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调素水平与铁和矿物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和矿物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MHD患者7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定血清铁调素、血清铁和矿物质代谢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75例MHD患者铁调素87~264 μg/L.将患者根据血清铁调素水平分为三组:A组铁调素<120 μg/L,26例;B组铁调素120~200 μg/L,24例;C组铁调素>200 μg/L,25例.三组间年龄、性别、白蛋白、血清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着铁调素水平的升高,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也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TIBC)、25羟基维生素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蛋白、PTH、血清磷呈正相关(r=0.862、0.536、0.320,P<0.01);与血清铁、TIBC、血红蛋白、25 羟基维生素 D 呈负相关(r =- 0.358、-0.270、-0.284、-0.614,P<0.01);与白蛋白、血清钙无相关性(r=0.018、-0.005,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和矿物质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范妮娜;夏志银;马玉华;刘昌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1 219份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合格痰液标本分离培养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 219份合格痰液标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1 2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8株,占25.46%(318/1 249).31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7株(39.94%),肺炎链球菌92株(28.93%),表皮葡萄球菌76株(23.90%),肠球菌23株(7.23%).不同的革兰阳性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89.62%,285/318),而对红霉素、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阿奇霉素及克林霉素也较高[66.67%(212/318)、52.52%(167/318)、49.06%(156/318)、49.06%(156/318)和43.08%(137/3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作者:王鑫磊;张钊冠;于新;黄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龄高危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大结石患者同期行改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膀胱切开取石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高龄高危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大结石患者同期行改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M-TPEP)和膀胱切开取石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M-TPEP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了71例高龄高危大体积BPH并发膀胱大结石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3个月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钾、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命质量(QOL)评分.结果 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同期手术,无一例死亡.手术时间为(75.48 ± 6.51)min,术中出血量为(82.63 ± 10.08)ml;患者术后住院5~7 d.术中包膜穿孔发生率为2.82%(2/71),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为7.04%(5/71),术后尿道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8.45%(6/71),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82%(2/71).术后3个月患者PVR、IPSS和QOL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6.89 ± 0.74)ml比(205.13 ± 40.08)ml、(2.71 ± 0.45)分比(28.62 ± 3.57)分和(1.36 ± 0.24)分比(4.93 ± 0.38)分],Qmax较术前明显增加[(22.46 ± 2.97)ml/s比(5.24 ± 0.43)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PEP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适用于高龄高危大体积BPH并发膀胱大结石患者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竞;时少显;李海涛;和学强;段晓亮;孙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8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甲状腺腺叶和峡部切除/全切除+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89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8例(40.8%);64例行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2.2% (27/64).平滑曲线拟合图显示,当肿瘤直径>6 mm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病灶数、肿瘤位置、包膜侵犯、肿瘤直径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6 mm是影响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6,95% CI 1.160~3.573,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630,95% CI 1.150~80.628,P=0.037).结论 PTMC患者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肿瘤直径>6 mm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作者:陈凌志;孙鹏;邱敏;张扬;班博;刘启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两种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方案对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合并尿失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膀胱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肉毒杆菌毒素A(BTX-A)单纯逼尿肌区和逼尿肌+膀胱三角区注射对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合并尿失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膀胱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NDO合并尿失禁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于单纯逼尿肌区和逼尿肌+膀胱三角区行BTX-A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天尿失禁次数,逼尿肌过度活动(DO)持续时间,平均每次排尿量,储尿期膀胱逼尿肌大压力(Pdetmax)、膀胱顺应性(BC)、首次逼尿肌过度活动时膀胱容量(VFIDC)、尿失禁生存质量(I-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天尿失禁次数、DO持续时间、平均每次排尿量、Pdetmax、BC、VFIDC及I-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84 ± 0.56)次比(6.18 ± 1.22)次、(80.05 ± 9.49)s比(125.16 ± 12.72)s、(378.57 ± 91.03)ml比(255.88 ± 75.95)ml、(30.19 ± 5.47)cmH2O(1 cmH2O=0.098 kPa)比(47.33 ± 7.79)cmH2O、(10.04 ± 1.71)ml/cmH2O比(8.09 ± 1.32) ml/cmH2O、(249.60 ± 76.19)ml 比(195.19 ± 60.72) ml 和(63.17 ± 9.60)分比(54.46 ± 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X-A逼尿肌+膀胱三角区注射对NDO合并尿失禁可有效降低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膀胱功能,促进生命质量恢复,且未加重不良反应,价值优于单纯逼尿肌区注射.

