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的表达

    目的 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早产胎膜早破致炎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早产胎膜早破孕妇36例(早产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8例(足月胎膜早破组),另选取孕28~31+6周健康孕妇1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常规、S100A12、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GHB),并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S100A12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1193.6 ± 443.1)ng/L比(787.7 ± 482.6)和(610.5 ± 449.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和非 GDM 孕妇 S100A12明显高于对照组[(1225.4 ± 422.5)和(1168.2 ± 468.2)ng/L比(610.5 ± 449.0)ng/L],而且GDM孕妇明显高于非GDM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胎膜早破组孕妇S100A12与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GHB呈正相关(r=0.236、0.222和0.378,P<0.05或<0.01).结论 S100A12在早产胎膜早破伴GDM诱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机制中存在重要意义.

    作者:徐澈;吴庆庆;李慧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哮喘患儿病情不同阶段气道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病情不同阶段气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作为急性发作期组,均给予常规哮喘规范化治疗,治疗1个月后均进入慢性持续期(慢性持续期组).急性发作期组和慢性持续期组的哮喘患儿均行肺功能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大气道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持续期组[(1.398 ± 0.518)L比(1.942 ± 0.557)和(1.851 ± 0.453)L、(2.701 ± 0.901)L/s比(4.102 ± 0.971)和(3.840 ± 1.001)L/s、(1.201 ± 0.316)L比(1.841 ± 0.499)和(1.690 ± 0.401)L、(86.337 ± 8.769)%比(96.589 ± 4.069)%和(94.317 ± 6.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持续期组FEV1/FV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持续期组与健康对照组FVC、PEF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小气道肺功能指标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和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持续期组[(2.187 ± 0.866)L/s比(3.869 ± 0.891)和(3.489 ± 0.947)L/s、(1.291 ± 0.549)L/s比(2.871 ± 0.584)和(2.599 ± 0.701)L/s、(0.596 ± 0.231)L/s比(1.412 ± 0.461)和(1.191 ± 0.571)L/s、(1.087 ± 0.496) L/s比(2.507 ± 0.629)和(2.259 ± 0.584)L/s],慢性持续期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均存在肺功能异常,进入慢性持续期后其肺功能出现好转,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小气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小气道功能指标检测在哮喘儿童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松;汤昱;李敏;张磊;陈超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技巧及术前术后观察

    目的 总结25例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经验,为预测动静脉内瘘成功与否的术前头静脉内径提供新的参考范围.方法 前瞻性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直径、桡动脉平均流速,术后1个月重复测量头静脉及桡动脉直径,以及内瘘血流量,平均流速等,依据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为观察组,>2.0 mm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首次使用时间(记为成熟期)及透析后1个月透析时血流量,观察组及对照组例数均为25例.以术前血管直径、成熟期,透析后1个月透析血流量进行对比,评价内瘘功能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有1例术后未闻及血管杂音,定义为原发性手术失败;1例因动脉过于细小,虽手术成功,但术后3个月仍不能达到透析需要的血流量,并终死于心脏并发症而结束观察,其余内瘘均成功并用于透析治疗,术后成熟期为(47.29 ± 2.45)d,与对照组(36.00 ± 1.29)d相比明显延后,P<0.01;透析后1个月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的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需要较长的成熟期,但基本不影响透析后的血流量,也取得良好的成功率.

    作者:陆皓;何英;李秀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成年血友病患者生命质量与关节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成年血友病患者生命质量与关节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9例成年血友病患者,分别采用成年血友病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问卷(Hemo-QOL-A)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估量表(HJHS)评价生命质量和关节健康状况.结果 成年血友病患者Hemo-QOL-A评分(39.34 ± 18.97)分,HJHS评分(33.16 ± 13.1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emo-QOL-A评分与HJHS评分呈正相关(r=0.490,P<0.05),Hemo-QOL-A评分与HJHS评分的肌肉情况、关节活动度、关节摩擦音评分呈正相关(r=0.469、0.396、0.290,P<0.05),与HJHS评分的肿胀情况、肿胀持续时间、关节疼痛及总体步态无相关性(P>0.05).49例患者294个关节中,总关节异常率为82.7%(243/294),其中肘关节异常率为72.4%(71/98),膝关节异常率为90.8%(89/98),踝关节异常率为84.7%(83/98).结论 关节周围肌肉状况和关节活动度等关节健康状况不良导致血友病患者生命质量下降.

