞段管腔均开通,术后造影显示无远端血管闭塞,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导管溶栓在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是有效且安全的,联合血管腔内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凯;孙顺吉;蹇兆成;王秀春;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脑出血治疗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预后和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7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脑出血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内镜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收集两组基本信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等信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1.6±0.5)h 比(4.7±1.9)h],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33.3 ± 6.2)ml比(406.4 ± 305.6)ml],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组[(88.6 ± 6.3)%比(69.5 ± 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患者中,内镜组预后、MoCA评分与开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GCS评分>9分的患者中,内镜组预后、MoCA评分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快速、高效,在对特定患者的治疗中预后较好,对认知损害有一定保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管诚;管义祥;陆正;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成人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中,主动脉瓣膜钙化是其主要病因.近年研究表明,年龄、瓣膜结构、代谢及基因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主动脉瓣的钙化.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虽仍以外科治疗为主流,但介入治疗也在不断成长中,随着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其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新的研究发现.本文主要就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郑皓元;李树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术后谵妄是一种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截止目前,术后谵妄的神经基础尚不明确,且其是否进展为阿尔兹海默病也存在争议.磁共振技术作为无创、可以定量分析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近年被逐步应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类疾病.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技术在术后谵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代玉婷;马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的人群发病率逐渐升高,而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合理有效地治疗可以减轻或完全缓解患儿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单纯的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创伤及各种并发症,使家长们及临床工作者期待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气道正压通气、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手段愈加成熟.
作者:李丹;曲书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全身麻醉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同时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备受麻醉医生重视.近年来,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术中的应用逐步开始得到重视,这些措施常伴随一定程度的高碳酸血症.各项研究显示机体对高碳酸血症有一定的耐受性并且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以减少机体肺损伤时的炎性反应,也是肺保护通气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综述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程若竹;陈宏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期刊学术不端行为事件时有发生,给整个学术界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学术界长期形成的科学、诚实以及追求真理的形象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并且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医学期刊学术不端行为也越趋多样化、隐蔽化和复杂化,本文总结医学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分析其现况,探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防范策略.
作者:贾安;吕彤;葛耀植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