    作者:毛宗林;钟海虎;王宇;何汉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骨折线附近骨水泥分布情况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线附近的分布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20例,术前通过磁共振抑脂成像确定骨折线的范围,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PVP术后行CT骨水泥三维成像,根据骨水泥在骨折线附近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骨水泥在骨折线区域分布不佳52例(A组),骨水泥在骨折线附件分布良好68例(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测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A组有3例发生术后骨水泥泄漏,B组有4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A组和B组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8 ± 0.74)ml比(4.03 ± 1.03)ml,P>0.05].两组术前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3个月VAS和ODI明显低于术前[VAS:(4.54 ± 0.81)和(1.46 ± 0.51)分比(7.38 ± 0.94)分、(2.68 ± 0.88)和(1.18 ± 0.58)分比(7.21 ± 1.12)分,ODI:(70.23 ± 2.70)和(19.42 ± 2.21)分比(90.46 ± 1.79)分、(48.85 ± 2.23)和(18.85 ± 1.84)分比(90.50 ± 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2天VAS和ODI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可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骨折线附近分布良好患者早期效果明显.

    作者:刘成洲;贾宝欣;郎军涛;邱玉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6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Ⅰ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符合微侵袭的治疗理念,能够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作者:侯自明;杨俊;王浩;胡艳龙;王长江;黄庆;张洪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雷替曲塞区域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雷替曲塞区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给予化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雷替曲塞区域化疗62例(观察组),术中未给予化疗药物5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5、7天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术后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白细胞和术后第 1、3、5 天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5.21 ± 1.03)× 109/L 比(6.52 ± 1.08)× 109/L、(5.29 ± 1.11)×109/L比(6.37 ± 1.06)×109/L;血小板:(172.64 ± 31.48)×109/L比(188.34 ± 30.05) × 109/L、(175.81 ± 31.77)× 109/L 比(190.36 ± 31.12)×109/L、(178.46 ± 32.04)× 109/L 比(191.18 ± 31.2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8%(47/62)比83.3%(45/54)],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0%(44/62)比51.9%(2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术后3年复发患者情况,观察组局部复发和腹膜广泛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4% (19/47)比68.9%(3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术中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联合雷替曲塞区域化疗能明显抑制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和腹膜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辛振;朱平胜;左芦根;姜从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02例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肠道病毒性脑炎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儿童外周血Th17和Treg表达,计算Th17/Tre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 肠道病毒性脑炎组外周血 Th17 和 Th17/Treg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32 ± 0.006 比 0.024 ± 0.004 和3.04 ± 0.61比1.99 ± 0.37),外周血Treg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011 ± 0.002比0.013 ± 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性脑炎组血清IL-6、IL-17、IL-2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L-4、IL-10、TGF-β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在肠道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中呈高表达,Treg呈低表达,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IL-6、IL-17、IL-23、IL-4、IL-10、TGF-β等Th17和Treg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肠道病毒性脑炎发生.

    作者:王新芳;张迎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在上/下胸段采用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均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后均携带内固定尽快下床锻炼.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3~24(12.3 ± 2.0)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矫正后凸角畸形平均22°,且未发生窦道及结核扩散.患者钛网植骨均稳固,未发生显著移位和塌陷,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椎结核患者采用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病灶,显著降低脊髓压力,较好矫正后凸畸形,较早重建脊柱稳固性,在配合正规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其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

    作者:谈应东;张浩;申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阴道盆底三维超声技术在盆底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经阴道盆底三维超声技术在精准盆底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分为传统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57例,研究组(传统手术+经阴道盆底三维超声指导)69例,统计围手术期指标变化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传统组和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研究组客观复发率低于传统组[7.5%(5/67)比20.0% (11/55)和11.9%(8/67)比27.3%(15/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盆底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精准传统盆底修补术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盆底修补术.