    作者:汪衍雪;徐小静;杨朝辉;王刚;肖喜玲;夏晓萱;彭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微创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微创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9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微创臭氧治疗45例(对照组),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45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81.93 ± 17.02)min比(42.41 ± 15.69) min],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7 ± 1.05)d比(4.29 ± 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1和3.742,P<0.01).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VAS明显低于对照组[(4.29 ± 1.39)分比(5.91 ± 1.51)分和(2.53 ± 0.69)分比(3.25 ± 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 ODI 和 JOA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3.24 ± 5.86)分比(27.83 ± 8.91)分和(24.24 ± 3.09)分比(20.95 ± 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比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相较于微创臭氧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疗效更为显著、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缓解明显、术后腰椎功能恢复迅速.

    作者:董蕊;徐幼苗;张志利;杨旭;李丽梅;王维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创伤性难治性癫痫的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情况、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为82%(41/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癫痫发作次数[(2.84 ± 1.06)次/个月比(6.18 ± 2.21)次/个月和(4.09 ± 1.23)次/个月比(6.24 ± 2.17)次/个月]、癫痫持续时间[(1.25 ± 0.58)h/次比(2.75 ± 0.92)h/次和(1.97 ± 0.74)h/次比(2.83 ± 0.90)h/次]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和癫痫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4/50)比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应用对创伤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和持续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风险未增高,安全性可靠.

    作者:高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外侧微创固定系统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远端骨折研究

    目的 探讨外侧微创固定系统(LIS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5例采用外侧LIS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AO分型:A3型10例,C2型9例,C3型6例.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于术后1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3.4个月.患者手术时间(80 ± 22)min,术中出血量(395 ± 5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 d,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16~30个月,平均18.7个月.25例患者切口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术后3、6和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 ± 7.8)、(89.3 ± 7.2)和(97.9 ± 4.3)分.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优良率为84%(21/25).患者主观感觉满意.结论 采用外侧LIS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吴贵佑;洪磊;李伟;李文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股疝3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37例采用改良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住院5.6 d.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异物感均轻微,无股疝复发,无切口感染、睾丸萎缩及射精痛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股疝治疗方式,效果良好.