    作者:李金燕;高珊;杨晓丹;孙彩霞;谈海英;吴畏;王忠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颈功能不全早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功能不全早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及手术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因宫颈功能不全行早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无流产发生.手术时间(40.3 ± 5.8) min,出血量(32.9 ± 4.3)ml.妊娠期宫颈长度(3.5 ± 0.8)cm,所有患者剖宫产分娩,分娩孕周(34.8 ± 2.6)周,孕≥37周分娩率为50.0%(12/24);围生儿存活率为95.8%(23/24),均无出生缺陷.23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735 ± 528)g,低出生体质量儿4例.结论 对于有孕前宫颈环扎指征未能及时手术或宫颈长度<2.5 cm的早孕期宫颈功能不全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能够延长孕周,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全香;高艳华;严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消癌平联合XEL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转移性胃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消癌平联合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转移性胃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转移性胃腺癌、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患者62例,采取随机、平行、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组接受消癌平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XELOX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可评价临床疗效的患者分别为29例和2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48.3%(14/29)和33.3%(9/2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9.7%(26/29)和74.1%(20/27),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3和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6和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和腹泻等,其中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癌平联合XEL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转移性胃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临床受益.

    作者:阎欣;张倩馨;李萍;曲范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术前针极肌电图在重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了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针极肌电图结果与术后拇短展肌(APB)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76只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针极肌电图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运动单位电位(MUP)阳性组46例(52只手),MUP阴性组22例(24只手).两组患者术后1年进行随访,复查拇短展肌的手法肌力检查(MMT)分级、拇指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MUP阳性组术后1年MMT分级≥3级率、满意和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MUP阴性组[100.0%(52/52)比75.0%(18/24)和100.0%(52/52)比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拇指功能通过硬币拾取测试、钮扣紧固试验和缝纫针夹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显示MUP阳性组术后拇指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MU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拇指术后功能恢复与术前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是否诱发MUP相关,对于MUP阳性患者在术后1年无需二次拇指对掌成形术,针极肌电图对于施行拇指对掌成形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陈娅;董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经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发生肾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的研究

    目的 探索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对经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后发生肾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CHB使用ADV进行治疗出现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替代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ETV组20例,使用ETV替代治疗;LdT组20例,使用LdT替代治疗.比较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血清肌酸激酶(SCK)、尿β2-微球蛋白(Uβ2-M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功能分级、肾功能改善情况、HBV-DNA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T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K、Uβ2-MG和eGFR改善程度明显优于ETV组[(92.08 ± 9.35)μmol/L比(101.21 ± 10.31)μmol/L、(133.69 ± 31.29)U/L比(106.14 ± 26.19)U/L、(5 126.17 ± 415.79)μg/L比(6 381.92 ± 574.12)μg/L和(81.61 ± 20.52) ml/(min·1.73 m2)比(75.34 ± 19.67)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T组治疗后肾功能分级异常率明显低于ETV 组[0 比 20.0%(4/20)],肾功能改善明显率明显高于 ETV 组[100.0%(20/20)比 80.0% (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T对经ADV治疗后发生肾损害的CHB患者肾功能改善的效果比ETV更为明显,可明显改善血清肌酐、SCK、Uβ2-MG和eGFR等指标,降低肾功能异常等级.

    作者:梁艳丽;郭莉;胡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诊治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愈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56例患者治愈40例,死亡16例,发病至死亡时间(12 ± 3)d.患者均有发热、乏力等症状.26例进行骨髓穿刺检查,21例骨髓象表现为嗜血现象.与治愈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年龄大,伴随基础疾病率高,发热时间长,皮肤和/或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肌钙蛋白异常、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血小板、CD4+和CD8+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5 lg TCID50/ml、年龄≥70岁、血小板<20×109/L、CK>1 200 U/L、发热时间>8 d、APTT≥120 s、肌钙蛋白升高、神经精神症状是SFTSV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 病毒载量高、年龄大、血小板降低、CK升高、发热时间长、APTT延长、肌钙蛋白升高、神经精神症状是SFTSV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SFTSV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刘均艳;冯江;李阿利;王素云;郑瑞;陈华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类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患者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生型24例,外生型21例.其中,内生型患者采用药物预处理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A组)7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B组)17例;外生型患者采用药物预处理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C组)10例,采用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D组)11例.观察比较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入院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病灶直径、成功率、术中出血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入院血清β-hCG、病灶直径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治愈,并成功地保留了生育功能.A组与B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9/11比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 A 组[(39.13 ± 4.53)ml 比(88.00 ± 6.89)ml],但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组[(23.06 ± 4.82)d比(13.40 ± 3.36)d和(19 409.00 ± 3 216.49)元比(5 321.20 ± 612.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42.78 ± 5.32)ml比(93.67 ± 7.08)ml],但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C组[(23.00 ± 4.35)d比(14.33 ± 2.08)d和(17 774.11 ± 2 535.54)元比(7 141.67 ± 680.9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生型CSP适合采用药物预处理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操作简单,费用低,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UACE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术适合无生育要求、经济条件好的外生型CSP,但该手术方式的开展受到相关医疗设备的限制.