    作者:李旺勇;施成飞;杨啸燕;韩少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Twist1基因对食管鳞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Twist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对食管鳞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行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wis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癌旁正常组织Twist1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检测三株食管鳞癌细胞株K70、K140、EC109的Twis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选取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转染Twist1小干扰RNA及对照双链无义RNA,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Twis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1 ± 0.93比0.54 ± 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食管鳞癌细胞株K70、K140、EC109中Twis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0 ± 0.34、1.78 ± 0.28和4.37 ± 0.25比1.00 ± 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Twis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5 ± 0.66比0.25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Twis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有相关性(P<0.05).分别转染Twist1小干扰RNA及对照双链无义RNA后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中Twist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5 ± 0.16和1.00 ± 0.20,Twist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4 ± 0.09和0.58 ± 0.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AN干扰技术下调Twist1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的36和72 h 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双链无义 RNA[(32.6 ± 4.7)%比(16.2 ± 6.0)%和(71.9 ± 4.7)%比(53.2 ±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转染Twist1小干扰RNA的EC109穿入小室膜底部的细胞总数较转染对照双链无义RNA明显减少(92.5 ± 8.1比32.7 ±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1基因可能在食管鳞癌中普遍异常高表达,其与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邓毛;王波;张涛;田林;江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免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与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免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与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评价免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注气组30例,行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免注气组30例,行免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分别于术前和手术60 min检测动脉血CO2分压(PaCO2)和pH值,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60例患者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术前PaCO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注气组术中60 min PaCO2明显低于注气组[(36.43 ± 1.98)mmHg比(37.93 ± 3.27)mmHg,1 mmHg=0.133 kPa],pH值明显高于注气组(7.42 ± 0.02比7.37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损伤气管、甲状腺旁腺及喉上神经相关并发症;免注气组CO2潴留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注气组[6.7%(2/30)比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弹性悬吊免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达到传统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适应证广,手术安全性高,CO2潴留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卢强;谢书勤;赖鸿章;李君久;黎东伟;张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7β-雌二醇在改善卵巢切除小鼠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雌激素是改善绝经期女性尿道压力的重要内分泌因素,通过动物模型研究17β-雌二醇(E2)在提高卵巢切除(OVX)雌激素缺失小鼠尿道压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OVX组(行卵巢切除术后给予安慰剂);OVX+E2组(行卵巢切除术后给予17β-E2组).检测各组小鼠的膀胱内压及漏尿点压力(BLPP)、大膀胱排尿压(MVP)、膀胱大容量(MBV)、腹压漏尿点压(ALPP)、尿道内压(MUP)和尿道闭合压(MUCP)等指标;Weston-blot检测尿道组织mRNA及相关蛋白产物: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Pgls)、角蛋白10 (KRT10)、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SMN)、蛋白酶体β4(Psmb4)、ATP合成酶亚基D(ATP5H)等指标.观察各组间的尿流动力学临床指标的改善,分析其不同分组之间的分子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在6周后,发现切除卵巢后小鼠膀胱压力和尿道压力明显降低(t=0.004,P<0.01).17β-E2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其中BLPP[(16.2 ± 1.0)cmH2O(1 cmH2O=0.098 kPa)比(26.2 ± 5.1)cmH2O]、MVP[(21.3 ± 3.1)cmH2O比(31.9 ± 4.2)cmH2O]、MUP[(24.0 ± 5.1)cmH2O比(33.2 ± 5.2)cmH2O]和MUCP[(21.0 ± 4.2)cmH2O比(30.2 ± 4.3)cmH2O]改善为明显(P<0.01).OVX 组小鼠的尿道组织中 Pgls、KRT10、SMN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smb4和 ATP5H mRNA的表达却明显增加;OVX+E2组小鼠尿道组织中Pgls(0.86 ± 0.21比0.41 ± 0.11)、KRT10 (0.89 ± 0.17比0.46 ± 0.15)、SMN mRNA(0.96 ± 0.23比0.26 ± 0.09)表达有所上调,其中SMN mRNA表达上调为明显(P<0.01),Psmb4和ATP5H mRNA的表达有所下调.结论 雌激素与小鼠尿道压力有关,17β-E2可导致尿道组织中SMN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主要通过SMN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下游蛋白水解、神经修复等方面来促进尿道及膀胱平滑肌收缩能力而发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作用.

    作者:刘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胫骨假体周围及对侧关节间室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胫骨假体周围及对侧关节间室的骨密度改变情况,为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38例累及内侧关节间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测定患侧肢体下肢力线.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测定胫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和对侧胫骨干骺端骨密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翻修事件.术后1周及术后3、6和12个月患侧肢体下肢力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和12个月胫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低于术后1周[(1.07 ± 0.05)、(1.00 ± 0.04)、(0.99 ± 0.05)g/cm2比(1.15 ± 0.04)g/cm2],而且术后6和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和12个月对侧关节间室骨密度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不追求矫正患侧肢体下肢力线的情况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胫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呈下降趋势,而对侧关节间室骨密度无明显改变.