    作者:尚海霞;安海霞;孙静汾;高艺敏;曹春娟;吴素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肌球蛋白重链-9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肌球蛋白重链-9(Myosin-9)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行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yosin-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yosin-9表达强度的影响因素和Myosin-9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 Myosin-9 和 MMP-2 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2.42%(75/91)比 36.26%(33/91)和71.43%(65/91)比31.87%(2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和29.48,P<0.01).Myosin-9强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P<0.01或<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yosin-9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 Myosin-9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现象,其过表达可能增强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作者:宋吉宁;董锦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组织氧饱和度监测在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传统自主呼吸试验(SBT)的基础上,组织氧饱和度(STO2)指导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SBT成功患者,依据48 h内撤机结果将患者为两组: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10例.SBT开始前和30 min时,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测量患者大鱼际处STO2和THI;利用血气分析仪器测量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结果 两组SBT开始前RR、心率、MAP、pH值、PaCO2、PaO2、乳酸、STO2和T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T 30 min RR、心率、MAP、pH值、PaO2、PaCO2、乳酸和T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成功组 SBT 30 min STO2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0.81 ± 0.04 比0.73 ± 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O2预测撤机失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6,佳截断值为0.745,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75.6%.结论 在SBT过程中监测STO2,可以早期发现外周组织的氧供需平衡情况,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迟海波;刘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危重症产妇发生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危重症产妇发生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PR-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5例危重症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PR-AKI 32例(试验组),未发生PR-AKI 53例(对照组).对危重症产妇发生PR-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R-AKI发生率为37.65%(32/85).危重症产妇发生PR-AKI的病因以子痫前期(13例)、失血性休克(7例)、HELLP综合征(6例)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例)为主.试验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收缩压、舒张压、血钾、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肌酐、血清尿酸、血清胱抑素及失血性休克、尿潜血阳性、尿蛋白阳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及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2例PR-AKI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7例;肾功能完全恢复27例(84.37%),肾功能部分恢复5例(15.63%),AKIⅡ期1例、AKIⅢ期4例,均需行肾替代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降低(<50×109/L)、HELLP综合征、尿蛋白阳性、失血性休克和高血压是导致危重症产妇发生PR-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49、3.874、6.012、4.044和2.893,95% CI 1.013~7.482、1.103~13.203、2.637~13.293、1.273~12.394和1.273~7.293,P<0.05或<0.01).结论 危重症产妇PR-AKI的发生率较高,且其病因及危险因素多,AKI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血小板降低、HELLP综合征、尿蛋白阳性、失血性休克和高血压是导致危重症产妇发生PR-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清洲;杜娟;刘湘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重度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液体复苏是急性胰腺炎(AP)早期治疗的主要支持手段,早期液体复苏可减轻AP患者局部并发症并能改善预后,但对于重度AP,尤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在合理适当的液体评估指标指导下的治疗策略与预后改善明显相关.关于液体复苏评估指标仍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现总结重症AP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相关评估指标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陈蝉娟;金涛;夏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因素,糖尿病致血管病变、神经损伤、炎性因子释放、手术创伤、麻醉因素等.糖尿病患者POCD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阐明发生的机制将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术中麻醉管理及治疗糖尿病POCD提供思路.

    作者:王莹;陈宏志 刊期: 2018年第05期