    作者:齐志明;王梓;李晋;张爽;李作洪;李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相同麻醉深度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影响

    目的 探讨相同麻醉深度下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56例(复合麻醉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50例(静脉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CD4+、CD8+和CD4+/CD8+;血清体液免疫指标IgA、IgG和IgM,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复合麻醉组术后2 h CD4+和CD4+/CD8+明显高于静脉麻醉组(0.31 ± 0.04比0.29 ± 0.03和1.28 ± 0.15比1.17 ± 0.13)、CD8+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0.34 ± 0.04比0.36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 h IgA、IgG和IgM明显高于静脉麻醉组[(1.18 ± 0.15)g/L比(0.97 ± 0.11)g/L、(7.96 ± 0.88)g/L比(7.18 ± 0.85)g/L和(0.82 ± 0.09)g/L比(0.72 ± 0.0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 h IL-6、IL-10、TNF-α和CRP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39.68 ± 4.52)ng/L 比(50.37 ± 6.18)ng/L、(7.05 ± 0.88)ng/L 比(11.19 ± 2.41)ng/L、(62.38 ± 7.19)ng/L 比(78.54 ± 9.17)ng/L 和(22.53 ± 3.18)mg/L 比(39.47 ± 4.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同麻醉深度下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静吸复合麻醉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抑制及全身炎性反应.

    作者:王贵;杨雪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对半月板后角的受力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受力改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修复术治疗的49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取2例正常成年人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在200 N的载荷下测试不同角度(0°、30°、60°和90°)完整和切断后交叉韧带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31~2.08 (1.56 ± 0.81)h;术后引流量(69 ± 24)ml;住院时间6~11(7.56 ± 2.18)d.所有患者随访6~13 (8.7 ± 2.9)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4~96(91.40 ± 5.18)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韧带再损伤、静脉血栓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膝关节在不同角度(0°、30°、60°和90°)下,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均明显升高[(27.51 ± 2.38)°比(18.12 ± 3.24)°、(41.23 ± 2.81)°比(12.58 ± 1.57)°、(67.56 ± 1.68)°比(24.56 ± 1.74)°和(79.61 ± 1.16)°比(34.65 ± 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关节屈曲90°时,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少半月板后角异常受力,对保护膝关节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喷雾剂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喷雾剂或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对睡眠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3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噻托溴铵组31例,吸入噻托溴铵喷雾剂5 μg/次、1次/12 h;布地奈德组32例,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200 μg/次、1次/12 h,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 有7例患者研究中脱落、失访,其中噻托溴铵组3例,布地奈德组4例.两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和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FEV1、FVC和FEV1/FVC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2.29 ± 0.43)L比(2.01 ± 0.42) L、(4.19 ± 0.26)L比(3.93 ± 0.23)L和(52.03 ± 10.45)%比(49.73 ± 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1期、S2期、快速动眼(REM)期比例和呼吸睡眠低通气指数(AH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噻托溴铵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29.99 ± 8.43)%比(26.91 ± 11.66)%、(48.99 ± 10.26)%比(45.45 ± 10.13)%、(14.83 ± 8.36)%比(13.33 ± 7.44)%和(8.70 ± 5.11)次/h比(11.72 ± 10.09)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喷雾剂较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能更好地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作者:黄骁燕;余维巍;刘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产前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腹壁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8例先天性腹壁缺损胎儿的MRI表现,分析影像特征.结果18例患儿腹裂6例、脐膨出12例,均通过MRI明确诊断.结论 先天性腹壁缺损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在产前诊断中意义重大.

    作者:崔春明;吕悦闻;孙强;王静石;王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12个月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9例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6例,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23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机≤14 d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手术时机>14 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脉瘤出血与否、动脉瘤朝向、动脉瘤大小、手术方式和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与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时机是影响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的独立因素(OR=6.574和32.510,95% CI 1.119~38.640和2.869~368.363,P<0.05或<0.01).结论 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而低龄和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郑匡;钟鸣;谭显西;李则群;熊叶;严志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性、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率变异性(HRV)、心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 baPWV 测定值分为升高组100例(baPWV ≥ 1400 cm/s)、baPWV 正常组80例(baPWV<1400 cm/s),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功能指标、HRV,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升高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24 h 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占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显著低于正常组[(116.3 ± 17.0)ms比(135.8 ± 19.4)ms、(96.0 ± 21.4)ms比(120.0 ± 25.1)ms、(9.3 ± 3.1)%比(12.0 ±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组相邻RR间期的长度差的均方根值(RMSS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正常组[(57.2 ± 7.0)%比(63.0 ±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高于正常组[(11.4 ± 2.5) mm比(9.5 ± 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aPWV与SDNN、SDANN、PNN50%、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aPWV与IVST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aPWV可有效反映患者的HRV及心功能 情况.

    作者:郭力鹏;许青宗;尚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生物反馈改善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改善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临时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生物反馈组)于临时性肠造口术后第2个月行3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然后择期行造口还纳术;25例患者(对照组)未行生物反馈治疗,直接择期行造口还纳术.两组患者均于临时性肠造口术后第2个月及造口还纳术后第1个月进行盆底表面肌电图检查,评估盆底功能;于造口还纳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采用Wexner量表评估肛门功能.结果 生物反馈组造口还纳术后第1个月快速收缩阶段收缩波幅、持续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和耐久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8.92 ± 5.68)μV比(43.29 ± 4.71)μV、(35.43 ± 4.63)μV比(23.54 ± 3.44)μV和(26.58 ± 3.86)μV比(18.52 ± 1.89)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组造口还纳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Wexne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50 ± 0.57)分比(6.38 ± 0.50)分和(1.13 ± 0.30)分比(3.63 ± 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物反馈能明显改善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盆底功能和排便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杨珮;保红平;赵永江;姚永良;余凤;王俊;王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后外侧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Rüedi-Allg?v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Rüedi-Allg?v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Rüedi-Allg?v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对照组),前后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Burwell-Charnley放射学骨折复位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于术后1、3和6个月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179.7 ± 18.4) min比(121.2 ± 21.3)min和(84.2 ± 4.6)ml比(72.5 ± 5.2)ml],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2.4 ± 8.1)d比(81.6 ± 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VAS明显优于对照组[(92.5±8.1)分比(86.5±7.6)分和(2.2±1.2)分比(3.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和6个月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解剖复位率(Burwell-Charnley放射学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8/20)比71.4%(15/21)和15.0%(3/20)比28.6%(6/21),P>0.05].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Rüedi-Allg?ver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建华;肖容;徐家余;周亮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急性STEMI患者80例,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时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6 mg,对照组在PCI治疗时冠状动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PCI术后立即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30和18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随访术后18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和梗死动脉无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3 ± 6.1)帧比(28.2 ± 5.2)帧、(196.3 ± 52.0)U/L 比(275.2 ± 68.2)U/L、(11.5 ± 1.6)h 比(12.5 ± 1.9)h 和5.0% (2/40)比20.0%(8/40)],ST段回落≥50%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血流3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30和180 d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过缓性心律失常和Curtis-Walker评分≥3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0/40)比42.5%(17/40)、20.0%(8/40)比37.5%(15/40)和2.5%(1/40)比20.0% (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80 d 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包积血和脑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减少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情况,有助于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及左室功能,有助于提高预后,而且安全性好.

    作者:梁娟;赵宇;严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导致全世界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超过一半的非小细胞肺癌在确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因此预后不佳.近年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通过不同的转录、转录后水平或表观遗传机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对长链非编码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中的功能和影响进行综述,尤其是其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潜在价值.

    作者:孙程;谭永刚;邹华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评价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瓣反流(AR)是常见的瓣膜疾病,是由于主动脉瓣叶或主动脉根部疾病造成舒张期主动脉瓣对合不良导致血流由主动脉根部逆流回左心室.由于心脏的代偿机制,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部分患者尽管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已发生不可逆的心肌功能障碍.现总结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斑点追踪技术(STE)、速度向量成像(VVI)以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多种技术评价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新进展,以期更早期地发现亚临床的左心室功能障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梁彗莉;陈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是胸部手术后镇痛的方法之一,其具有精准、可视化、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乳腺癌、肋骨骨折及肺癌根治术等胸部手术后镇痛.现对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应用范围、药物应用、容量及其阻滞范围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商丽华;王翔宇;肖甄男;龙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OEMS综合征治疗进展

    POEMS综合征是一类与浆细胞疾病有关的副肿瘤综合征,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常采用一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现对POEMS综合征的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亚萍;吴涛;白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